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朱元璋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話說朱元璋有十六個女兒,她們先后被冊封為公主,其中第四個女兒被冊封安慶公主。安慶公主雖然排行第四,但身份不一般,因為她的母親正是馬皇后,所以她是是嫡女。中國古代非常講究嫡庶的,要不朱棣也不會冒認馬皇后為生母。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十幾歲的安慶公主出嫁了,她的丈夫名叫歐陽倫,史書記載“以歐陽倫為駙馬都尉,尚第四皇女安慶公主”。正當安慶公主沉浸在新婚的喜悅與激動時,她怎么也不會想到,十幾年后自己的丈夫居然會被自己的父親殺死!
再說說這個歐陽倫,他的家世、身份應該是被史官可以抹掉了,史書中甚至連蛛絲馬跡都沒有記載。不過我們依然可以推測出他的大概情況。前面說了朱元璋有16個女兒,為女兒挑選女婿這項工作,自然也得他親自來做。明朝初年,朱元璋為拉近與功臣們的關(guān)系,多與功臣家聯(lián)姻。
“高帝(指朱元璋)時,駙馬尚公主多以公侯子弟充之,而不甚拘年貌”,比如臨安公主嫁給了韓國公李善長的長子,寧國公主嫁給了汝南侯思祖從子,汝寧公主嫁給了吉安侯陸仲亨的兒子。安慶公主是朱元璋僅有的兩個嫡女,她丈夫的身份自然也不會太差。
按理說明朝駙馬是沒有實際權(quán)力的,但朱元璋卻經(jīng)常派他們?nèi)サ胤缴蟼髦肌①c濟災區(qū)。比如洪武十七年,北平、河南一帶洪水泛濫,朱元璋派出了六位駙馬前往地方賑濟,其中歐陽倫負責河南地區(qū)。歐陽倫的表現(xiàn)一直不錯,后來還被朱元璋賜予土地,那么朱元璋為啥突然翻臉了呢?
原來明朝初年,朝廷缺乏軍馬,于是在西北地區(qū)設(shè)置茶馬司,利用每年收獲的茶葉,與西番以茶易馬。當時朝廷“頗獲其利”,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許多商人私自販賣,結(jié)果導致茶葉價格下跌,馬價暴漲,朝廷于是下令“有以巴茶私出境者,寘以重法”。
朝廷的命令可以嚇嚇不法商人,但卻嚇不到歐陽倫,因為他是天子的“嬌客”。歐陽倫仗著自己的身份,“遣家人往來陜西販茶,出境貨鬻”。歐陽倫本來做的就是違法的事兒,但卻一點不懂得低調(diào),“倚勢橫暴”,“ 倫家人有周保者尤縱暴所至”,甚至連明朝地方大員都不敢惹一個家奴。
有一次周保“起車載茶往河州”,途徑蘭縣河橋巡檢司,他居然毆打地方官,“捶辱其吏”。這個小吏實在不堪忍受,給朱元璋寫了一封奏折。朱元璋聞訊后龍顏大怒,最后“賜倫死,保等皆伏誅”,還特意嘉獎了這個不避權(quán)貴的小吏。
以咱們世俗的眼光來看,朱元璋完全可以不殺自己的女婿,但如果那樣的話,他就不叫朱元璋了!他大義滅親,以雷霆手段整頓官場,確實令人敬佩,非常人能所為!
