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之一,記載南朝宋、齊、梁、陳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
南史
唐·李延壽
卷一 宋本紀上第一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里?;首婢?,晉東安太守?;士悸N,字顯宗,郡功曹。帝以晉哀帝興寧元年歲在癸亥三月壬寅夜生,神光照室盡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樹。及長,雄杰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zhèn)?,不事廉隅小?jié),奉繼母以孝聞。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里?;首婢福瑫x東安太守。皇考翹,字顯宗,郡功曹。帝以晉哀帝興寧元年歲在癸亥三月壬寅夜生,神光照室盡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樹。及長,雄杰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zhèn)?,不事廉隅小?jié),奉繼母以孝聞。
嘗游京口竹林寺,獨臥講堂前,上有五色龍章,F(xiàn)僧見之,驚以白帝,帝獨喜曰:“上人無妄言。”皇考墓在丹徒之候山,其地秦史所謂曲阿、丹徒間有天子氣者也。時有孔恭者,妙善占墓,帝嘗與經(jīng)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钡塾墒且孀载摗P兄箷r見二小龍附翼,樵漁山澤,同侶或亦睹焉。及貴,龍形更大。
帝素貧,時人莫能知,唯瑯邪王謐獨深敬焉。帝嘗負刁逵社錢三萬,經(jīng)時無以還,被逵執(zhí),謐密以己錢代償,由是得釋。后伐荻新洲,見大蛇長數(shù)丈,射之,傷。明日復至洲,里聞有杵臼聲,往覘之,見童子數(shù)人皆青衣,于榛中搗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散傅之?!钡墼唬骸巴跎窈尾粴⒅俊贝鹪唬?“劉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殺?!钡圻持?,皆散,仍收藥而反。又經(jīng)客下邳逆旅,會一沙門謂帝曰:“江表當亂,安之者,其在君乎?!钡巯然际謩?chuàng),積年不愈,沙門有一黃藥,因留與帝,既而忽亡,帝以黃散傅之,其創(chuàng)一傅而愈。寶其馀及所得童子藥,每遇金創(chuàng),傅之并驗。
初為冠軍孫無終司馬。晉隆安三年十一月,祅賊孫恩作亂于會稽,朝廷遣衛(wèi)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東討。牢之請帝參府軍事,命與數(shù)十人覘賊,遇賊F數(shù)千,帝便與戰(zhàn),所將人多死,而帝奮長刀,所殺傷甚F。牢之子敬宣疑帝為賊所困,乃輕騎尋之;既而F騎并至,遂平山陰,恩遁入海。
四年五月,恩復入會稽,殺謝琰。十一月,牢之復東征,使帝戍句章,句章城小人少,帝每戰(zhàn)陷陣,賊乃退還浹口。時東伐諸將,士卒暴掠,百姓皆苦之,惟帝獨無所犯。
五年春,恩頻攻句章,帝屢破之,恩復入海。三月,恩北出海鹽,帝筑城于故海鹽,賊日來攻城,城內兵少,帝乃選敢死士擊走之。時雖連勝,帝深慮F寡不敵,乃一夜偃旗示以羸弱,觀其懈,乃奮擊,大破之。恩知城不可下,進向滬瀆,帝棄城追之。海鹽令鮑陋遣子嗣之以吳兵一千為前驅,帝以吳人不習戰(zhàn),命之在后,不從。是夜帝多設奇兵,兼置旗鼓,明日戰(zhàn),伏發(fā),賊退,嗣之追奔陷沒。帝且退且戰(zhàn),麾下死傷將盡,乃至向處止,令左右解取死人衣以示暇。賊疑尚有伏,乃引去。六月,恩浮海至丹徒,帝兼行與俱至,奔擊大破之。恩至建鄴,知朝廷有備,遂走郁洲。八月,晉帝以帝為下邳太守。帝又追恩至郁洲及海鹽,頻破之。恩自是饑饉,奔臨海。
元興元年,荊州刺史桓玄舉兵東下,驃騎將軍司馬元顯遣牢之拒之,帝又參其軍事。玄至,帝請擊之,牢之不許,乃遣子敬宣詣玄請和。帝與東海何無忌并固諫,不從。玄克建鄴,以牢之為會稽內史。牢之懼,招帝于廣陵舉兵,帝曰:“人情去矣,廣陵亦豈可得之?”牢之竟縊于新洲。何無忌謂帝曰:“我將何之?”帝曰:“可隨我還京口。玄必守臣節(jié),當與卿事之;不然,與卿圖之?!?
玄從兄修以撫軍將軍鎮(zhèn)丹徒,以帝為中兵參軍。孫恩自敗后,懼見獲,乃投水死于臨海,馀F推恩妹夫盧循為主。玄復遣帝東征。
二年,循奔永嘉,帝追破之。六月,加帝彭城內史。
十二月,桓玄篡位,遷晉帝于尋陽?;感奕氤蹚闹两ㄠ?,玄見帝,謂司徒王謐曰:“昨見劉裕,風骨不恒,蓋人杰也?!泵坑渭?,贈賜甚厚。玄妻劉氏,尚書令耽之女也,聰明有智鑒,嘗見帝,因謂玄曰:“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必不為人下,宜早為其所?!毙唬骸拔曳狡绞幹性?,非裕莫可,待關、隴平定,然后議之。”
修尋還京口,帝托以金創(chuàng)疾動,不堪步從,乃與無忌同船共還,建興復計,及弟道規(guī)、沛國劉毅、平昌孟昶、任城魏詠之、高平檀憑之、瑯邪諸葛長人、太原王元德、隴西辛扈興、東莞童厚之,并同義謀。時桓修弟弘為青州刺史,鎮(zhèn)廣陵,道規(guī)為弘中兵參軍,昶為州主簿,乃令毅就昶謀共襲弘。長人為豫州刺史刁逵左軍府參軍,謀據(jù)歷陽相應,元德、厚之謀于建鄴攻玄,克期齊發(fā)。
三年二月乙卯,帝托游獵,與無忌、詠之、憑之,毅從弟藩,憑之從子韶、祗、隆、道濟,昶族弟懷玉等,集義徒凡二十七人,愿從者百馀人。丙辰,候城門開,無忌等義徒服傳詔服,稱詔居前,義F馳入齊叫,吏士驚散,即斬修以徇。帝哭之甚慟,厚加斂恤。昶勸弘其日出獵,未明,開門出獵人,昶、道規(guī)、毅等率壯士五六十人,因開門直入。弘方噉粥,即斬之,因收F濟江。
義軍初克京城,修司馬刁弘率文武佐吏來赴,帝登城謂曰:“郭江州已奉乘輿反正于尋陽,我等并被密詔誅逆黨,今日賊玄之首已當梟于大航。諸君非大晉之臣乎?”弘等信之而退。毅既至,帝命誅弘等。
毅兄邁先在建鄴,事未發(fā)數(shù)日,帝遣同謀周安穆報之,使為內應。邁甚懼,安穆慮事發(fā),馳歸。時玄以邁為竟陵太守,邁便下船,欲之郡。是夜玄與邁書曰: “北府人情云何?卿近見劉裕何所道?”邁謂玄已知其謀,晨起白之。玄驚,封邁為重安侯,又以不執(zhí)安穆故殺之,誅元德、扈興、厚之等。乃遣頓丘太守吳甫之、右衛(wèi)將軍皇甫敷北拒義軍。
先是,帝造游擊將軍何澹之,左右見帝光曜滿室,以告澹之,澹之以白玄,玄不以為意,至是,聞義兵起,甚懼?;蛟唬骸霸5壬跞酰菹潞螒]之深?”玄曰: “劉裕足為一世之雄,劉毅家無儋石之儲,摴蒱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之外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睍rF推帝為盟主,以孟昶為長史,總后事,檀憑之為司馬,百姓愿從者千馀人。軍次竹里,移檄都下曰:
夫成敗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遇圣明。自我大晉,屢遘陽九,隆安以來,皇家多故,貞良弊于豺狼,忠臣碎于虎口。逆臣桓玄敢肆陵慢,阻兵荊郢,肆暴都邑,天未忘難,兇力實繁,踰年之間,遂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沈辱,七廟毀墜,雖夏后之離浞、豷,有漢之遭莽、卓,方之于茲,未足為喻。自玄篡逆,于今歷載,彌年亢旱,人不聊生,士庶疲于轉輸,文武困于板筑,室家分析,父子乖離,豈惟大東有杼軸之悲,摽梅有頃筐之怨而已哉!仰觀天文,俯察人事,此而可存,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誰不扼腕。裕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S處者也。
是故夕寐宵興,搜獎忠烈,潛構崎嶇,過于履虎,乘機奮發(fā),義不圖全。輔國將軍劉毅、廣武將軍何無忌、鎮(zhèn)北主簿孟昶、兗州主簿魏詠之、甯遠將軍劉道規(guī)、龍驤參軍劉藩、振威將軍檀憑之等,忠烈斷金,精貫白日,荷戈俟奮,志在畢命。益州刺史毛璩,萬里齊契,掃定荊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宮于尋陽。鎮(zhèn)北參軍王元德等并率部曲,保據(jù)石頭。揚武將軍諸葛長人收集義士,已據(jù)歷陽。征虜參軍庾賾之等潛相連結,以為內應。同力協(xié)契,所在蜂起,即日斬扌熘荽淌釩渤? 王修、青州刺史弘。義F既集,文武爭先,咸謂不有一統(tǒng),則事無以輯。裕辭不獲命,遂總軍要,庶上憑祖宗之靈,下罄義夫之節(jié),翦馘逋逆,蕩清京華。公侯諸君,或世樹忠貞,或身荷爵寵,而并俛眉猾豎,無由自效,顧瞻周道,寧不吊乎!今日之舉,良其會也。裕以虛薄,才非古人,受任于既頹之運,接勢于已替之機,丹誠未宣,感慨憤激。望霄漢以永懷,眄山川以增佇,投檄之日,神馳賊庭。
三月戊午,遇吳甫之于江乘,帝躬執(zhí)長刀,大呼,即斬甫之。進至羅落橋,遇皇甫敷,檀憑之戰(zhàn)敗,死之,F(xiàn)退,帝進戰(zhàn)彌厲,又斬敷首。初,帝建大謀,有工相者相帝與無忌等近當大貴,惟云憑之無相。至是,憑之戰(zhàn)死,帝知其事必捷。
玄聞敷等沒,使桓謙屯東陵口,卞范之屯覆舟山西。己未,義軍進至覆舟東,張疑兵,以油帔冠諸樹,布滿山谷。帝先馳之,將士皆殊死戰(zhàn),無不一當百,呼聲動天地。因風縱火,煙焰張?zhí)欤t等大敗。玄始雖遣軍,而走意已決,別遣領軍殷仲文具舟石頭,聞謙敗,輕船南逸。
庚申,帝鎮(zhèn)石頭城,立留臺百官,焚桓溫主于宣陽門外,造晉新主于太廟。遣諸將追玄,命尚書王嘏率百官奉迎乘輿。司徒王謐與F議推帝領揚州,帝固辭,乃以謐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帝為鎮(zhèn)軍將軍、都督八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領軍將軍。 初,晉陵人韋叟善相術,桓修令相帝當?shù)弥莶?,叟?:“當?shù)眠呏荽淌?。”退而私于帝曰:“君相貴不可言。”帝笑曰:”若中,當相用為司馬。”至是,叟詣帝曰:“成王不負桐葉之信,公亦應不忘司馬之言。今不敢希鎮(zhèn)軍司馬,愿得領軍 佐。”于是用焉。
時諸葛長人失期,為刁逵執(zhí)送,未至而玄敗。玄經(jīng)尋陽,江州刺史郭昶之為具乘輿法物。初,荊州刺史王綏以江左冠族,又桓氏之甥,素甚陵帝,至是,及其父尚書左仆射愉有自疑志,并及誅。
四月戊子,奉武陵王遵為大將軍,承制,大赦,惟桓玄一祖后不免。桓玄之篡,王謐佐命,手解安帝璽紱。及義旗建,F(xiàn)謂謐宜誅,惟帝素德謐,保持之。劉毅嘗因朝會,問謐璽紱所在,謐益懼。及王愉父子誅,謐從弟諶謂謐曰:“王駒無罪而誅,此是翦除勝己,兄既桓氏黨附,求免得乎?”駒,愉小字也。謐懼,奔曲阿。帝箋白大將軍迎還,復其位。
玄挾天子走江陵,又浮江東下,與劉毅、何無忌、劉道規(guī)等遇于崢嶸洲,F(xiàn)軍大破之。玄黨殷仲文奉晉二皇后還建鄴。玄復挾天子至江陵,因走南郡,太守王騰之、荊州別駕王康#奉天子入南郡府。
初,益州刺史毛璩遣從孫佑之與參軍費恬送弟喪下州,璩弟子修之時為玄屯騎校尉,誘玄入蜀,至枚回洲,恬與佑之迎射之,益州督護馮遷斬玄,傳首建鄴。玄從子振逃于華容之涌中,招集逆黨,襲江陵城,騰之、康#皆被殺。桓謙先匿沮川,亦聚F應振。為玄舉哀,立喪庭。謙率F官奉璽綬于安帝。劉毅、何無忌進及桓振戰(zhàn),敗績于靈溪。
十月,帝領青州刺史,甲仗百人入殿。
義熙元年正月,毅等至江津,破桓謙、桓振,江陵平。三月甲午,晉帝至自江陵。庚子,詔進帝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帝固讓,旋鎮(zhèn)丹徒。九月乙巳,加帝領兗州刺史。
盧循浮海破廣州,獲刺史吳隱之,即以循為廣州刺史,以其黨徐道覆為始興相。
二年三月,進帝督交、廣二州。十月,論匡復勛,封帝豫章郡公,邑萬戶,賜絹三萬疋。其馀封賞各有差。
三年十二月,司徒、錄尚書、揚州刺史王謐薨。
四年正月,征帝入輔,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如故。表解兗州。先是,帝遣冠軍劉敬宣伐蜀賊譙縱,無功而還。九月,帝以敬宣挫退,遜位,不許。十月,乃降為中軍將軍,開府如故。
五年二月,捫嘀髂餃莩舐踴幢?。三詳n劭貢肀碧鄭?以丹陽尹孟昶監(jiān)中軍留府事。乃浮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步軍進瑯邪,所過筑城留守。
超大將公孫五樓請斷大峴,堅壁清野以待,超不從。初謀是役,議者以為賊若嚴守大峴,軍無所資,何能自反?帝曰:“不然。鮮卑性貪,略不及遠,既幸其勝,且愛其谷,必將引我,且亦輕戰(zhàn)。師一入峴,吾何患焉?!奔叭雿s,帝舉手指天曰:“吾事濟矣?!盕問其故,帝曰:“師既過險,士有必死之志,馀糧棲畝,軍無匱乏之憂,勝可必矣?!?
六月,超留羸老守廣固,使其廣甯王賀刺盧及公孫五樓悉力據(jù)臨朐。去城四十里有巨蔑水,超告五樓急據(jù)之。比至,為龍驤將軍孟龍符所保,五樓乃退。
大軍分車四千兩為二翼,方軌徐行,車張幰,御者執(zhí)肖,以騎為游軍,軍令嚴肅。比及臨朐,賊騎交至,帝命兗州刺史劉藩、并州刺史劉道憐等陷其陣。日向昃,戰(zhàn)猶酣,帝用參軍胡藩策,襲克臨朐,賊乃大奔。超遁還廣固,獲其玉璽、豹尾、輦等,送于都。丙子,克廣固大城,超固其小城。乃設長圍以守之,館谷于青土,停江、淮轉輸。
七月,超尚書郎張綱乞師于姚興,自長安反,泰山太守申宣執(zhí)送之。綱有巧思,先是,帝修攻具,城上人曰:“汝不得張綱,何能為也。”及至,升諸樓車以示之,城內莫不失色。超既求救不獲,綱反見虜,乃求稱藩,割大峴為界,獻馬千匹,不聽。 時姚興遣使,聲言將涉淮左,帝謂曰:“爾報姚興,我定青州,將過函谷,虜能自送,今其時矣?!变浭聟④妱⒛轮崛朐唬骸按搜圆蛔阃?,容能怒彼。若鮮卑未拔,西羌又至,公何以待之?”帝乃笑曰:“此兵機也,非子所及。羌若能救,不有先聲,是自強也?!?
