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10:08:02

《中國藥典》:梔子
拼音注音 : Zhī Zi
別名 : 黃梔子、黃果樹、山梔子、紅枝子
英文名 : FRUCTUS GARDENIAE
來源 :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其根也可入藥。9~11 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采收,除去果梗及雜質(zhì),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凈曬干。
性狀 : 本品呈長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5~3.5cm
,直徑1~1.5cm。表面紅黃色或棕紅色
,具6條翅狀縱棱
,棱間常有1條明顯的縱脈紋,并有分枝
。頂端殘存萼片
,基部稍尖,有殘留果梗
。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澤
;內(nèi)表面色較淺
,有光澤,具2~3條隆起的假隔膜
。種子多數(shù)
,扁卵圓形,集結(jié)成團
,深紅色或紅黃色
,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
。氣微,味微酸而苦
。
貯藏 : 置通風(fēng)干燥處。
炮制 : 梔子:除去雜質(zhì),碾碎。炒梔子:取凈梔子
,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黃褐色。
鑒別 : (1)本品粉末紅棕色。果皮石細胞類長方形
;果皮纖維細長
,梭形
,直徑約10μm,長約至 110μm
,常交錯
、斜向鑲嵌狀排列; 含晶石細胞類圓形或多角形
,直徑17~31μm
,壁厚,胞腔內(nèi)含草酸鈣方晶
,直徑約8μm
。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色,長多角形
、長方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
,直徑60~112μm
,長至230μm,壁厚
,紋孔甚大
,胞腔棕紅色。草酸鈣簇晶直徑19~34μm
。(2)取本品粉末0.2g
,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熱3 分鐘,濾過
。取濾液5 滴
,置蒸發(fā)皿中,蒸干
,加硫酸1 滴
,即顯藍綠色,迅速變?yōu)楹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繼轉(zhuǎn)為紫褐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75%乙醇10ml
,置溫水浴中浸 2小時
,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梔子苷對照品
,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為展開劑,展開
,取出
,晾干,噴以硫酸乙醇(5→10)溶液
,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含量測定 :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 ;乙腈-水(15:85)為流動相
;檢測波長為238nm。理論板數(shù)按梔子苷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梔子苷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
,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0.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 第一法)],精密稱定
,置具塞錐形瓶中
,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
,稱定重量
,超聲處理20分鐘
,放冷,再稱定重量
,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
,搖勻
,濾過
,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0ml,置25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
,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
,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梔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
。
歸經(jīng) : 歸心、肺、三焦經(jīng)。
性味 : 苦,寒。
功能主治 : 果實: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 ,血熱吐衄,目赤腫痛
