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無極,道之大者。道者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太極,道之細者,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是也。二者本一物也。道彌之滿四海,無極也;道卷之不盈掊,太極也。二者雖為一物,僅大小不同耳!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陰陽同出,太極化生。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兩儀者,乾道坤道也。故無名天地始也。無者,即無極也。
陽變陰合,乾道坤道生四象,四象者,金木水火是也。四象之太極,土也。金木水火土五行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故五行一太極也。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無極之真,太極也。二五之精,陰陽五行之氣也。男女者,物之雄雌是也。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故有名萬物母也。有者,即太極也。
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生一,即無極而太極。一生二,即太極生兩儀。二生三,即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三生萬物,即五行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即萬物于太極、陰陽、五行無不備。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fā)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五性,五行之性也。水性潤下,火性炎上,木性曲直,金性從革,土性稼穡。但圣人以中正仁義自守,主靜立人之太極。故圣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庇衷唬骸霸挤唇K,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64/5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太極發(fā)揮》
下一篇: 《易經(jīng)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