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庾姓是一個來源多的姓氏,我國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口并不是很多。據(jù)2001年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當時的庾姓人口也只有5萬人。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江西、甘肅、云南、山西、陜西、江蘇、上海等多地。倘若有姓庾的人家,家里添了位新成員。庾姓家長知道如何為庾姓寶寶取詩詞里有寓意的名字嗎?下面道緣風水館就為大家?guī)礅仔諏殞毠旁娫~起名。
庾姓寶寶古詩詞起名
1、庾信文
出自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
2、庾翼桓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殷浩》“王蒙謝尚不堪論,庾翼桓溫亦浪言”。
3、庾俊逸
出自唐·杜甫《春日憶李白》“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4、庾藝方
出自宋·王洋《古詩贈沈約之》“薦書指日登姓名,藝輔方期富倉庾”。
5、庾嶺溪
出自宋·無名氏《折紅梅·隴上殘雪》“西歸驛使,折贈處、庾嶺溪東”。
6、庾清興
出自宋·范端臣《念奴嬌·尋常三五》“綸巾玉塵,庾樓無限清興”。
7、庾晨望
出自唐·皎然《奉和陸中丞使君長源寒食日作》“寒食江天氣最清,庾公晨望動高情”。
8、庾子山
出自宋·方回《送羅架閣弘道》“后周庾子山,北齊顏之推”。
9、庾靈均
出自明·九皋聲公《和薛生早秋見寄(二首)》“庾信江南賦,靈均澤畔吟”。
10、庾信嶸
出自宋·楊萬里《和吳鹽丞雪中湖上訪梅四首其一》“七字全勝五字城,清於庾信及鍾嶸”。
詩詞里有寓意的庾姓名字大全
①、【庾祺明】
出自:
1、韓淲的《送爆竹潘舍人》——祝公茂介春祺去,明日朝元拱御爐。
賞析:
祺:指吉祥,安祥。用作人名意指祥瑞、幸福之義;
明:1、指亮,清楚,懂得,如明白,明亮;2、指睿智,如英明,賢明。用作人名意指明理、明智、睿智。
②、【庾昊來】
出自:
1、李綱的《志宏送巖桂并惠長篇求予賦詩次韻答之》——適來巖桂花尤好,亂綴黃英向青昊。
賞析:
昊:大,形容廣闊無限的意思。用作人名意指胸襟開闊、開明、瀟灑之義;
來:用做詩、歌詞中的襯字;未來,將來,追溯來源。用作人名意指嫻雅、前途無量、刻苦鉆研之義;
③、【庾炯杰】
出自:
1、李光的《干譽舍人將赴召前一日錄示左丞公昔年見寄佳什輒用韻奉送其一》——中興事業(yè)須耆杰,炯炯何妨兩鬢斑。
賞析:
炯:1、炯介,如光明剛正;2、明亮,光明,如目光炯炯。用作人名意指炯炯有神、炯心、正直之義;
杰:才智出眾的人、卓異、出色,高大,超過一般,如俊杰,杰出。用作人名意指才能、智慧、品性等方面的出類拔萃。
④、【庾宛桐】
出自:
1、舒岳祥的《虞美人草》——有人傳曲入絲桐,宛轉吳音泣帳中。
賞析:
宛:一般指婉轉,婉約,如宛折;也指溫柔,柔美,如宛約,用作人名意指溫柔、美麗、動人之義;
桐:指樹木,也叫“榮”,如梧桐樹,引申為堅毅,有氣勢,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征。用作人名意指做事有風范、有氣勢、堅毅、象征幸福之義;
⑤、【庾佳櫻】
出自:
1、王之道的《和張彥智中秋對月》——秋盤應愛金櫻好,紅抺佳人醉里腮。
賞析:
佳:美,好的,形容長相標致,美麗出眾,也指善良,美麗,吉祥之義。如佳麗,佳節(jié),佳人。用作人名意指美好出眾、品德好、善良、吉祥。
櫻:一般指櫻桃,借指美人的小口,謂其紅潤如櫻桃。用作人名意指活潑單純、俏麗、開朗可愛之義;
⑥、【庾花棋】
出自:
1、徐積的《和蹇受之笑》——日中無事逢棋局,春后有花兼酒壺。
2、郭祥正的《武夷行寄庾侍郎》——仙棋一局一番春,幾見桃花滿流水。
賞析:
花:指植物所開的五顏六色的花朵,后來也指像花一樣的東西或人。用作人名意指美麗動人、如花似玉之義;
棋:如棋功,下棋造詣;如棋仙,指棋藝高超,以弈棋為樂的人;如棋名,棋藝卓越的名聲。用作人名意指吉祥、聰明機智、技藝高超之義;
庾姓寶寶古詩詞起名大全
【庾白慕、庾聲篌、庾綺可、庾語奕】
【庾沛雅、庾阿靈、庾盈思、庾優(yōu)璇】
【庾一婷、庾谷芹、庾柔音、庾華詩】
【庾靜寒、庾盼晴、庾靈蘭、庾和煦】
【庾紫一、庾詩暢、庾淳雙、庾沛白】
【庾睿容、庾昭景、庾錦苑、庾瑤瑛】
【庾悅嵐、庾語璃、庾南佳、庾佳佳】
【庾苑元、庾萍華、庾穎蘭、庾晨菲】
【庾哲喧、庾悅澤、庾盈笛、庾皓月】
【庾筠詩、庾涵珠、庾譽潔、庾微霞】
【庾承悅、庾靖儀、庾佳朗、庾以旋】
【庾景盈、庾瓏美、庾盼愛、庾冬戀】
【庾承艷、庾麗邑、庾翰春、庾詩妍】
【庾香菲、庾怡葉、庾佳環(huán)、庾紗綺】
【庾道芳、庾芊澤、庾妙玉、庾軒潔】
【庾宇緣、庾芙緣、庾蕊緣、庾欣緣】
【庾天緣、庾一珊、庾蘊珊、庾柳縵】
【庾蕊杏、庾芊漫、庾佳珍、庾香霞】
【庾柳瑩、庾柏嬋、庾柔霄、庾南璇】
【庾梨語、庾柳漫、庾佳黛、庾虹曉】
【庾紅豆、庾柔蓮、庾虹霞、庾青玲】
【庾梅菱、庾梨嘉、庾婕華、庾紅璇】
【庾映蓮、庾香漫、庾佳檀、庾香邑】
【庾柳秀、庾思霄、庾柳霎、庾南潔】
【庾海嫣、庾映漫、庾春漫、庾春瑩】
【庾佩桐、庾紅黛、庾秋嬌、庾映慧】
【庾柔漫、庾江甜、庾又怡、庾樹艷】
【庾越珊、庾宇易、庾絲麗、庾蔓茜】
1. 關于名字的詩句
2. 關于名字的詩句
關于名字的詩句 1.適合給男孩子起名字的古詩詞有哪些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自《詩經(jīng)·小雅·車轄》。可取名:景行
2、“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出自《小雅·斯干 》??扇∶?斯幽
3、“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出自《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可取名:夢闌
