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蛇入草的拼音
jīng shé rù cǎo
驚蛇入草的基本釋義
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驚蛇入草的詳細(xì)解釋
【解釋】: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出自】:《宣和書譜·草書七》:“若飛鳥出林,驚蛇入草?!薄臼纠浚鹤饕桓耆绨兮x弩,作一點如高峰墮石,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
◎明·李贄《初潭集·師友四》【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形容書法活潑有力驚蛇入草的成語來源
《宣和書譜·草書七》:“若飛鳥出林,驚蛇入草?!?/p>
驚蛇入草的例子
作一戈如百鈞弩,作一點如高峰墮石,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 ★明·李贄《初潭集·師友四》
驚蛇入草相關(guān)成語
從容不迫 司空見慣 同舟共濟(jì) 含英咀華 嘩眾取寵 固若金湯
驚蛇入草的相似成語
第1個字是驚的成語:驚喜欲狂、驚惶失措、驚濤駭浪、驚才風(fēng)逸、驚弓之鳥、驚喜交加
第2個字是蛇的成語:梟蛇鬼怪、畫蛇著足、龍蛇飛舞、一蛇兩頭、為蛇添足、春蛇秋蚓
第3個字是入的成語:登堂入室、梯愚入圣、熊羆入夢、體貼入微、隨鄉(xiāng)入鄉(xiāng)、操矛入室
第4個字是草的成語:餐風(fēng)宿草、魏顆結(jié)草、承星履草、銜環(huán)結(jié)草、探竿影草、閑花野草
驚蛇入草成語接龍
草創(chuàng)未就 就地取材 材茂行潔 潔濁揚清 清微淡遠(yuǎn) 遠(yuǎn)年近日 日月合璧 璧合珠聯(lián) 聯(lián)翩而至 至公無我 我武惟揚 揚風(fēng)扢雅 雅量高致 致之度外 外合里差 差強人意 意氣相投 投傳而去 去本就末 末大不掉 掉臂不顧 顧盼生輝 輝光日新 新昏宴爾 爾汝之交 交口稱譽 譽不絕口 口碑載道 道聽途說 說白道緑 緑水青山 山陰夜雪 雪鬢霜毛 毛發(fā)悚然 然糠自照 照功行賞 賞善罰惡 惡聲惡氣 氣壯山河 河奔海聚 聚少成多 多言繁稱 稱柴而爨 爨桂炊玉 玉漏猶滴 滴水不漏 漏脯充饑 饑渴交攻 攻疾防患 患得患失 失魂落魄 魄散魂飄 飄瓦虛舟 舟車勞頓 頓首再拜 拜鬼求神 神清氣茂 茂林修竹 竹柏異心 心口不一 一語道破 破家蕩業(yè) 業(yè)業(yè)矜矜 矜句飾字 字里行間 間不容息 息怒停瞋 瞋目切齒 齒亡舌存 存而不論 論道經(jīng)邦 邦家之光 光陰似箭 箭不虛發(fā) 發(fā)隱擿伏 伏而咶天 天外有天 天長地老 老之將至
驚蛇入草的英文翻譯
Write cursive characters in a vigorous and nimble style
A. 帶草和蛇的成語
打草驚蛇_(dá)網(wǎng)絡(luò)漢語
打草驚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釋義]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
[出處]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
B. 還有草和蛇的成語
打草驚蛇_(dá)網(wǎng)絡(luò)漢語
打草驚蛇 [dǎ cǎo jīng shé]
[釋義]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回而使乙有答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
[出處]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涂宰;瀆物為務(wù);會部民連狀訴主...