十月,張綱修攻具成,設飛樓縣梯,木幔板屋,冠以牛皮,弓矢無所用之。劉毅遣上黨太守趙恢以千馀人來援,帝夜?jié)撉曹姇C鞯?,恢F五千,方道而進,每晉使將到,輒復如之。六年二月丁亥,屠廣固,超踰城走,追獲之,斬于建康市。殺其王公以下,納生口萬余,馬二千匹。
初,帝之北也,徐道覆勸盧循乘虛而出,循不從,道覆乃至番禺說循曰:“今日之機,萬不可失。若克京都,劉公雖還,無能為也。”循從之。是月,寇南康、廬陵、豫章諸郡,郡守皆奔走。時帝將鎮(zhèn)下邳,進兵河、洛,及征使至,即日班師。鎮(zhèn)南將軍何無忌與道覆戰(zhàn),敗死于豫章,內外震駭,朝議欲奉乘輿北走。帝次山陽,聞敗,卷甲與數(shù)十人造江上征問,知賊尚未至。
四月癸未,帝至都。劉毅自表南征,帝以賊新捷鋒銳,須嚴軍偕進,使劉藩止之,毅不從。五月壬午,盧循敗毅于桑落洲。及審帝凱入,相視失色,欲還尋陽,平江陵,據(jù)二州以抗朝廷。道覆請乘勝遂下,爭之旬日,乃從。
于時北師始還,傷痍未復,戰(zhàn)士才數(shù)千,賊F十余萬,舳艫亙千里。孟昶、諸葛長人懼,欲擁天子過江,帝曰:“今兵士雖少,猶足一戰(zhàn),若其克濟,臣主同休;如其不然,不復能草間求活,吾計決矣。”初,帝征慕容超,惟孟昶勸行,丙辰,昶乃表天子,引罪,仰藥而死。
時議者欲分兵屯守諸津,帝曰:“賊F我寡,分其兵則人測虛實,一處失利,則沮三軍之心,若聚F石頭,則F力不分。”戊午,帝移鎮(zhèn)石城。乙丑,賊大至,帝曰:“賊若新亭直上,且將避之;若回泊蔡洲,成禽耳?!毙斓栏灿孕峦し僦鄱鴳?zhàn),循多疑少決,每求萬全,乃泊蔡洲以待軍潰。帝登石頭以望,見之,悅。庚辰,賊設伏于南岸,疑兵向白石。帝率劉毅、諸葛長人北拒焉,留參軍徐赤特戍查浦,戒令勿戰(zhàn)。帝既北,賊焚查浦而至張侯橋,赤特與戰(zhàn),大敗,賊進屯丹陽郡。帝馳還石頭,斬徐赤特。解甲久之,乃出陣于南塘。七月庚申,循自蔡洲退,將還歸尋陽,帝遣輔國將軍王仲德等追之。使建威將軍孫處自海道襲番禺,戒之曰: “我十二月必破祅寇,卿亦足至番禺,先傾其巢窟也?!?
十月,帝率舟師南伐,使劉毅監(jiān)太尉留府。是月,徐道覆寇江陵,荊州刺史劉道規(guī)大破之,道覆走還湓口。十一月,孫處至番禺,克其城,盧循父嘏奔始興,處撫其人以守。十二月己卯,大軍次大雷。庚辰,賊方江而下,帝躬提幡鼓,命F軍齊力擊之,軍中多萬鈞神弩,所至莫不摧陷。帝自于中流蹙之,因風水之勢,賊艦悉薄西岸,岸上軍先備火具焚之,大敗。循還尋陽,遂走豫章,悉力柵左里。丙申,大軍次左里,將戰(zhàn),帝麾之,麾竿折,幡沈于水,F(xiàn)咸懼,帝笑曰:“昔覆舟之役亦如此,今勝必矣?!惫テ鋿?,循單舸走,F(xiàn)皆降。師旋,晉帝遣侍中黃門勞師于行所。
七年正月己未,振旅而歸,改授大將軍、揚州牧,給班劍二十人,本官并如故。固辭。凡南北征伐戰(zhàn)亡者,并列上賻贈,尸喪未反者,遣主帥迎接,致還本土。
二月,盧循至番禺,為孫處所破,收余F南走。劉藩、孟懷玉斬徐道覆于始興。
自晉中興以來,朝綱弛紊,權門兼并,百姓流離,不得保其#業(yè)。桓玄頗欲厘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輔,大示軌則,豪強肅然,遠近禁止。至是,會稽余姚虞亮復藏匿亡命千馀人。帝誅亮,免會稽內史司馬休之。
晉帝又申前詔,帝固辭。于是改授太尉、中書監(jiān),乃受命,奉送黃鉞。
交州刺史杜惠度斬盧循父子,函七首送都。先是,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帝乃表申明舊例,策試之。
荊州刺史劉道規(guī)疾患,求歸,八年四月,改授豫州刺史,以豫州刺史劉毅代之。毅既有雄才大志,與帝俱興復晉室,自謂京城、廣陵功足相抗,雖權事推帝,而心不服也。厚自矜許,朝士素望者并多歸之,與尚書仆射謝混、丹陽尹郗僧施并深相結。及鎮(zhèn)江陵,豫州舊府多割以自隨,請僧施為南蠻校尉。帝知毅終為異端,心密圖之。毅至西,稱疾篤,表求從弟兗州刺史藩以為副貳,帝扌硌傘>旁攏氤?,帝命瘦毆及袚Q歟?并賜死。自表討毅,又假黃鉞,率諸軍西征。以前鎮(zhèn)軍將軍司馬休之為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兗州刺史道憐鎮(zhèn)丹徒,豫州刺史諸葛長人監(jiān)太尉留府事,加太尉司馬丹陽尹劉穆之建威將軍,配以實力。壬午,發(fā)建鄴,遣參軍王鎮(zhèn)惡、龍驤將軍蒯恩前襲江陵,克之,毅及黨與皆伏誅。
十一月,帝至江陵,分荊州十郡為湘州,帝仍進督焉。以西陽太守朱齡石為益州刺史,使伐蜀。晉帝進帝太傅、揚州牧,加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
九年二月乙丑,帝至自江陵。初,諸葛長人貪淫驕橫,帝每優(yōu)容之。劉毅既誅,長人謂所親曰:“昔年醢彭越,今年殺韓信,禍其至矣?!睂⒅\作亂。帝克期至都,而每淹留不進。公卿以下,頻日奉候于新亭,長人亦驟出。既而帝輕舟密至,已還東府矣。長人到門,引前,卻人閑語,凡平生言所不盡者,皆與及之,長人甚悅。帝已密命左右丁?自幔后出,于坐拉焉,死于床側。輿尸付廷尉,并誅其弟黎人。?驍勇有力,時人語曰,“勿跋扈,付丁?”。
先是,山湖川澤皆為豪強所奪,百姓薪采漁釣,皆責稅直,至是禁斷之。時人居未一,帝上表定制,于是依界土斷,惟徐、兗、青三州居晉陵者不在斷例。諸流寓郡縣,多所并省。以帝領鎮(zhèn)西將軍、豫州刺史。帝固讓太傅、揚州牧及班劍,奉還黃鉞。
七月,朱齡石平蜀,斬譙縱,傳首建鄴。
九月,晉帝以帝平齊、定盧循功,封帝次子義真為桂陽縣公;并重申前命,授帝太傅、揚州牧,加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將吏百僚敦勸,乃受羽葆、鼓吹、班劍,馀固辭。
十年,息人簡役,筑東府城,起府舍。
帝以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宗室之重,又得江、漢人心,疑其有異志;而休之子譙王文思在都,招聚輕俠,帝執(zhí)送休之,令自為其所。休之表廢文思,并與帝書陳謝。
十一年正月,帝收休之子文寶、兄子文祖,并賜死,率F西討。復假黃鉞,領荊州刺史。以中軍將軍道憐監(jiān)留府事。休之上表自陳,并罪狀帝。休之府錄事參軍韓延之有干用才,帝未至江陵,密書招之。延之報書曰:“承親率戎馬,遠履西偏,闔境士庶,莫不惶駭。辱疏,知以譙王前事,良增嘆息。司馬平西體國忠貞,款懷待物,以公有匡復之勛,家國蒙賴,推德委誠,每事詢仰。譙王往以微事見劾,猶自表遜位;況以大過而當默邪!來示云,‘處懷期物,自有由來 ’。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謂‘處懷期物’者矣。劉藩死于閶闔之門,諸葛斃于左右之手,甘言詫方伯,襲之以輕兵,遂使席上靡款懷之士,閫外無自信諸侯,以為得算,良所恥也。吾雖鄙劣,嘗聞道于君子,以平西之至德,寧可無授命之臣乎?假天長喪亂,九流渾濁,當與臧洪游于地下。不復多云。”帝視書嘆息,以示將佐曰:“事人當如此?!?