4、“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出自王維的”《相思》??扇∶壕龜X
5、“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出自杜牧的《清明》??扇∶耗吝b
6、“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揚揚,可以樂饑” 出自《詩經(jīng)·陳風·衡門》。可取名:棲遲
7、“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出自《詩經(jīng)·小雅·天保》??扇∶褐?br>
8、“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出自《詩經(jīng)·周南·桃夭》。可取名:葉蓁
9、“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出自《世說新語·容止》。可取名:巖松
10、“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出自杜甫的《羌村三首》其一??扇∶簫槑V
11、“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出自《滕王閣序》??扇∶盒邱Y
12、“遙襟俯暢, 逸興遄飛” 出自《滕王閣序》??扇∶阂菖d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出自《左傳》??扇∶河?br>
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出自《國語》??扇∶好翊?br>
15、“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 出自《中庸》。可取名:誠明或明誠
16、“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出自《岳陽樓記》??扇∶和√m
17、“猶未及髯之絕份逸群也” 出自《三國志》??扇∶阂萑?br>
18、“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出自《文賦》。可取名:彬蔚
1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背鲎浴墩撜Z·雍也》??扇∶罕虮?br>
20、“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背鲎浴墩f苑·敬慎》??扇∶翰┰?br>2.關于姓名的詩詞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唐 王涯《春游曲》
不覺春風換柳條——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宋·秦觀《好事近》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陸游《馬上作》
東風吹雨細于塵 ——宋·辛棄疾《浣溪沙》
3.關于名字的詩句有哪些
1. 《贈汪倫》唐代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把酒對月歌》明代 唐寅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梅花月滿天。
3.《李白墓》唐代 白居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4.《春日憶李白》唐代: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5.《夢李白二首·其二》唐代 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4.有哪些適合用作人的名字的詩詞、名句
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飛?!囤L·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3、淑慎。《邶風·燕燕》:“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謹慎。如臺灣有藝人名蕭淑慎。
4、惠然?!囤L·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惠然,順從貌。 5、靜姝。
《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國里就加了個叫靜姝的角色Orz。
下文還有個“靜孌”,都是嫻靜美麗的意思。 6、煒彤。
《邶風·靜女》:“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彤:紅色。
煒:光彩。 7、洵美。
《邶風·靜女》:“自牧歸荑,洵美且異”。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鄭風·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
《邶風·新臺》:“燕婉之求”。燕婉:安靜和順,也指如意郎君。
字面漂亮,但這一篇《新臺》主旨是諷刺衛(wèi)宣公的亂倫,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
《鄘風·君子偕老》:“鬒發(fā)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樣眾多。
《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
10、邦媛。《鄘風·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國家。媛:美女。