C. 草跟蛇有關(guān)的成語
打草驚蛇 [dǎ cǎo jīng shé]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內(nèi)有所警覺。后容多比喻做法不謹(jǐn)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貶義
出 處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涂宰;瀆物為務(wù);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
例 句
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影響全殲敵人主力的計劃。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風(fēng)吹草動 因小失大 急功近利 打草蛇驚 操之過急 顧此失彼
反義詞
紋絲不動 引蛇出洞 敲山震虎 欲擒故縱
典 故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shù)娜?,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guī)。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shù)牟肯逻`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fā)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么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币馑季褪钦f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D. 有草有蛇的成語大全
打草驚蛇
dǎcǎojīngshé
[釋義]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以警回告乙方或甲受到打擊懲處;答使乙感到驚慌。后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yán)密而驚動對方。
[語出]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涂宰;瀆物為務(wù);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br> [正音] 蛇;不能讀作“sé”。
[辨形] 驚;不能寫作“警”。
[近義] 操之過急 因小失大
E. 草蛇成語有哪些
春蛇秋蚓
發(fā)音 chūn shé qiū yǐn
釋義 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出處 明·宋濂《序》:“近世以來,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連翩?!?br> 示例 無
F. 成語玩命猜蛇草
打草驚蛇:【基本解釋】:比喻做法不謹(jǐn)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拼音讀法】:dǎ cǎo jī內(nèi)ng shé
【使用舉例容】:大家都不同意他這種~的做法。
【近義詞組】:操之過急、因小失大
【反義詞組】:欲擒故縱、引蛇出洞
【使用方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多用于否定句
【成語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四:“打草驚蛇,乃南唐王魯為當(dāng)涂令,日營資產(chǎn),部人訴主簿貪污,魯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G. 含有草,蛇的成語
打草驚蛇
dǎcǎojīngshé
[釋義] 打草時驚動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懲治甲方內(nèi)以警告乙方或容甲受到打擊懲處;使乙感到驚慌。后多比喻行動不慎不嚴(yán)密而驚動對方。
[語出]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涂宰;瀆物為務(wù);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br> [正音] 蛇;不能讀作“sé”。
[辨形] 驚;不能寫作“警”。
[近義] 操之過急 因小失大
[反義] 欲擒故縱 引蛇出洞
[用法] 含貶義。多表示勸阻或否定的語氣。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jié)構(gòu)] 連動式。
[辨析] ~和“風(fēng)吹草動”;都有前因后果的關(guān)系;但“風(fēng)吹草動”通常指輕微的動蕩和變故。
[例句] 這是敵人的先頭部隊;放他們過去;以免~;影響全殲敵人主力的計劃。
[英譯] actrashlyandalerttheenemy
H. 草( )蛇( )填一成語
沒有“草(
)蛇(
)”的成語,類似成語只有2個——打草蛇驚、打草驚蛇版。
權(quán)打草蛇驚
dǎ
cǎo
shé
jīng
【解釋】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謹(jǐn)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同“打草驚蛇”。
【出處】《景德傳燈錄·省念禪師》:“問:‘四眾圍觀,師說何法?’師曰:‘打草蛇驚’”
【結(jié)構(gòu)】連動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多用于否定句
【近義詞】打草驚蛇
【例句】但恐見黃商伯狼狽后,~,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宋·朱熹《答黃仁卿書》
【英譯】To
fright
a
bird
is
not
the
way
to
catch
her.
