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11:08:48

《中國藥典》:苦木
拼音注音 : Kǔ Mù
別名 : 苦皮樹、苦樹皮
、苦皮子
、苦膽木
、趕狗木
、熊膽樹
、土樗子
英文名 : RAMULUS ET FOLIUM PICRASMAE
來源 : 本品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Benn. 的干燥枝及葉 。夏
、秋二季采收
,干燥。
性狀 : 本品枝呈圓柱形,長短不一
,直徑0.5~2cm;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有細(xì)密的縱紋及多數(shù)點狀皮孔
;質(zhì)脆
,易折斷,斷面不平整
,淡黃色,嫩枝色較淺且髓部較大
。葉為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
,易脫落;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
,近無柄
,長4~16cm
,寬1.5~6cm;先端銳尖
,基部偏斜或稍圓
,邊緣具純齒;兩面通常綠色
,有的下表面淡紫紅色
,沿中脈有柔毛。氣微
,味極苦
。
貯藏 : 置干燥處。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枝洗凈,潤透,切片 ,曬干
;葉噴淋清水,稍潤
,切絲
,曬干。
鑒別 : (1)本品粉末黃綠色 。葉的上表皮細(xì)胞多邊形
;下表皮細(xì)胞氣孔甚多,氣孔不定式
。葉肉細(xì)胞中含眾多草酸鈣簇晶
。纖維成束,細(xì)長
,周圍薄壁細(xì)胞含草酸鈣簇晶
,偶見方晶,形成晶纖維
。(2)取本品粉末1g
,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
,濾過
,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
,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苦木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
,以氯仿-甲醇(17:3)為展開劑,展開
,取出
,晾干
,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歸經(jīng) : 歸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 清熱,祛濕,解毒。用于風(fēng)熱感冒,咽喉腫痛,腹瀉下痢,濕疹,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枝3~4.5g;葉1~3g。外用適量。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苦木
拼音注音 : Kǔ Mù
別名 : 土樗子、苦皮樹、苦膽木、熊膽樹
英文名 : Indian Quassiawood Twing and Leaf
來源 : 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Benn.的枝和葉。全年可采,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 、山谷及村邊較潮濕處。產(chǎn)于黃河流域以南各地
。
原形態(tài) : 落葉喬木 。樹皮灰褐色,平滑
,有灰色皮孔及斑紋
,小枝綠色至紅褐色
。葉互生,羽狀復(fù)葉
,小葉9~15
,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0cm
,寬2~4.5cm
,先端銳尖,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
,沿中脈有柔毛
。傘房狀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異株
;萼片
、花瓣、雄蕊及子房心皮綿4~5出數(shù)
。核果倒卵形
,3~4個并生,藍(lán)至紅色
,有宿萼
。花期4~6月
。
性狀 : 枝圓柱形,直徑0.5~2cm,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有細(xì)密縱紋及點狀皮孔,質(zhì)脆;木部段塊塊片狀,黃色;葉為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氣微,味極苦。
化學(xué)成分 : 含苦木內(nèi)酯A~N(nigakilactone A~N)、黃楝素C~G(picrasin C~G)、苦木半縮醛C~C,并含苦木酮(nigakinone)、甲基苦木酮
、Ⅰ-羥甲基-β-卡波林(Ⅰ-hydroxymethyl-β-carboline)等。
性味 :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 抗菌消火,祛濕解毒。用于感冒
、急性扁桃體炎
、腸炎、濕疹
;毒蛇咬傷
。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苦木
拼音注音 : Kǔ Mù
