熱熨療法是將加熱后的藥物或物體放敷于人體的某一部位而進(jìn)行治療的一種外治療法。通過熱褽方法,可以很快驅(qū)趕人體腹腔的寒邪,行氣活血,起到治療腹瀉的作用。
1.寒濕型:癥見大便清稀,或如水樣,或帶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脹腸鳴,口淡無味,食少倦怠,肢體沉重。
蔥鹽袋
【組成】蔥白6根、食鹽少許、酒糟1小杯。
【用法】上藥混合炒熱,以白布包裹。將白布藥包責(zé)貼于臍部。
【說明】冷卻后則再炒再敷,連敷數(shù)次。
凈土袋
【組成】凈黃土500~1000g。
【用法】將凈黃土分包入2個厚布包中,先將1包入鍋內(nèi)蒸至燙手,取出再蒸另1包。趁熱以逆時針方向旋敷臍及躋下小腹處。
【說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鐘。
生姜紫蘇膏
【組成】生姜、紫蘇、吳茱萸各60g。
【用法】生姜搗爛,余藥輾成末同炒,布包備用。用時以藥包逆時針方向旋
質(zhì)腹部。
【說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鐘。
白芷干姜末
【組成】香白芷、干姜各50g。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入蜜適量,調(diào)成膏。先用酒洗臍部覺溫暖,后將膏藥攤皮紙或紗布上,貼臍,再用熱水袋熱敷20分鐘。
【說明】每日1次。
2.肝氣乘脾型:癥見平素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時,發(fā)生腹痛腹瀉。
吳茱萸墊
【組成】吳茱萸60g、食鹽60g。
【用法】先將吳茱萸研成粉末,然后與食鹽拌勻,以布包包裹。將藥包敷于小腹部天樞穴上,藥包上用熱水袋熱熨。
【說明】每天1次,每次30分鐘。
3.脾胃虛弱型:癥見大便溏瀉,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膩或難消化食物則腹瀉加重,腹部隱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脹。
食鹽熨
【組成】食鹽500~1000g。
【用法】將食鹽入鍋炒,待食鹽炒熱,以布包包裹。將藥包以逆時針方向旋敷臍及臍下小腹處。
【說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鐘。
蒼術(shù)陳皮末
【組成】蒼術(shù)、陳皮、甘草各20g、厚樸15g。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分為2包。將1包藥包放在肋上,熱熨斗熨之,逼藥氣入腹。另一包放枕邊,嗅其氣。
【說明】每日2次,每次30~60分鐘。
4.濕熱型:癥見腹痛,大便瀉下如注,瀉后不爽,色黃味臭,或帶膿血、黏液,肛門灼熱疼痛,煩熱口渴。
黃連糊
【組成】黃連6g、木香9g、食醋少許。
【用法】二藥研末,用醋調(diào)成糊狀。藥糊填入臍部。再以熱水袋熨法逆時針方向旋敷臍腹部。
【說明】每日2次,每次1小時左右。
蒜鹽熨
【組成】蒜頭100g、粗鹽250g。
【用法】蒜搗爛,與鹽同炒熱,裝入布包。逆時針方向旋熨臍和臍下小腹處約30分鐘,再把藥包放在臍部用熱水袋保溫半小時。
【說明】每日2次。
5.腎陽虛衰型:癥見瀉多發(fā)生在五更時分,俗稱“五更瀉”。晨起則腹痛欲瀉,瀉后痛減,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夜尿頻作。
桂榴膏
【組成】肉桂6g、石榴皮9g、食醋適量、麝香虎骨膏1張。
【用法】前兩種藥研末醋調(diào),放在麝香虎骨膏中間。上藥膏貼于臍部,再以熱水袋熨約1小時后除去。
【說明】每日2次。
蔥桂膏
【組成】蔥500g、肉桂30g。
【用法】藥共搗爛,炒熱,裝入布包。逆時針方向旋熨臍和臍下小腹處約30分鐘,再放在臍部用熱水袋保溫1小時。
【說明】每日2次。
食鹽肉桂包
【組成】食鹽500g、肉桂20g。
【用法】肉桂搗碎,與食鹽一同炒熱,裝入布包。熨臍及臍下小腹處,藥溫下降后加熱水袋保溫30分鐘。
【說明】每日睡前1次。
注意
1.熱熨療法操作要使熨包的溫度適宜,一方面要注意避免燙傷病人皮膚,開始施用時溫度太高可用旋質(zhì)方法,即不停轉(zhuǎn)動質(zhì)包使病人以能夠忍耐而不燙傷皮膚為度;另一方面也要不使溫度過低,可置備兩個或數(shù)個藥包輪流炒熨或蒸熨。
2.熱褽療法一般需要裸露體表,操作時應(yīng)注意室溫適當(dāng),熱慰時皮膚毛孔舒張,易感受風(fēng)寒,故應(yīng)在室溫適當(dāng)和避風(fēng)處施用。
3.熱熨療法操作時患者的體位以舒適并能持久為原則。
4.熱熨療法操作時要注意觀察病人的清況。本療法雖然屬于一種非常安全的療法,但對于一些高血壓、嚴(yán)重心臟病患者仍要注意,要經(jīng)常詢問有無不適感,如有頭暈、心慌等不適應(yīng)立即停止治療。
5.熱熨療法治療后的病人要注意避風(fēng)保暖,不使過度疲勞,飲食宜清淡。
6.熱熨療法應(yīng)禁用于皮膚破損處、孕婦的腹部和腰怔部以及一些急性炎癥部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jiankang/1558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包蟲病的臨床癥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