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敘述:
兒子三歲八個月了,最近天氣很好,很多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孩子出門之后,根本不愿踏進家門,在外面玩得時間也挺長了也還是不愿回家。因為我回家要做飯不可能過于順從他,每次都是講好了回家的時間,他也答應之后我們才出的門,可是一到時間就不行了,不管我怎么喊他催他,要么就是他在外面耍賴,我們娘倆僵持不下,要么就是他回到家里趴在地上大哭大鬧,鬧得很厲害。我發(fā)過無數(shù)次火,但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什么效果,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無計可施了,我都懶得跟他大嚷了。其實他的戶外活動很多的,只要有空余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基本都是在外面玩的,可每次都是不愿和小朋友說再見,哪怕沒有小朋友時他也喜歡在外面待著。我一說回家就惹他不高興,我多說幾次回家,他就在外面推著我讓我走,當著那么多鄰居的面,弄得我特別不好意思。我覺得這一點我很不理解,他是我從小帶大的,很少有孩子在外面會推著媽媽離開的。孩子出去玩兒就不愿回家,有什么辦法可以哄他嗎?我到底該怎樣做?請老師幫我想想辦法。
專家解讀:
大部分幼兒都會有到外面玩之后不愿回家的情形,這種行為在幼兒期間是普遍現(xiàn)象,很多孩子都是被爸爸頂在脖子上面,或被媽媽抱在懷里哭著回家的。外面空氣更清新,空間更廣闊,幼兒期間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感知覺經(jīng)驗的積累,他們可以觸摸到比家中狹小空間里的固定事物更豐富的事物,聽到各種聲音,嗅到各種味道,在外面,孩子的所有感知覺都是打開的,盡情吸收各種信息,不斷增加著新的體驗。
還有,幼兒的精力也特別旺盛,他們非常需要發(fā)展全身軀干的大動作的能力,家里沒有外面那樣寬闊的場所供他活動,而有的幼兒園里的體育活動相對來說尚不能完全滿足孩子對活動的需求。居民小區(qū)里的各種游戲的場地都很寬闊,可玩的器械也比較多,尤其是寬敞的場地便于孩子身體的四處活動,比如奔跑、滑板、溜冰,還有各種適合兒童的體育設施,滑梯、沙坑、植物、昆蟲、水池等,都是孩子特別喜愛的去處和事物,難怪孩子留連忘返不愿回家。
外面的環(huán)境里更有一些各個年齡階段的小朋友,幼兒非常需要陪伴,家里的保姆、司機、父母、老人,甚至是專職的家庭教師,都不可能取代同齡同伴的作用。孩子一個人在家看電視,一個人玩玩具,一個人吃飯,形單影只,內(nèi)心感到非常孤獨。一到了外面,一幫小朋友陪伴他一起玩耍,他們興趣點是共同的,相互交流內(nèi)心對世界的體驗,這時,他們就感到有人在理解他們,關愛他們。他們有相同發(fā)展程度的語言和共同感興趣的動畫片、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彼此之間能盡情溝通其中有趣的地方。
總之,外面的世界總是很精彩,父母們卻感到很無奈。幼兒時期,孩子的活動范圍擴大了,自我意識也漸漸發(fā)展起來,他們的獨立自主性不斷增強,自我意志比一兩歲時要更堅定,如果他們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往往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如果父母限制孩子的情況發(fā)生比較多,則會引起孩子反抗的習慣,經(jīng)常就會發(fā)生父母難以控制的局面。
對待孩子外出玩不愿回家的這種現(xiàn)象,父母們各有各的態(tài)度和方式,父母們采取的各種辦法都各有利弊。有的父母是民主自由放養(yǎng)式的,干脆就順從孩子,讓孩子玩?zhèn)€夠,等他疲勞了,愿意回家了,哪怕等到天黑,小朋友們都走光了,他成了最后一個回家的孩子,再帶他走。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親子不起紛爭,孩子盡興,家長省心。但省心不省力,父母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他,孩子也容易被過于遷就而在幼兒園和學校感到不自由。
還有的家長喜歡用強制的方法,他們一張嘴,第一次就必須讓寶寶聽話,馬上回家,如果不回去,父母堅決不讓步,并施以嚴厲的訓斥或粗暴的打罵,不頤孩子的大聲哭鬧,抱著孩子就往家里走。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對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主性,以及對外面的探索興趣和好感,還有對父母的信任感都是一種傷害,孩子在這種專制的教養(yǎng)方式下長大,內(nèi)心會非常脆弱,變得更沒有主意和膽怯,或更有主意但是十分反叛。