別名 : 黃楝瓣樹、山熊膽、熊膽樹、苦膽樹、黃楝樹、苦力芽、進(jìn)口苦、黃檀木、苦皮樹、臭辣子、苦樹、魚膽樹、青魚膽、狗膽木、苦木霜、苦膽木、趕狗木、苦彈子、土苦楝、野漆木、秤桿樹、金條子。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木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crasnia quassioides(D.Don)Benn.[Rhus ailanthoides Bunge;Picrasma ailanthoides (Bunge) Planch.]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除去莖皮
,洗凈,切片
,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濕潤而肥沃的山地、林緣、溪邊、路旁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黃河以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苦木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7-10m
。樹皮灰黑色,幼枝灰綠色
,無毛
,具明顯的黃色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
,常集生于枝端
,長20-30cm;小葉9-15
,卵狀披針形至闊卵形
,長4-10cm,寬2-4cm
,先端漸尖
,基部闊楔形,兩側(cè)不對稱
,邊緣具不整齊鋸齒
,二歧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達(dá)12cm
,密被柔毛
;花雜性,黃綠色
;萼片4-5
,卵形,被毛
;花瓣4-5
,倒卵形,比萼片長約2倍
;雄蕊4-5
,著生于4-5裂的花盤基部;雌花較雄花小
,子房卵形
,4-5室,花柱4-5
,彼此相擁扭轉(zhuǎn)
,基部連合。核果倒卵形,肉質(zhì)
,藍(lán)至紅色
,3-4個并生,基部具宿存花萼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5月,果期8-9月
。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類圓形,粗達(dá)30cm,或切片厚1cm
。表面灰綠色或淡棕色
,散布不規(guī)則灰白色斑紋。樹心處的塊片呈深黃色
。橫切片年輪明顯
,射線放射狀排列。質(zhì)堅硬
,折斷面纖維狀
。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外為木栓細(xì)胞,栓內(nèi)層有纖維
,單個或2-20個成束散在
,薄壁細(xì)胞內(nèi)有單晶及少數(shù)簇晶,韌皮部有許多纖維束切向排列呈層狀
,纖維壁薄
,弱木化,縱切面觀長140-240μm
,直徑12-20μm
,兩端細(xì)尖;射線內(nèi)有單晶或簇晶
,簇晶直徑16-20μm
。木質(zhì)部由導(dǎo)管、木纖維及木細(xì)胞組成
,均木化
,導(dǎo)管內(nèi)常含黃棕色內(nèi)含物。木射線1-5列細(xì)胞
,具單紋孔
。含淀粉粒。
化學(xué)成分 : 1.莖含苦木堿(kumujian)A即1-乙氧甲酰基-咔啉(1-carboethoxy-carbo-line) ,苦木堿B即1-甲氧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咔啉(1-carbomethoxy-carbo-line),苦木堿C即1-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咔啉(1-formyl-carboline)
,苦木堿D即4,5-二甲氧基鐵屎米酮(4
,5-dimethoxy-canthin-6-one)
,苦木堿E即鐵屎米酮(canthin-6-one),苦木堿F即4-甲氧基鐵屎米酮(4-methoxy-canthin-6-one)
,苦木堿G即1-乙烯基-4
,8-二甲氧基-咔啉(1-vinyl-4, 8-dimethoxy-carboline),苦木西堿(picrasidine)C
、D
、E。樹干含苦木素(quassin)
,異苦木素(pi-crasmin)
,苦樹素(picrasin)A、B
、C
、D、E
、F
、G,苦木半縮醛(nigakihemiacetal)A
、B
、C, 苦木內(nèi)酯(nigakilactone)A、B
、C
、D、E
、F
、G、H
、I
、J、K
、L
、M
。嫩枝含(24Z)-27-羥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醛[(24Z)-27-hydroxy-3-oxo-7
,24-tirucalladien-21-al], (24Z)-27-羥基-7
,24-甘遂二烯-3-酮[(24z)-27-hydroxy-7,24-tirucalldien-3-one]
,(24Z)-3 -氧代-3 -高-27-羥基-7
,24-甘遂二烯-3-酮[(24Z)-3 -oxo-3 -homo-27-hydroxy-7, 24-tirucalldien-3-one],(24Z)-27-羥基-3-氧代-7
,24-甘遂二烯-21-酸甲酯[methyl(24Z)-27-hydroxy-3-oxo-7
,24-tirucalladien-21-oate],(24Z)-7
,24-甘遂二烯-3β 27-二醇[(24Z)-7
,24-tirucalladiene-3β27-diol],(24Z)-3β27-二羥基-7
,24-甘遂二烯-21-醛[(24Z)-3β27-dihy-droxy-7
