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說“太歲頭上不可動土”,意思是不能用雞蛋碰石頭,觸犯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那么“太歲”到底是什么呢?
根據(jù)史料,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歲君,具體指的是天上的木星。戰(zhàn)國之前,人們根據(jù)木星的運行軌跡,將天空由北依次向西、南、東劃分為十二段。因為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古人相信每一個星體都有神明掌管,因此太歲星君被民間奉祀為值歲神。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將殷紂王之子殷郊奉為執(zhí)年歲君太歲之神,管當年的休咎;以楊任為甲子太歲正神,掌管人間之過。當天上的太歲星君運行到了哪個區(qū)域,相應的就在那個方位的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因此就觸犯了神靈,會有災禍。
在人間太歲的化身又是怎樣的呢?在中國早期的地理著作、神話史書《山海經(jīng)》中,將人間的太歲稱為“肉芫”和“視肉”,書中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仿佛,奇在不盡,食人薄味?!睍x代學者郭璞在注釋《山海經(jīng)》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唐代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轉錄了《臨海異物志》關于“土肉”的記載,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浚克食?!?明代名醫(y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稱為“本經(jīng)上品”,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于大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
根據(jù)漢代王充的《論衡》,至遲在西漢,人們就已經(jīng)認為動土起宅、遷徙嫁娶等必須避開太歲所經(jīng)過的方位?!疤珰q頭上不可動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神靈的尊崇。古書中亦有不相信這句話而遭報應的記載,如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于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jīng)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shù)日內(nèi)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祭祀太歲原來并不見記載于國家祀典中,大概到了元代,才成為一種國家祭祀行為,明代還專門設置了祭壇。到了后來,太歲成為道教神明之一,并被引用為“神煞論”來推斷人的運程。比如,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年庚對沖者,則叫沖太歲,這就是“太歲頭上不可動土”的由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ddjy_82/142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七夕”夜上瑤池之聽織女說原委
下一篇: 賀壽之時為何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