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3:19:24

《中藥大辭典》:鷹不撲
拼音注音 : Yīnɡ Bù Pū
別名 : 小郎傘、鳥不宿(《廣西中草藥》),楤木、打散根
、百鳥不落、雷公木(《廣西實(shí)用中草藥新選》)
。
出處 : 《廣西中草藥》
來源 : 為五加科植物虎刺楤木的根、根皮或枝葉。根全年可采
,枝葉夏
、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疏林下及溪進(jìn)、草叢陽光充足的地方。分布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湖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灌木,高1~2米。莖,葉柄、葉脈和花序柄上均具針刺及剛毛狀。葉互生,通常3回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第2回葉柄對生;第3回小葉5~9片
,對生
,近無柄,頂端1枚較大,卵形
,先端漸尖
,基部略偏斜,圓形或淺心形
,邊緣有小鋸齒
,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
,被疏柔毛
。花兩性
,由多數(shù)傘形花序組成大形的圓錐花序
,長50厘米;小苞片矩圓狀披針形
;萼5裂
,三角狀;花瓣長三角狀
,黃色
,覆瓦狀排列:雄蕊5枚,著生于肉質(zhì)花盤的周圍
;子房5室
,花柱5枚,分離
。漿果球形
,熟時(shí)黑色,有5棱
,花期9~10月
。果期12月至次年1月。
性味 : 《廣西中草藥》:"味辛,性溫
,無毒。"
注意 : 孕婦慎服 。
功能主治 : 散瘀消腫 ,祛風(fēng)利濕。治跌打損傷
,風(fēng)濕痹痛
,胃痛,腹瀉
,痢疾
,白帶
,癰疽,疔腫
。①《廣西中草藥》:"散瘀消腫,祛風(fēng)濕
。治跌打
,風(fēng)濕疼痛。"②《廣西實(shí)用中草藥新選》:"散瘀消腫
,抗菌止痛
。治跌打損傷,癰
,癤
,肝炎,腎炎
,前列腺炎
,急性關(guān)節(jié)炎,胃痛
,腹瀉
,痢疾,白帶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
復(fù)方 : ①治跌打腫痛:鷹不撲半斤。用好酒三斤浸七天,外搽患處
。每日服藥酒三次,每飲五錢至一兩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蛉→棽粨漉r根適量,搗爛
,酒炒
,敷患處。②治風(fēng)濕骨痛:鷹不撲枝葉
、紅龍船花葉
、雞爪風(fēng)葉、爬山虎各適量
。煎水洗患處
。(宜忌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鷹不撲
拼音注音 : Yīnɡ Bù Pū
別名 : 小郎傘 、鳥不宿、刺老包
、土花椒
、百鳥不落、雷公木
、小鳥不企
、癥狀登追、不安丹
、鳥不站
、雷公刺
英文名 : Root of Spine Aralia
出處 : 出自《廣西中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虎刺木的根、根皮和枝葉 。楤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ralia elegans C. N. Ho采收和儲藏:春
、夏季采收枝葉,秋后采收根或根皮
,鮮用或切段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10-1400m的常綠闊葉疏林或山坡灌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西 、廣東
、海南、廣西
、云南
、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有刺灌木,有時(shí)藤狀
,高1-4m,芭上刺長4mm以下
,基部寬扁
,先端通常彎曲。葉互生
;葉柄長25-40cm
;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先端截形或斜形
,葉為三回羽狀復(fù)葉
,長60-100cm;葉軸和羽片軸疏生細(xì)刺
,每羽片有小葉5-9
,葉軸各節(jié)有1對小葉,小葉片卵狀長圓形至卵形
,長4-11cm
,寬2-5cm
,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
,略偏斜
,兩面疏生小刺,下面密生短柔毛
,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
,側(cè)脈約6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ㄐ蝽斏啥鄶?shù)傘形花序組成的大形圓錐花序
,長達(dá)50cm
,主軸和分枝有短柔毛或無毛,疏生鉤曲短刺
;傘形花序睦徑2-4cm
;總花梗長1-5cm,有刺和短柔毛
;花梗長1-1.5cm
,有細(xì)刺和粗毛;苞片卵狀披針形
,先端長尖
,長2-4mm;小苞片線形
,外面密生長毛
;萼筒邊緣有5個(gè)三角形小齒;花白色
,直徑約4mm
,花瓣5;子房5室
,花柱5
,分離而外彎。核果球形
,樂果狀
,黑色,直徑約4mm
,有5棱
,具必存花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9月
,果期9-11月
。
性狀 : 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常分枝,彎曲,長30-45cm,直徑0.5-2cm,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栓皮易脫落,脫落處呈暗褐色或灰褐色,有縱皺紋,具橫向凸起的皮孔和圓形的側(cè)根痕。質(zhì)硬,易折斷,粉性,斷面皮部暗灰色,木部灰黃色或灰白色,有眾多小孔(導(dǎo)管)。氣微,味微苦
,辛。
性味 : 味苦;辛
;性平
注意 : 孕婦慎服。
功能主治 : 散瘀;祛風(fēng)
;利濕;解毒
。主跌打損傷
;風(fēng)濕痹痛;濕熱黃疸
;淋濁
;水腫;痢疾
;白帶
;胃脘痛;頭痛
;咽喉腫痛
;乳癰;無名腫毒
;瘰癰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搗爛拌酒炒熱敷;或煎湯熏洗。
復(fù)方 : ①治跌打腫痛:鷹不撲半斤。用好酒三斤浸七天,外搽患處。每日服藥酒三次,每次五錢至一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蛉→棽粨漉r根適量,搗爛,酒炒
,敷患處
。⑧治風(fēng)濕骨痛:鷹不撲枝葉
、紅龍船花葉
、雞爪風(fēng)葉、爬山虎各適量
。煎水洗患處
。(宜忌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 1.《廣西中草藥》消腫,祛風(fēng)濕。治跌打
,風(fēng)濕疼痛。2.《廣西實(shí)用中草藥新選》:散瘀消腫
,抗菌止痛
。治跌打損傷,癰
,癤
,肝炎,腎炎
,前列腺炎
,急性關(guān)節(jié)炎,胃病
,腹瀉
,痢疾,白帶
。
摘錄 : 《中華本草》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鴛鴦
下一篇:
鷹不泊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