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之冤的拼音
fù pén zhī yuān
覆盆之冤的基本釋義
翻過來放的盆子,陽光照不到里面。形容無處申訴的冤枉。
覆盆之冤的詳細解釋
【解釋】:翻過來放的盆子,陽光照不到里面。形容無處申訴的冤枉?!境鲎浴浚骸侗阕印け鎲枴罚骸爸芸鬃耘疾恍畔傻?。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豈可以圣人所不為,便云天下無仙,是責三光不照覆盆之內(nèi)也?!?strong>覆盆之冤的成語來源
《抱樸子·辨問》:“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豈可以圣人所不為,便云天下無仙,是責三光不照覆盆之內(nèi)也?!?/p>
覆盆之冤的近義詞
不白之冤 復(fù)盆難照
覆盆之冤相關(guān)成語
一應(yīng)俱全 可歌可泣 嘯聚山林 善男信女 聲色犬馬 安土重遷
覆盆之冤的相似成語
第1個字是覆的成語:覆地翻天、覆雨翻云、覆巢毀卵、覆軍殺將、覆去翻來、覆車之鑒
第2個字是盆的成語:傾盆大雨、戴盆望天、鼓盆之戚、血盆大口、覆盆難照
第3個字是之的成語:逆耳之言、肘脅之患、季常之癖、白華之怨、強弩之末、疇咨之憂
第4個字是冤的成語:負屈銜冤、不白之冤、負屈含冤、抱屈銜冤
覆盆之冤成語接龍
冤家對頭 頭上末下 下喬入幽 幽期密約 約法三章 章句小儒 儒雅風流 流離播越 越鳥南棲 棲風宿雨 雨沐風餐 餐風咽露 露水夫妻 妻兒老少 少小無猜 猜拳行令 令人作嘔 嘔心瀝血 血國三千 千思萬想 想望豐采 采椽不斫 斫雕為樸 樸素無華 華屋山丘 丘山之功 功成行滿 滿載而歸 歸心如箭 箭不虛發(fā) 發(fā)怒穿冠 冠冕堂皇 皇天后土 土雞瓦狗 狗傍人勢 勢焰熏天 天花亂墜 墜溷飄茵 茵席之臣 臣心如水 水落石出 出處殊途 途遙日暮 暮楚朝秦 秦箏趙瑟 瑟弄琴調(diào) 調(diào)三斡四 四紛五落 落落難合 合而為一 一身五心 心向往之 之死靡二 二惠競爽 爽心悅目 目定口呆 呆里撒奸 奸擄燒殺 殺馬毀車 車笠之盟 盟山誓海 海水桑田 田夫野老 老弱殘兵 兵銷革偃 偃甲息兵 兵拏禍結(jié) 結(jié)駟連騎 騎馬找馬 馬放南山 山重水復(fù) 復(fù)舊如初 初露鋒芒 芒然自失 失魂喪魄 魄消魂散 散灰扃戶 戶樞不朽 朽木難彫
覆盆之冤的英文翻譯
Dark injustice
1. 含有冤字的4字成語 負屈含冤、
活天冤枉、
不白之冤、
銜冤負屈、
歡喜冤家、
血海冤仇、
抱屈銜冤、
冤沉海底、
理冤摘伏、
冤家路狹、
沉冤莫雪、
含冤受屈、
冤家對頭、
沉冤莫白、
夙世冤家、
尺二冤家、
懷冤抱屈、
含冤莫白、
鳴冤叫屈、
覆盆之冤、
負屈銜冤、
申冤吐氣、
含冤負屈、
夙世冤業(yè)、
冤冤相報、
冤家路窄、
伸冤理枉、
冤天屈地
2. 被冤枉的四字成語 抱屈含冤
抱屈銜冤
代人受過
不白之冤
沉冤莫白
沉冤莫雪
負屈銜冤
感天動地
含冤抱恨
含冤抱痛
含冤莫白
喊冤叫屈
呼天號地
呼天叫地
懷冤抱屈
叩閽無計
叩天無路
鳴冤叫屈
潑天冤枉
奇冤極枉
申訴無門
申冤吐氣
薏苡蒙謗
薏苡明珠
薏苡興謗
薏苡之謗
薏苡之讒
薏苡之嫌
薏苡之疑
飲恨而死
飲恨而終
冤沉海底
冤如巷伯
活天冤枉
銜冤負屈
覆盆之冤
伸冤理枉
隕雹飛霜
含冤受屈
縱曲枉直
3. 冤枉 四字成語 屈打成招
qū dǎ chéng zhāo