另有“邦彥”——《鄭風·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彥:杰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詞人名周邦彥。 11、靈雨。
《鄘風·定之方中》:“靈雨既零”。靈雨:及時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該詞極易被念成“淋雨”,再取個“落湯雞”的外號就是順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多{風·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唐時王維有詩曰:“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多{風·載馳》:“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該篇的作者許穆夫人是我國見于記載的第一位女詩人。
14、綠竹?!缎l(wèi)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15、琇瑩?!缎l(wèi)風·淇奧》:“有匪君子,充耳琇瑩”。
琇:寶石。瑩: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缎l(wèi)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連用六個比喻,贊美衛(wèi)莊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
《衛(wèi)風·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18、瓊琚。
《衛(wèi)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后文還有(大名鼎鼎的)“瓊瑤”、“瓊玖”。
19、陶陶?!锻躏L·君子陽陽》:“君子陶陶”。
陶陶:快樂貌。 20、佩玖。
《王風·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靜好?!多嶏L·女曰雞鳴》:“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靜好:安靜美好。胡蘭成和張愛玲結婚時,寫下:“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
22、舜華、舜英?!多嶏L·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顏如舜英”。
舜華、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
《鄭風·有女同車》:“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
這個詞在整本詩經(jīng)里多次出現(xiàn),此處不一一列舉。個人感覺該詞的氣場比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 24、子佩。
《鄭風·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這里都指對方的衣飾(從而代指對方)。
25、零露。《鄭風·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該詞溢滿了感傷的氣息(延伸義: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驟然浮現(xiàn)出小說或影視劇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紙··· 26、婉兮、婉如。
《鄭風·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婉如清揚”。婉:美麗。
至于“清揚”,應該沒有人想和洗發(fā)水重名= = 27、瓊華?!洱R風·著》:“尚之以瓊華乎而”。
下文“瓊瑩”、“瓊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
《齊風·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贊美眼睛美麗清亮。東晉陶淵明有詩曰:“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29、如英?!段猴L·汾沮洳》:“美如英”,下文還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 30、清猗。
《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 31、素衣。
《唐風·揚之水》:“素衣朱襮,從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幾道詞曰:“素衣染盡天香,玉酒添成國色”。BUT在《禮記》等典籍中,“素衣”也指喪服。
32、菁菁?!短骑L·杕杜》:“有杕之杜,其葉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
《唐風·采苓》:“采苓采苓,首陽之巔”。《詩經(jīng)》中,“采~”形式的詞語多次出現(xiàn),除此之外,還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種植物的意思。 可以買本詩經(jīng)唐詩宋詞,里面有好多經(jīng)典的呢。
5.可以取名字的古詩詞有哪些
1,《桃夭》
作者: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2,《靜女》
——詩經(jīng)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3,《國風·邶風·新臺》
——詩經(jīng)
新臺有泚,河水彌彌。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蘧篨不殄。