三月,軍次江陵。初,雍州刺史魯宗之負力好亂,且慮不為帝容,常為讖曰:“魚登日,輔帝室?!迸c休之相結。至是,率其子竟陵太守軌會于江陵。帝濟江,休之F潰,與軌等奔襄陽,江陵平。加領南蠻校尉。將拜南蠻,遇四廢日,佐史鄭鮮之等白遷日,不許。下書開寬大之恩。四月,進軍襄陽,休之等奔姚興。晉帝復申前令,授太傅、揚州牧,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前部羽葆、鼓吹,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封第三子義隆為北彭城縣公。八月甲子,帝至自江陵,奉還黃鉞,固辭太傅、州牧、前部羽葆、鼓吹,其馀受命。
十二年正月,晉帝詔帝依舊辟士,加領平北將軍、兗州刺史,增督南秦,凡二十二州。帝以平北文武寡少,不宜別置,于是罷平北府,以并大府。三月,加帝中外大都督。
初,帝平齊,仍有定關、洛意,遇盧循侵逼,故寢。及荊、雍平,乃謀外略。會姚興死,子泓新立,兄弟相殺,關中擾亂。四月乙丑,帝表伐關、洛,乃戒嚴北討,加領征西將軍、司豫二州刺史。以世子為徐、兗二州刺史。帝欲以義聲懷遠,奉瑯邪王北伐。五月,廬江霍山崩,獲六鍾,獻之天子。癸巳,加領北雍州刺史,前后部羽葆、鼓吹,增班劍為四十人。八月丁巳,率大F進發(fā),以世子為中軍將軍,監(jiān)太尉留府事,尚書右仆射劉穆之為左仆射,領監(jiān)軍、中軍二府軍司,入居東府,總攝內外。九月,帝至彭城,加領北徐州刺史。十月,F(xiàn)軍至洛,圍金墉,降之。修復晉五陵,置守衛(wèi)。
十二月壬申,晉帝加帝位相國、總百揆、揚州牧,封十郡為宋公,備九錫之禮,加璽紱、遠游冠、綠綟綬,位在諸侯王上。策曰:
朕以寡昧,仰纘洪基,夷羿乘釁,蕩覆王室,越在南鄙,遷于九江。宗祀絕饗,人神無位,提挈群兇,寄命江浦,則我祖宗之烈,奄墜于地,七百之祚,翦焉既傾,若涉巨海,罔知攸濟。天未絕晉,誕育英輔,振厥弛維,再造區(qū)宇,興亡繼絕,俾昏作明,元勛至德,朕實攸賴。
今將授公典策,其敬聽朕命:乃者,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顛蹶六位,庶僚俛眉,四方莫恤。公精貫朝日,氣陵虹蜺,奮其靈武,大殲群慝,克復皇邑,奉歆神只。此公之大節(jié)始于勤王者也。授律群后,泝流長騖,薄伐崢嶸,獻捷南郢,大憝折首,群逆畢夷,三光旋采,舊物反正。此又公之功也。出藩入輔,弘茲保弼,阜財利用,繁殖黎元,編戶歲滋,疆宇日S,導德明刑,四境有截。此又公之功也。鮮卑負F,僭盜三齊,介恃遐阻,仍為邊害,公搜乘秣馬,敻入遠疆,沖櫓四臨,萬雉俱潰,拓土三千,申威龍漠。此又公之功也。盧循祅兇,伺隙五嶺,侵覆江、豫,矢及王城,國議遷都之規(guī),家獻徙卜之計,公乘轅南濟,義形于色,運奇攄略,英謨不世,狡寇窮衄,喪旗宵遁,俾我畿甸,拯于將墜。此又公之功也。追奔逐北,揚旍江濆,偏旅浮海,指日遄至,番禺之功,俘級萬數(shù),左里之捷,鳥散魚潰,元兇遠竄,傳首萬里。此又公之功也。劉毅叛換,負釁西夏,陵上罔主,志肆奸暴,公御軌以刑,消之不日,罪人斯得,荊、衡甯晏。此又公之功也。譙縱怙亂,寇竊一隅,王化阻閡,三巴淪溺,公指命偏帥,授以良圖,陵波憑湍,致屆井絡,僭豎伏鑕,梁、岷草偃。此又公之功也。馬休、魯宗,阻兵內侮,驅率二方,連旗稱亂,公投袂星言,研其上略,江津之師,勢踰風電,回旆沔川,實繁震懾,二叛奔迸,荊、雍來蘇。此又公之功也。永嘉不競,四夷擅華,五都傾蕩,山陵幽辱,祖宗懷沒世之憤,遺甿有匪風之思,公遠齊阿衡納隍之仁,近同小白滅亡之恥,鞠旅陳師,赫然大號,分命群帥,北徇司、兗,許、鄭風靡,鞏、洛載清,百年榛穢,一朝掃滌。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康宇內之勛,重之以明德。爰初發(fā)?,则奇谟乖徟?電擊強祅,則鋒無前對,聿寧東畿,大造黔首。若乃草昧經(jīng)綸,化融于歲計,扶危靜亂,道固于苞桑。蠲削煩苛,較若畫一,淳風美化,盈塞區(qū)宇。是以絕域獻琛,遐夷納贐,王略所宣,九服率從。雖文命之東漸西被,咎繇之邁于種德,何以尚茲。朕聞先王之宰世也,庸勛尊賢,建侯胙土,褒以寵章,崇其徽物,所以協(xié)輔皇室,永隆藩屏。故曲阜光S,遂荒徐宅,營丘表海,四履有聞。其在襄王,亦賴匡霸,又命晉文,備物光賜。惟公道冠前烈,勛高振古,而殊典未飾,朕甚懵焉!今進授相國,以徐州之彭城沛蘭陵下邳淮陽山陽廣陵、兗州之高平魯泰山十郡封公為宋公,錫茲玄土,苴以白茅,爰定爾居,用建冢社。昔晉、鄭S藩,入作卿士,周、召保傅,出總二南,內外之任,公實兼之。今命使持節(jié)、兼太尉、尚書左仆射晉寧縣五等男湛授相國印綬,宋公璽紱,使持節(jié)、兼司空、散騎常侍、尚書陽遂鄉(xiāng)侯泰授宋公茅土,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左。相國位無不總,禮絕朝班,居常之名,宜與事革。其以相國總百揆,去錄尚書之號;上送所假節(jié)、侍中貂蟬、中外都督太傅太尉印綬、豫章公印策;進揚州刺史為牧,領征西將軍、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如故。
公紀綱禮度,萬國是式,乘介蹈方,罔有遷志,是用錫公大路、戎路各一,玄牡二駟;公抑末敦本,務農(nóng)重積,采蘩實殷,稼穡惟阜,是用錫公袞冕之服,赤舄副焉;公閑邪納正,移風改俗,陶鈞品物,如樂之和,是用錫公軒縣之樂、六佾之舞;公宣美王化,導揚休風,華夷企踵,遠人胥萃,是用錫公朱戶以居;公官方任能,網(wǎng)羅幽滯,九锎且?,髻|坑?,?用錫公納陛以登;公當軸處中,率下以義,式遏寇讎,滌除苛慝,是用錫公虎賁之士三百人;公明罰恤刑,庶獄詳允,放命干紀,罔有攸縱,是用錫公鈇鉞各一;公龍驤鳳矯,咫尺八紘,括囊四海,折沖無外,是用錫公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公溫恭孝思,致虔禋祀,忠肅之志,儀刑四方,是用錫公秬鬯一卣,圭瓚副焉。宋國置丞相以下,一遵舊儀。欽哉,其祗服往命,茂對天休,簡恤庶邦,敬敷顯德,以終我高祖之嘉命!置宋國侍中、黃門侍郎、尚書左丞,即隨大使奉迎。枹罕虜乞伏熾盤遣使謁帝,求效力討姚泓,拜為平西將軍、河南公。
十三年正月,帝以舟師進討,留彭城公義隆鎮(zhèn)彭城。軍次陳留城,經(jīng)張良廟,下令以時修飾棟宇致薦焉。晉帝追贈帝祖為太常,父為特進、左光祿大夫,讓不受。二月,冠軍將軍檀道濟等軍次潼關。三月庚辰,帝率大軍入河。五月,帝至洛陽,謁晉五陵。七月,至陜,龍驤將軍王鎮(zhèn)惡舟師自河浮渭。八月,扶風太守沈田子大破姚泓軍于藍田,王鎮(zhèn)惡克長安,禽姚泓。始義熙九年,歲、鎮(zhèn)、熒惑、太白聚東井,至是而關中平。九月,帝至長安。長安豐稔,帑藏盈積,帝先收其器、渾儀、土圭、記里鼓、指南車及秦始皇玉璽送之都;其馀珍寶珠玉,悉以班賜將帥。遷姚宗于江南,送泓斬于建康市。謁漢長陵,大會文武于未央殿。
