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世之后,辦喪禮以及下葬無疑是很重要的事情,有時候下葬一個人,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然的話影響可能就沒有那么好了,甚至還會導致無法入土為安,所以什么風水忌諱都是要注意一下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欄目看看,為什么下葬的時候要孝子先挖三鋤?
開穴
下葬的時候,讓孝子來先挖三鋤,其實就是開穴,開穴是很重要的,不管一個風水地勢有多么好,只要沒有合適的人開穴,那之后能夠產生的提升效果都會大打折扣。所以現實中喪禮下葬的時候,最好就是先讓孝子來挖三鋤,這樣開穴之后,就可以更好地讓失去的人入土為安了。
表現孝心
作為一個孝子,表現自己的孝心無疑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現實中沒有把這一點做好的話,自己就很可能會成為他人口中的不孝之子,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名聲得到保存,孝子自然也需要在父親去世之后,在下葬之前先挖三鋤,這樣開穴的孝子,自然也是會被人廣為傳頌的。
逝者安樂
作為逝去的人,要長期被埋在地下了,自然是會感到恐懼的,如果讓一個逝去的人懷著這樣的心態(tài)進入墳墓的話,其實是很不好的,因為這樣會使得其無法入土為安。如果先讓孝子來掘三鋤開穴,就能夠產生一種撫慰的感覺,畢竟孝子更容易取得逝去的人的信任,能夠讓其覺得安心。
上述的就是之所以下葬的時候要由孝子來先挖三鋤的說法,其實這種做法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下葬之前孝子先挖三鋤的話,那么在逝去的人下葬之后,也會更容易入土為安,這自然是很好的事情。
農村喪事禮儀知識總共有10點分別是:
1、 入殮,通俗的叫法是“入木”或者“入棺”。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太相同,做法也各不一樣,給家中老人換上新衣,有的要在家停放3天,5天或者更多天。等親戚朋友來祭奠,還要求吃面條有的地方是吃餃子,有的地方甚至是吃的不熟的那種,至于寓意至于他們懂得了。
2、 報廟。在農村這個地方,老人在過世的當晚,兒子要去祖墳前面跟祖宗們報信,告知祖先家里有人去世,然后再準備后事。
3、燒倒頭紙。在家里人去世后,要將逝者移到堂屋里,雙腳朝里頭朝外,在床前放一個盆用來燒紙,以便有人來祭奠。
4、吊唁。在起喪前,會有很多逝者的家人朋友來吊唁,根據身份關系不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是鞠躬,有的要跪拜,也有的要行大禮。
5、路祭,送盤纏。在農村里,送出喪后,在路途中,吊唁的賓客要再行送別,也就是惜別的意思,最后大家散去,娘家人會跟到墳地里,拿點吃的給喪葬的隊伍。
6、扯孝布。也就是穿孝服,在農村里根據關系的不同,有的只需要戴孝帽,如果是很親近的人要穿白孝服,白綁腿,白布綁鞋,全身白色。
7、送殯。這個是葬禮中最讓人悲痛的場景,逝者家里會請民間唱戲班吹奏哀樂,孝子們走在前面,拿著逝者的照片,親人們也跟著大哭,表達自己的悲傷難過之情。
8、開土。也就是在親人下葬的時候,別的人不能動墓土,必須要孝子先開頭挖幾下,借此來表達對親的的緬懷之情。
9、圓墳。在喪葬結束后的第三天,逝者的家人要去墳前圓墳,也就是修整墳地,將墳堆的越大越好,這個也預示著發(fā)家的意思。
10、燒七。在農村里有這樣的習俗,在完成葬禮后,滿七子女要給逝者“燒錢”,也就是希望親人在泉下也有錢用,一般大家會燒完“五七”,然后再接著“周年”,再慢慢地一家回歸到平常的生活。
為什么中國農村的喪葬禮儀如此隆重:
以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隆重的葬禮,是表達哀傷,尋求心理支持的重要部分。
親人去世,是最高程度的心理創(chuàng)傷,悲痛需要宣泄,又不能過度宣泄。那么,這種儀式,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走,會有充分而不過分的機會。
強烈的心理刺激,很多人形成強烈的愿望,為失去的親人,再多做一些,多做一些,那么,葬禮就是一個機會,為逝者守靈,擦身,穿衣,燒紙。
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給活人做的,不是給外人看,是給死者家屬,活著的人,減輕哀傷程度的方法。
而且葬禮上,親友來吊唁,陪伴,共同哭泣,共同哀傷,有利于死者家屬找到心理支撐,因為,遇到巨大困難的時候,親人朋友在這里,在這里陪伴著。
百日上墳需要準備什么
百日上墳需要準備什么,人去世了,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悲傷的事情,出于孝順很多人都會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而沒個地方對于去世都有著自己的風俗習慣。以下分享百日上墳需要準備什么?