魚網(wǎng)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4,《國風·鄘風·君子偕老》
——詩經(jīng)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發(fā)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5,《曹風·蜉蝣》
——詩經(jīng)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關于名字的詩句 1.關于名字的詩句有哪些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唐 王涯《春游曲》
不覺春風換柳條——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宋·秦觀《好事近》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陸游《馬上作》
東風吹雨細于塵 ——宋·辛棄疾《浣溪沙》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2.有關一個名字的詩句
李商隱《錦瑟》
讀解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關于這首詩的解讀從主意上主要分為兩類:
一是認為這是一首評悼妻子王氏的詩,首聯(lián)為“景”,看到素女彈五十弦瑟而觸景生情;次聯(lián)為比“喻”,借莊周化蝶,杜鵑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三聯(lián)為“幻”,珍珠為之落淚,寶玉為之憂傷;末聯(lián)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二是認為這是詩人對逝去年華的追憶,首聯(lián)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華;次聯(lián)為比“承”,在渾然不覺間人生將走到盡頭;三聯(lián)為“轉”,以明珠寶玉比喻自己的才能;末聯(lián)為“合”,歲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本人的對于以上兩種解讀不是很認同,這里把我的感覺寫出來,與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討論,請大家多多指教。
我認為要想了解一首詩的真意,首先要找到詩的點睛之處。本詩的真意自然是在最后兩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兩句表明了詩人對逝去的歲月的追憶,但卻又充滿了無奈和惘然!可是詩人在追憶什么呢?又是對什么充滿了無奈?那就要具體分析前面的鋪墊了。
首聯(lián)“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古瑟弦為五十,后演變?yōu)槎?,此處為古制。這里的五十實際上只是虛數(shù),沒必要考證是否真的就是五十。無端,原指沒理由,無緣無故。華年,原意為美好的時光,即青春時光。我認為這里應該是指發(fā)生在逝去的歲月里面的諸多往事。這段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數(shù)年來之往事,“錦瑟呀,你為什么是五十根弦呢?每一根都象過去發(fā)生的件件往事,不管你愿意與否,都要一件件的與你邂逅,和你擦肩而過”。
次聯(lián)“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莊周夢蝶的故事見《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即莊周夢中變成了蝴蝶,而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莊周,渾然間不知道是自己夢到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自己。而望帝傳說見《寰宇記》:“蜀王杜宇,號望帝,后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guī)”。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這里借莊周化蝶比喻世事無常,人生如夢!杜鵑啼血比喻自己人生的失落,托杜鵑的悲鳴,抒發(fā)心中的郁悶。全段應理解為:“世事無常,人生如夢,我哭問青天,命運為何待我如此之不公呀”!
三聯(lián)“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而珠為何落淚呢?只因在這月明之夜,本應在滄海之間,吸取明月之精華,可如今卻淪落為凡間人們手中的玩物,觸景生情,如何能不流淚?戴叔倫曾說過:“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绷加耠m生煙以示人,而俗人卻不見;陜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chǎn)玉之地,這里應該只是為對仗工整而加的。這段描述了詩人的懷才不遇的煩悶,我本明珠,本當吸明月之精華,炫光芒于世間,可如今卻淪落俗人之手,無奈老去,雖然我也竭力以“升煙”表明自己的才能,卻沒人識別,可嘆!
末聯(lián)“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結尾點睛之筆,“此情”與首句的“華年”呼應,揭示了全詩的寓意,人生苦短,在自己行將老朽的時候,追思曾經(jīng)的種種經(jīng)歷,不禁潸然。迷茫之間,時光飛逝,自己雖然才華橫溢,雖然努力抗爭,可結果卻徒勞無功,沒人能夠賞識自己,無奈之間只能仰天長嘆。一切都過去了,還能怎么樣呢?只有當作回憶了。但此時心里卻充滿了惆悵,作詩一首,算作抒解吧!
