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俗沉浮的拼音
suí sú chén fú
隨俗沉浮的基本釋義
順隨世俗,沒有己見。
隨俗沉浮的詳細解釋
【解釋】:順隨世俗,沒有己見?!境鲎浴浚骸稌x書·文苑傳·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隨俗沉浮,為時豪所抑?!?strong>隨俗沉浮的成語來源
《晉書·文苑傳·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隨俗沉浮,為時豪所抑?!?/p>
隨俗沉浮的反義詞
憤世嫉俗
隨俗沉浮的近義詞
隨俗浮沉
隨俗沉浮相關(guān)成語
眾醉獨醒 崇雅黜浮 憤世嫉俗 神短氣浮 載沉載浮 隨世沉浮
隨俗沉浮的相似成語
第1個字是隨的成語:隨車致雨、隨聲趨和、隨時隨地、隨珠彈雀、隨波逐浪、隨聲是非
第2個字是俗的成語:匡俗濟時、超俗絕世、敗俗傷化、世俗之見、負俗之累、隨俗浮沉
第3個字是沉的成語:鴻毳沉舟、積羽沉舟、破釜沉舟、與世沉浮、靜影沉璧、隨世沉浮
第4個字是浮的成語:心粗氣浮、載沉載浮、神短氣浮、與世沉浮、隨世沉浮、崇雅黜浮
隨俗沉浮成語接龍
浮聲切響 響徹云霄 霄壤之殊 殊深軫念 念念有詞 詞窮理絶 絶甘分少 少成若性 性急口快 快意當前 前思后想 想入非非 非分之想 想望豐采 采薪之患 患難與共 共枝別干 干巴利落 落井下石 石火光陰 陰差陽錯 錯彩鏤金 金吾不禁 禁暴誅亂 亂世英雄 雄偉壯觀 觀場矮人 人取我與 與世無爭 爭先恐后 后顧之憂 憂國憂民 民和年稔 稔惡藏奸 奸淫擄掠 掠地攻城 城狐社鼠 鼠牙雀角 角立杰出 出其不備 備嘗辛苦 苦身焦思 思所逐之 之死靡二 二惠競爽 爽然若失 失諸交臂 臂有四肘 肘行膝步 步雪履穿 穿紅著緑 緑肥紅瘦 瘦羊博士 士飽馬騰 騰達飛黃 黃口孺子 子子孫孫 孫龐斗智 智勇雙全 全能全智 智圓行方 方寸萬重 重規(guī)迭矩 矩步方行 行號臥泣 泣血捶膺 膺箓受圖 圖窮匕見 見賢思齊 齊驅(qū)并駕 駕輕就熟 熟門熟路 路斷人稀 稀世之寶 寶刀不老 老樞能解 解民倒懸 懸崖轉(zhuǎn)石 石赤不奪
隨俗沉浮的英文翻譯
Without ideas of one's own
樂善好施 → 施謀用計 → 計日程功 → 功行圓滿 → 滿目青山 → 山間林下 → 下筆千言 →
言外之意 → 意氣用事 → 事出不意 → 意氣相得 → 得蔭忘身 → 身分不明 → 明公正道 →
道寡稱孤 → 孤特獨立 → 立地擎天 → 天保九如 → 如解倒懸 → 懸若日月 → 月落星沉 →
沉重少言 → 言出法隨 → 隨俗沉浮 → 浮稱流說 → 說短道長 → 長繩系日 → 日久玩生 →
生上起下 → 下落不明 → 明爭暗斗 → 斗折蛇行 → 行合趨同 → 同類相求 → 求之不得 →
得財買放 → 放任自流 → 流水游龍 → 龍陽之興 → 興工動眾 → 眾喣漂山 → 山高月小 →
小家子氣 → 氣吞牛斗 → 斗量筲計 → 計無由出 → 出言吐氣 → 氣吞斗牛 → 牛角書生 →
生寡食眾 → 眾星拱月 → 月暈知風 → 風掣雷行 → 行化如神 → 神謀魔道 → 道骨仙風 →
風雨不改 → 改政移風 → 風燭之年 → 年盛氣強 → 強詞奪正 → 正色直言 → 言簡意明 →
明月蘆花 → 花甲之年 → 年事已高 → 高顧遐視 → 視有如無 → 無所不通 → 通功易事 →
事到臨頭 → 頭破血流 → 流蕩忘反 → 反咬一口 → 口中雌黃 → 黃鍾毀棄 → 棄短就長 →
長生不死 → 死生啕氣 → 氣喘汗流 → 流水桃花 → 花前月下 → 下筆有神 → 神仙中人 →
人同此心 → 心細如發(fā) → 發(fā)短心長 → 長噓短氣 → 氣傲心高 → 高明婦人 → 人似秋鴻 →
鴻鶱鳳立 → 立少觀多 → 多懷顧望 → 望風而走 → 走花溜水
這些都很好理解的,哪個意思不懂,可以再追問。
望采納~~
隨世沉浮是一個古人非常愛用的成語,意思是諷刺那些沒有節(jié)操的人?,F(xiàn)代人好像也并不是太在意節(jié)操這件事...所以沒什么人用這個成語逐漸也就淡化了。那這次就跟大家介紹下隨世沉浮的典故和出處,畢竟節(jié)操這個東西還是很重要的,大家也是生活不易不然誰都不想放下這份尊嚴。背景是發(fā)生在三國時期,一起來看看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吧。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時間大約是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主人公分別為張飛、劉備、孫權(quán)和劉巴。原文如下:
輔吳將軍張昭嘗對孫權(quán)論巴褊厄,不當拒張飛太甚。權(quán)曰:“若令子初隨世沉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稱為高士乎?”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輔吳將軍張昭曾對孫權(quán)提及劉巴過于偏狹,拒絕張飛的好意實在有點欺人太甚。但孫權(quán)卻這樣回答道:“倘若讓劉子初(子初是劉巴的表字)也缺乏操守,隨俗俯仰,結(jié)交非人,又怎么會被稱為高士呢?”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孫權(quán)口中的“隨世沉浮”,意為缺乏操守,隨俗俯仰。這也是由孫權(quán)所首創(chuàng)的一句成語。
張昭口中的“(劉巴)不當拒張飛太甚”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個事件同樣見于《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據(jù)該傳記載:“張飛嘗就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恚?!边@顯然非常不給張飛面子。
為此,諸葛亮曾經(jīng)對劉巴表示:“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這段話的意思也很明顯,張飛雖然是一介武夫,但畢竟是劉備的心腹愛將,你劉巴再清高,也應(yīng)該識抬舉。可劉巴的回答更干脆,認為與張飛這樣的莽夫交談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此事后來被劉備獲悉,非常生氣,一度想借此機會狠狠教訓劉巴這個不識抬舉的家伙。但后來壯年一想,又覺得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展現(xiàn)一下自己的愛才之心,于是便再度邀請劉巴加入自己的陣營,這才讓風波平息下去。
劉巴這么對待張飛究竟對不對呢?同樣是文人的張昭也覺得劉巴太過分了。不過,與劉備一樣身為領(lǐng)袖的孫權(quán)卻看得很透,認為像劉巴這樣的高士就應(yīng)該這么做,否則反而會自跌身價,反而讓人瞧不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gushi/73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