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奪嫡之爭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比如清朝時期的九子奪嫡,就被后人津津樂道。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而就本文小編所要說的三國時期,曹魏和東吳,都發(fā)生過奪嫡之爭。就曹魏來說,曹丕和曹植圍繞著魏國太子的寶座,曾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最終,曹丕戰(zhàn)勝了曹植,成為魏國君主的繼承人。而就東吳來說,也有二宮之爭。按照介紹,二宮之爭,是三國時期東吳太子孫和(孫權(quán)第三子)與魯王孫霸(孫權(quán)第四子)之間爭奪儲君之位而引發(fā)的爭斗。那么,問題來了,曹魏、東吳都發(fā)生過“奪嫡之爭”,為何蜀漢沒有人和劉禪奪嫡呢?
一
首先,相對于曹魏和東吳,蜀漢并沒有發(fā)生奪嫡之爭。就后主劉禪來說,并沒有人和他爭奪蜀國的太子之位。對此,在筆者看來,之所以曹魏和東吳都都發(fā)生過“奪嫡之爭”,而蜀漢卻沒有類似的情況,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就劉備、曹操、孫權(quán)這三位君主來說,劉備的兒子數(shù)量是其中最少的一位。對于劉備來說,只有劉禪、劉永、劉理這三個親生兒子,即便加上劉封這位養(yǎng)子,也不過四個兒子。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孫權(quán)則有七個兒子,而曹操則有25個兒子。眾所周知,兒子數(shù)量越多,往往也就更加容易發(fā)生爭奪太子之位的情況。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兒子眾多,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奪嫡之爭。
打個比方,如果曹操和孫權(quán)都只有一個兒子,也就很難出現(xiàn)什么立嗣之爭了。所以,相對于曹操、孫權(quán),劉備的兒子數(shù)量相對較少,只有三四個,這意味著蜀漢發(fā)生立嗣之爭的概率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就劉備來說,很早就明確了劉禪繼承人的地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立其為王太子。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進為皇太子。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宮去世,五月,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時年十七歲。
二
進一步來說,表面上來看,劉禪于公元219年被冊立為漢中王的太子。但是,實際上,自劉禪出生開始,就被劉備當做繼承人來培養(yǎng)了。劉禪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是劉備之妾甘夫人所生。雖然劉禪的母親甘夫人不是劉備的正室,但是,劉備早年因為多次喪偶,正室之位空缺,所以甘夫人常主持家政。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派曹純領(lǐng)五千虎豹騎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率領(lǐng)張飛、趙云等數(shù)十騎棄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劉禪在趙云的保護之下得以幸免。對于趙云來說,奮力保護年幼的劉禪,這無疑凸顯出劉禪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禪被繼母孫夫人攜返東吳時被張飛和趙云截下。就來自東吳的孫夫人,一度成為劉備的正室,而劉禪被孫夫人撫養(yǎng),同樣體現(xiàn)出劉禪的地位了,也即這可以類比為皇后撫養(yǎng)的兒子。所以,通過以上種種事件,我們發(fā)現(xiàn)劉備很早就確立了劉禪的繼承人地位。所以,等到公元219年,劉備剛剛稱王的時候,就立即冊封劉禪為漢中王的太子了。
三
同時,在筆者看來,劉備養(yǎng)子劉封的自盡,也徹底避免蜀漢發(fā)生奪嫡之爭了。公元220年,申耽、申儀兩兄弟背叛劉封,劉封因此被孟達徐晃等擊敗。劉封回到成都后,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guān)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后最終難以制服駕馭,于是勸劉備借此機會除掉他。于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劉封嘆息說:“我后悔不聽孟子度的話。”劉封自裁后,劉備非常傷心,為劉封哭泣。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之所以勸劉備賜死劉封,顯然也有擔心劉封威脅到劉禪地位的考慮。
彼時,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也即劉永和劉理都比較年幼,基本上不會和劉禪爭奪皇位。但是,劉封就不一樣,他不僅年齡要長于劉禪,更是一位比較勇猛的武將。于是,出于確保劉禪位置等因素的考慮,劉備最終賜死了養(yǎng)子劉封。與此相對應(yīng)的是,曹魏和東吳則沒有類似的做法。就曹魏來說,在曹操二十五個子嗣之中,先后出現(xiàn)于曹操視野里的儲嗣候選人有四位:曹昂、曹沖、曹丕、曹植。最能當?shù)锰诱呷诉x至少有二位,正室劉夫人所生長子曹昂和環(huán)夫人所生曹沖。
四
最后,在曹昂和曹沖相繼去世后,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導(dǎo)致曹魏內(nèi)部形成了曹丕和曹植兩個集團。擁護曹丕的有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zhì)等人,擁護曹植的有丁儀、丁廙、楊修、孔桂、楊俊、賈逵、邯鄲淳等人。長此以往,自然讓曹魏內(nèi)部爆發(fā)了激烈的立嗣之爭。如果曹昂沒有過早去世,或者曹操盡早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確定繼承人,很可能都不會發(fā)生如此激烈的奪嫡之爭。而就東吳來說,赤烏四年五月(241年),孫權(quán)長子孫登逝世。孫登死后,太子之位懸空。當時最年長者為孫權(quán)三子孫和(次子孫慮在232年就過世了),孫和幼年時因天資聰慧和母親王夫人的緣故非常受孫權(quán)喜愛。
不過,孫權(quán)最初立太子和魯王時,孫和和孫霸還是一樣受到寵愛,仍然居于同宮殿中,并沒有正式區(qū)分等級和品級。而這,促使魯王孫霸有了奪嫡的野心,乃至于和太子孫和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換而言之,相對于劉備,曹操、孫權(quán)在冊立繼承人上,顯然不夠堅決和果斷,存在猶豫不決的問題。正是因為這一原因,促使曹魏和東吳都出現(xiàn)了激烈的奪嫡之爭,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曹魏和東吳的內(nèi)耗問題。而就蜀漢來說,作為三國之中最弱小的一方,幸好沒有發(fā)生類似的問題,不然蜀漢的滅亡很可能就要提前了。對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8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康熙帝為什么要娶自己的姑姑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