總觀全詩,結合李商隱的人生經(jīng)歷,抱著絕世才華卻莫名其妙地卷入牛李黨爭,終于不為世用。從懷才求仕時的期盼,到陷入黨爭之泥淖中而不能自拔時的迷茫和悲憤,乃至欲逃不得時之追悔,在詩中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所以我覺得這首詩應該是李商隱以錦瑟為題抒發(fā)了對自己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來的官場生涯所能看到的當時社會生活的參悟和感慨。
庾姓一、姓氏源流
庾(Yǔ)姓源出有二:
1、出自顓頊高陽氏,以官名為氏。據(jù)《姓纂》記載:“堯時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望出顧川、新野。遠古堯帝時代,有庾大夫安慶公(掌管露天糧倉的官名),他的子孫便以祖上官名為姓,相傳姓庾。
2、亦出自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管理糧倉的官員叫“庾廩”,因為世代以此官職而有功,被賜予庾姓,其后代亦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庾。庾姓在兩漢時代形成了潁川和新野兩大郡望,而潁川庾姓最繁盛是當今庚姓中最大支派。
二、遷徙分布
(缺)庾姓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庾姓是古時水路運輸?shù)闹修D倉庫,朝中掌管這些倉庫的官員叫掌庾大夫。帝堯時,有的人世襲這一官職,后來就以官名為姓,稱為庾氏。庾姓也是一個古老的姓氏,隨時代變遷而散居在中國各省市。古籍中有曹操為免于關云長殺害,懇求關云長將軍熟讀《春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漢代庾皮父子任教宮廷;庾勝昆仲戍守廣東臺嶺橫浦關,為紀其功,改名為大庾嶺。魏、晉南北朝庾乘、庾嶷、庾遁、庾亮、庾翼、庾冰、庾文君、庾道憐是河南省穎川鄢陵人,庾肩吾、庾信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人。庾信在《哀江南》賦中說:“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為族,經(jīng)邦佐漢,用論道而當官”,意思是說庾氏先祖在漢室任司空輔佐劉氏王朝,在立國治國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并參與高層的經(jīng)邦大政,坐朝論道。可見古代庾氏名人相繼涌現(xiàn),活躍在政界、文化界3000多年。庾亮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功績卓著,庾信博覽群書,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詩圣杜甫贊他為:“庾信文章老更成”。庾氏當時譽為忠誠、廉潔名門望族。如今河南新野有庾會太守生祠和胡書之碑碣彰其德政。庾氏族人對社會發(fā)展是有貢獻,在偉大的中華文化族中有其光輝奪目的一頁而永垂于世。編撰《庾氏志》的庾裕良老人在書里寫到,東晉初年,庾氏名將曾奉旨出使高麗,這就是在韓國扎根的庾氏要認的親、溯的源。據(jù)韓國2001年11月1日人口統(tǒng)計,全國286個姓氏中庾氏位立97位,全國庾氏人口16802人。據(jù)中國2001年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庾姓大約五萬余人,分布在全國各地,不少大學教授和廣播、報紙、書刊竟然把“庾”字誤作為庚、瘦、唐、廖。中國新華字典1972年以前版對“庾”字解釋為“大庾嶺”,在廣東、江西省交界的地方。1977年我在山西大學上學時曾寫信給北京新華字典編輯部,要求加上了注解為“姓”。當今,廣西、湖南、江西、甘肅、山西、陜西、江蘇、上海、云南等地都有庾姓的族裔。據(jù)《廣東庾氏志》載,廣東庾姓始祖是庚東旸,仕宋,于北宋元佑年間自南京來粵,任廣南路經(jīng)略安撫使,攜眷導羊城。二世庚觀,宋政和年間任廣南東路提舉,因見東莞山水秀麗,乃卜居東莞茶園(今茶山鎮(zhèn)),并名其地為庾家坊。明洪武二十五(1392年)前后,八世孫庾德信攜父由茶園庾家坊避禍遷居至谷涌(沖),后又分支到蜆涌企石村。(余略)
三、歷史名人
