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家里有老人到了五十歲會過一次五十大壽,以后也是每隔十年過一次,有的人就會疑惑了,為什么要從五十歲開始才算過壽呢,那是因為古代的人壽命比較短,一般就只有五六十歲,所以,能夠活到五十歲的人非常少,這才有了五十過大壽的傳統(tǒng),那么,男女過壽有什么區(qū)別呢?看本期欄目。
一、男壽辦宴
中國的傳統(tǒng)就是五十之后的老人,每逢十年過一次大壽,由于古代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所以一般的男士過壽都會舉辦宴席,宴請親戚鄰里,由于娛樂活動比較少,所以有的人就會請唱戲班子去連續(xù)唱幾天的戲,直到現(xiàn)在,過壽請唱戲班子的傳統(tǒng)依舊在流傳,一般是在農(nóng)村流傳的比較廣泛。
二、女壽家宴
根據(jù)中國的傳統(tǒng),男士過壽宴和女士過壽是不一樣的,也是有一點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的觀念在,但是更多的是因為女士一般比較節(jié)儉,不喜歡鋪張浪費,特別是老人,經(jīng)歷了大躍進的時代,更是節(jié)儉了,所以女士過壽宴,一般情況下是在家里擺上一桌酒菜,讓女子回家聚一聚就算是過壽了。
三、男壽大辦
一般來說,男士過壽宴辦的都比較大,平常人家是宴請鄰里,富裕人家是宴請四方。在中國,男人被認為是一家之主,所以男士的壽宴是能辦多大辦多大,有的人也會攀比,有的宴席是子女為父母辦的,宴席辦的大的家庭,人家會說他們的子女孝順,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子女為了博一個好名聲而大辦。
在現(xiàn)代,重男輕女的思想沒那么嚴(yán)重了,節(jié)儉的風(fēng)氣也比較就行,所以大部分農(nóng)村家庭不管父親過壽還是母親過壽,都是和家人吃頓飯,然后請一個戲班子唱戲。
相關(guān)推薦: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并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nèi)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拜壽也稱“祝壽”。老人作壽時,親朋好友前來祝賀。禮物多為壽桃、壽面、布匹及帶壽字的糕點。布匹俗稱“壽帳”,均掛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壽帳上寫些吉祥語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給男子常用“仁者有壽”、“貴壽無極”,送女子則用“蓬島春藹”、“壽域開祥”等。
中年人講究過三十六、四十九,俗稱“門檻子”。到這一天,家人用紅布做成紅褲帶系在腰間,或用紅布做成內(nèi)衣穿上,意在消災(zāi)滅難;老年人講究過六十大壽、七十大壽,表示祝賀。
還有過七十三、八十四大壽的。主要因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認為這兩個年齡是老年人的門檻子,大慶大賀,以免災(zāi)避難。過生辰日,窮苦人,無甚講究,有錢人,大操大辦,設(shè)大宴,前去祝賀的叫“吃生日”。
過壽是五十歲以上的長輩在誕辰這一天來慶祝,而過生日時任何年齡都可以過的。
民間素以進入60歲為壽年,50歲以下或有父母健在者均不能稱壽,只以過生日相稱。
過壽和過大壽也是不一樣的,雖然現(xiàn)在人均壽命比較長,但是對于古代的人來說五十歲,年過半百就可以過壽了?,F(xiàn)在過大壽一般都是指過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這樣的大壽。中國甲子紀(jì)年, 一個甲子是六十歲,所以從六十歲開始才叫大壽。剩下不是整數(shù)的歲數(shù)都叫過壽。
過生日和過壽的慶祝方式
未足50歲的人,每年在出生之日過生日。過生日這天煮雞蛋、吃面條。雞蛋叫"喜蛋”,面條叫“長壽面”,表示祝愿“長壽百歲”。如今除了吃喜蛋、長壽面之外,還買生日蛋糕,有的還按年齡點燃蠟燭,以示慶賀。
老人一入壽年,子女、親朋便要進行一年一?度的生日慶祝活動,俗稱"祝壽"。為老人祝壽,要備制禮品,一般多以老人喜愛的食品、衣物為主。食品是面條和壽桃。生日蛋糕不可缺少,生日蛋糕其造型極具傳統(tǒng)民俗特色,有壽桃型、壽星型的,上面還帶有"福如東?!?、"壽比南山”等字樣。
比較講究的人家,也有撰寫"壽聯(lián)"和設(shè)"壽中堂”的。較為普遍的做法是:在老人生日當(dāng)天,子女或親友攜帶壽糕及食品等給老人祝壽,午間共餐,晚輩及親友向老人敬酒、祝辭,有的唱《祝您生日快樂》歌曲,也有的在壽糕上點燃與年齡相同數(shù)量的蠟燭,以表示老人健康長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fengshui/766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正月剃頭死舅舅或者大伯的說法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