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jié);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深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tài),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者啟迪和鼓舞。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chuàng)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生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云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xiàn)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huán)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要停下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后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wěn),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點明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xiàn)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xiàn)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xiàn)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唐詩三百首
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后,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意思】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拓展資料
【出自】《山行》
【作者】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全詩】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翻譯】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
詩人乘車從一條蜿蜒曲折地石頭小路開始游覽充滿秋意的山巒,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同時看到山中的人家。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詩人特地停車觀賞,并且發(fā)出了霜葉不僅僅是色彩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的感嘆。
詩歌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給讀
“霜葉紅于二月花”出自唐朝杜牧的《山行》。
《山行》
【作者】杜牧?【朝代】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白話翻譯:
山石小路遠上山巔彎彎又斜斜,白云生發(fā)之處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
只因愛那楓林晚景我把馬車停下,霜染的楓葉勝過鮮艷二月的花。
擴展資料
“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展現(xiàn)出來了。詩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
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現(xiàn)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詩的中心,是詩人濃墨重彩、凝聚筆力寫出來的。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致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
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后,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余味無窮。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的意思是: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楓林晚景,那經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火紅。
拓展回答:
該句出自唐·杜牧《山行》
原作: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句意: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楓林晚景,那經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火紅。
[賞析]此詩寫山中所見秋景,這最后兩句尤為優(yōu)美。所以黃生《唐詩摘鈔》說“詩中有畫”,是一幅《秋山旅行圖》。詩中“坐”字作因為解,并非坐下之意。“霜葉紅于二月花”,前人贊為“真名句”,因為它申足前意,將一片楓林秋景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你看,在秋陽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盡染,燦若朝霞,艷如去錦,豈不比二月春花還要美麗!透過這片紅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親的魅力,能不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tips: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其中蘊涵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對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yǎng)成,人格的塑造,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非常歡迎各位網友轉載分享霜葉紅于二月花全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75/67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春江潮水連海平的下一句
下一篇: 幾處早鶯爭暖樹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