庾 后:明穆皇后庾氏。諱文君。左將軍琛第三女也。后少以珪璋特異。令儀淑美。故中宗為肅宗納焉。初為世子妃。仁和有禮。深見敬重。太寧元年六月立為皇后。策明穆皇后曰。正位閨房。以著協(xié)德之義。贈琛為車騎將軍。母邱氏封安陽縣君。從母荀氏永宣縣君。后生顯宗成皇帝。顯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群臣奏、天子幼沖。宜依漢和熹皇后故事。后辭讓數(shù)四。不得已。遂臨朝攝萬機。蘇峻作逆。王師敗績。后以憂逼崩。時年三十三。
庾 亮:字元規(guī),東晉穎川鄢陵人。歷仕東晉元帝、明帝、成帝三朝。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功績卓著,庾信博覽群書,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詩圣杜甫贊他為:“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亮在《哀江南賦》中說:“我的祖先是掌庾大夫,承傳于周朝,因為世代以此官職而有功,被賜予庾姓,到了漢代,經(jīng)邦治國,以輔佐皇帝而受職當官?!弊约弘m然不是遠古帝王的后裔,但祖先也很光彩,在昌盛了八百多年的周王朝就開始當官。
庾 信:字子山,北周文學家,南陽新野人。曾擔任北周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擅長寫詩賦、駢文。善宮體詩,早期作品綺艷輕靡,文章綺麗,與徐陵齊名,為宮廷文學的代表,時稱“徐庾體”。晚年之作遂趨沉郁、蕭瑟蒼涼,并對當時社會動亂有所反映,以《哀江南賦》為最著。今傳《 庾開府集》、《 庾子山集》均為后人所輯。他的父親庾肩吾也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
庾 抱:潤州江寧人。有學術,隋元德太子學士。高祖初起,隱太子引為隴西公府記室,文檄皆出其手。轉太子舍人。集十卷,今存詩五首。
庾筍悠:東晉初年名將庾翼的長子、庾亮的侄兒,奉旨出使***,為溝通中韓兩國的經(jīng)濟文化作出了貢獻。他熱愛***的壯麗河山和勤勞的人民,并囑咐子孫就地安居樂業(yè)。庾筍悠的子孫們和***人民一道,為***的經(jīng)濟、文化建設辛勤奉獻。五百年之后,有他們的后代庾黔弼出現(xiàn)于***政界,曾任征西、征南、都統(tǒng)大將軍,他為統(tǒng)一振興***作出了突出貢獻,得到***朝野的尊敬和擁戴,又升為太師,參與朝政。其后數(shù)代庾氏傳人相繼成為***名臣,政績輝煌。庾氏因而成為高麗人民贊譽有加的名門巨族。這是旅居朝鮮、韓國庾氏兄弟們的光榮,也是整個庾姓家族的光榮。
庾澤普:名恩易,別號墨江、楓漁,云南省墨江人。東渡日本留,畢業(yè)后回國。歷任云南陸軍炮隊教練兼籌辦講武堂及陸軍隨營學校,后調(diào)任陸軍炮隊第一營管帶。后赴北京補授陸軍少將,并任總統(tǒng)府諮議。民國二年(1913年)6月,任講武堂校長,旋辭,任教授、高等顧間,加陸軍中將銜。民國5年授陸軍中將。民國七(1918年)年2月18日被刺遇難,享年35歲。次年追贈為陸軍上將。孫中山為其墓表題了“應為雄鬼”四字。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潁川郡:秦王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相當于今天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qū)。
濟陽郡:戰(zhàn)國時為魏邑,西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蘭考東北。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設置濟陽郡,治所在濟陽。
新野郡:古置新野縣即今縣,西晉末置新野郡,治新野,北周時廢。
2、堂號
潁川堂:潁川庾姓最早居住在潁川的鄢陵,其可考的最早祖先為東漢末年的庚乘?!逗鬂h書·郭符許列傳》載:“庾乘字世游;潁川鄢陵人也。少給事縣廷為門士。(郭)林宗見而拔之勸游學宮遂為諸生傭后能講論自以卑第;每處下坐;諸生博士皆就向由是學中以下坐為貴。后征辟并不起號曰“證君”。
此外,庾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新野堂”、“濟陽堂”等。
============================================================
【庾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庾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白云薜荔;
