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的故事是怎樣的?李嚴是怎么死的?如何評價李嚴?這就為你介紹:
李嚴生平簡介
李嚴(?-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之臣。
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李嚴得知這個消息后,認為以后再也不會有人能夠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懷激憤而病死。
李嚴的故事
一、早期經(jīng)歷
李嚴年輕時為郡中專職吏員,以才干知名。荊州牧劉表讓他到郡中各縣任職。曹操進入荊州時,李嚴正為秭歸縣令,于是西往奔蜀,劉璋用他為成都縣令,又獲得能干的名聲。
公元213(建安十八年),任李嚴代為護軍,在綿竹一帶抵抗劉備。李嚴率領部下投降劉備,劉備任命他為裨將軍。平定成都后,李嚴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yè)將軍。
益州因在劉璋治理下,法紀松弛,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劉備于是命軍師將軍諸葛亮、揚武將軍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和李嚴五人一起制定《蜀科》,后來成為了蜀漢的法律體系的基礎。
公元218(建安二十三年),盜賊馬秦、高勝等在郪縣起兵,招集隊伍數(shù)萬人,到達資中縣。當時劉備在漢中,李嚴不待另外發(fā)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討伐,斬殺馬秦、高勝等人。其余人都四散逃命,回家為民。
不久后,越巂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李嚴前往解圍,高定被擊敗后逃走。劉備于是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兼任原郡郡守如前。
二、受命托孤
在犍為太守上,表現(xiàn)出其優(yōu)秀治政能力: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興土木,把郡城整修一新,以致“吏民悅之”,“觀樓壯麗,為一州勝宇”。
李嚴性情孤傲,難以與人相處,在任期間大蓋房舍滿足一己之私,曾因遷移郡治官邸一事與持反對態(tài)度的郡功曹楊洪爭執(zhí),楊洪一氣之下主動辭職引退。
都督江州后,又與屬下牙門將王沖發(fā)生摩擦,王沖自知為李嚴所疾恨,懼怕因此被誣陷罪名而叛逃降魏。李嚴自視甚高,護軍輔匡等年齡與地位與李嚴差不多,但李嚴卻不愿主動與他們來往。
公元222(章武二年),劉備伐吳敗回,征召李嚴進永安宮,任命他為尚書令。公元223(章武三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tǒng)管內外軍事,留下鎮(zhèn)守永安。公元223(建興元年),被封為都鄉(xiāng)侯、假節(jié),加光祿勛。
三、宦海沉浮
公元226(建興四年),諸葛亮在漢中,準備發(fā)兵伐魏,于是想調李嚴率軍鎮(zhèn)守漢中,但李嚴想盡辦法推脫不去,卻要求劃分五個郡作為巴州,讓他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沒有答應。
此前又曾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被諸葛亮加以駁斥。二人由此不睦,逐漸形合影離。
李嚴的同鄉(xiāng)尚書令陳震出使東吳前,私下里對諸葛亮說“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暗示李嚴心術不正,可能會制造事端。諸葛亮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認為自己與李嚴還是可以相忍為國、并肩合作的。
公元230(建興八年),曹魏大司馬曹真準備三路進逼漢川,為加強漢中防務,遂要求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軍。
李嚴不滿被調離江州,在私下傳言說司馬懿等已經(jīng)設置了官署職位來誘降他,諸葛亮知其意,于是上表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李嚴這才愿意北上漢中。諸葛亮命李嚴以中都護署丞相府事務。李嚴改名為李平。
公元231(建興九年)春,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負責督運糧草。夏秋之季,正逢陰雨連綿,糧草運輸供應不上,李嚴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傳話給諸葛亮,讓他撤軍,諸葛亮得到信后答應退兵。
李嚴聽說軍隊已撤退,于是又故作驚訝,說:“軍糧充裕,怎么又退軍呢!”用意在于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顯出諸葛亮延誤戰(zhàn)機的錯誤。
他又上奏后主,說“軍隊偽裝撤退,其實是用來引誘敵人好與其決戰(zhàn)”。諸葛亮便將李嚴的前后書疏原本手跡遞上去,李嚴的錯誤和矛盾一下子暴露無遺。李嚴辭窮理屈,只得叩頭認罪。于是廢李嚴為民,流放梓潼郡。
李嚴是怎么死的?