有的家長用物質誘惑孩子回家,比如對他說:“如果回家,我就給你買雪糕吃?!庇袝r父母不兌現(xiàn),即使每次都兌現(xiàn),孩子也會把按時回家的規(guī)矩變成要挾父母的手段=還有的家長嚇唬孩子,對孩子說:“天黑了,你再不跟我回家,魔鬼可就來了,專門吃小孩兒?!边@種方式直接威脅到孩子內(nèi)心的安全感,孩子容易膽怯緊張,害怕黑暗,過于焦慮。
還有的父母對這種情況進行事先協(xié)商,當時冷靜處理,暫時解決問題,再找適當?shù)臅r機進行說服教育。這種方式對孩子是最合適的方式,父母不要一味遷就滿足孩子,給他養(yǎng)成任性固執(zhí)個性的機會,也不能粗暴嚴厲打罵他,更不能用物質誘惑孩子,也不能用想象來嚇唬孩子。
專家引導:
父母陪孩子出來玩,在說好下樓之前,還沒有穿上鞋子的時候,父母就認真地看著孩了的眼睛,一字一頓地向孩子提出要求:“出去玩,一個小時之后回家。媽媽叫你回家,但是會提醒你三次,最后一次,你要聽話,因為媽媽回家還要給全家人做飯?!痹诟改副M心盡力陪孩子在外面玩夠規(guī)定的時間之前,就開始提醒孩子,給他第一次心理準備:“提醒你一下,時間快到了,寶貝再玩小一會兒,咱們就該回家了?!痹谝?guī)定到來的時間之前,父母誠懇地提醒孩子三次,可以在結束前十分鐘提醒一次,在結束前五分鐘提醒一次,最后一次,父母堅持住,緩慢而堅定地說:“這回到時間了,該回家了?!闭f最后一次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最后一次這個詞盡量只說一遍。如果孩子磨,父母的臉色就更嚴肅些看著孩子的眼睛,哪怕孩子要哭,父母也要保持沉默。如果孩子與父母僵持,父母就把孩子抱回去,孩子回家不哭的時候,父母要趁著孩子還記得這件事,即回家半小時左右的時候,重申遵守規(guī)矩的必要性,特別指明孩子當天做得好的地方,并提出期待。這樣做,孩子哭兩次就好了,孩子在小時候雖然表現(xiàn)得很任性不聽話,但小時候立規(guī)矩是最見成效的。
另外,幼兒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轉移,父母可用他感興趣的事吸引他回家,比如告訴他電視里的動畫片已經(jīng)開始,回家后還可以玩他最喜歡的用橡皮泥制作漢堡包的游戲,給在外面正興奮的孩子一個回家后做事的出路。當時如果看到有個孩子正跟著媽媽回家,就可以對孩子說:“你看,那個寶寶跟媽媽回家了,你和他一樣,也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如果孩子也愿意回家,父母要及時地對孩子進行鼓勵,摸摸孩子的頭,強化孩子的行為。天長日久,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最后,父母還要改善家庭的狀況,讓家中的世界精彩起來=孩子的心被外面的世界所牽引,是因為他在外面有許多有趣的可以玩的東西,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外面也有陪他一起歡樂的小伙伴,不會感到孤單。如果父母能充當孩子的玩伴,做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就不會總想留在外面不回來了。每次父母帶孩子回去后,都先陪著他玩一會兒,游戲內(nèi)容包括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比如和他一起搭積木、捏椽皮泥、吹氣球、頂氣球、夾豆子比賽、看動畫片等等。父母多陪孩子玩,多做一些彼此都感到樂趣無窮的游戲,孩子自然就會喜歡留在家里。而父母也可以經(jīng)常邀請小朋友來家做客,把家門打開,孩子的心就與外界相聯(lián)結,這樣就可以豐富孩子的社會生活。如果小朋友也同樣出現(xiàn)不肯回家的問題時,父母和孩子都在一旁看在眼里,孩子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一般都能正確看待這類事情,覺得小朋友那樣哭鬧不回家是不對的,從小朋友身上學習到了遵守規(guī)矩才是好孩子的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ertong/159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腎陽不足型”小兒遺尿的食療方
下一篇: 效果不錯的小兒腹瀉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