綠水芙蓉。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南朝齊新野人庾易,字幼簡,遷居江陵,性格恬淡,不與人交往。經(jīng)歷高帝、武帝、明帝三朝,屢次征召,他都不愿做官。薜荔,植物名,屈原《楚辭·九歌·山鬼》有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焙髞斫柚鸽[者或高士的衣服,也借指隱者或高士。下聯(lián)典指南朝齊新野人庾杲之,字景行,幼年時有孝行。官尚書駕部郎、尚書左丞、王儉衛(wèi)軍長史,生活清貧,當時人稱他如"綠水芙蕖"、"蓮花幕"。官至太子右衛(wèi)率。
南樓逸興;
開府新詩。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東晉潁川鄢陵人庾亮,字元規(guī),少年時就知名,好《老子》、《莊子》,善談論。他妹妹是明帝皇后,他得以歷官中書郎、給事中、中領軍等。明帝晚年,他與王導等受遺詔輔佐幼主,成帝兩歲即位,他任中書令(宰相),執(zhí)掌朝政。蘇峻作亂時,他出奔潯陽,借荊州刺史陶侃的兵消滅蘇峻。陶侃死后,他鎮(zhèn)守武昌,任征西將軍。一次,幾位僚屬秋夜登南樓賞月,他突然也來了,眾人要回避時,他說:“諸位都不要奉,我于此興趣也很濃厚?!庇谑呛痛蠹乙黄鹁妥诤采险務摗⒁髟?。下聯(lián)典指南北朝時北周文學家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南朝梁文學家庾肩吾的兒子。原在梁做官,出使西魏時,正逢西魏滅梁,便留了下來,先后在西魏、北周做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善作詩賦、駢文,在梁時與徐陵同為宮廷文學的代表,當時稱“徐庾體”;晚年所作,內(nèi)容上有明顯變化,風格也轉為蕭瑟蒼涼,為杜甫所推崇。
瞿塘水退;
蓮幕風清。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梁·庾子輿奉父喪歸鄉(xiāng),過瞿塘峽,遇水漲,子輿撫柩長號,其夜五更,江水退減,子輿渡畢,水復漲。下聯(lián)典指南齊·庾杲之,時稱“蓮花幕”。
開府世澤;
西昌家聲。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北周·庾信,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下聯(lián)典指后魏·庾業(yè)延,以功賜爵西昌公。
開府之集;
揚都之文。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北周·庾信事典。下聯(lián)典指晉·庾闡,字仲初,潁川人。太尉亮之族也。少孤。九歲便能屬文。闡有文章才義。識者以為宜綜國史。于是召為散騎侍郎。領大著作。為揚都賦邈絕當時。五十四卒。父東以勇力聞。世祖時西域遣一使胡。趫·勇果。自謂無敵。晉人不敢與校。世祖募求勇敢之士。唯東應選。遂暴殺胡。勇聞殊俗。
-----------------------------------------------------------------
〖庾姓宗祠六言通用聯(lián)〗
少負才名御贊;
自成體格清新。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庾子元(失考)事典。下聯(lián)典指北周·庾信,文辭艷麗,杜甫有“清新庾開府”之詩句,時與徐陵齊名,人稱“徐庾體”。
猶憶南樓之月;
時欽西陸之風。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晉·庾亮事典。下聯(lián)典指后魏·庾業(yè)延,以智勇聞,功封西昌公。人告其行止風采,擬儀人君,因被誅。
-----------------------------------------------------------------
〖庾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開府鄉(xiāng)關江南賦;
勛爵智勇西昌公。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北周·庾信,常有鄉(xiāng)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下聯(lián)典指后魏·庾業(yè)延,以智勇聞,封西昌公。
道愍母終邀完聚;
元規(guī)妹入主中宮。
上聯(lián)典指晉·庾道愍生母漂流他州,訪之不獲,后遇一負薪嫗,問之,乃其母。下聯(lián)典指東晉·庾亮,字元規(guī),其妹為明穆皇后。
