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有了足夠支配的錢財,生活上才會更加安心,所以平日會很努力賺錢,不過到了春節(jié)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也不能真正意義上閑著,而是要利用好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比如迎接財神,對一年的財運提升都大有裨益,大家應(yīng)當事先了解好其中的規(guī)矩。
正月初二拜財神的規(guī)矩
1.一般來說準備的供品要符合習(xí)俗,比如肉類可以是整只雞,或者整只豬,還有紅色活鯉魚等等,當然像五色水果和三杯茶是少不了的,接著白色花生和糖果等點心。
2.鞭炮也是必備的,表示歡迎財神爺?shù)牡絹?,并祛除霉運,不過要等到全部拜完財神后,才能放鞭炮。
3.如果是家中有經(jīng)商的,就要各注重拜財神的禮儀,往往會有更大型的祭祀活動,甚至需要請到專業(yè)的主持師傅,這就要看當?shù)氐南嚓P(guān)習(xí)慣了。
迎財神爺?shù)募獣r是幾點
民間認為最佳接財神的時段是子時、寅時、卯時,即上午的0-1點,3-7點,這些時段比較早,可以早早把財神爺引進家門,保佑一年財源廣進,特別是不宜在正午過后迎接,那時就沒有什么意義了。而且要記得提前設(shè)好案桌,講財神像擺在吉利位置,通常是以南方為佳,不過每天有各自的大利方位,可作為參考。
當天有哪些節(jié)日美食
①正月初二也流行吃長壽面,吃了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尤其是老人家和小孩是很適合吃面食的,而不是吃那些生冷的食物。
②吃混沌也是很多地方受歡迎的,因為形狀似元寶,又恰逢接財神的日子,可以煮上一鍋全家分享,祝福財源滾滾來。
③南方地區(qū)都會在新年之際準備諸多年糕,煎炸蒸煮,樣樣皆可,“粘”和“年”,“糕”和“高”這這兩個是諧音字,吃著各色年糕,寓意年年高升,事業(yè)更上一層樓,生活也愈加幸福。
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了,春節(jié)之后馬上就是正月,迎財神好像是正月的活動,迎財神是正月初幾呢?
迎財神是正月初幾一般在正月初四迎財神,部分地區(qū)也有在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習(xí)俗。
在中國神話中,初四是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羊日”,是一個很吉利的日子,因此,民間有正月初四迎灶神、財神回歸的傳統(tǒng)習(xí)俗,現(xiàn)在有不少地區(qū)是初四迎財神,初五、初六正式開始營業(yè),某些地區(qū)也有初五接財神,初六營業(yè)的傳統(tǒng)。
迎財神是什么意思一種傳統(tǒng)習(xí)俗。
在我國民間神話中,有一些人專門掌管財運,這些人被稱為財神,財神有文財神、武財神等,民眾根據(jù)自己家的實際情況,選擇迎接哪一位財神歸家,然后就在初四或初五的時候接財神回自家,定期朝拜和供奉,祈佑自己在接下來的一年財運滾滾。
迎財神的最佳時間民間常用的迎財神時間為:子時(0-1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
迎財神在我國有很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迎財神的時間也基本上比較固定了,人們常常會在子時(0-1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這三個時間點中選擇一個時間迎財神,通常情況下,選擇子時(0-1點)的羣眾比較多,因為中國人講究萬事宜早不宜晚,因此,子時(0-1點)起來迎財神的人占了迎財神時間的很大比例。
迎財神去寺廟還是道觀道觀。
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所以,我們常說的財神都是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衍生出來的信仰,佛教是外來文化,并沒有財神這樣的說法,因此,迎財神要去道觀。
拜財神是每個月初幾按照傳統(tǒng)是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
