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出自:王維 的《鳥鳴澗》
全文: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賞析:
這是王維的五言絕句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矢υ溃峭蹙S友人,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此人是皇甫洵之子,生平事跡不詳。云溪,皇甫岳別墅所在地。有學(xué)者考證,在唐代,皇甫家庭中有一支籍居于潤州丹陽郡(今江蘇丹陽)。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維曾以殿中御史身份知南選,次年自嶺南北歸,經(jīng)過潤州并到瓦宮寺謁璇禪師,集中有《謁璇上人》詩,故云溪當(dāng)在丹陽。這組詩即作于定時詩中的桂花,即木犀花,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花或黃或白,香氣襲人,有秋桂、春桂、四季桂之分。這里當(dāng)指春桂或四季桂。
這是王維描寫靜境的名篇。詩人以輕柔的筆觸,清淡的色調(diào),表現(xiàn)江南云溪春夜的幽靜意境,抒寫出他的一顆詩心對大自然的細致體驗。小詩仿佛是一幅水黑畫,那么清新淡雅,又宛如一首小夜曲,非常恬靜幽美。
詩人一下筆便寫出人閑二字,點明自已的心境。這二字是全篇的眼睛。閑就是閑適也有寂靜之意。詩人在山居下榻,沒有人事煩擾,不聞車馬喧囂,心境是多么悠閑,寧靜呵!在靜的環(huán)境中,又有靜的心情,對于自然的聲音和動態(tài)最為敏感。所以,當(dāng)春桂細小的花瓣散發(fā)出的縷縷清芳,沁人了他的肺腑?詩人沒有細寫,他讓讀者自己去想象,春夜山中的景物很多,但詩人只寫桂花輕輕墜落,便把讀者引人一個靜謐、優(yōu)雅的境界。
桂花的飄落,使詩人感到春夜里萬籟無聲,一片寂靜。又由于夜的寂靜,詩人愈覺得春山格外空曠,好象除了自己以外,周圍什么都不存在了。詩的前兩句用了對仗,對得整齊而又自然。因人閑而知花落,因花落而感到夜靜,困夜靜而覺得山空。詩意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蟬聯(lián)而下。且不說在這春山靜夜中花瓣的輕輕飄墜是那么饒有情趣和韻致,單就詩句中詞意的聯(lián)屬而言,就給人一種流動的音樂之美。
忽視,一輪明月破云而出。乳白色的月光灑落山林,驚動了棲息于澗中的山鳥。一般地說,月出是不至于使山鳥驚醒的。山鳥驚動,正表明春山寂靜到了極點。于是,在這條名叫云溪的春澗之中,時而傳來一兩聲山鳥的鳴囀,大概他們誤以為是曙光吧?音回空谷,既暫時打破了春山的寂靜,同時又使春山愈發(fā)顯得清幽空寂。哦,迷人的春夜!
花落、月出、鳥鳴,詩人連續(xù)寫了春夜山中這幾種景物的動態(tài)和聲響,但我們反而被帶進了一個極為清幽的境界。原因何在呢?原來詩人非常懂得事物的動與靜相反相成的辯證關(guān)系。他在這里
巧妙的運用了以動顯靜和以聲寫靜的藝術(shù)手法。前三句,用花落,月出的動態(tài),顯出春出月夜之靜,后一句,是用鳥啼之聲來破靜,又反襯出靜。寓動于靜,寓聲于靜,愈見其靜,這就更生動、深刻的創(chuàng)造出幽靜境界。正如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所說:寂靜之幽深者,每以聲音襯托而愈覺其深。
王維在許多詩中都創(chuàng)造了空、靜的意境,卻情致不同,毫不重復(fù)。此詩的靜境優(yōu)雅、柔美,洋溢著春夜的溫馨、安恬氣息,而又生機盎然。我們讀了感到賞心悅目,又不禁陶醉其中,并從中體驗到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tips: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其中蘊涵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對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習(xí)慣的養(yǎng)成,人格的塑造,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非常歡迎各位網(wǎng)友轉(zhuǎn)載分享夜靜春山空的上一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175/69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描寫風(fēng)大的句子
下一篇: 描寫春天的比喻句,春天像個鬧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