【解釋】屈:冤枉;招:招供。指無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認有罪。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官中,三推六問,屈打成招?!?/p>
【結(jié)構(gòu)】補充式。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正音】招;不能讀作“zāo”。
【辨形】屈;不能寫作“曲”。
【近義詞】苦打成招、不白之冤
【反義詞】寧死不屈、堅貞不屈
【例句】
(1)他受刑不過;~;受了不白之冤。
(2)他無法忍受酷刑的折磨;被迫~。
4. 蒙冤泣血盼青天 打四字成語 負屈銜冤 銜:用嘴含,這里指心里懷著。身上背著委屈,心里懷著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覆盆之冤 翻過來放的盆子,陽光照不到里面。形容無處申訴的冤枉。
含冤負屈 遭受委曲,忍受冤枉。
喊冤叫屈 為遭受冤屈而喊叫。
懷冤抱屈 心中有冤屈。
歡喜冤家 表示又愛又恨的意思。小說戲曲中多用作對情人或兒女的親熱稱呼。
申冤吐氣 洗雪冤屈,發(fā)泄怨恨。
冤家路窄 仇敵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愿意見面的人偏偏相遇。
冤冤相報 冤:冤仇;報:報復(fù),報應(yīng)。佛家語,認為冤仇總會有報應(yīng)
5. 屈組個四字成語 抱屈含冤、
臨難不屈、
銜冤負屈、
屈一伸萬、
不屈不撓、
能伸能屈、
屈尊紆貴、
屈身守分、
龍驤蠖屈、
龍蟄蠖屈、
詰屈聱牙、
龍伸蠖屈、
理屈詞窮、
抱屈銜冤、
百折不屈、
詰屈謷牙、
頑強不屈、
佶屈聱牙、
才過屈宋、
堅貞不屈、
不撓不屈、
屈身辱志、
降顏屈體、
佶屈聱口、
首屈一指、
力屈計窮、
蠖屈螭盤、
屈高就下、
聱牙佶屈
6. 帶屈的四字成語 帶屈的四字成語 :
首屈一指、
誓死不屈、
屈指可數(shù)、
卑躬屈膝、
負屈銜冤、
理屈詞窮、
能屈能伸、
寧死不屈、
屈打成招、
威武不屈、
抱屈含冤、
龍驤蠖屈、
屈一伸萬、
龍蟄蠖屈、
屈尊紆貴、
龍伸蠖屈、
屈身守分、
佶屈聱牙、
佶屈聱口、
屈高就下、
降顏屈體、
至死不屈、
頑強不屈、
蠖屈螭盤、
才過屈宋、
屈身辱志、
堅貞不屈、
義不屈節(jié)、
指不勝屈、
蠖屈鼠伏
7. 形容家人親人的四字成語 相敬如賓、熙熙融融、形影相隨、促膝談心、三親六眷、葭莩之親、至親骨肉、骨肉相連、骨肉至親、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成語解析:
一、相敬如賓
【解釋】: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對待賓客一樣。
【出自】:明·李昌祺《剪燈余話·鸞鸞傳》:“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賓?!?/p>
白話文:“丈夫耕種在前,妻子耕耘在后,同甘共苦,夫妻互相尊敬,像對待賓客一樣。”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二、熙熙融融
【解釋】:親愛和睦的樣子。
【出自】:現(xiàn)代郭沫若《落葉》十:“院里的人都熙熙融融地歡喜了一天,現(xiàn)在也沉靜了?!?/p>
三、形影相隨
【解釋】:象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guān)系親密,經(jīng)常在一起。