這個人應該就是安慶公主,安慶公主是朱元璋第四個女兒,安慶公主的駙馬犯下了死罪,安慶公主害怕朱元璋一氣之下會殺了他的丈夫,所以她說自己是主謀,他以為朱元璋會看在自己是他女兒的面子上就放了她,沒想到朱元璋大義滅親,直接處死了安慶公主,最后朱元璋發(fā)現(xiàn)了主謀其實是駙馬,然后駙馬也被處死了。
安慶公主和駙馬朱元璋一共有16個女兒,安慶公主是朱元璋第個女兒,并且安慶公主的母親是皇后。所以安慶公主地位比普通公主的地位要高。安慶公主的駙馬是歐陽倫。歐陽倫是進士出身。從地位上來說安慶公主嫁給歐陽倫屬于下嫁。其他普通的公主都嫁給了一些大臣的兒子,而歐陽倫只是一個進士,無勢無權(quán)?;蛟S他們兩個就是因為愛情在一起的。
歐陽倫駙馬案歐陽倫娶了公主之后,馬上就脫胎換骨,飛上枝頭變鳳凰,成為了皇親國戚,他的身份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于是他馬上機膨脹起來了,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出口茶葉,由于他的身份,地方官員根本都不敢管他。要知道,在古代茶葉的地位可不比現(xiàn)在。茶葉在當時屬于戰(zhàn)略物資。是明朝控制西藩地區(qū)的手段。歐陽輪走私茶葉竟然還十分高調(diào),最后被人給舉報到朱元璋那里去了,這才有了后來的事。
公主頂罪?朱元璋聽到這件事情后,非常憤怒。想要嚴懲歐陽倫。安慶公主知道朱元璋的鐵血手段,為了保全自己的丈夫便替歐陽倫去頂罪,因為他畢竟是朱元璋當女兒。她不相信自己的父親會因為這件事就把她處死。她沒想到她的父親是一點兒都不慣著她。直接就把她給處死了。
李善長當時已經(jīng)是76歲高齡,又辭了官在家養(yǎng)老,可終究難逃一死,雖說他死得有點冤枉,但也確實有諸多取死之道。
他雖然被列為開國功臣之首,可最后的結(jié)局卻很凄慘,李家上下七十多口人死于鍘刀之下,唯有兒子李祺一家四口得以幸免。
李祺一家四口為何能夠幸免呢?原因在于他娶了朱元璋的女兒,是朱元璋的女婿,他的兩個兒子是朱元璋的外孫。
朱元璋之所以會對李善長下手,原因?qū)嶋H上也不復雜,不外乎李善長的存在對他形成了一定的威脅。
李善長并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個體而立于朝堂之上,他的背后還有所謂的"淮西集團",淮西集團是朱元璋打江山的班底,所以朱元璋坐了江山之后,淮西集團也算是雞犬升天,幾乎霸占了整個朝堂。
淮西集團又以李善長為首,你說朱元璋能放心李善長嗎?顯然不能。
李善長的手也伸得很長,他自己原本已經(jīng)從宰相的位置上退下來了,可是他又不甘心從此退出權(quán)力中心,那怎么辦呢?將淮西集團的人推上去。
他推的是胡惟庸,雖說朱元璋也有意讓胡惟庸出任宰相,可是由朱元璋自己決定,和由李善長在背后推動,那絕對是不同的政治意味。
朱元璋是一個獨斷專權(quán)的皇帝,李善長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響力來推胡惟庸上位,朱元璋會怎么想?
究竟是你李善長是皇帝呢,還是我朱元璋是皇帝?
我讓誰當宰相,還得你李善長說了算了是吧?