I. 草和蛇組成的成語
打草驚蛇: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專比喻做法不謹(jǐn)慎,反使對方屬有所戒備。
草蛇灰線:比喻事物留下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
撥草尋蛇: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驚蛇入草: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成語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同時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中的精粹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蛇的成語大全及解釋,歡迎閱讀。
(1) 【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2) 【蛇行鱗潛】比喻行動極為謹(jǐn)慎隱蔽。
(3) 【蛇行鼠步】形容膽小謹(jǐn)慎。
(4) 【蛇蝎為心】蝎:一種蜘蛛類的毒蟲。形容心腸狠毒。
(5) 【蛇蝎心腸】蝎:一種蜘蛛類的毒蟲。形容心腸狠毒。
(6) 【蛇影杯弓】把酒杯中的弓影當(dāng)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
(7) 【蛇蚓蟠結(jié)】蛇蚓:蛇和蚯蚓;蟠結(jié):盤曲糾結(jié)的樣子。比喻草書筆劃曲屈。
(8)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貪欲極大。
(9) 【歲在龍蛇】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數(shù)當(dāng)終。
(10) 【蛇珠雀環(huán)】指大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huán)報恩的故事。同“蛇雀之報”。
(11) 【螳螂捕蛇】形容只要方法得當(dāng),敢于斗爭,以弱制強。
(12) 【貪蛇忘尾】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后果。
(13) 【為蛇畫足】比喻做事節(jié)外生枝,不但無益,反而害事。
(14) 【握蛇騎虎】比喻處境極險惡。
(15) 【為蛇添足】比喻做事節(jié)外生枝,不但無益,反而害事。同“為蛇畫足”。
(16) 【梟蛇鬼怪】比喻丑惡之徒。
(17) 【虛為委蛇】祥見:虛與委蛇
(18) 【膝語蛇行】跪著說話,伏地而行。極言其畏服。
(19) 【虛與委蛇】虛:假;委蛇:隨便應(yīng)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yīng)酬。
(20) 【養(yǎng)虺成蛇】比喻縱容敵人,聽任其強大起來。
(21) 【一龍一蛇】忽而像龍的出現(xiàn),忽而像蛇的蜇伏變化多端。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22) 【引蛇出洞】比喻引誘壞人進(jìn)行活動,使之暴露。
(23) 【一蛇二首】首:頭。一條蛇長了兩個腦袋。比喻朝廷兩個人掌權(quán),政令不一,權(quán)力分散。也比喻陰險兇惡的人。
(24) 【一蛇兩頭】比喻陰險兇惡的人。
(25) 【一蛇吞象】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貪得無厭。
(26) 【長虺成蛇】虺:小蛇,毒蛇。指養(yǎng)奸遺患。比喻縱容敵人,聽任其強大起來。而留下后患。
(27) 【斬蛇逐鹿】斬殺蛇,追逐鹿。比喻群雄角逐,爭權(quán)奪勢。
(28) 【走蚓驚蛇】蚓:蚯蚓。跑著的蚯蚓,驚走的蛇。形容矯健迅捷的筆勢
(29) 【不辨龍蛇】辨:辨別,明察。是龍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優(yōu)劣,不識好壞。
(30) 【撥草尋蛇】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31) 【拔草尋蛇】祥見:撥草尋蛇
(32) 【筆底龍蛇】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33)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rèn)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34) 【壁間蛇影】猶“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驚擾。
(35) 【杯蛇鬼車】指因疑慮、驚懼導(dǎo)致幻覺中產(chǎn)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車,傳說中的九頭鳥。
(36) 【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同“杯弓蛇影”。
(37) 【巴蛇吞象】巴蛇:古代傳說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貪得無厭。
(38) 【杯影蛇弓】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同“杯弓蛇影”。