【出自】:唐·崔峒《江上書懷》:“胡越書難到,存亡夢豈知。登高回首罷,形影自相隨?!?/p>
白話文:“胡越書難到,存亡夢怎么知道。登高回首罷,彼此關(guān)系親密,經(jīng)常在一起?!?/p>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人
四、促膝談心
【解釋】: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形容親密地談心里話。
【出自】:唐·田穎《攬云臺記》:“即有友人,不過十余知音之侶,來則促膝談心,率皆圣賢之道,不敢稍涉異言?!?/p>
白話文:“如果有朋友,不過十多知音的伴侶,來就促膝談心,都是圣賢之道,不敢稍微涉獵不同意見?!?/p>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表示說知心話
五、三親六眷
【解釋】:三親:父母、兄弟、夫婦;眷:家屬、親戚。泛指眾親戚。
【出自】:元·關(guān)漢卿《魯齋郎》第一折:“那里管三親六眷盡埋冤?!?/p>
白話文:“哪里會管眾多親戚都是含冤埋葬?!?/p>
8. 形容十分委屈的四字詞 【抱屈含冤】:抱屈:受委屈。形容人遭受冤屈。
【負屈銜冤】:銜:用嘴含,這里指心里懷著。身上背著委屈,心里懷著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含屈而死】:含著委屈而死去。
【號天叫屈】:號:大聲哭叫。大哭大喊地說自己受了冤枉和委屈。
【屈己存道】:比喻委屈自己,保存道義。
【屈己待人】:委屈自己,以禮待人。形容謙虛、忍讓的好品行。
【屈尊就卑】:原指降低尊貴的身份以就低下的禮儀。現(xiàn)用來形容委屈自己去屈就比自己低下的職位或人。
【使心憋氣】:使:致使;憋氣:指有委屈或煩惱不能發(fā)泄。讓人心情不舒暢,使性子,發(fā)脾氣。
【枉尺直尋】:枉:彎曲;直:伸直;尋: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卻有一尋。比喻在小處委屈一些,以求得較大的好處。
【委曲成全】:指使自己受委屈,來成全別人。亦作“委曲周全”。
【窩窩囊囊】:受委屈之后表現(xiàn)出的煩惱,窩氣或指人懦弱,沒本事。
【銜冤負屈】:銜:含在嘴里,負:遭受;比喻心懷冤枉,身受委屈。
【小屈大申】:猶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為。
【小屈大伸】:屈:委屈。伸:展開,發(fā)揮出來。先能夠受點委屈,而后會大有作為的。
【冤天屈地】:形容非常冤枉委屈。
冤字的成語 : 負屈銜冤、
歡喜冤家、
冤家路窄、
不白之冤、
抱屈含冤、
沉冤昭雪、
沉冤莫白、
挾冤記仇、
尺二冤家、
理冤摘伏、
判冤決獄、
冤沉海底、
夙世冤家、
懷冤抱屈、
覆盤之冤、
冤天屈地、
風流冤孽、
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不是冤家不聚頭、
申冤吐氣、
冤家對頭、
冤假錯案、
千古奇冤、
覆盆之冤、
伸冤理枉、
冤有頭,債有主、
冤冤相報、
活天冤枉
1.飲水知源
【拼音】:yǐn shuǐ zhī yuán
【解釋】: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
【出處】:宋·陳宗禮《廣州光孝寺大鑒禪師殿記》:“口誦心惟,向慕而依歸。飲水知源,自覺自悟,師豈遠乎哉!”