============================================================
【庾氏典故、趣事】
〖庾家粽子〗
提起唐明皇曾大加稱贊的東莞庾家粽子,不能不說到花園粥城。庾家粽子大約在五六年前被花園粥城“挖掘”出來,現(xiàn)在是其一個招牌小食,一年四季都有賣。庾家粽子的歷史還是相當久遠的,在唐代“庾家粽”揚名長安。。“庾”是古代一種計量糧食體積的量器。帝堯時代有掌“庾”的大夫,周朝有管糧倉的“庾廩”官,庾氏以官名做姓氏。由于庾姓族人世代有人管糧倉,他們對糧食品種的優(yōu)劣極為熟悉。
每當端午時節(jié)包裹粽子時,庾氏族人都選用口感最佳的優(yōu)質(zhì)糯米,并且對陷料的成份和制作工藝不斷加以改進。到了唐代,庾氏族人制作的粽子已經(jīng)十分有名,《酉陽雜俎》中說:唐代長安的“庾家粽子”白瑩如玉,就連唐明皇都贊口不絕……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大殺臣子,受“胡藍案”牽連,庾氏族人四散避禍,其中有個叫庾德信的人攜其家小來到東莞的萬江谷涌定居。粥城老板與萬江谷涌庾德信的后人有姻親關系,“庾家粽子”的制作技藝便傳到了花園粥城。
庾佚名
歷史來源
1、出自顓頊高陽氏,以官名為氏。據(jù)《姓纂》記載:“堯時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望出顧川、新野。遠古堯帝時代,有庾大夫安慶公(掌管露天糧倉的官名),他的子孫便以祖上官名為姓,相傳姓庾。
2、亦出自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管理糧倉的官員叫“庾廩”,因為世代以此官職而有功,被賜予庾姓,其后代亦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庾。庾姓在兩漢時代形成了潁川和新野兩大郡望,而潁川庾姓最繁盛是當今庚姓中最大支派。
家族名人
庾后:明穆皇后庾氏。諱文君。左將軍琛第三女也。后少以珪璋特異。令儀淑美。故中宗為肅宗納焉。初為世子妃。仁和有禮。深見敬重。太寧元年六月立為皇后。策明穆皇后曰。正位閨房。以著協(xié)德之義。贈琛為車騎將軍。母邱氏封安陽縣君。從母荀氏永宣縣君。后生顯宗成皇帝。顯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群臣奏、天子幼沖。宜依漢和熹皇后故事。后辭讓數(shù)四。不得已。遂臨朝攝萬機。蘇峻作逆。王師敗績。后以憂逼崩。時年三十三。
庾亮:字元規(guī),東晉穎川鄢陵人。歷仕東晉元帝、明帝、成帝三朝。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功績卓著,庾信博覽群書,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詩圣杜甫贊他為:“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亮在《哀江南賦》中說:“我的祖先是掌庾大夫,承傳于周朝,因為世代以此官職而有功,被賜予庾姓,到了漢代,經(jīng)邦治國,以輔佐皇帝而受職當官?!弊约弘m然不是遠古帝王的后裔,但祖先也很光彩,在昌盛了八百多年的周王朝就開始當官。
庾信:字子山,北周文學家,南陽新野人。曾擔任北周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擅長寫詩賦、駢文。善宮體詩,早期作品綺艷輕靡,文章綺麗,與徐陵齊名,為宮廷文學的代表,時稱“徐庾體”。晚年之作遂趨沉郁、蕭瑟蒼涼,并對當時社會動亂有所反映,以《哀江南賦》為最著。今傳《庾開府集》、《庾子山集》均為后人所輯。他的父親庾肩吾也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
庾抱:潤州江寧人。有學術,隋元德太子學士。高祖初起,隱太子引為隴西公府記室,文檄皆出其手。轉太子舍人。集十卷,今存詩五首。
上一章回目錄下一章
我們起名字時也會根據(jù)唐詩宋詞來起名,關注我們,了解更多關于唐詩宋詞取名相關內(nèi)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baziquming/18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洛姓男孩名字大全,洛姓男孩名字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