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75,059項符合查詢結(jié)果,庫內(nèi)數(shù)據(jù)總量為1,733,474項。(搜索耗時:0.0091秒) [XML]
-
471. 冰蘆膏 [6%]
-
處方 : 爐甘石(火煅)2兩(為末)
,冰片2分
。制法 : 上藥以豬棕油搗成膏
。功能主治 : 臁瘡
,及諸瘡久遠不收口者
。用法用量 : 先以茶汁加鹽少許洗凈瘡口
,敷藥
,以膏蓋之
。摘錄 : 《惠直堂方》卷三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
472. 刺鴨腳木 [6%]
-
別名 : 掌葉木、七加皮
、鴨腳羅傘
、空殼洞來源 : 五加科刺鴨腳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Blume) Regel,以根
、樹皮
、葉入藥。生境分布 : 廣東
、廣西及西南地區(qū)
。性味 : 甘、微辛
,溫
。功能主治 : 祛
欄目:中藥材
作者:中醫(yī)世家
-
473. 參條 [6%]
-
拼音注音 : Shēn Tiáo別名 : 人參條英文名 : Panax ginseng C.A.Mey來源 :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nax ginseng C.A.Mey.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
,
欄目:中藥材
作者:中醫(yī)世家
-
474. 叉枝藻 [6%]
-
《全國中草藥匯編》:叉枝藻來源 : 藻類紅藻門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
,以葉狀體入藥。功能主治 : 為瓊膠的輔助原料
,并用作緩瀉劑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叉枝藻拼音注音 :
欄目:中藥材
作者:中醫(yī)世家
-
475. 北亭圓 [6%]
-
北亭圓處方 : 縮砂仁、胡椒
、肉桂(去粗皮)
、厚樸(去粗皮.姜汁炙)、附子(炮.去皮.臍)
、川芎
、當歸(去蘆.碎)、陳皮(去白)
、干姜(炮)
、甘草(炙),各四兩
;青鹽(別研)
、北亭(醋淘去砂石,別研)
,各二兩...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
476. 唇香草 [6%]
-
《全國中草藥匯編》:唇香草別名 : 小葉薄荷來源 : 唇形科唇香草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
,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 : 新疆
。功能主治 : 主治高血壓
,冠心病
。用法用量 : 全株2~3錢,水煎服
,或開水泡當茶
欄目:中藥材
作者:中醫(yī)世家
-
477. 北棗散 [6%]
-
北棗散處方 : 北棗1枚(去核,入鴨嘴膽礬1片在內(nèi)
,紙裹火煅通紅
,出火毒)。制法 :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 小兒走馬疳
。用法用量 : 敷牙左右。摘錄 : 《醫(yī)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
478. 北梗散 [6%]
-
北梗散處方 : 北梗
、天花粉
、干葛、川升麻
、川芎
、赤芍藥、獨活
、柴胡
、甘草。制法 : 上銼散
。功能主治 : 熱毒與血相擊
,而風乘之,而致赤游腫者
。用法用量 : 每用1錢
,加生姜2片,井水煎服
。摘錄 : 《普濟方》卷四○六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
479. 垂柳 [6%]
-
拼音注音 : Chuí Liǔ別名 : 柳樹
、清明柳、吊楊柳 、線柳
、倒垂柳、青龍須[根名]來源 : 楊柳科柳屬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以枝
、葉、樹皮
、根皮
、須根等入藥。枝
、葉夏季采
,須根
、根皮、樹皮四季可采
。性味 :
欄目:中藥材
作者:中醫(yī)世家
-
480. 半兩丸 [6%]
-
處方 : 巴豆(去皮)半兩
,大戟(銼碎)半兩。制法 : 上藥同入銚內(nèi)
,油炒焦黃
,為細末,面糊為丸
,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 五積六聚。用法用量 : 每服3丸
,乳食前
、臨臥米飲送下。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三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