(39) 【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40) 【杯中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同“杯弓蛇影”。
(41) 【長蛇封豕】長蛇和大豬。比喻貪暴者。
(42) 【草蛇灰線】比喻事物留下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
(43) 【春蛇秋蚓】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44) 【蟬蛻蛇解】蟬蛻:幼蟬化為成蟬時所脫下的皮;解:脫。蟬脫殼,蛇換皮。比喻解脫而進(jìn)入更高境界。
(45) 【春蚓秋蛇】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46) 【打草驚蛇】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謹(jǐn)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47) 【打草蛇驚】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后多比喻做法不謹(jǐn)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同“打草驚蛇”。
(48) 【毒蛇猛獸】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比喻貪暴者。
(49)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樣曲折。像北斗星一樣彎曲,像蛇一樣曲折行進(jìn)。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50) 【佛口蛇心】佛的嘴巴,蛇的心腸。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51) 【飛鳥驚蛇】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52) 【封豕長蛇】封:大;封豕:大豬;長蛇:大蛇。貪婪如大豬,殘暴如大蛇。比喻貪暴者、侵略者。
(53) 【佛心蛇口】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54) 【封豨修蛇】比喻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長蛇”。
(55) 【弓影杯蛇】見“弓影浮杯”。猶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56) 【行行蛇蚓】形容字體如蛇蚓盤繞,難以辨認(rèn)。
(57) 【駭龍走蛇】龍蛇被掠走。形容聲勢浩大。
(58)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gòu)事實,無中生有。
(59) 【畫蛇著足】見“畫蛇添足”。
(60) 【畫蛇著足】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同“畫蛇添足”。
(61) 【虎頭蛇尾】頭大如虎,尾細(xì)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62) 【涸澤之蛇】老實人受欺負(fù),奸詐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處。
(63) 【舉笏擊蛇】笏:古代大臣上朝時拿的手板。用手板將蛇打死。比喻有膽識。
(64) 【驚蛇入草】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65) 【鯨吞蛇噬】像鯨魚和蛇一樣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66) 【禮度委蛇】禮度:禮數(shù);委蛇:莊重而從容自得的樣子。比喻彬彬有禮,不卑不亢。
(67) 【龍鬼蛇神】比喻奇詭怪僻。
(68) 【牛鬼蛇神】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虛幻怪誕。后比喻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壞人。
(69) 【龍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70) 【龍蛇不辨】比喻分不清好人和壞人。
(71) 【龍蛇飛動】仿佛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72) 【龍蛇飛舞】形容書法筆勢遒勁生動?!君埳呋祀s】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
(73) 【靈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無價之寶。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74) 【龍頭蛇尾】比喻開頭盛大,結(jié)尾衰減。
(75) 【蛇杯弓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同“蛇影杯弓”。
(76) 【豕分蛇斷】比喻支離破碎。
(77) 【蛇灰蚓線】比喻有相應(yīng)的線索可循。
(78) 【蛇口蜂針】比喻惡毒的言詞和手段。
(79) 【蛇毛馬角】蛇生毛,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的事物。因以指有名無實。