十月,晉帝詔進宋公爵為王,加十郡益宋國,并前為二十郡。其相國、揚州牧、領征西將軍、司豫北徐雍四州刺史如故。帝欲息駕長安,經(jīng)略趙、魏,十一月,前將軍劉穆之卒,乃歸。十二月庚子,發(fā)自長安,以桂陽公義真為雍州刺史,鎮(zhèn)長安,留腹心將佐以輔之。
十四年正月壬戌,帝至彭城,解嚴息甲。以輔國將軍劉遵考為并州刺史,領河東太守,鎮(zhèn)蒲阪。帝解司州,領徐、冀二州刺史,固讓進爵。時漢中成固縣漢水崖際有異聲如雷,俄頃岸崩,有銅鍾十二,出自潛壤。鞏縣人宗曜于其田所獲嘉禾,九穗同莖,帝以獻,晉帝以歸于我。帝沖讓,乃止。六月丁亥,受相國宋公九錫之命,下命赦國內殊死以下。詔崇豫章太夫人為宋公太妃,世子為中軍將軍副貳,相國府百官悉依天朝之制。又詔宋國所封十郡之外,悉得除用。先是,安西中兵參軍沈田子殺安西司馬王鎮(zhèn)惡,諸將殺安西長史王修,關中亂。十月,帝遣右將軍朱齡石代安西將軍桂陽公義真為雍州刺史。義真還,為赫連勃勃所追,大敗,僅以身免,諸將帥及齡石并沒。
十二月,晉安帝崩,大司馬瑯邪王即帝位。元熙元年正月,晉帝詔征帝入輔,又申前令,進公爵為王,以徐州之海陵北東海北譙北梁、豫州之新蔡、兗州之北陳留、司州之陳郡汝南潁川滎陽十郡,增宋國。七月,乃受命。赦國內五歲刑以下,遷都壽陽。九月,解揚州。十二月,晉帝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云罕,樂舞八佾,設鍾虡宮縣。進王太妃為太后,王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王子、王孫爵命之號,一如舊儀。 二年正月,帝表讓殊禮。竟陵郡江濱自開,出古銅禮器十余枚,帝獻之晉帝,讓不受,于是歸諸瑞物,藏于相府。四月,詔遣敦勸,兼征帝入輔。六月壬戌,帝至都。甲寅,晉帝禪位于宋。有司草詔既成,請書之,天子即便操筆,謂左右曰 :“桓玄之時,天命已改,重為劉公所延,將二十載。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奔鬃?,遣使奉策曰:
咨爾宋王,夫玄古權輿,悠哉邈矣,其詳靡得而聞。爰自書契,降逮三、五,莫不以上圣君四海,止戈定大業(yè)。然則帝王者,宰物之通器,君道者,天下之至公也。昔在上葉,深鑒茲道,是以天祿既終,唐、虞弗得傳其嗣,符命來格,舜、禹不獲全其謙。所以經(jīng)緯三才,澄序化,作范振古,垂風萬葉,莫尚于茲。自是厥后,歷代彌劭。漢既嗣德于放勛,魏亦方軌于重華,諒以協(xié)謀乎人鬼,而以百姓為心者也。
昔我祖宗欽明,辰居其極,而明晦代序,盈虧有期,翦商兆禍,非惟一世,曾是弗克,矧伊在今,天之所廢,有自來矣。惟王體上圣之姿,包二儀之德,明齊日月,道合四時。乃者,社稷傾覆,王拯而存之,中原蕪梗,又濟而復之。自負固不賓,干紀放命,肆逆滔天,竊據(jù)萬里,靡不潤之以風雨,震之以雷霆。九伐之道既敷,八法之化自理,豈伊博施于人,濟斯黔庶,固已義洽四海,道盛八荒者矣。至于上天垂象,四靈效征,圖讖之文既明,人神之望已改,百工歌于朝,庶人頌乎野,億兆抃踴,傾佇惟新。自非百姓樂推,天命攸集,豈伊在予所得獨專。是用仰祗皇靈,俯順群議,敬禪神器,授帝位于爾躬。大祚其窮,天祿永終。于戲!王其允執(zhí)其中,敬遵典訓,副率土之嘉愿,恢洪業(yè)于無窮,時膺休佑,以答三靈之眷望。又遣使持節(jié)、兼太保、散騎常侍、光祿大夫謝澹,兼太尉、尚書劉宣范奉璽書,歸皇帝璽綬,受終之禮,一如唐虞、漢魏故事。帝奉表陳讓,晉帝已遜于瑯邪王第,表不獲通。于是陳留王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臺群臣并上表勸進,猶不許。太史令駱達陳天文符應曰:“案晉義熙元年至元熙元年,太白晝見經(jīng)天凡七,占曰:‘太白經(jīng)天,人更主,異姓興?!x熙七年,五虹見于東方,占曰:‘五虹見,天子黜,圣人出。’九年,鎮(zhèn)星、歲星、太白、熒惑聚于東井。十三年,鎮(zhèn)星入太微 。占曰:‘鎮(zhèn)星守太微,有立王,有徙王?!踉甓?,黑龍四登于天,易傳曰:‘冬,龍見,天子亡社稷,大人受命?!街莸廊酸尫ǚQ告其弟子曰:‘嵩神言,江東有劉將軍,漢家苗裔,當受天命,吾以璧三十二、鎮(zhèn)金一餅與之,劉氏卜世之數(shù)也?!瘽h建武至建安末一百九十六年而禪魏,魏自黃初至咸熙末四十六年而禪晉,晉自泰始至今百五十六年,三代揖讓,咸窮于六。又漢光武社于南陽,漢末而其樹死,劉備有蜀,乃應之而興;及晉季年,舊根始萌,至是而盛矣。”若此者有數(shù)十條。群臣又固請,乃從之。
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皇帝即位于南郊,設壇,柴燎告天曰:
皇帝臣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晉以卜世告終,歷數(shù)有歸,欽若景運,以命于裕。夫樹君宰世,天下為公,德充帝王,樂推攸集。越俶唐虞,降暨漢魏,靡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勛陟帝位,故能大拯黔首,垂訓無窮。晉自東遷,四維不振,宰輔焉依,為日已久。難棘隆安,禍成元興,遂至帝主遷播,宗祀堙滅。裕雖地非齊、晉,F(xiàn)無一旅,仰憤時難,俯悼橫流,投袂一起,則皇祀克復。及危而能持,顛而能扶,奸宄具殲,僭摶嗝穡閑朔嫌釁?,否终有数。?于大造晉室,撥亂濟時,因藉時來,實尸其重。加以殊俗慕義,重譯來庭,正朔所暨,咸服聲教。至乃三靈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協(xié)祉,歲月滋著。是以群公卿士,億兆夷人,僉曰:“皇靈降鑒于上,晉朝款誠于下,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極不可以暫曠?!彼毂迫鹤h,恭茲大禮。猥以寡德,托于兆人之上,雖仰畏天威,略是小節(jié),顧深永懷,祗懼若霣。敬簡元日,升壇受禪,告類上帝,用酬萬國之情,克隆天保,永祚于有宋。惟明靈是饗!禮畢,備法駕,幸建康宮,臨太極前殿,大赦,改元。賜人爵二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責勿收。其犯鄉(xiāng)論清議,贓汙淫盜,一皆蕩滌。長徒之身,特皆原遣。亡官失爵、禁錮奪勞,一依舊準。封晉帝為零陵王,全食一郡,載天子旌旗,乘五時副車,行晉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用晉典,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稱詔,宮于故秣陵。追尊皇考為孝穆皇帝,妣為穆皇后,尊王太后為皇太后。詔曰:“夫微禹之感,嘆深后昆,愛人懷樹,猶或勿翦。雖在異代,義無廢絕,降殺之儀,一依前典??山凳寂d公為縣公,廬陵公為柴??h公,始安公為荔浦縣侯,長沙公為醴陵縣侯,康樂公即降為縣侯,奉王導、謝安、溫嶠、陶侃、謝玄之祀,其宣力義熙者,一仍本秩?!?