中國人很看重財運,因此,很多人會在每個月拜拜財神,寄托心愿,初一和十五是十齋日,是民間用于祈福和祭拜日子,因此,拜財神的話也可以在初一和十五的時候進行。
大年初五迎財神。
大年初五吃餃子送窮。大年初五又稱破五節(jié),是一個以破除為主的節(jié)日,這一天,人們要破除大年初一到初四的禁忌和習(xí)俗,每年初五時,人們會要灑掃庭院,沐浴焚香,送窮神、迎財神,還會燃放鞭炮和煙花進行慶祝。
我國民間信奉的財神有文武之分,文財神掌管財股,吸納好運,武財神鎮(zhèn)宅守戶,守住財富。而財神節(jié)也被劃分為兩天,民間習(xí)俗是正月初五拜財神,稱五路財神日,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二祭祀財神,稱財神生日。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
送窮
大年初五這一天“送窮”,這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比較具有特色的傳統(tǒng)民俗,寓意著送走窮鬼(窮神)。
送窮也稱之為“送五窮”“趕五窮”等等,一般在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這幾天,是不能倒垃圾的,因為倒垃圾很可能倒走自己的“福氣”,但是在這期間垃圾一般會存了很多,大多數(shù)人都選擇會在初五這一天倒垃圾,也就成了所謂的“送窮”。
在中國傳統(tǒng)中大年初幾迎財神,正月初幾迎財神 我國民眾的過年時有一項接財神的習(xí)俗。一般在正月初二清晨或者在初五清晨燃放鞭炮,以示迎接財神。
一般說來迎財神在北方比較重視,而北方習(xí)慣在大年初二的早上迎接財神。而閩南、臺灣各地則習(xí)慣在大年初五財神誕辰迎財神。
傳說財神的生日在每年的正月初五,因此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古代重祿,因為得功名獲官職,便有固定的俸祿,所以財富也包括在祿中,現(xiàn)在財與祿同出現(xiàn)在民俗中,說明中國人對財?shù)闹匾曢_始上升。財馬,也就是財神的象徵。到了明代,財神的職司被固定在某一個或者幾個神的身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趙公明、關(guān)公和比干。
趙公明,又稱趙公元帥,他原是道教的護法神之一。據(jù)說他曾在終南山修道,跟隨祖天師張道陵。天師命他看守丹爐,功成之後得封為正一玄壇元帥,又是雷部元帥之一,所以常被稱為趙玄壇或趙公元帥,因騎黑虎,又稱黑虎玄壇。
他的主要職司是收妖捉鬼,一手拿著金輪,一手拿著鐵索。道書說他是西方金氣的化身,加上手握金輪,在其職司中有使買賣和順得利,以他為主將的法事稱為金輪如意大法,所以被民間當成財神。他的生日是正月初二,該日天尚沒有亮,便家家戶戶放起鞭炮,想早點將財神接到家。明代商家習(xí)慣供關(guān)公,本來是要以他的正義、正氣團結(jié)同行或者同鄉(xiāng),但以其能夠佑護商家,所以也被當作財神。
關(guān)公和趙公都是武將,所以被稱為武財神;與他們對應(yīng)的另一個財神是比干(商朝時的宰相),被稱為文財神。江南地方,又有年初五接路頭神的習(xí)俗,他們也被稱為財神,其來源則不易考證清楚,大抵是民間信仰,難以查究。不過初五接路頭的習(xí)俗於敬財神的方式、時間,卻大有影響。一般商店除夕做完生意便放年假,至初五接過財神,才開門營業(yè),稱為開頭盤。這樣,接財神的時間便有正月初二和初五兩個時間,至於某地固定在哪一次,則各地各行其俗。
明代,有西亞一帶的富商常來中國貿(mào)易,也許有過西亞GJ來中國朝貢的情況。當時習(xí)慣稱哪些地方來者為「回回」,因其多信回教即伊斯蘭教,入中國之后,穆斯林又以善於經(jīng)商聞名于世,所以有傳說,趙公元帥是回族,對他的祭祀不可用豬肉,唯以牛肉當之。
現(xiàn)在各地也有不少地方會在大年初五這天舉辦迎財神活動,異常熱鬧。大家也可以去參與活動,沾沾財神的財氣。
另外,還可以準備以下物品供奉財神:
1、五色水果(代表五路財神)如:蘋果、橘子、蟠桃、火龍果、紅棗
2、茶三杯(茶葉炮制)
3、鮮花(百合、菊花、康乃馨)4、糖果(花生、糖果、糕點)5、香9支,蠟燭1對、元寶(紙錢)等燒香用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angongfs/129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