【示例】:清·洪亮吉《王隱后敘》:"仲遠一記,既導(dǎo)美于太康,彥季全編,殊有功于處叔,~,撫柯求葉,亦沈約、魏收之祖也。"
【近義詞】:飲水辨源、飲水思源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事
2.載譽而歸
【拼音】:zài yù ér guī
【解釋】:載:裝載。獲得榮譽后歸來。
【出處】:
【示例】:是弟的那一個僥幸活了下來并且~。(梁曉聲《泯滅》五)
3.載歌載舞
【拼音】:zài gē zài wǔ
【解釋】:載:動詞詞頭,無實義。邊唱歌,邊跳舞。形容盡情歡樂。
【出處】:宋·郭藏倩《樂府詩集·北齊南郊樂歌·昭夏樂》:“飾牲舉獸,載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靈府?!?
【示例】:春節(jié)晚會上,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各族代表,在舞臺上翩翩起舞,歡慶節(jié)日。
【近義詞】:手舞足蹈、歡欣鼓舞、興高采烈
【反義詞】:垂頭喪氣
【歇后語】:船上扭秧歌
【語法】:作謂語、狀語;形容歡樂的場面
4.做賊心虛
【拼音】:zuò zéi xīn xū
【解釋】: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出處】:宋·釋悟明《聯(lián)燈會要·重顯禪師》:“卻顧侍者云:‘適來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師云:‘作賊人心虛?!?
【示例】:一切違法亂紀者都是~,他們損害國家和群眾的利益,見不得陽光。
【近義詞】:作賊心虛、賊膽心虛
【反義詞】:問心無愧、心安理得、理直氣壯
【歇后語】:老鼠算卦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理虧心虛
5.不白之冤
【拼音】:bù bái zhī yuān
【解釋】:白:搞清楚。沒有得到辯白或洗刷的冤屈。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二回:“咺之逃,非貪生怕死,實欲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
【示例】:若非屢次驗明,則其姊受~,未老先生亦蒙羞于地下,不孝子弟,罪不容誅。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八回
【近義詞】:沉冤莫白、含冤負屈、覆盆之冤
【反義詞】:真相大白
【歇后語】:好人坐班房
【語法】:作主語、賓語;形容好人被冤枉
6.碧空如洗
【拼音】:bì kōng rú xǐ
【解釋】:碧空:淺藍色的天空。藍色的天空明凈得像洗過一樣。形容天氣晴朗。
【出處】:宋·張元干《水調(diào)歌頭》詞:“萬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簾卷玉波流。”
【示例】:其時~,有一群大雁鵝正排成人字從高空中飛過。 ★沈從文《長河·秋(動中有靜)》
【近義詞】:晴空如洗、碧空萬里
【反義詞】:烏云密布
【語法】:作謂語、狀語;用于天氣等
7.碧草如茵
【拼音】:bì cǎo rú yīn
【解釋】:綠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鋪的褥子。常指可供臨時休憩的草地。
【出處】:宋·黃載《晝錦堂》詞:“須拚醉,回首夕陽流水,碧草如茵?!?
【示例】:環(huán)湖四顧,這兒花木繁茂,~,是個休閑渡假的好地方。
8.碧血丹心
【拼音】:bì xuè dān xīn
【解釋】:滿腔正義的熱血,一顆赤誠的紅心。形容十分忠誠堅定。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示例】:南來未盡支天策,~留片石。 ★清·丘逢甲《和平里行》
【近義詞】:赤膽忠心、披肝瀝膽、赤子之心
【反義詞】:叵測之心、包藏禍心、背信棄義
【語法】:作謂語、賓語;形容為正義事業(yè)而犧牲的烈士
【英文】:deep patriotism
【成語故事】:周朝時期,劉文公的大夫萇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氣。他因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權(quán)貴,蒙冤被周人殺害,傳說他被殺的當時,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這些干血塊全都化為碧玉
9.避重就輕
【拼音】:bì zhòng jiù qīng
【解釋】:指回避重的責任,只揀輕的來承擔。也指回避要點,只談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
【出處】:唐·李林甫《唐六典·工部尚書》:“技能功巧者,不得隱巧補拙,避重就輕。”宋·劉摯《侍御史黃君墓志銘》:“民始不以多男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
【示例】:恐將來弄出大禍,所以借了一件失察的事情參的,倒是~的意思,也未可知。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回
【近義詞】:避難就易、避實就虛
【反義詞】:避實擊虛、知難而進
【歇后語】:甩西瓜揀芝麻;不背秤砣挑燈草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避開重大問題與責任
10.鞭長莫及
【拼音】:biān cháng mò jí
【解釋】: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示例】:除掉腹地里幾省外國人~,其余的雖然沒有擺在面子上瓜分,暗地里都各有了主子了。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四回
【近義詞】:愛莫能助、力不從心、鞭長不及
【反義詞】:不在話下、綽綽有余
