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鐘掩耳的拼音
dào zhōng yǎn ěr
盜鐘掩耳的基本釋義
盜:盜竊;鐘:古代一種樂器。偷鐘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盜鐘掩耳的詳細(xì)解釋
【解釋】:盜:盜竊;鐘:古代一種樂器。偷鐘時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境鲎浴浚骸秴问洗呵铩ぷ灾罚骸鞍傩沼械苗娬?,欲負(fù)而走,則鐘大不可負(fù),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秩寺勚鴬Z己也,遽掩其耳?!?strong>盜鐘掩耳的成語來源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fù)而走,則鐘大不可負(fù),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秩寺勚鴬Z己也,遽掩其耳?!?/p>
盜鐘掩耳的近義詞
掩耳盜鈴 自欺欺人
盜鐘掩耳相關(guān)成語
三人成虎 義憤填膺 如履薄冰 安之若素 異想天開 恍然大悟
盜鐘掩耳的相似成語
第1個字是盜的成語:盜怨主人、盜憎主人、盜嫂受金、盜食致飽、盜亦有道、盜名暗世
第2個字是鐘的成語:擊鐘鼎食、黃鐘瓦釜、朝鐘暮鼓、現(xiàn)鐘弗打、黃鐘大呂、毀鐘為鐸
第3個字是掩的成語:抉瑕掩瑜、瑜不掩瑕、兩葉掩目、瑕不掩瑜、遮前掩后、盜鈴掩耳
第4個字是耳的成語:洋洋盈耳、俯首戢耳、飄風(fēng)過耳、洞心駭耳、嵬眼澒耳、如風(fēng)過耳
盜鐘掩耳成語接龍
耳聞眼見 見精識精 精忠報(bào)國 國色天香 香草美人 人才輩出 出世超凡 凡夫俗子 子子孫孫 孫龐斗智 智小謀大 大功畢成 成事不說 說梅止渴 渴而掘井 井井有方 方驂并路 路絶人稀 稀世之寶 寶刀不老 老馬戀棧 棧山航海 海底撈針 針頭線腦 腦滿腸肥 肥頭胖耳 耳鬢撕磨 磨刀擦槍 槍林彈雨 雨棟風(fēng)簾 簾視壁聽 聽微決疑 疑團(tuán)莫釋 釋生取義 義漿仁粟 粟紅貫朽 朽竹篙舟 舟中敵國 國耳忘家 家敗人亡 亡猿災(zāi)木 木公金母 母難之日 日中則移 移風(fēng)改俗 俗不可耐 耐人咀嚼 嚼穿齦血 血性男兒 兒女之情 情急智生 生拉活扯 扯鼓奪旗 旗靡轍亂 亂箭攢心 心服口服 服牛乘馬 馬龍車水 水枯石爛 爛額焦頭 頭童齒豁 豁人耳目 目達(dá)耳通 通幽動微 微為繁富 富國強(qiáng)兵 兵不厭權(quán) 權(quán)傾中外 外合里應(yīng) 應(yīng)天從人 人莫予毒 毒瀧惡霧 霧閣云窗 窗間過馬 馬空冀北 北鄙之聲 聲勢熏灼 灼見真知 知微知章
盜鐘掩耳的英文翻譯
Stealing bells to hide one's ears
掩耳盜鈴的意思和解釋介紹如下:
掩耳盜鈴,意思是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會聽不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掩即遮蓋;盜即偷。是偏正式成語,一般在句中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自欺欺人。造句參考:妄想把不法行為合法化,只不過是掩耳盜鈴把戲罷了。
掩耳盜鈴,拼音為 yǎn ěr dào líng,原為掩耳盜鐘,出自《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fù)而走,則鐘大不可負(fù);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p>
擴(kuò)展資料
與掩耳盜鈴一詞語義相近的近義詞有:
①弄巧成拙,讀音為nòng qiǎo chéng zhuō,本想賣弄聰明,結(jié)果做了蠢事。想耍巧妙的手段,結(jié)果反而壞了事,出自宋·黃庭堅(jiān)《拙軒頌》:“弄巧成拙;為蛇畫足?!?/p>
②掩目捕雀,讀音是yǎn mù bǔ què,意思是遮住眼睛捉飛雀,比喻盲目做某件事或自欺欺人。出自《三國志·魏志·陳琳傳》:“《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
③掩鼻偷香,讀音為yǎn bí tōu xiāng,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出自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馬頰本空禪師》:“師曰:‘節(jié)目上更生節(jié)目?!疅o語。師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p>
④塞耳盜鐘,讀音為sāi ěr dào zhōng,同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出自《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fù)而走,則鐘大不可負(fù),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p>
⑤一葉障目,讀音是yí yè zhàng mù,意思是一片葉子擋在眼前會讓人看不到外面的廣闊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暫時的現(xiàn)象所迷惑。故事警示我們要看清事物的全貌,還不能盲目輕信、盲目崇拜,必須經(jīng)過科學(xué)的調(diào)查和驗(yàn)證,以謙虛謹(jǐn)慎的態(tài)度予以看待。
掩耳盜鐘的解釋見“ 掩耳 盜鐘 ”。 亦作“ 掩耳盜鐘 ”。捂住耳朵偷鐘。 比喻 自己 欺騙 自己。語出 《呂氏春秋·自知》 :“ 范氏 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fù)而走。則鐘大不可負(fù),以椎毀之,鐘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 :“或以前為后,以虛為實(shí),移的就箭,曲取相諧,掩耳盜鐘,自云無覺,詎知后生可畏,來者難誣者邪!” 明 楊慎 《 希夷 易圖》 :“ 《后天圖》 見於 邵伯溫 之序。 朱子 因其出 希夷 而諱之,殆掩耳盜鐘也?!?
詞語分解
掩耳的解釋 .捂住耳朵不聽?!?左傳 ·昭公三十一年》:“ 荀躒 掩耳而走?!?漢 荀悅 《漢紀(jì)·昭帝紀(jì)》:“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趨走?!?唐 韓愈 《寄盧仝》詩:“勸參留守謁大尹, 言語 纔及輒掩耳?!?明 王世貞 盜鐘的解釋 見“ 盜鐘掩耳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gushi/186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