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對百科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打仗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古代打仗沒武器的扛旗兵為何總沖鋒在前,豈不是送人頭嗎?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边@樣的描繪,總能瞬間將我們帶入那激情澎湃的戰(zhàn)亂年代。烽火狼煙的古時戰(zhàn)場,往往充滿壯志凌云豪情,更有不少勇武之士所向披靡、不懼千難萬險,只為求得一方國泰民安。
但人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將注意集中在那些古時沖鋒在前的士兵身上,就會看到一個“蹊蹺”之處。那就是在隊伍最前方的人,一般而言都是扛旗兵,這類人手無寸鐵,只扛起那代表自己國土身份的旗幟,卻有膽量沖到隊伍最為顯眼的位置。
在我們如今看來,這樣的做法似乎多多少少有些怪異。畢竟那軍旗是大軍乃至國家的象征,一旦軍旗被敵方奪走,也就代表戰(zhàn)事的失敗。既然如此,為何軍旗僅靠一人把守,且總在隊伍最前方呢?這難道無異于“送人頭”嗎?
“神秘”的扛旗兵
軍旗的出現(xiàn),我國也很有“發(fā)言權”,畢竟我國是最早出現(xiàn)軍旗的國家之一。其實關于軍旗的來源,大概可追溯至我國原始社會后期。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祖先們就已經用旗幟來作為代表來召集同族人。正如《爾雅》里有這樣的句子:“有鈴曰旗”,在這里,“鈴”被當做象征物,只為起到匯合起同伴。那時的“軍旗”,多用物品或是某種具有特殊含義的圖形來簡單作為代替。
不過一開始時的簡單,大致是由于物品稀缺的緣故。再加上當時圖騰文化的壯大,所以在在領兵作戰(zhàn)時也用這些物品來代替。后來時代發(fā)展,軍旗的種類等等也都在不斷演變,以此來順應不同時代作戰(zhàn)的需要。
其實軍旗的出現(xiàn),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得到屬于自己方大軍的信息。因為在作戰(zhàn)時,士兵們所使用的武器等等都相差不大,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員,難免會出現(xiàn)分不清自己方“友軍”的時候。那么為了將不同人員區(qū)分開,軍旗就適時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試想在那烽火狼煙的戰(zhàn)場,到處是一派凌亂的景象,如若沒有能夠表示自己方大軍的信息來作為提示,那么這場戰(zhàn)爭就難免會變得異常艱難,甚至連對面之人“是敵是友”都一頭霧水。而軍旗的存在,讓人一眼望去,就能看得到“信仰”,毋庸置疑,它自然有非常重大之意義。
也正是因為軍旗意義重大,所以那些扛起軍旗的人員,也自然而然成為“主力”,在地位方面,比起絕大多數人也更為重要。他們的待遇很高,能與大軍主帥平起平坐。
但因為始終需要扛起軍旗,他們就很少能夠攜帶兵器,尤其是體積比較龐大的兵器和防御工具,畢竟這些工具在戰(zhàn)場上會成為“累贅”。沒有了“得心應手”的兵器的“庇護”,可想而知,扛旗兵的安危定然經受著嚴峻的考驗。
如此多的敵人手握利刃,在自己眼前上演一場場生死考驗。在那個時候,敵方的火力也都喜歡率先瞄準扛旗兵,他們可謂是身處重大危機之中。那他們怎能不恐懼呢?為何還要讓他們每每都沖在最前方?實際上也是有講究的。
在觀看相關的歷史題材劇時,人們也不難看到,在作戰(zhàn)時,有些士兵騎在馬上,背上卻有著與自己“自成一體”的三面“小旗”。實際上,這些人也是扛旗兵。
也許在傳統(tǒng)意義上,扛旗兵應該多步行,手執(zhí)大旗,一開始也的確如此。但到了后來,騎兵也能夠“擔此重任”了,他們身上所綁著的小旗,同樣能夠引領身后眾人。
這樣,在作戰(zhàn)時的戰(zhàn)術策略方面,就有了可以參考的標桿意義,眾人也了解下一步該如何去走,不至于因為沒有目標和攻擊方向而失敗得過于“慘烈”。
除此之外,軍旗的意義還在于“穩(wěn)定軍心”。畢竟在那稍不留神就會喪命的戰(zhàn)場,迫切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有人來引領士兵們奮勇前行,就如同“無頭蒼蠅”,很難保證戰(zhàn)事的順利進行。
從這個角度而言,扛旗兵就更加擔負重任。一方面,有人在前方始終指引著自己,這樣的陣勢自然能夠燃起斗志,使得軍心更加穩(wěn)固。敵方也對于戰(zhàn)爭成敗與否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使得戰(zhàn)爭的局面更有意義。
而在另一方面,將領身先士卒,但戰(zhàn)場的遼闊也是顯而易見。有時領兵者在前方奮勇殺敵,后面所跟著的士兵未必能夠盡收眼底,畢竟場面過于混亂。
而若是有了扛旗兵緊隨其后,將士們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家將領所在的位置,領略到自家將領的英姿后,他們也自然而然選擇不顧一切地沖鋒陷陣。如此,戰(zhàn)爭便有了更多的動力所在。
如何成為扛旗兵
扛旗兵發(fā)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在戰(zhàn)場上又是如此“危機四伏”,那么要想成為扛旗兵,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別看他們似乎不用參與戰(zhàn)爭一樣,實際上他們少不了與敵人周旋。沒有過多兵器,他們就需要更強的實力。
主帥身邊的扛旗兵,往往都有著更多的功績和價值。所以對他們的要求比起普通將士往往更高,而普通將士往往也不具備成為扛旗兵的能力??钙毂嗍菑膶④娪H衛(wèi)里邊選拔,那些勇武過人且懂得軍法之人,才能擔此重任。
此外,由于軍旗的重量非常人所能“駕馭”,所以扛旗兵本身還要有足夠的氣力扛起軍旗,并在關鍵時刻運用軍旗抵御敵人。戰(zhàn)事無論持續(xù)多久,扛旗兵都要保證軍旗的豎立。而在有人進攻自己時,扛旗兵的武力值也要完勝對方,這樣才能保證戰(zhàn)事的順利進行。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扛旗兵也并非“孤軍作戰(zhàn)”,考慮到他們身邊的危險,他們身旁也總會被安排一些將士來作為保護。同樣的,這些人往往也是武力超群,以一敵十,否則就會失去意義。
總結
古代打仗沒武器卻總沖鋒在前的扛旗兵,可并不是去“送人頭”。這類人往往有著更強大的實力,如此才能抵御外侮、獲得勝利。他們相當于“方向”,也并非人人都能成為這樣的角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820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孟達的實力如何他是如何將徐晃殺死的呢
下一篇: 曹操殺伐果斷,為何唯獨放過了司馬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