(80) 【蛇眉鼠眼】形容人的長相丑惡,心術(shù)不正。
(81) 【蛇盤鬼附】比喻相互色結(jié)。
(82) 【蛇蟠蚓結(jié)】比喻相互勾結(jié)。
(83) 【蛇雀之報】指大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huán)報恩的故事。后以之為報恩的典故。
(84) 【蛇入鼠出】比喻行動隱秘。
(85) 【蛇螫斷腕】比喻小害能壞大事。
(86) 【蛇鼠橫行】比喻惡人得勢、胡作非為。
(87) 【三蛇九鼠】比喻為害莊稼的東西很多。
(88) 【蛇食鯨吞】蛇食:像蛇一樣吞食。鯨吞:像鯨一樣吞咽。比喻強者逐步并吞弱者。
(89) 【蛇神牛鬼】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比喻形形色色的壞人。
(90) 【三蛇七鼠】比喻為害的東西多。
(91) 【蛇頭鼠眼】形容人的面相丑惡,心術(shù)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92) 【蛇頭蝎尾】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稱。亦泛指毒害人的東西。
(93) 【蛇行斗折】斗:北斗星。像蛇那樣蜿蜒爬行,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成語在語言表達(dá)中有生動簡潔、形象鮮明的作用,那么關(guān)于蛇的成語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有關(guān)于蛇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
關(guān)于蛇的成語大全
撥草尋蛇 筆底龍蛇 杯弓蛇影 壁間蛇影 杯蛇鬼車 杯蛇幻影 杯影蛇弓
筆走龍蛇 杯中蛇影 長蛇封豕 草蛇灰線 春蛇秋蚓 春蚓秋蛇 打草驚蛇
打草蛇驚 打蛇打七寸 毒蛇猛獸 斗折蛇行 佛口蛇心 飛鳥驚蛇 封豕長蛇
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佛心蛇口 封豨修蛇 弓影杯蛇 行行蛇蚓 駭龍走蛇
畫蛇添足 畫蛇著足 虎頭蛇尾 驚蛇入草 鯨吞蛇噬 龍鬼蛇神 龍屈蛇伸
龍蛇飛動 龍蛇飛舞 龍蛇混雜 靈蛇之珠 龍頭蛇尾 牛鬼蛇神 強龍不壓地頭蛇
人心不足蛇吞象 豕分蛇斷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 蛇口蜂針 蛇食鯨吞 三蛇七鼠
蛇頭鼠眼 蛇心佛口 蛇蝎為心 蛇蝎心腸 蛇影杯弓 蛇欲吞象 歲在龍蛇
貪蛇忘尾 為虺弗摧,為蛇若何 為蛇畫足 握蛇騎虎 為蛇添足 梟蛇鬼怪
膝語蛇行 虛與委蛇 養(yǎng)虺成蛇 一龍一蛇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一蛇兩頭
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一字長蛇陣 長虺成蛇
有關(guān)于蛇的成語解釋
撥草尋蛇 :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春蚓秋蛇 :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打草驚蛇 :原比喻懲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謹(jǐn)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斗折蛇行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樣曲折。像北斗星一樣彎曲,像蛇一樣曲折行進(jìn)。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飛鳥驚蛇 :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
佛口蛇心 :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虎頭蛇尾 :頭大如虎,尾細(xì)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畫蛇添足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驚蛇入草 :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靈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無價之寶。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龍蛇飛動 :仿佛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龍蛇混雜 :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
牛鬼蛇神 :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虛幻怪誕。后比喻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壞人。
強龍不壓地頭蛇 :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難對付盤踞當(dāng)?shù)氐膼簞萘Α?/p>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