公元234(建興十二年),李嚴聽說諸葛亮去世,于是發(fā)病而死。李嚴生前常企望諸葛亮會再次起用他,考慮除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憤發(fā)病。李嚴之子李豐官至朱提太守。
李嚴的墓址在哪里?
李嚴墓位于四川省梓潼縣城東南,蜀漢建興元年李嚴被謫貶梓潼為民,到建興12年(234年)死去,在梓潼住了三年,死后葬于梓潼。有碑表,文革時墓遭毀壞,墓碑已失。
李嚴的貢獻
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李嚴在健為任郡守期間(214年—222年), 還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門”樞紐工程,使其能連接江的兩岸。 東漢晚期,戰(zhàn)亂極頗繁,都江堰、六水門等大型水利工程都嚴重失修。
李嚴上任后,重新整治水利工程,對當時的生產(chǎn)建設是有功績的。李嚴的這次水利整治工程影響后世,以致于后來南宋時期的賜進士出身、工部侍郎、井研人李心傳認為 “眉州通濟堰,建安間創(chuàng)始”,把功勞記在了李嚴當時的盛舉上。
如何評價李嚴?
諸葛亮 :“部分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平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狹情志狂,若無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p>
陳壽 :“都護李嚴性自矜高?!薄芭砹k、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干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并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guī)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1、《風起隴西》李嚴歷史原型是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重臣。
2、李嚴憑借才能一步步晉升為輔漢將軍,受到劉備重用,劉備死后,他跟諸葛亮一起輔佐劉禪。
3、李嚴和諸葛亮政見不和,李嚴想為先帝報仇,反對諸葛亮北伐,諸葛亮則一心興復漢室,執(zhí)意北伐,兩人因此矛盾不斷。
劉備去世以后,在旁人眼里諸葛亮成為了蜀國權利最大的的人,其實還有另外一人,在蜀漢的政壇上一度和諸葛亮“平起平坐”,他就是劉備托孤的另一位大臣“李嚴”。
在《三國演義》中李嚴一直算是一個邊緣人物,但在歷史上的李嚴卻有著頗為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除了我們熟知的白帝成托孤和被諸葛亮貶為庶人以外,李嚴還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李嚴這個人。
身為蜀漢益州派代表的李嚴,其實并不是土生土長的益州人士,早年曾任命于劉表,他自己也是荊州南陽人,跟諸葛亮還算是老鄉(xiāng)。但和諸葛亮一步登天式的入仕方式不同的是,李嚴沒有那么大名氣,只能從基層開始打拼,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走上了人生巔峰。
從劉表到劉璋
李嚴年輕時效力于劉表,因為自己能文能武、踏實肯干,很快受到了劉表的注意。也許是劉表有意要試煉一下李嚴,并沒有直接將李嚴安排在荊州的權力中心,而是將李嚴派往荊州周邊的各個郡縣公干。雖然職位不高,但李嚴也干的津津有味,他深知,成功是要靠自己爭取的。
到了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了,李嚴見曹操來勢洶洶,便順著江水逆流而上,一路跑到了益州。到了益州以后,李嚴平著真才實學很快的受到了劉璋的賞識,被任命為了成都縣令,官職雖然和以前差不多,但成都是益州的首府,其地位自然高于地方縣令。就在李嚴準備安安穩(wěn)穩(wěn)的為自己的前途打拼時,劉備來了。
從劉章到劉備
李嚴來到益州后,在這里平平穩(wěn)穩(wěn)的生活了十年,但在公元21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又打破了他的生人計劃。此時劉備已經(jīng)開始向劉璋發(fā)難,在益州內部人員紛紛倒戈后,李嚴被派往了前線。在《三國演義》中曾描寫了李嚴曾和黃忠大戰(zhàn)數(shù)十回合而不分勝負,后被諸葛亮用計生擒才歸降了劉備。但在正史里,李嚴和費觀二人臨危受命,在綿竹關抵抗劉備大軍,然后投降了,就這么簡單。雖然演義中對李嚴大戰(zhàn)黃忠的描寫不可證,但李嚴文武雙全的人設卻是事實。
投降了劉備以后,李嚴先被封為禆將,在完全拿下益州后,李嚴被任命犍為太守、拜興業(yè)將軍。劉表和劉璋都是些貪圖安穩(wěn)之輩,按照李嚴的能力來看,可以說是大材小用。這回又換了老板,不管新的待遇如何,李嚴堅信,只要肯努力,自己終究會成功。