庚午,以司空道憐為太尉,封長沙王,立南郡公義慶為臨川王。又詔論戰(zhàn)亡追贈及酬賞除復之科。乙亥,封皇子桂陽公義真為廬陵王,彭城公義隆為宜都王,義康為彭城王。丁丑,使使巡行四方,旌賢舉善,問人疾苦,獄訟虧濫、政刑乖愆、傷化擾俗、未允人聽者,皆具以聞。戊寅,詔增百官奉。己卯,改晉泰始歷為永初歷,社以子,臘以辰。
秋七月丁亥,原放劫賊馀口沒在臺府者,諸流徙之家,并聽還本。又以市稅繁苦,優(yōu)量減降。從征關、洛,殞身不反者,贍賜其家。己丑,陳留王曹虔嗣薨。辛卯,復置五校三將官,增殿中將軍員二十人,余在員外。戊戌,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楊盛進號車騎大將軍。甲辰,鎮(zhèn)西將軍李歆進號征西大將軍,平西將軍乞伏熾盤進號安西大將軍,征東將軍高句麗王高璉進號征東大將軍,鎮(zhèn)東將軍百濟王扶馀映進號鎮(zhèn)東大將軍。置東宮冗從仆射、旅賁中郎將官。戊申,遷神主于太廟,車駕親奉。壬子,詔改權制,率從寬簡。
八月辛酉,詔舊郡縣以北為名者悉除之,寓立于南者,聽以南為號。戊辰,詔曰:“彭城桑梓,敦本斯隆,宜同豐、沛。其沛郡、下邳各復租布三十年?!毙廖矗氛炲笆蠟榫椿屎?,陵曰永寧。癸酉,立王太子義符為皇太子。乙亥,赦見罪人。閏月壬午,置晉帝諸陵守衛(wèi),其名賢先哲,詳加灑掃。丁酉,林邑國遣使朝貢。
九月壬子,置東宮殿中將軍十人,員外二十人。壬申,置都官尚書。
是歲,魏明元皇帝泰常五年。西涼亡。
二年春正月辛酉,祀南郊,大赦。丙寅,斷金銀涂。以揚州刺史廬陵王義真為司徒,以尚書仆射徐羨之為尚書令、揚州刺史。己卯,禁喪事用銅釘。罷會稽郡府。
二月己丑,策試州郡秀、孝于延賢堂。倭國遣使朝貢。三月乙丑,初限荊州府置將不得過二千人,吏不得過一萬人。州置將不得過五百人,吏不得過五千人。兵士不在此限。夏四月己卯,初禁淫祀,除諸房廟。其先賢以勛德立祠者,不在此例。戊申,聽訟于華林園。
五月己酉,置東宮屯騎、步兵、翊軍三校尉官。
秋七月己巳,地震。
九月己丑,零陵王殂,宋志也。車駕率百僚臨于朝堂三日,如魏明帝服山陽公故事。使兼太尉持節(jié)護喪事,葬以晉禮。冬十月己亥,以涼州胡帥大沮渠蒙遜為鎮(zhèn)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
十一月辛亥,葬晉恭皇帝于沖平陵,車駕率百官瞻送。三年春正月甲辰朔,詔刑罰無輕重悉原之。癸丑,以尚書令揚州刺史徐羨之為司空、錄尚書事,刺史如故。進江州刺史王弘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以太子詹事傅亮為尚書仆射。二月丙戌,有星孛于虛、危。
三月,上不豫,太尉長沙王道憐、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并入侍醫(yī)藥。群臣請祈禱神只,上不許,惟使侍中謝方明以疾告廟而已。丁未,以廬陵王義真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己未,上疾瘳,大赦。
夏四月乙亥,封仇池公楊盛為武都郡王。
五月,上疾甚,召太子,戒之曰:“檀道濟雖有干略,而無遠志,非如兄韶有難御之氣。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謝晦屢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異,必此人也。小卻,可以會稽、江州處之?!庇譃槭衷t:“朝廷不須復有別府,宰相帶揚州,可置甲士千人。若大臣中任要,宜有爪牙,以備不祥人者,可以臺見留隊給之。有征討,悉配以臺見軍隊,行還復舊。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后不煩臨朝。仗既不許入臺殿門,要重人可詳給班劍?!惫锖?,上崩于西殿,時年六十。七月己酉,葬丹陽建康縣蔣山初寧陵。群臣上諡曰武皇帝,廟號高祖。 上清簡寡欲,嚴整有法度,未嘗視珠玉輿馬之飾,后庭無紈綺絲竹之音。初,朝廷未備音樂,長史殷仲文以為言,帝曰:“日不暇給,且所不解。”仲文曰:“屢聽自然解之。”帝曰:“政以解則好之,故不習耳?!睂幹輫L獻虎魄枕,光色甚麗,價盈百金。時將北伐,以虎魄療金創(chuàng),上大悅,命碎分賜諸將。平關中,得姚興從女,有盛寵,以之廢事,謝晦諫,即時遣出。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宋臺建,有司奏東西堂施局腳床,金涂釘,上不許。使用直腳床,釘用鐵。廣州嘗獻入筒細布,一端八丈,帝惡其精麗勞人,即付有司彈太守,以布還之,并制嶺南禁作此布。帝素有熱病,并患金創(chuàng),末年尤劇,坐臥常須冷物,后有人獻石床,寢之,極以為佳,乃嘆曰:“木床且費,而況石邪。”即令毀之。制諸主出適,遣送不過二十萬,無錦繡金玉。內外奉禁,莫不節(jié)儉。性尤簡易,嘗著連齒木屐,好出神武門內左右逍遙,從者不過十馀人。時徐羨之住西州,嘗思羨之,便步出西掖門,羽儀絡驛追隨,已出西明門矣。諸子旦問起居,入合脫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禮焉。
微時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頗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及文帝幸舊宮,見而問焉,左右以實對,文帝色慚。有近侍進曰:“大舜躬耕歷山,伯禹親事土木,陛下不睹列圣之遺物,何以知稼穡之艱難,何以知先帝之至德乎?!奔靶⑽浯竺髦?,壞上所居陰室,于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障,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盛稱上儉素之德,孝武不答,獨曰:“田舍公得此,已為過矣?!惫誓芄庥刑煜?,克成大業(yè),盛矣哉。
少帝諱義符,小字車兵,武帝長子也。母曰張夫人,晉義熙二年,生帝于京口。時武帝年踰不惑,尚未有男,及帝生,甚悅。年十歲,拜豫章公世子。帝膂力絕人,善騎射,解音律。宋臺建,拜宋世子。元熙元年,進為宋太子。武帝受禪,立為皇太子。
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武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制服三年,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
六月壬申,以尚書仆射傅亮為中書監(jiān)、尚書令,司空徐羨之、領軍將軍謝晦及亮輔政。戊子,太尉長沙王道憐薨。秋九月丁未,有司奏武皇帝配南郊,武敬皇后配北郊。冬十一月戊午,有星孛于營室。
十二月庚戌,魏軍克滑臺。
景平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辛丑,祀南郊。魏軍攻金墉城。癸卯,河南郡失守。乙卯,有星孛于東壁。
二月丁丑,太皇太后崩。鎮(zhèn)軍大將軍大且渠蒙遜、河南鮮卑吐谷渾阿豺并遣使朝貢。庚辰,進蒙遜驃騎大將軍,封河西王。以阿豺為安西將軍、沙州刺史,封澆河公。
三月壬寅,孝懿皇后祔葬于興寧陵。是月,高麗國遣使朝貢。
夏閏四月己未,魏軍克虎牢。
秋七月癸酉,尊所生張夫人為皇太后。丁丑,赦五歲刑以下。
冬十月己未,有星孛于氐。
是歲,魏明元皇帝崩。
二年春二月癸巳朔,日有蝕之。廢南豫州刺史廬陵王義真為庶人,徙新安郡。乙巳,大風,天有云五色,占者以為有兵。執(zhí)政使使者誅皇弟義真于新安。高麗國遣使朝貢。時帝居處所為多乖失。
夏五月乙酉,皇太后令暴帝過惡,廢為營陽王。一依漢昌邑、晉海西故事。奉迎鎮(zhèn)西將軍宜都王義隆入纂皇統(tǒng)。
始徐羨之、傅亮將廢帝,諷王弘、檀道濟求赴國訃,弘等來朝,使中書舍人邢安泰、潘盛為內應。是旦,道濟、謝晦領兵居前,羨之等隨后,因東掖門開,入自云龍門,盛等先戒宿衛(wèi),莫有御者。時帝于華林園為列肆,親自酤賣,又開瀆聚土,以象破岡埭,與左右引船唱呼,以為歡樂。夕游天泉池,即龍舟而寢。其朝未興,兵士進,殺二侍者于帝側,傷帝指,扶出東合,就收璽紱。群臣拜辭送于東宮,遂幽于吳郡。是日,赦死罪以下。太后令奉還璽紱,檀道濟入守朝堂。六月癸丑,徐羨之等使中書舍人邢安泰弒帝于金昌亭。帝有勇力,不即受制,突走出昌門,追以門關踣之致殞,時年十九。
論曰:晉自社稷南遷,王綱弛紊,朝權國命,遞回臺輔,君道雖存,主威久謝?;笢匦鄄派w世,勛高一時,移鼎之業(yè)已成,天人之望將改。自斯以后,帝道彌昏,道子開其禍端,元顯成其釁末。桓玄乘時藉運,加以先資,革命受終,人無異望。宋武地非齊、晉,F(xiàn)無一旅,曾不浹旬,夷兇翦暴,誅內清外,功格上下。若夫樂推所歸,謳歌所集,校之魏、晉,可謂收其實矣。然武皇將涉知命,弱嗣方育,顧有慈T,前無嚴訓。少帝體易染之質,稟可下之姿,外物莫犯其心,所欲必從其志,嶮縱非學而能,危亡不期而集,其至顛沛,非不幸也。悲哉! 南史 南史卷二 宋本紀中第二 太祖文皇帝諱義隆,小字車兒,武帝第三子也。晉義熙三年生于京口。十一年,封彭城縣公。永初元年,封宜都郡王,位鎮(zhèn)西將軍、荊州刺史,加都督,時年十四。長七尺五寸,博涉經(jīng)史,善隸書。是歲來朝,會武帝當聽訟,仍遣上訊建康獄囚,辯斷稱旨,武帝甚悅。
景平初,有黑龍見西方,五色云隨之。二年,江陵城上有紫云。望氣者皆以為帝王之符,當在西方。其年少帝廢,百官議所立,徐羨之、傅亮等以禎符所集,備法駕奉迎,入奉皇統(tǒng)。行臺至江陵,尚書令傅亮奉表進璽紱,州府佐吏并稱臣,請題榜諸門,一依宮省,上皆不許。教州、府、國綱紀宥所統(tǒng)內見刑。是時,司空徐羨之等新有弒害,及鑾駕西迎,人懷疑懼,惟長史王曇首、司馬王華、南蠻校尉到彥之共期朝臣未有異志。帝曰:“諸公受遺,不容背貳;且勞臣舊將,內外充滿,今兵力又足以制物,夫何所疑!”
