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時六義始剚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秶L》變?yōu)椤厄}辭》,五言始于蘇
、李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对姟贰ⅰ厄}》皆不遇者
,各系其志,發(fā)而為文
。故河梁之句
,止于傷別;澤畔之吟
,歸于怨思
。彷徨抑郁
,不暇及他耳
。然去《詩》未遠,梗概尚存
。故興離別則引雙鳧一雁為喻
,諷君子小人則引香草惡鳥為比
。雖義類不具
,猶得風人之什二三焉。于時六義始缺矣
。晉
、宋已還,得者蓋寡
。以康樂之奧博,多溺于山水
;以淵明之高古
,偏放于田園。江
、鮑之流,又狹于此
。如梁鴻《五噫》之例者
,百無一二。于時六義浸微矣
!陵夷至于梁
、陳間
,率不過嘲風雪
、弄花草而已
。噫!風雪花草之物
,三百篇中豈舍之乎?顧所用何如耳
。設(shè)如北風其涼
,假風以刺威虐;雨雪霏霏
,因雪以愍征役
;棠棣之華
,感華以諷兄弟; 采采芣苡
,美草以樂有子也
。皆興發(fā)于此而義歸于彼。反是者
,可乎哉!然則余霞散成綺
,澄江凈如練
,歸花先委露,別葉乍辭風之什
,麗則麗矣
,吾不知其所諷焉
。故仆所謂嘲風雪
、弄花草而已。于時六義盡去矣
。 唐興二百年
,其間詩人不可勝數(shù)
。所可舉者
,陳子昂有《感遇詩》二十首,鮑防《感興詩》十五篇
。又詩之豪者
,世稱李
、杜
。李之作
,才矣!奇矣
!人不迨矣
!索其風雅比興
,十無一焉
。杜詩最多,可傳者千余首
。至于貫穿古今
,覙縷格律
,盡工盡善
,又過于李焉。然撮其《新安》
、《石壕》
、《潼關(guān)吏》
、《蘆子關(guān)》
、《花門》之章,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之句
,亦不過十三四
。杜尚如此
,況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詩道崩壞
,忽忽憤發(fā)
,或廢食輟寢,不量才力
,欲扶起之。嗟乎
!事有大謬者
,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陳于左右
。
仆始生六七月時
,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之字
、無字示仆者
,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后有問此二字者
,雖百十其試
,而指之不差
。則知仆宿習(xí)之緣,已在文字中矣
。及五六歲
,便學(xué)為詩
。九歲諳識聲韻
。十五六,始知有進士
,苦節(jié)讀書
。二十已來
,晝課賦,夜課書
,間又課詩
,不遑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
,手肘成胝
。既壯而膚革不豐盈
,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
;瞀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shù)
,蓋以苦學(xué)力文之所致
,又自悲
。
家貧多故
,二十七方從鄉(xiāng)賦。既第之后
,雖專于科試
,亦不廢詩。及授校書郎時
,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輩
,見皆謂之工
,其實未窺作者之域耳。自登朝來
,年齒漸長,閱事漸多
。每與人言
,多詢時務(wù);每讀書史
,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
。是時皇帝初即位
,宰府有正人
,屢降璽書,訪人急病
。
仆當此日
,擢在翰林,身是諫官
,月請諫紙。啟奏之間
,有可以救濟人病
,裨補時闕,而難于指言者
,輒詠歌之,欲稍稍進聞于上
。上以廣宸聽
,副憂勤;次以酬恩獎
,塞言責
;下以復(fù)吾平生之志。豈圖志未就而悔已生
,言未聞而謗已成矣
!