定法、修堰、平叛
在劉備這里重新入職以后,李嚴照比以往更加努力。劉備占領益州之前,益州法律寬松,軍隊戰(zhàn)斗力極差。基于前車之鑒,劉備決定重新修訂律法,于是諸葛亮、劉巴、伊籍、法正和李嚴一共五人參與修訂了《蜀科》。
因為東漢末年戰(zhàn)亂不斷,成都一代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根據(jù)史料的記載,在李嚴任命犍為太守后,重新對浦江大堰(又叫六門水工程)進行了修筑,對當時益州的生產(chǎn)建發(fā)展供了有力的幫助。這次修筑甚至對后世也影響巨大,宋人李心曾認為,四川的水利工程中,李嚴的功勞最大。
除了文學和修筑上的造詣,李嚴在用兵上也有顯著的的功績。公元218年,馬秦、高盛等人起兵謀反,此時劉備主力全在漢中同曹軍對持。李嚴不用援軍,只率領了本部的五千兵馬便擊敗了成倍于自己的叛軍,馬秦、高盛也被李嚴斬殺。沒過多久,高定又起兵叛亂,同樣被李嚴擊敗。有了如此功績,劉備立刻給李嚴升了官,拜為輔漢將軍。
劉備托孤
一直努力工作的李嚴終于得到了他應有的待遇。公元222年,伐吳失敗的劉備退到了永安,李嚴隨即被調到了永安,接替劉巴擔任尚書令一職。此時的李嚴開始了人生的黃金時刻,也認證了他之前的人生計劃是正確的,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李嚴成功從邊緣地區(qū)進入到了蜀漢的政治中心。
到了第二年,劉備病重,李嚴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功績成為了托孤大臣。成為托孤大臣之后,李嚴任職中都護,封都鄉(xiāng)候,負責留守永安。但李嚴好像并沒有太高興,因為和他一同受命的還有諸葛亮,而且諸葛亮的地位還明顯的高于自己。
章武三年(223年)春,劉備病死永安白帝城。臨死前,劉備設計了一個?亮正嚴副?的輔政結構,即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陳壽在《三國志?李嚴傳》中記載了李嚴在?白帝城托孤?中的職責:以嚴為中都護,統(tǒng)內外軍事,留鎮(zhèn)永安。
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只記得諸葛亮是托孤大臣,完全忽視了李嚴,這是為何?原因很簡單。劉備?亮正嚴副?的輔臣設想,短短八年后就化為泡影,李嚴被廢黜流放,最終悲憤而死。
李嚴被廢的原因是這樣的,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嚴負責北伐大軍的糧草軍需供應。李嚴的運氣太差,天公不作美,連降大雨,軍糧無法如期運到前線。怎么辦?李嚴命人傳話給諸葛亮,讓他撤軍,諸葛亮聽從了。
但是,當諸葛亮撤退消息出來后,李嚴頭腦發(fā)熱,陰陽怪氣地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他又上奏劉禪,稱諸葛亮是以退為進,目的是?欲以誘賊與戰(zhàn)?。這顯然是污蔑,當諸葛亮把李嚴讓他撤軍的信件展示給劉禪后,李嚴只能認罪,結果被廢黜流放。
李嚴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顯然不合邏輯。有專家表示,李嚴的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真相沒這么簡單,諸葛亮一定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諸葛亮廢掉李嚴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早在建興四年(226年)時,李嚴就表現(xiàn)了一絲不臣之心。李嚴在江州大肆建城,顯然把江州作為了他的大本營。不僅如此,李嚴還要求諸葛亮還五郡劃到他的名下,給他建設巴州。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當諸葛亮絞盡腦汁要恢復漢室時,李嚴的影子總是縈繞在他的腦中,?此人萬萬留不得!?
對于李嚴的請求,諸葛亮一口否決,他認為李嚴要搞獨立王國的,尤其是開府治事只有諸葛亮一人有資格。當然,除了保持蜀漢內部穩(wěn)定外,李嚴這個人本身就很有問題。能力確實沒問題,但李嚴性格上孤傲,一般人根本入不了法眼。
當時李嚴家鄉(xiāng)鄉(xiāng)民對他有這樣一句評價,?難可狎,李鱗甲。?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有鱗甲,就說這個人很難相處,只能順著他,逆著他則很難??傊顕雷罱K被廢是諸葛亮平衡蜀漢內部各方利益的結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2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紀信是什么人他為什么會被項羽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