【歇后語】:隔黃河趕牛
【語法】:作謂語、定語;表示距離遠而無力相助
11.并行不悖
【拼音】:bìng xíng bù bèi
【解釋】:悖:違背,沖突。同時進行,不相沖突。
【出處】:《禮記·中庸》:“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風雅之事,又怎么能夠和衛(wèi)道的精神~呢? ★巴金《家》九
【近義詞】:雙管齊下、并駕齊驅(qū)
【反義詞】:勢不兩立、自相矛盾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物
12.并駕齊驅(qū)
【拼音】:bìng jià qí qū
【解釋】:并駕:幾匹馬并排拉著一輛車;齊驅(qū):一齊快跑。并排套著的幾匹馬一齊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并駕齊驅(qū),而一轂統(tǒng)福?!?
【示例】:若讓我估量這本書的總價值,我以為只遜于《紅樓夢》一籌,與《儒林外史》是可以~的。 ★朱自清《歧路燈》
【近義詞】:并肩前進、齊頭并進
【反義詞】:背道而馳、迥然不同
【歇后語】:兩匹馬并排跑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人或其他事物
13.病入膏肓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釋】: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y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示例】:吾觀劉琦過于酒色,~,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
【近義詞】:人命危淺、行將就木、不可救藥
【反義詞】: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事物或人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景公得了重病,秦國國王秦桓公派名醫(yī)緩前去為其治病。緩來到晉國,見到晉景公,把好脈后搖頭嘆息說:“大王的病已經(jīng)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藥力是無法到達的?!惫?,沒過多久,晉景公就病死了
14.播弄是非
【拼音】:bō nòng shì fēi
【解釋】:挑撥是非。是非:糾紛,口舌。
【出處】:《兩晉演義》八回:“疑她播弄是非,所以處心積慮,徐圖報復(fù)。”
15.撥云見日
【拼音】:bō yún jiàn rì
【解釋】:撥開烏云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出處】:《晉書·樂廣傳》:“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天也?!?
【示例】: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感激不盡。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近義詞】:水落石出、撥云睹日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沖破黑暗,見到光明
【成語故事】:晉朝時期,樂廣為太尉賈充所賞識,被薦為河南尹,樂廣不愿意出任外官,就請潘岳寫《呈太尉辭河南尹表》,名士王衍十分佩服樂廣,認為他說話言簡意賅,太子洗馬衛(wèi)玠的父親對樂廣的評價則是人中的水鏡,見到他如同撥云見天
16.不絕如縷
【拼音】:bù jué rú lǚ
【解釋】:絕:斷;縷:細線。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xù)。
【出處】:《公羊傳·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國,南夷與此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示例】:音樂會上,演員的歌聲~。
【近義詞】: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反義詞】: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聲音、書信、情緒等
17.不拘一格
【拼音】:bù jū yī gé
【解釋】:拘:限制;格:規(guī)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種規(guī)格或一個格局。
【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示例】:不但體裁,風格,題材,表現(xiàn)手法可以鼓勵勇于創(chuàng)新,甚至連主題,也可以是~的。 ★秦牧《“果王”的美號》
【近義詞】:形形色色、五花八門
【反義詞】:如出一轍、千篇一律
【歇后語】:中藥鋪的家伙
【語法】:作賓語、定語、狀語;比喻打破常規(guī)
【成語故事】: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zhèn)江時看到當?shù)厝嗽诩腊萏焐?,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18.不咎既往
【拼音】:bù jiù jì wǎng
【解釋】: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不再追究。
【出處】:《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示例】:既然他已經(jīng)承認了錯誤,我們就可以~了。
【近義詞】:既往不咎
【反義詞】:賞罰分明、信賞必罰
【語法】:作謂語;形容不計較過去的事情
19.不脛而走
【拼音】:bù jìng ér zǒu