這就犯了忌諱了。
對于這一點,李善長顯然便沒有劉伯溫聰明,朱元璋跑去問劉伯溫誰適合當宰相,說著說著,朱元璋便給劉伯溫下套,說只有劉伯溫適合當宰相,劉伯溫迅速反應過來,然后表示自己沒那個能耐。
朱元璋一直感覺自己的皇權(quán)受到了相權(quán)的掣肘,這也是李善長被罷相的一個原因,這時候李善長已經(jīng)不在相位之上,卻還能夠影響朝堂上的人事任免,這也足以說明了李善長所掌控的淮西集團的勢力之大。
所以,朱元璋想要高度集權(quán)的話,首先要做的便是打垮淮西集團,而打垮淮西集團呢,李善長和胡惟庸二人則是首當其沖。
胡惟庸是在1380年的時候被以謀逆之罪處決的,受到"胡惟庸案"牽連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不過李善長卻躲過了一劫。
是朱元璋不想順手解決了李善長嗎?非也,是朱元璋手里沒有掌握李善長和胡惟庸案有牽連的證據(jù),或者說證據(jù)不足以將李善長一舉拿下而已。
李善長畢竟是朱元璋欽定的"第一功臣",倘若僅僅是因為有那么一點嫌疑,朱元璋便對李善長下手的話,朱元璋不僅臉上過不去,還會被天下人罵。
只不過,這時候不對李善長下手,卻不意味著朱元璋會自此放過李善長,他所缺的只是一個更好的契機。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契機很小,哪怕是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在1385年被人舉報是胡惟庸同黨的時候,朱元璋也沒能順手拿下李善長,反倒是在1390年出現(xiàn)的一件小事讓朱元璋找到了對李善長下手的契機。
1390年的時候,李善長的一個叫丁斌的親戚因為犯了事被叛了個發(fā)配邊疆,于是他跑去找朱元璋求情。
這其實是因為當時朱元璋他本身就想要殺死他的岳父,所以說才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將他殺死。而他所找的這一個理由,也就是說他的岳父在入宮探望他的女兒的時候,卻沒有提前的向他請示,在沒有得到他同意的情況之下就私自入宮,那么這是對他的蔑視。
所以說他就通過這樣的一個借口將他殺死了,其實朱元璋這個人還是比較的有心機的。因為他在當時已經(jīng)開始懷疑他的岳父是否已和朝廷之中的李善長勾結(jié),所以說他就開始通過其他的方式去不斷的試探他。
那他在后來的時候其實心中是非常擔心的,如果說他的岳父真真正正的是李善長的同黨的話,那他在后來的時候如果說想要去防范他的話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如找尋一個機會將它除掉。其實它的岳父在此前也有過同等類似的行為,可是并沒有被朱元璋如此嚴厲的懲戒。
而朱元璋在后來的時候,之所以想要借用這樣的一個理由,也就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其他的男子無論是否是妃子的父親或者是妃子的兄弟姐妹,等等這些人想要進入后宮的話,就必須要得到皇帝的認可和同意,只有在得到同意之后才能夠進入,而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進去的。所以說,朱元璋不過就是找了一個合適的借口而已,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歐陽倫被殺,是因為他犯了很嚴重的錯誤,身為皇親國戚,既然公然與朱元璋唱反調(diào),經(jīng)商販運,走私茶葉,有道是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何況他犯得可是大忌。
原來,在明朝初年年間,宮中存在了吏治腐敗,賄賂風行的亂政現(xiàn)象,這讓天下黎明百姓感到非常的不滿意,開始反抗起來,僅洪武年間,因此而公然抗議的事件就達一百八十余次。長此以往,朱元璋變得憂心忡忡,他怕時間久了,會失掉天下黎民百姓的民心,更怕因此導致不易得來的江山會付諸東流,于是便下定決心,開始整頓吏治,懲貪勸廉。
歐陽倫是朱元璋親生女兒安慶公主的丈夫 ,權(quán)利也是非常大的,宮中所有人也都很給他面子,也不敢公然與他對抗。按理說,作為帝王身邊的人,要懂得討他的開心,然而他卻犯了大忌,在朝廷三番五次下令,不準官吏經(jīng)商販運的情況下,他不僅沒有與朱元璋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幫助朱元璋大力整治超綱,相反,他仗著自己的身份尊貴,不顧禁令,多次派家奴去陜西偷運私茶出境販賣?。洪武三十年(1397)春天,歐陽倫又讓人替他往河州(今甘肅臨夏東北)走私販賣茶葉。然而,這次的走私卻不是很順利,到蘭縣(今甘肅蘭州)河橋巡檢司處,雙方一言不合,歐陽倫的家奴周保便毆打巡檢司的小吏,于是小吏向朝廷告發(fā)了這件事。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龍顏大怒,于是下詔將駙馬歐陽倫一并賜死,茶葉充公,不畏權(quán)貴的小吏反而得到了褒獎。試想一下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跟著他戰(zhàn)場廝殺多少,最終也沒能有個好結(jié)果他歐陽倫那里來的自信可以瞞天過海,公然與之抗衡。不得不說歐陽倫的死是他咎由自取,怨不的別人,而朱元璋也因為整頓力度之大,大義滅親這一舉動可謂前所未有,也獲得了后人的好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4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