甲戌,乃發(fā)江陵,命王華知州府,留鎮(zhèn)陜西,令到彥之監(jiān)襄陽。車駕在道,有黑龍躍負上所乘舟,左右莫不失色,上謂王曇首曰:“此乃夏禹所以受天命,我何德以堪之?!奔爸炼迹撼加萦谛峦?。先謁初寧陵,還次中堂,百官奉璽紱,沖讓未受,勸請數(shù)四,乃從之。
元嘉元年秋八月丁酉,皇帝即位于中堂,備法駕入宮,御太極前殿,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戊戌,拜太廟。詔追復廬陵王先封,奉迎靈柩。辛丑,謁臨川烈武王陵。癸卯,進司空徐羨之位司徒,江州刺史王弘位司空,尚書令傅亮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甲辰,追尊所生胡婕妤為章皇太后,封皇弟義恭為江夏王,義宣為竟陵王,義季為衡陽王。己酉,減荊、湘二州今年稅布之半。
九月丙子,立妃袁氏為皇后。
是歲,魏太武皇帝始光元年。
二年春正月丙寅,司徒徐羨之、尚書令傅亮奉表歸政,上始親覽萬機。辛未,祀南郊,大赦。
秋八月乙酉,驃騎將軍、南徐州刺史彭城王義康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改授司空王弘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十一月癸酉,以武都王世子楊玄為北秦州刺史,襲封武都王。 是歲,赫連屈丐死。
三年春正月丙寅,司徒徐羨之、尚書令傅亮有罪伏誅。遣中領軍到彥之、征北將軍檀道濟討荊州刺史謝晦,上親率六師西征。大赦。丁卯,以江州刺史王弘為司徒、錄尚書事。
二月戊午,以金紫光祿大夫王敬弘為尚書左仆射,豫章太守鄭鮮之為右仆射。戊辰,到彥之、檀道濟大破謝晦于隱磯。
丙子,車駕自蕪湖反旆。己卯,禽晦于延頭,送都伏誅。
夏五月乙未,以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檀道濟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乙巳,驃騎大將軍、涼州牧大且渠蒙遜改為車騎大將軍。詔大使巡行四方,觀省風俗。丙午,臨延賢堂聽訟,自是每歲三訊。秋,旱且蝗。
冬十二月,前吳郡太守徐佩之謀反,伏誅。
四年春正月乙亥朔,曲赦建鄴百里內。辛巳,祀南郊。二月乙卯,行幸丹徒,謁京陵。
三月丙子,宴丹徒宮,帝鄉(xiāng)父老咸與焉。蠲丹徒今年租布,原五歲刑以下。丁亥,車駕還宮。戊子,尚書右仆射鄭鮮之卒。壬寅,采富陽令諸葛闡議,禁斷夏至日五絲命縷之屬。
夏五月,都下疾疫,遣使存問,給醫(yī)藥,死無家屬者,賜以棺器。
六月癸卯朔,日有蝕之。
五年春正月乙亥,詔以陰陽愆序,求讜言。甲申,臨玄武館閱武。戊子,都下大火,遣使巡慰振恤。
夏六月庚戌,司徒王弘降為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下大水。乙卯,遣使檢行振贍。
十二月,天竺國遣使朝貢。
是歲,魏神鹿元年,太武皇帝伐赫連昌,滅之。乞伏熾盤死。
六年春正月辛丑,祀南郊。癸丑,以荊州刺史彭城王義康為司徒、錄尚書事。
三月丁巳,立皇子劭為皇太子。戊午,大赦,賜文武位一等。
夏四月癸亥,以尚書左仆射王敬弘為尚書令,丹陽尹臨川王義慶為尚書左仆射,吏部尚書江夷為右仆射。
五月壬辰朔,日有蝕之。
秋七月,百濟國遣使朝貢。
冬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蝕之,星晝見。
十二月,河西、河南國并遣使朝貢。
七年春二月壬戌,雪且雷。
三月戊子,遣右將軍到彥之侵魏。
夏六月己卯,封氐楊難當為武都王。
冬十月戊午,立錢署,鑄四銖錢。戊寅,魏克金墉城。
十一月癸未,又克虎牢。壬辰,遣征南大將軍檀道濟拒魏,
右將軍到彥之自滑臺奔退。
十二月,都下火,延燒于太社北墻。
是歲,馮跋死。倭、百濟、呵羅單、林邑、呵羅他、師子等國并遣使朝貢。吳興、晉陵、義興大水,遣使巡行振恤。
八年春二月辛酉,魏克滑臺。癸酉,檀道濟引軍還,自是河南復亡。
三月,大雩。
夏六月乙丑,大赦,旱故。又大雩。
閏六月乙巳,遣使省行獄訟,簡息徭役。
九年春二月辛卯,詔曰:“故太傅長沙景王、故大司馬臨川烈武王、故司徒南康文宣公穆之、衛(wèi)將軍華容公弘、征南大將軍永修公道濟、故左將軍龍陽侯鎮(zhèn)惡,或履道廣深、執(zhí)德沖邈;或雅量高劭,風鑒明遠;或識準弘正,才略開邁。咸文德以弘帝載,武功以隆景業(yè)。而太常未銘,從祀闕享,寤寐屬慮,永言興懷。便宜配祭廟庭,勒功天府?!?
