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戆膬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包拯,字希文,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天圣五年(1027)中進士,從知縣干起,歷任知州、監(jiān)察御史、知諫院、轉(zhuǎn)運使、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樞密副使等多個職位。
因為曾獲得龍圖閣直學士的貼職,常被人稱為“包龍圖”。從政期間,處事公平正直,為官清正廉明,敢于直言犯諫,善于查斷案件,贏得了較高的威望。他的事跡被不斷加工,逐漸在民間樹起了“包公”的偉岸形象,成為中國歷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
歷史上的包拯不僅是一位極其孝順的人,還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義,不畏權貴的人。他為官執(zhí)法嚴格,剛正不阿,嚴懲貪官污吏。他眼里從來不藏沙子,面對權貴們的彈劾,他從不畏懼。無論從政治方面還是從執(zhí)法方面,他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正是他是這樣的一個鐵面無私,替百姓打抱不平的人,因此受到了百姓的喜愛,便有了包青天的稱號,被大家以神明一樣的崇拜著。
關于包拯的后人情況,主要記載于《宋史》、《包拯墓志銘》等史料中。包拯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長子包繶,為正妻董氏所生,官至太常寺太祝,于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就去世了。次子名叫包綖,為包拯與正妻隨嫁的侍婢(納為妾)所生。
崔氏可是名門之后,兩家可以算得上是名門正對。但是天不遂人愿,兩三年后包繶得病去世了。但是幸運的是,死之前留下了一個遺腹子。生下兒子后,崔氏家人崔她改嫁,但是崔氏不愿意。更為打擊的是,沒過五六年,這個孫子早夭。倍受打擊的包拯也希望兒媳改嫁,但是崔氏不愿意,仍然要守寡。
包公是在63歲去世的,可以斷定這些骨頭就是包公的遺骨。包公的陵墓被破壞成這樣,遺骨被敲碎,一方面是國家保護不力,另一方面包公數(shù)量繁多的后代也有責任。包拯包青天,一代完人,身后遭到這樣慘禍,令人思之凄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83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