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孝為忠的拼音
yí xiào wéi zhōng
移孝為忠的基本釋義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zhuǎn)為效忠君主。
移孝為忠的詳細解釋
【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zhuǎn)為效忠君主?!境鲎浴浚赫Z出《孝經(jīng)·廣揚名》:“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薄臼纠浚骸秱鳌吩疲喝ナ炒嫘?,信而有征?!督?jīng)》云:~,孝則不匱。
◎唐·張說《鄭國夫人神道碑奉敕撰》移孝為忠的成語來源
語出《孝經(jīng)·廣揚名》:“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
移孝為忠的例子
《傳》云:去食存信,信而有征?!督?jīng)》云:移孝為忠,孝則不匱。 ★唐·張說《鄭國夫人神道碑奉敕撰》
移孝為忠相關成語
移天換日 移孝作忠 移的就箭 移風革俗 竭智盡忠
移孝為忠的相似成語
第1個字是移的成語:移星換斗、移山倒海、移根換葉、移東就西、移山填海、移易遷變
第2個字是孝的成語:入孝出悌、入孝出弟、移孝作忠、子孝父慈、忠孝兩全、忠孝節(jié)義
第3個字是為的成語:以白為黑、指皁為白、且住為佳、助人為樂、認賊為父、寬大為懷
第4個字是忠的成語:竭智盡忠、移孝作忠、效死輸忠
移孝為忠成語接龍
忠肝義膽 膽大心麤 麤衣淡飯 飯牛屠狗 狗眼看人 人心所歸 歸正邱首 首丘之情 情投意洽 洽聞強記 記功忘失 失魂喪膽 膽大心細 細大不捐 捐忿棄瑕 瑕瑜互見 見慣司空 空前絕后 后臺老板 板上釘釘 釘嘴鐵舌 舌敝唇焦 焦沙爛石 石火電光 光前裕后 后來之秀 秀外慧中 中饋乏人 人心喪盡 盡人皆知 知情達理 理不勝辭 辭窮理屈 屈高就下 下井投石 石火光陰 陰凝冰堅 堅甲厲兵 兵不厭權(quán) 權(quán)宜之計 計窮力屈 屈蠖求伸 伸頭探腦 腦滿腸肥 肥魚大肉 肉跳神驚 驚心吊魄 魄蕩魂搖 搖羽毛扇 扇火止沸 沸反連天 天淵之別 別出新意 意氣洋洋 洋為中用 用盡心機 機關算盡 盡善盡美 美人香草 草廬三顧 顧盼多姿 姿意妄為 為民請命 命里注定 定亂扶衰 衰當益壯 壯志凌云 云樹遙隔 隔年皇歷 歷兵粟馬 馬上房子 子孝父慈 慈悲為本 本末源流 流離播遷 遷善塞違 違天害理 理所必然 然荻讀書
移孝為忠的英文翻譯
Change filial obedience into allegiance
忠心耿耿 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忠孝節(jié)義 泛指封建統(tǒng)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執(zhí)鞭隨蹬 手里拿著馬鞭,跟在馬鐙旁邊。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隨在左右。
忠肝義膽 忠心耿耿,仗義行事。
指天誓日 誓:發(fā)誓。指著天對著太陽發(fā)誓。表示意志堅決或?qū)θ吮硎局艺\。
忠心赤膽 形容十分忠誠。
忠貞不渝 貞: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渝:改變,違背。忠誠堅定,永不改變。
直言極諫 ①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于臣下對君主。②直言極諫科的省稱。
忠孝兩全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正言直諫 以正義之語,規(guī)勸皇帝、上級、長輩或朋友。
一寸丹心 丹心:赤心,忠貞的心。一片赤誠的心。
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以身殉國 忠于自己的國家而獻出生命。
先驅(qū)螻蟻 螻蟻:螻蛄和螞蟻。自己先死埋葬地下,為別人驅(qū)除螻蟻。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萬死不辭 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愿意拼死效勞。
為國捐軀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三貞九烈 貞:貞操;烈:節(jié)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誓死不二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變。至死也不變心。形容意志堅定專一。
守身如玉 保持節(jié)操,象玉一樣潔白無瑕。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
生死不渝 渝:改變。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矢志不移 發(fā)誓立志,決不改變。
輸肝瀝膽 見“輸肝剖膽”。
輸肝剖膽 比喻對人極為忠誠。
犬馬之勞 愿象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驅(qū)使,為人效勞。
犬馬之力 猶犬馬之勞。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驅(qū)使,為人效勞。
披肝瀝膽 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
披肝瀝血 比喻竭盡忠誠。
關于孝的四字成語有很多,比如移孝作忠、母慈子孝、孝悌力田、忠孝兩全、求忠出孝、子孝父慈、忠孝節(jié)義、孝子順孫、孝子愛日、孝子賢孫、父嚴子孝、孝子慈孫、孝悌忠信、披麻帶孝、入孝出悌、父慈子孝、入孝出弟等。
一、移孝作忠
【解釋】: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zhuǎn)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處事。
【出自】:謝覺哉《不惑集·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yǎng)父母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二、母慈子孝
【解釋】: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出處:《尚書·康誥》:“天惟與我彝?!笨讉鳎骸疤炫c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白話文:“上天給我彝。“孔子傳:“上天和百姓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p>
示例:唐·蘇安恒《請則天皇后復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p>
白話文:“陛下隱太子的元良,枉太子的神器,如何教天下母慈子孝呢?!?/p>
三、孝悌力田
【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nóng)。
【出自】:《漢書·文帝紀》:“其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p>
白話文:“他派使者慰勞賞賜三老、孝者帛每人五匹,敬愛的人、力田二匹……因為戶口設置三老、孝悌力田常任鄉(xiāng)官。”
四、忠孝兩全
【解釋】: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雙全”。
【出處】:唐·白居易《除程執(zhí)恭檢校右仆射制》:“業(yè)傳將略,名在勛籍;蘊天爵以修己,忠孝兩全?!?/p>
白話文:“業(yè)傳戰(zhàn)略,名字在勛登記;蘊天爵以修己,忠和孝兩全?!?/p>
五、求忠出孝
【解釋】:指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
【出自】:語本《后漢書·韋彪傳》:“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鬃釉唬骸掠H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p>
白話文:“國家把選拔賢才為己任,賢人以孝道為第一??鬃诱f:‘孝親所以忠誠可以轉(zhuǎn)移到你,因此尋找忠臣一定要到孝子之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移孝作忠
百度百科-母慈子孝
百度百科-孝悌力田
百度百科-忠孝兩全
百度百科-求忠出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engyugushi/81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