,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根:瀉火解毒
,清熱利濕,涼血散瘀
。用于傳染性肝炎
,跌打損傷
,風(fēng)火牙痛。
用法用量 : 6~9g 。外用生品適量
,研末調(diào)敷。根1~2兩
。
備注 : (1)用于熱病發(fā)熱,心煩不寧等癥。梔子善能瀉火泄熱而除煩。在外感熱病的氣分癥初期,見有發(fā)熱、胸悶、心煩等癥,可用梔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熱、除煩解郁。如屬一切實熱火癥而見高熱煩燥、神昏譫語等癥,可用本品配黃連等瀉火而清邪熱。(2)用于熱毒、實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腫痛和瘡瘍腫毒等癥。山梔又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熱妄行,常與生地、側(cè)柏葉、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腫痛,可與菊花、石決明等配伍;治瘡瘍腫毒,可與黃連、銀花、連翹等同用。(3)本品又能泄熱利濕,可用于濕熱郁頡所致的黃疸
、面目皮膚發(fā)黃、疲倦
、飲食減少等癥,常與黃柏
、茵陳蒿等同用
。又用生梔子研末,與面粉
、黃酒調(diào)服
,有消腫活絡(luò)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損傷
、扭挫傷
、皮膚青腫疼痛等癥,為民間常用的“吊筋藥”
,尤其適用于四肢關(guān)節(jié)附近的肌肉
、肌腱損傷。(4)梔子
,一名山梔,輕清上行
,能瀉肺火
,去肌表熱,在外感熱病
、表里有熱之際
,能起雙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
,又能泄三焦火
,涼血清心熱,可用于熱病心煩
;血熱妄行及熱淋尿血等癥
。故山梔既能清氣分熱,又能清血分熱
。至于泄熱利濕,可用治黃疸
,也是它的特長
。本品配黃芩
,能瀉肺火;再加淡豆豉
,能雙解表里之熱,配以黃芩
,能瀉三焦火
、清心熱;配以生地
、丹皮
,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
、吐衄尿血;配以黃柏
、茵陳
,能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
。過去在臨床應(yīng)用方面有山梔皮去肌表熱
、山梔仁清心熱的用法,現(xiàn)在上海地區(qū)已予簡化
,均用整個梔子
,不再分梔皮、梔仁
。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梔子
拼音注音 : Zhī Zi
別名 : 木丹(《本經(jīng)》),鮮支(《上林賦》),卮子(《漢書》孟康注)
,支子(《本草經(jīng)集注》),越桃(《別錄》)
,山梔子(《藥性論》)
,枝子(《唐本草》),小卮子(《本草原始》)
,黃雞子(《廣西中藥志》)
,黃荑子(《閩東本草》),黃梔子(《江蘇藥材志》)
。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10月間果實成熟果皮雖黃色時采摘,除去果柄及雜質(zhì)
,曬干或烘干
。亦可將果實放入沸水(略加明礬)中燙,或放入蒸籠內(nèi)蒸半小時,取出
,曬干。
生境分布 : 常生于低山溫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溝旁
、路邊。分布江蘇
、浙江
、安徽、江西
、廣東
、廣西、云南
、貴州
、四川、湖北
、福建、臺灣等地
。主產(chǎn)浙江
、江西、湖南
、福建
;此外,四川
、湖北
、云南、貴州
、江蘇
、安徽、廣東
、廣西、河南等地亦產(chǎn)
。
原形態(tài) : 山梔(《藥性論》) ,又名:林蘭(《謝康樂集》)。常綠灌木
,高0.5~2米
,幼枝有細毛
。葉對生或三葉輪生,革質(zhì)
,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7~14厘米,寬2~5厘米
,先端漸尖或短漸尖
,全緣,兩面光滑
,基部楔形;有短柄
;托葉膜質(zhì)
,基部合成一鞘?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紊谥Χ嘶蛉~腋
,大形,白色
,極香
;花梗極短,常有棱
;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
,先端5~6裂
,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冠旋卷
,高腳杯狀
,花冠管狹圓柱形,長約3毫米
,裂片5或更多
,倒卵狀長圓形;雄蕊6
,著生花冠喉部
,花絲極短或缺,花藥線形
;子房下位1室
,花柱厚
,柱頭棒狀
。果倒卵形或長橢圓形
,有翅狀縱梭5~8條,長2.5~4.5厘米
,黃色
,果頂端有宿存花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7月
。果期8~11月。本植物的根(梔子花根)
、葉(桅子葉)
、花(梔子花)亦供藥用
,各詳專條
。
性狀 : 干燥果實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1~4.5厘米 ,粗0.6~2厘米