又請為左右終言之。凡聞仆《賀雨詩》
,眾口籍籍
,以為非宜矣
;聞仆《哭孔戡詩》
,眾面脈脈,盡不悅矣
;聞《秦中吟》
,則權(quán)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
;聞《登樂游園》寄足下詩
,則執(zhí)政柄者扼腕矣
;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
!大率如此
,不可遍舉。不相與者
,號為沽譽,號為詆訐
,號為訕謗。茍相與者
,則如牛僧孺之誡焉
。乃至骨肉妻孥
,皆以我為非也。其不我非者
,舉世不過三兩人
。有鄧魴者
,見仆詩而喜,無何魴死
。有唐衢者
,見仆詩而泣,未幾而衢死
。其余即足下
。足下又十年來困躓若此。嗚呼
!豈六義四始之風
,天將破壞
,不可支持耶
?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聞于上耶?不然
,何有志于詩者
,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關(guān)東一男子耳
,除讀書屬文外
,其他懵然無知
,乃至?xí)嬈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可以接群居之歡者,一無通曉
,即其愚拙可知矣
!初應(yīng)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
,達官無半面之舊;策蹇步于利足之途
,張空拳于戰(zhàn)文之場
。十年之間,三登科第
,名落眾耳
,跡升清貫
,出交賢俊
,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
,終得罪于文章
,亦其宜也。
日者聞親友間說
,禮
、吏部舉選人,多以仆私試賦判為準的
。其余詩句
,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
,不之信也。及再來長安
,又聞有軍使高霞寓者
,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誦得白學(xué)士《長恨歌》
,豈同他哉
?由是增價。又足下書云:到通州日
,見江館柱間有題仆詩者
。何人哉?又昨過漢南日
,適遇主人集眾娛樂
,他賓諸妓見仆來
,指而相顧曰:此是《秦中吟》
、《長恨歌》主耳。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
,凡鄉(xiāng)校
、佛寺
、逆旅
、行舟之中,往往有題仆詩者
;士庶
、僧徒、孀婦、處女之口
,每有詠仆詩者
。此誠雕篆之戲,不足為多
,然今時俗所重
,正在此耳
。雖前賢如淵
、云者
,前輩如李、杜者
,亦未能忘情于其間
。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多取
。仆是何者,竊時之名已多
。既竊時名
,又欲竊時之富貴,使己為造物者
,肯兼與之乎?今之屯窮
,理固然也
。況詩人多蹇,如陳子昂
、杜甫
,各授一拾遺,而屯剝至死
。孟浩然輩不及一命,窮悴終身
。近日孟郊六十
,終試協(xié)律;張籍五十
,未離一太祝。彼何人哉
!況仆之才又不迨彼
。今雖謫佐遠郡,而官品至第五
,月俸四五萬
,寒有衣
,饑有食
,給身之外
,施及家人。亦可謂不負白氏子矣
。微之
,微之
!勿念我哉
!
仆數(shù)月來,檢討囊帙中
,得新舊詩
,各以類分,分為卷目
。自拾遺來,凡所遇所感
,關(guān)于美刺興比者
;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題
,題為《新樂府》者
,共一百五十首
,謂之諷諭詩
。又或退公,或臥病閑居
,知足保和
,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謂之閑適詩
。又有事物牽于外,情理動于內(nèi)
,隨感遇而形于嘆詠者一百首
,謂之感傷詩。又有五言
、七言
、長句
、絕句
,自百韻至兩韻者,四百余首
,謂之雜律詩
。凡為十五卷,約八百首
。異時相見,當盡致于執(zhí)事
。
微之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仆雖不肖
,常師此語
。大丈夫所守者道
,所待者時。時之來也
,為云龍
,為風鵬,勃然突然
,陳力以出;時之不來也
,為霧豹
,為冥鴻,寂兮寥兮
,奉身而退
。進退出處
,何往而不自得哉
!故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
,奉而始終之則為道
,言而發(fā)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
,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
,獨善之義也
。故覽仆詩者,知仆之道焉
。其余雜律詩
,或誘于一時一物,發(fā)于一笑一吟
,率然成章
,非平生所尚者,但以親朋合散之際
,取其釋恨佐歡
,今銓次之間
,未能刪去
。他時有為我編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 微之
,夫貴耳賤目,榮古陋今
,人之大情也。仆不能遠征古舊
,如近歲韋蘇州歌行
,才麗之外,頗近興諷
;其五言詩
,又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
,今之秉筆者誰能及之?然當蘇州在時
,人亦未甚愛重
,必待身后,人始貴之
。今仆之詩
,人所愛者
,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已下耳
。時之所重,仆之所輕
。至于諷諭者
,意激而言質(zhì);閑適者,思澹而辭迂
。以質(zhì)合迂,宜人之不愛也
。今所愛者
,并世而生,獨足下耳
。然百千年后,安知復(fù)無如足下者出
,而知愛我詩哉?故自八九年來
,與足下小通則以詩相戒
,小窮則以詩相勉,索居則以詩相慰
,同處則以詩相娛
。知吾罪吾
,率以詩也
。
如今年春游城南時,與足下馬上相戲
,因各誦新艷小律
,不雜他篇,自皇子陂歸昭國里
,迭吟遞唱,不絕聲者二十里余
。攀
、李在傍,無所措口
。知我者以為詩仙
,不知我者以為詩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