【解釋】:脛:小腿;走:跑。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出處】:漢·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示例】:袁伯珍慌忙把家里所有的東西,檢點一番;別的一樣不缺,只有金銀首飾和鈔票洋錢,卻一概~。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近義詞】:不翼而飛、無脛而走
【反義詞】:秘而不宣
【歇后語】:孫臏坐汽車
【語法】:作謂語、狀語;比喻不經(jīng)宣傳就迅速流傳開來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孫策統(tǒng)治江東,江東才子盛孝章為人耿直孤傲,他的好友孔融擔心孫策對他不利,想把他推薦給曹操,孔融給曹操寫一封信:“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20.不計其數(shù)
【拼音】:bù jì qí shù
【解釋】:沒法計算數(shù)目。形容很多。
【出處】:宋·魏了翁《奏措京湖諸郡》:“或謂官民兵在城內(nèi)者約二十萬,而散在四郊者,不計其數(shù)?!?
【示例】:去州橋河內(nèi)周圍上下點燈,~。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六回
【近義詞】:不勝枚舉、不可勝數(shù)、不一而足
【反義詞】:屈指可數(shù)、寥寥無幾、鳳毛麟角
【語法】: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人或事物很多
21.不慌不忙
【拼音】:bù huāng bù máng
【解釋】: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tài)度鎮(zhèn)定,或辦事穩(wěn)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示例】:公路在山上盤旋,車子~地打著圈子。 ★巴金《旅途雜記·成渝路上》
【近義詞】:從容不迫
【反義詞】:驚惶失措、張皇失措
【歇后語】:三天賣兩條黃瓜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說話或行動從容
22.不歡而散
【拼音】:bù huān ér sàn
【解釋】:散:離開,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通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眾客咸不歡而散?!?
【示例】:公子大慚,~。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
【近義詞】:妻離子散、一哄而散
【反義詞】:濟濟一堂、歡聚一堂
【歇后語】:宴席上吵架;憶苦會開完了
【語法】:作謂語、狀語;用于意見不合,感情破裂
23.不寒而栗
【拼音】:bù hán ér lì
【解釋】:栗:畏懼,發(fā)抖。不冷而發(fā)抖。形容非常恐懼。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為治。”
【示例】:豈果脂粉之氣,不勢而威?胡乃骯臟之身,~。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
【近義詞】:毛骨悚然、提心吊膽、膽戰(zhàn)心驚
【反義詞】:無所畏懼、臨危不懼
【歇后語】:夏天發(fā)抖;六月天全身發(fā)抖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恐怖的場合
【成語故事】:西漢漢武帝時酷吏義縱,在任定襄太守時,將獄中重刑犯120多人全部判死刑,罪犯家屬買通獄卒探監(jiān),結(jié)果也都全被判死刑,一天就處死400多人,一時引起很大的震動,人們紛紛感到非常恐怖寒栗,擔心有一天會被義縱殺掉
24.不攻自破
【拼音】:bù gōng zì pò
【解釋】:無須攻擊,自己就會破滅。形容論點站不住腳,經(jīng)不起反駁或攻擊。
【出處】:晉·干寶《晉記》:“是故不攻而自敗也。”唐·顧德章《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是有都立廟之言,不攻而自破也?!?
【示例】:郢都無主,~。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六回
【近義詞】:理屈詞窮、莫名其妙、豈有此理
【反義詞】:無懈可擊、久攻不下、堅如磐石
【歇后語】:化膿的癤子;熟過頭的石榴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漏洞太多,不堪一擊
25.不動聲色
【拼音】:bù dòng shēng sè
【解釋】: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tài)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zhèn)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示例】:他也~,勤勤慎慎辦他的公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二回
【近義詞】:不露聲色、無動于衷、泰然自若
【反義詞】:不知所措、失魂落魄、手足無措
【歇后語】:貓兒守老鼠洞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緊急情況下
26.步步為營
【拼音】:bù bù wéi yíng
【解釋】:步:古時以五尺為一步,“步步”表示距離短。軍隊每向前推進一步就設(shè)下一首營壘。形容防守嚴密,行動謹慎。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zhàn)而擒之?!?