一龍一蛇 :比喻人的處藏或出或處,或顯或隱,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更。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蛇(爬行綱下的一類動物)
蛇(學(xué)名:Serpentiformes)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下的一類動物。體細(xì)長,分為頭、軀干和尾三部分,無四肢或在低等蛇類橫裂的泄殖孔兩側(cè)有爪狀的后肢遺跡;周身披鱗;頭部形狀各異,鼻孔位于吻側(cè),但終生海棲的海蛇科(Hydrophidae)種類則居于吻背;眼球外有保護(hù)性的透明皮膚,瞳孔圓形、垂直橢圓形或水平橢圓形,無活動性眼瞼,晶體幾呈圓球形;舌細(xì)長分叉;前頜骨(僅蟒科蛇類具齒)、上頜骨、腭骨、翼骨和齒骨上附生著齒尖后彎的牙齒,然而齒的大小、數(shù)目及其結(jié)構(gòu)則隨不同蛇種而異;尾部明顯地短于頭體長。
蛇的棲息環(huán)境因種類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棲息的環(huán)境多種多樣,有的生活于穴洞,有的生活在地面,有的生活在樹上,又有生活在水中。蛇是一種體溫隨氣溫而變的變溫動物,因為蛇本身沒有完善的.體溫調(diào)節(jié)機(jī)制來產(chǎn)生和維持恒定的體溫。蛇是肉食性動物,所吃的動物種類很多,從無脊椎動物到各類脊椎動物。分布于地球上除南北極以外的所有地方。
蛇是歷經(jīng)1.3億年的漫長進(jìn)化發(fā)展而成的一個特殊生物類群,對維護(hù)生態(tài)平衡有著重要作用。蛇屬于變溫動物,進(jìn)化程度較低,其分布和生存受氣候影響較大,是一穩(wěn)定性較為脆弱的生物類群 。
根據(jù)《The Reotile Database》的收錄,全世界有蛇3425種,中國有241種。據(jù)趙爾宓《中國蛇類》記載,中國有蛇類205種。隨著野外調(diào)查的深入,中國蛇類新種和新記錄不斷增多。
蛇的生活習(xí)性
蛇是變溫動物。它們的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有直接的關(guān)系,一般來講,蛇類主活最適宜的溫度范圍在20 一30度之間,氣溫過高或過低,蛇的活動量減少,進(jìn)食量也相應(yīng)的減小。
在自然環(huán)境下,每年的夏初到冬初,是蛇的主要活動時期,夏季的7、8,9三個月,是蛇最活躍的時期,這段時間,蛇四處游動,到處覓食和繁殖,同時,還經(jīng)常到水邊飲水和洗澡,但是,當(dāng)氣溫高于40度時,蛇便會尋 找樹蔭、草叢等陰涼處躲避高溫。 氣溫降低,蛇便會轉(zhuǎn)入干燥洞穴,草堆或樹洞,不再進(jìn)食,準(zhǔn)備冬眠。初冬季節(jié),氣溫下降到10度以下,蛇便停止活動;降到6度以下,蛇進(jìn)入冬眠狀態(tài)。一般來講,雌蛇最先進(jìn)入冬眠,然后是雄蛇、幼蛇。 冬眠時,蛇的新陳代謝降到最低狀態(tài),經(jīng)??梢钥吹酵N或不同種的蛇幾十條或成百條地群居在一起,這樣可以使溫度升高幾度,并且能減少蛇休中的水分散失。 由于蛇在冬眠時不進(jìn)食,但又消耗著自身的營養(yǎng),所以死亡率較高,會達(dá)到35%一60%。
蛇是卵生或卵胎生,卵是白色或白褐色,卵殼柔韌。常粘成團(tuán),一般一次產(chǎn)卵十幾枚。卵胎生的本質(zhì)也是卵生。不同的是卵在受精后,并沒有從母體中排出,而是在母體內(nèi)發(fā)育成幼蛇后才產(chǎn)出。
蛇主要以活的動機(jī)為食。從蚯蚓、昆蟲、魚、蛙、鼠、鳥,到小型獸類等。蛇的食性,也就是吃哪些食物,或以哪些食物為主,往往受到它棲息環(huán)境的限制。蛇忍耐饑餓的能力很強,常??梢詭讉€月、甚至一年不進(jìn)食,仍然可以生存。在飼養(yǎng)的條件下,依據(jù)飼養(yǎng)目的的差異,可在1一3周喂食一次。
蛇眼位于蛇頭部的兩側(cè)。蛇類的眼沒有能活動的上下眼瞼,所以說蛇的眼睛永遠(yuǎn)是張開著的。蛇的視力較差,對靜止的物體反應(yīng)遲鈍。只是在觀察運動的物體時,才有比較敏銳的反應(yīng)。這也是蛇類一般只吃活食的原因。
蛇類從身體外形上看,是沒有耳朵的。但蛇體內(nèi)部有內(nèi)耳和聽骨。因此,蛇雖然不能接受空氣中傳來的聲音,但通過緊貼地面活動的身體,聲音的波動經(jīng)過聽骨傳進(jìn)內(nèi)耳,蛇可以敏銳地感受到地面震動傳來的各種活動信息,從而產(chǎn)生聽覺。
蛇的嗅覺器官主要是犁鼻器和舌。蛇的舌頭有細(xì)而分叉的舌尖,舌尖經(jīng)常從口中伸出,搜尋空氣中各種物體的氣味,當(dāng)舌尖縮回口腔后,通過梨鼻器的嗅覺反應(yīng),從而使蛇產(chǎn)生嗅覺。
驚蛇入草
jīng shé rù cǎo
[釋義] 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
[語出] 唐·韋續(xù)《書訣墨藪》:“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形容書法活潑有力
[例句] 作一戈如百鈞弩,作一點如高峰墮石,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明·李贄《初潭集·師友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gushi/38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