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炒菜做飯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有點生活經歷的人,應該都拿鐵鍋炒過菜,也清楚現(xiàn)在的料理離不開鐵鍋,但是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根本就沒有鐵鍋,古人又該怎么做菜呢?
我們時常為中國古老的飲食文化自豪,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的料理也是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而來,秦漢時候,即便是達官貴人吃的東西,味道可能都沒有現(xiàn)在的普通人吃得好。
做飯工具上,鼎食才是主流。
在宋代有鐵鍋出現(xiàn)之前,根本就沒有什么炒菜的身影,不管是公侯卿相還是尋常百姓,吃飯都是拿鼎或陶瓷來煮。古代之所以把大戶人家稱作是鐘鳴鼎食,就是因為能夠用得起鼎吃飯的人家,肯定富裕,百姓們都只能以陶瓷作為吃飯的工具。
很長時間里,鼎來煮食物就是古人生活吃飯的主要工具,
不止如此,古人吃飯可不像如今,色香味俱全,真的不要做夢了,鹽巴都要省著灑,胡椒之類的調味料,根本想都不要想。在很長的時間里,胡椒之類的調味料,與黃金等價,珍貴無比,普通的百姓別說吃了,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胡椒長什么樣子。
其他的調味料雖然不少,但是古代的料理技術也要逐步發(fā)展,總的說來,秦漢時候的人的飯菜,現(xiàn)代人多半難以下咽。
雖然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吃飯炒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在宋朝,用鐵鍋炒菜可是個新鮮的玩意兒,相比起以前的菜肴來說,也要鮮美不少。
料理的繁榮其實和商貿的發(fā)展乃至于市民階層的興起脫不開關系,正所謂倉稟足而知禮儀,連溫飽都沒能滿足的情況下,估計也沒誰會想著研究料理。宋朝的時候,居住在城市之中,脫離農耕的市民已經存在,而不為溫飽愁苦的市民,自然就要鉆研起食物的料理,于是煎炒烹炸燜溜熬燉等多樣的烹飪方式也就逐步出現(xiàn)了。
明清時候,東南沿海商貿繁榮,勾欄瓦肆之地興盛,食宿之類的產業(yè)有了市場,為了競爭,自然就出現(xiàn)了種種美味的菜肴。
不過漢唐時候,因為兵農一體的緣故,對商業(yè)有相當的抑制,主要目的是為了重農,作為重要的兵源,雖然良家子在上馬征戰(zhàn)上面是一把好手,可是投身商業(yè)的話,多半是雞飛蛋打,落得破產的下場,因此對坊市有了不小的限制,沒了顧客,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食宿產業(yè)。
漢唐的時候,料理的味道肯定比不上宋明,大家都是自己在自家做飯燒菜,技術參差不齊,也沒有個關于廚藝的講解和傳承,口味自然就落了下乘。因此,不要看漢唐風光無盡,但是吃的東西不要說和現(xiàn)代比,連宋明都差之遠矣。時代總是逐步發(fā)展,沒有前人對廚藝的鉆研,也就沒有如今種類繁多的中國美食。
如果想要穿越到古代的話,估計不止要解決廁紙問題,還要帶好烹飪工具,因為宋以前,不止是沒有鐵鍋,很多烹飪手段所需的工具都沒有。
你覺得古人的飯菜味道如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33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