【示例】:益中是抱的~的政策,雖然計劃很大,眼前卻用不到三百萬的借款! ★茅盾《子夜》十七
【近義詞】:穩(wěn)扎穩(wěn)打、謹言慎行、小心謹慎
【反義詞】:輕舉妄動
【語法】:作謂語、賓語;比喻做事謹慎
27.補偏救弊
【拼音】:bǔ piān jiù bì
【解釋】:偏:偏差;弊:贊美。補救偏差漏洞,糾正缺點錯誤。
【出處】:《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跋韧踔辣赜衅黄鹬帲收斜g而不行,舉其偏者以補其弊而已也。”
【示例】:《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跋韧踔辣赜衅黄鹬?,故政有眊而不行,舉其偏者以補其弊而已也?!?
【近義詞】:補闕拾遺、撥亂反正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中
28.捕風捉影
【拼音】:bǔ fēng zhuō yǐng
【解釋】: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jù)。
【出處】:《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薄吨熳尤珪罚骸叭粲朴频厮谱霾蛔觯绮讹L捉影,有甚長進?”
【示例】:若被黜者一一求其所以得罪之故,~,捏造流言。 ★明·張居正《乞鑒別忠邪以定國上疏》
【近義詞】:望風捕影、無中生有、道聽途說
【反義詞】:實事求是、耳聞目睹、確鑿不移
【歇后語】:狗咬旋風;飛機上張網(wǎng)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說話做事沒事實根據(jù)
【成語故事】:漢成帝40多歲還沒有孩子,聽信方士的話,熱衷于祭祀鬼神,花費很大,但沒有什么效驗。光祿大夫谷永給漢成帝上書說世界上沒有什么仙人及長生不老的藥,要尋找他就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漢成帝終于迷途知返
29.博聞強記
【拼音】:bó wén qiáng jì
【解釋】: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出處】:《荀子·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薄抖Y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薄妒酚洝でZ生列傳》:“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示例】:粲~,人皆不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近義詞】:博古通今、博學(xué)多才、博覽群書
【反義詞】:不學(xué)無術(shù)、孤陋寡聞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稱頌人
30.博古通今
【拼音】:bó gǔ tōng jīn
【解釋】: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曉現(xiàn)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
【近義詞】:滿腹經(jīng)綸、真才實學(xué)、見多識廣
【反義詞】:不學(xué)無術(shù)、寡見少聞、孤陋寡聞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稱頌人
蒼黃翻覆 覆車之戒 覆雨翻云 列功覆過
蹈其覆轍 蹈襲覆轍 翻來覆去 覆車之鑒
覆盆之冤 覆地翻天 覆海移山 覆水難收
覆車之軌 覆亡無日 覆舟之戒 卵覆鳥飛
全軍覆沒 禽困覆車 生棟覆屋 天翻地覆
天覆地載 載舟覆舟 重蹈覆轍 背碑覆局
并容徧覆 巢傾卵覆 地覆天翻 鼎折覆餗
鼎折餗覆 番來覆去 覆巢毀卵 覆軍殺將
覆盆難照 覆去翻來 覆盂之安 覆宗滅祀
捩手覆羹 鳥覆危巢 器滿將覆 器滿則覆
前覆后戒 全軍覆滅 三反四覆 三翻四覆
折鼎覆餗 折足覆餗 一日三覆 雨覆云翻
云翻雨覆 反覆無常 覆鹿尋蕉 買臣覆水
翻天覆地 翻云覆雨 雖覆能復(fù) 覆巢無完卵
翻手云覆手雨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gushi/186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