。表面深紅色或紅黃色,具有5~8條縱棱
。頂端殘存萼片
,另一端稍尖,有果柄痕
。果皮薄而脆
,內(nèi)表面紅黃色,有光澤
,具2~3條隆起的假隔膜
,內(nèi)有多數(shù)種子,粘結(jié)成團
。種子扁圓形,深紅色或紅黃色
,密具細小疣狀突起
。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鮮黃色
。氣微
,味淡微酸。以個小
、完整
、仁飽滿、內(nèi)外色紅者為佳
。個大
、外皮棕黃色
、仁較癟
、色紅黃者質(zhì)次
。
毒性 : 小鼠急性腹腔注射半數(shù)致死量為27.45克/公斤,皮下注射為31.79克/公斤,與鎮(zhèn)靜有效量比較,安全指數(shù)較小。
化學(xué)成分 : 含黃酮類梔子素、果膠、鞣質(zhì)、藏紅花素、藏紅花酸 、D-甘露醇、廿九烷
、β-谷甾醇
。另含多種具環(huán)臭蟻醛結(jié)構(gòu)的甙:梔子甙
、去羥梔子甙泊素-1-葡萄糖甙,格尼泊素-1-β-D-龍膽二糖甙及小量的山梔甙
。
藥理作用 : ①利膽作用梔子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給予家兔口服,對輸膽管導(dǎo)出的膽汁量及固形成分無影響,但有人用同樣制劑注射于家兔,15~30分鐘膽汁分泌開始增加,持續(xù)1小時以上。給兔靜脈注射藏紅花素和藏紅花酸鈉后,膽汁分泌量增加。梔子水煎劑或沖服劑給人口服后作膽囊拍片,證明服藥后20及40分鐘膽囊有明顯的收縮作用。家兔總輸膽管結(jié)扎后,口服梔子水提取液則血中膽紅素減少,用藥愈多,減少愈顯著(如結(jié)扎后每隔24小時口服1次,則結(jié)果甚為明顯),尤其連續(xù)服用適量藥物以后結(jié)扎,所得效果最佳,醇提取液亦具有相同的作用,但較水提取液作用稍弱。桅子醇提取液注射于家兔,2小時血中膽紅素較對照組稍增加,6小時后較對照組低,24~48小時后明顯減少,藏紅花素及藏紅花酸鈉亦有同樣作用。在總膽管結(jié)扎的家兔,注射醇提取液,24小時末梢淋巴液中膽紅素減少 ,藏紅花素及藏紅花酸鈉亦有同樣作用。梔子可用于膽道炎癥引起的黃疸。②鎮(zhèn)靜、降壓作用小白鼠皮下注射梔子流浸膏,使自發(fā)活動減少閉目、低頭、肌肉松弛,并能對抗戊四氮的驚厥,而不能對抗士的寧的驚厥
,但能減少其死亡率
,以流浸膏灰分作對照則未見以上作用。也有用以消除失眠及過度疲勞者
。梔子煎劑和醇提取液對麻醉或不麻醉貓
、大白鼠和兔,不論口服或腹腔注射
,均有持久性降壓作用
,掙脈住射降壓迅速而維持時間短,其降壓部位似在延腦副交感中樞
。③抗微生物作用梔子水漫液在試臂內(nèi)對許蘭氏黃癬菌
,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等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
,其水煎劑15毫克/毫升能殺死鉤端螺旋體
,在體外,梔子煎劑能使血吸蟲停止活動
,煎劑對細菌生長無抑制作用
。④其他作用梔子醇提取液對家兔及大白鼠離體腸管平滑肌
,低濃度興奮
,高濃度抑制。去羥梔子甙對小鼠有瀉下作用
,其提取物制成油膏
,可加速軟組織的愈合
。
炮制 : 生梔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zhì),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山梔仁:取凈梔子,用剪刀從中間對剖開,剝?nèi)ネ馄と∪省I轿ζぃ杭瓷鷹d子剝下的外果皮。炒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金黃色,取出
,放涼。焦梔子:取碾碎的梔子
,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焦糊色
,取出,放涼
。梔子炭:取碾碎的梔子
,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須存性
,取出,放涼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独坠谥苏摗罚?凡使梔子,先去皮須了
,取人,以甘草水浸一宿
,漉出焙干
,搗篩如赤金末用。"
歸經(jīng) : 入心、肝
、肺、胃經(jīng)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肺
、大小腸
、胃
、膀胱六經(jīng)。"③《藥品化義》:"入肺
、胃、肝
、膽
、三焦、胞絡(luò)六經(jīng)
。"
性味 : 苦,寒。①《本經(jīng)》:"味苦
,寒
。"②《別錄》:"大寒,無毒
。"③《醫(yī)林纂要》:"苦酸
,寒。"
注意 : 脾虛便溏者忌服。①《本草匯言》:"吐血衄血
,非陽火暴發(fā)者忌之。"②《得配本草》:"邪在表
,虛火上升,二者禁用
。"
功能主治 : 清熱,瀉火,涼血
。治熱病虛煩不眠
,黃疸,淋病
,消渴
,目赤
,咽痛
,吐血,衄血
,血痢
,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①《本經(jīng)》:"主五內(nèi)邪氣
,胃中熱氣,面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