,24-tirucalladien-21-al]。含1-乙烯基-4, 9-二甲氧基-咔啉(1-vinyl-4, 9-dimethoxy-carboline)
,-咔啉基[3-(4
,8-二甲氧基-咔啉基)-1-甲氧基丙基]甲酮[ -carbelin-1-yl-3-(4,8-dimethoxy-carbolin-1-yl)-1-methoxypropylketone]
,1-乙基-4-甲氧基-咔啉(1-ethyl-4-methoxy-carboline)
,5-甲氧基鐵屎米酮(5-methoxy canthin-6-one),鐵屎米酮(canthin-6-one)
,1-乙烯基-4-甲氧基咔啉
,1-乙烯基-4,8-二甲氧基-咔啉, 1-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咔巴啉、1-羥甲基-咔啉(1-hydroxymethyl-carboline)
,1-甲氧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咔啉,苦木酮堿(nigakinone)
,甲基苦木酮堿(methylnigakinone)
,3-甲基鐵屎米-5,6-二酮(3-meihyl-cantin-5
,6-dione)
。含苦木堿(kumujancine)H即1-甲酰基-4-甲氧基-咔啉(1-formyl-4-methoxy-carboline)
,苦木堿(kumujanvine)I即3-咔啉基丙酸甲酯[methyl 3( -carbolin-1-yl)propionate]
,1-乙烯基-4-甲氧基-咔啉和3-甲基鐵屎米-2
,6-二酮(3-methyl-can-thin-2,6-dione)
。此外
,還含有苦樹素甙(picrasinoside)A、B
。
藥理作用 : 1.對血流的影響:苦木中的鐵屎米酮給兔靜注0.3mg/kg,能增加兔腸和胃的血流率,增加率各為15%、10%。而苦木堿D、5-羥基-4-甲氧基鐵屎米酮(5-羥基-苦木堿)F和苦木堿B僅增加兔腸的血流率。對苦木增加血流的機(jī)制的研究發(fā)現(xiàn),苦木中的生物堿對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從苦木基部分離到的1-甲氧基碳基-咔啉對牛心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為3.6 × l0(-5 )mol/L。5-羥基-4-甲氧基鐵屎米酮的IC50為1.4 × l0(-5)mol/L, 4,5-二甲氧基鐵屎米酮的IC50為10.4 × l0(-5)。2.抗癌作用:從苦木中分離到的苦樹素甙-B在體外對淋巴細(xì)胞性白血病P388細(xì)胞株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強(qiáng)度弱于5-氟尿嘧啶。3.其他作用:苦木中的 -咔啉在體外有抗單純性皰疹病毒的活性?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嗄局θ~制成的注射液(2g生藥/ml)給小白鼠(0.2-0.5ml/只)及犬(8ml/只)皮下注射,對銀環(huán)蛇毒中毒的小白鼠和狗有非常顯著的保護(hù)作用
,小白鼠保護(hù)率為75.6%
,狗保護(hù)率為100%。
鑒別 :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提取,蒸去乙醇后,加適量蒸餾水溶解,再以氯仿提取,蒸干,加蒸餾水2ml溶解。取1ml溶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天藍(lán)色熒光,滴加氫氧化銨試液后,顯淡黃綠色熒光。(檢查內(nèi)酯)(2)取上述溶液1ml,加異羥肟酸鐵試液2-3滴,溶液呈紫紅色。(檢查內(nèi)酯)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備用。以苦木堿B、C、D、F為對照品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用氯仿為展開劑,展距18cm。以改良Dra-gendorff-Wagner(1:1)試劑為顯色劑顯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
,樣品與對照品在相對應(yīng)的位置處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
性味 : 苦;寒;有小毒
注意 : 本品有一定毒性,內(nèi)服不宜過量。孕婦慎服
。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主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
;急性胃腸炎;痢疾
;膽道感染
;瘡癤;疥癬
;濕疹
;水火燙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
,大劑量30g;或入丸
、散。外用:適量
,煎水洗
;研末撒或調(diào)敷;或浸酒搽
。
復(fù)方 : 本品以味苦著稱,故有苦木、苦樹之名。"魚膽"、"狗膽"、"苦膽"等皆言其苦之甚也。
摘錄 : 《中華本草》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苦天茄
下一篇:
苦木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