三月庚戌,進衛(wèi)將軍王弘為太保。丁巳,加江州刺史檀道濟為司空。
夏五月壬申,新除太保王弘薨。
六月癸未,置積射、強弩將軍官。乙未,以征西將軍、沙州刺史吐谷渾慕?征西大將軍、西秦河二州刺史、隴西王。壬寅,以撫軍將軍江夏王義恭為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
秋七月庚午,以領軍將軍殷景仁為尚書仆射。
冬十二月庚寅,立皇子紹為廬陵王,奉孝獻王祀;江夏王義恭子朗為南豐王,奉營陽王祀。
是歲,魏延和元年。
十年春正月甲寅,改封竟陵王義宣為南譙王。己未,大赦。夏,林邑、闍婆娑州、訶羅單國并遣使朝貢。
秋七月戊戌,曲赦益、梁、秦三州。
冬十一月,氐楊難當據(jù)有梁州。是月,且渠蒙遜死。
十一年夏四月,梁、秦二州刺史蕭思話破氐,梁州平。
五月丁卯,曲赦梁、南秦二州劍閣以北。戊寅,以大且渠茂虔為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封河西王。
是歲,林邑、扶南、訶羅單國并遣使朝貢。十二年春正月辛酉,大赦。辛未,祀南郊。癸酉,封馮弘為燕王。
夏四月丙辰,詔內外舉士。都下地震。
六月,禁酒。師子國遣使朝貢。丹陽、淮南、吳、吳興、義興大水,都下乘船。己酉,以徐豫南兗三州、會稽宣城二郡米谷百萬斛,賜五郡遭水人。
秋七月辛酉,闍婆娑達、扶南國并遣使朝貢。八月乙亥,原除遭水郡諸逋負。
九月,蜀賊張尋為寇。
是歲,魏太延元年。
十三年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會。
三月己未,誅司空江州刺史檀道濟。庚申,大赦。夏六月,高麗、武都等國并遣使朝貢。
秋七月己未,零陵王太妃殂,追崇為晉皇后,葬以晉禮。九月癸丑,立皇子浚為始興王、駿為武陵王。
是歲,馮弘奔高麗。
十四年春正月辛卯,祀南郊,大赦。戊戌,鳳凰二見于都下,F(xiàn)鳥隨之,改其地曰鳳凰里。
夏四月,蜀賊張尋、趙廣降,遷之建鄴。
冬十二月辛酉,初停賀雪。河南、河西、訶羅單國并遣使朝貢。十五年春二月,以平東將軍吐谷渾慕延為鎮(zhèn)西將軍、秦河二州刺史,封隴西王。
秋七月辛未,地震。新作東宮。
是歲,武都、河南、高麗、倭、扶南、林邑等國并遣使朝貢。立儒學館于北郊,命雷次宗居之。
十六年春正月戊寅,閱武于北郊。庚寅,進彭城王義康為大將軍、領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江夏王義恭為司空。
夏六月己酉,改封隴西王吐谷渾慕延為河南王。
秋八月庚子,立皇子鑠為南平王。
九月,魏滅且渠茂虔。
冬十二月乙亥,皇太子冠,大赦。
是歲,武都、河南、林邑、高麗等國并遣使朝貢。上好儒雅,又命丹陽尹何尚之立玄素學,著作佐郎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各聚門徒,多就業(yè)者。江左風俗,于斯為美,后言政化,稱元嘉焉。
十七年夏四月戊午朔,日有蝕之。
秋七月壬子,皇后袁氏崩。
八月,徐、兗、青、冀四州大水,遣使振恤。
九月壬子,葬元皇后于長寧陵。
冬十月戊午,前丹陽尹劉湛有罪伏誅。大赦,文武賜爵一級。以大將軍、領司徒、錄尚書事彭城王義康為江州刺史,大將軍如故。甲戌,以司空江夏王義恭為司徒、錄尚書事。十一月,尚書仆射、揚州刺史殷景仁卒。
十二月癸亥,以光祿大夫王球為尚書仆射。戊辰,武都、河南、百濟等國并遣使朝貢。
是歲,魏太平真君元年。
十八年春三月庚子,雨雹。戊申,置尚書刪定郎官。夏五月壬午,衛(wèi)將軍南兗州刺史臨川王義慶、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南譙王義宣,并開府儀同三司。甲申,沔水泛溢,害居人。 六月戊辰,遣使巡行賑贍。
冬十一月戊子,尚書仆射王球卒。己亥,以丹陽尹孟顗為尚書仆射。氐楊難當寇漢川。
十二月,晉甯太守爨松子舉兵反,甯州刺史徐循討平之。是歲,河南、肅特、高麗、蘇摩黎、林邑等國并遣使來朝貢。
十九年夏四月甲戌,上以久疾愈,始奉初礿,大赦。五月庚寅,梁秦二州刺史劉真道、龍驤將軍裴方明破楊難當,仇池平。
閏月,都下水,遣使巡行賑恤。
六月,以大且渠無諱為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封河西王。秋七月甲戌晦,日有蝕之。
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為彗,入文昌,貫五車,掃畢,拂天節(jié),經(jīng)天苑,季冬乃滅。
冬十二月丙申,詔奉圣之胤,速議承襲;及令修廟,四時饗祀;并命蠲近墓五家供灑掃,栽松柏六百株。
是歲,蠕蠕、河南、扶南、婆皇國并遣使朝貢。西涼武昭王孫李寶始歸于魏。
二十年春正月辛亥,祀南郊。
二月甲申,閱武于白下。魏軍克仇池。
夏四月甲午,立皇子誕為廣陵王。
秋七月癸丑,以楊文德為征西將軍、北秦州刺史,封武都王。
冬十月,雷。
十二月壬午,置藉田。
是歲,河西、高麗、百濟、倭國并遣使朝貢。自去歲至是,諸州郡水旱傷稼。人大饑,遣使開倉賑恤。
二十一年春正月己亥,南徐、南兗、南豫州、揚州之浙江西,并禁酒。辛酉,親耕藉田,大赦。
二月己丑,司徒、錄尚書事江夏王義恭進位太尉,領司徒。辛卯,立皇子宏為建平王。
秋八月戊辰,以荊州刺史衡陽王義季為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
九月甲辰,以大且渠安周為征西將軍、涼州刺史,封河西王。
冬十月己亥,命刺史郡守修東耕。丙子,雷且電。
二十二年春正月辛卯朔,改用御史中丞何承天元嘉新歷。
二月甲戌,立皇子褘為東海王,昶為義陽王。
秋七月己未,以尚書仆射孟顗為左仆射,中護軍何尚之為右仆射。
九月己未,開酒禁。癸酉,宴于武帳堂,上將行,敕諸子且勿食,至會所賜饌。日旰,食不至,有饑色 。上誡之曰 :“汝曹少長豐佚,不見百姓艱難,今使爾識有饑苦,知以節(jié)儉期物?!?
冬十二月乙未,太子詹事范曄謀反,及黨與皆伏誅。丁酉,免大將軍彭城王義康為庶人,絕屬籍。
是冬,?;矗鸷鞆U田千馀頃。
二十三年夏四月丁未,大赦。
六月癸未朔,日有蝕之。交州刺史檀和之伐林邑國,克之。是歲,大有年。筑北堤,立玄武湖于樂游苑北,興景陽山于華林園,役重人怨。
二十四年春正月甲戌,大赦,賜文武位一等。
夏四月,河、濟俱清。
六月,都下疫癘,使巡省給醫(yī)藥。以貨貴,制大錢,一當兩。
秋八月乙未,徐州刺史衡陽王義季薨。
冬十一月甲寅,立皇子渾為汝陰王。
是歲,徐、兗、青、冀四州大水。
二十五年春閏二月己酉,大搜于宣武場。
三月庚辰,校獵。
夏四月乙巳,新作閶闔、廣莫二門,改先廣莫門曰承明,開陽門曰津陽。
五月己卯,罷當兩大錢。
六月庚戌,零陵王司馬元瑜薨。丙寅,加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位司空。
八月甲子,立皇子彧為淮陽王。
九月辛未,以尚書右仆射何尚之為左仆射。
冬,青州城南遠望,見地中如水,有影,謂之“地鏡”。
二十六年春正月辛巳,祀南郊。
二月己亥,幸丹徒,謁京陵。
三月丁巳,宴于丹徒宮,大赦;復丹徒縣僑舊今歲租布之半,行所經(jīng)過,蠲田租之半。癸亥,使祭晉故司空忠肅公何無忌墓。
五月壬午,至自丹徒。丙戌,婆皇國,壬辰,婆達國并遣使朝貢。
冬十月庚子,改封廣陵王誕為隨郡王。癸卯,彗星見于太微。甲辰,以揚州刺史始興王浚為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兗二州刺史。
二十七年春正月辛卯,百濟國遣使朝貢。二月,魏軍攻縣瓠。以軍興,減百官奉祿三分之一。三月乙丑,淮南太守諸葛闡求減奉祿,同內百官,于是諸州郡縣丞尉并悉同減。戊寅,罷國子學。
秋七月庚午,遣甯朔將軍王玄謨拒魏,太尉江夏王義恭出次彭城,總統(tǒng)諸軍。
冬十一月丁未,大赦。
十二月庚午,魏太武帝率大F至瓜步,聲欲度江,都下震懼,咸荷擔而立。壬午,內外戒嚴,緣江六七百里舳艫相接。始議北侵,朝士多有不同,至是,帝登烽火樓極望,不悅,謂江湛曰:“北伐之計,同議者少,今日士庶勞怨,不得無慚。貽大夫之憂,在予過矣?!奔咨辏桂伆倮斡谖?。
二十八年春正月丁亥,魏太武帝自瓜步退歸,俘廣陵居人萬余家以北,徐、豫、青、冀、二兗六州殺略不可勝算,所過州郡,赤地無馀。
二月甲戌,降太尉、領司徒江夏王義恭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壬午,幸瓜步。是日,解嚴。
三月乙酉,車駕還宮。丙申,拜初寧陵。大旱。
夏四月癸酉,婆達國遣使朝貢。己卯,彗星見于昴。是月,都下疾疫,使巡省給醫(yī)藥。
五月乙酉,亡命司馬順則自號齊王,據(jù)梁鄒城。丁巳,婆皇國,戊戌,河南國并遣使朝貢。戊申,以尚書左仆射何尚之為尚書令,太子詹事徐湛之為左仆射、護軍將軍。壬子,彗星見太微中,對帝坐。
秋七月甲辰,進安東將軍倭王綏濟為安東大將軍。
八月癸亥,梁鄒平,斬司馬順則。是秋,猛獸入郭內為災。冬十月癸亥,高麗國遣使朝貢。
十一月壬寅,曲赦二兗、徐、豫、青、冀六州,徙彭城流人于瓜步,淮西流人于姑孰,合萬許家。
是歲,魏正平元年。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詔經(jīng)寇六州,仍逢災澇,可量加救贍。
二月乙卯,雷且雪。戊午,立皇子休仁為建安王。
三月壬午,大風拔木,都下火。
夏四月戊午,訶羅單國遣使朝貢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紀傳體明代史,二十四史最后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