百日上墳需要準備什么1 人去世百天怎么祭奠?有什么說法?
人去世百天祭奠又稱燒百日,這天需要攜帶食物、紙錢祭拜。
百日上墳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上墳的的通常程序是:修正墓地、上香、上祭品、敬酒、燒紙錢拜祭、放炮送別。另外,傳統(tǒng)習俗認為,祭祀必須要上香,因為燒香的裊裊清煙不僅是祭拜者和先人的溝通橋梁,香也是供養(yǎng)三界(佛、神、鬼)的佛寶。
人死后為何要停尸三天?
在民間風俗里,為逝者舉辦喪事,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作為告別儀式,所以要舉辦的非常的慎重。而在民間對于死者也有一些習俗,那就是在人死了之后要先停尸三天,之后才可以進行安葬。
一、人去世后要頭七過了才能下葬。這是因為在去世后的第七天,去世的人的靈魂就要回來看看,才能安心的走。而有些地方也縮短成了三天。
二、在人死以后,這個人就會從這個世界上徹底的被抹去,而除了那些回憶可以拿來懷念之外,從此以后就再也不能看到這個人了。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著諸多的牽絆,而通過這三天時間,也就可以把這些事情料理妥當,走得也就安心,也就是真正的入土為安了。所以停尸這一習俗,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迷信,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在中國的傳統(tǒng)喪葬禮儀中,流行著多種多樣的奠祭方式,如哭祭、文祭、燒祭、供祭、酒祭等。其中燒祭也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即在不同的時間點,通過焚燒冥幣、明器、紙扎等祭奠死者,民間常見的有“燒七”、“燒百日”和“燒周年”。
燒七,指從死者亡日算起,喪家每隔七日到墳地燒紙祭奠一次,直到七七第四十九天為止。燒百日,指在親人死亡滿百天時的祭奠,依此類推,燒周年,指滿一年的燒祭,第二、三周年也有相同的活動。
除了集中于上述的喪葬和守孝期內,燒紙祭奠也散見于此后的其他日子中,如死者的忌日、各種祭祀年節(jié)等。不同的燒紙祭祀含義略有不同,如喪葬期內的燒七多是對亡靈和鬼魂的祭祀,之后的燒祭則多為祖先祭祀。
百日上墳需要準備什么2百日上墳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上墳的的通常程序是:修正墓地、上香、上祭品、敬酒、燒紙錢拜祭、放炮送別。
古時風俗:
百天祭日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死后百日頭上叫“百期”,文稱“過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
舊時喪葬禮俗,孝子百日內不宴客,不飲酒娛樂,不到別人家去、不剃頭、甚至不洗澡,也不換衣服,謂之“百日守靈盡孝”。過了百日,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漸減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時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
女的扎白頭繩,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頂、女的用白衣扣表示戴孝。陜南的孝子在剃頭時,后腦勺上要留一撮頭發(fā),以示守孝,因古人認為“發(fā)膚受之父母”,表示不忘父母養(yǎng)育的恩德。
百日上墳需要準備什么3 老人安葬后為什么要做百日、周年,以后歸為常規(guī)祭祀?
下葬時,先由孝子挖三鋤,謂“開穴”; 葬穴挖成后燃芝麻秸“暖井”。
安葬后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孝子不理發(fā)、不修面,謂之“養(yǎng)孝”;五七需由孝女來做;安葬后要做百日、周年祭祀,以后歸為常規(guī)祭祀。下葬時穴底要平整,大頭低對大兒子不利,小頭低對小兒子不利。棺木入穴后先由長子用衣襟包第一抔五合土覆棺,其它親人隨之。
抬棺材到別人門口要放鞭炮。老人彌留之際須穿“上路衣”,老人彌留之際親人力求到場“送老(終)”。棺木一般都要在老人生前早早準備好。忌席上擺上三個菜,俗稱過去死囚徒斬首前吃法。泥鰍、鱔魚等沒有鱗的魚,因其形狀像龍,不能用作祭祀;黃鱔尾巴是尖的,是“絕尾巴”,用作祭祀恐怕要絕子嗣。
裝殮時嘴里不能空著,古代有含玉習俗,后代有含飯團忌給死者穿黑色衣服,會變成驢;死人忌以裘皮之類做裝裹,恐怕來世托生獸類。死者棺內腳忌懸空,要踏在棺板上,頭忌頂棺板,要隔以衣物。兒子為父親一般要服喪三年;守喪期親友互不拜年;守喪期忌走親訪友;守喪期穿白鞋。
守靈時忌貓?zhí)鲜w,以免尸體受嚇抱住旁人,可使之抱住扁擔解之。嬰幼夭亡禁入祖墳;夭亡者忌葬于比祖墳高的地方,只能葬于低洼處。異地死亡得設法抬回家中,不得做“門外鬼”; “冷尸入村敗到底”,身死異地者只能停尸于村外;兇死在外的,忌停尸于堂。辦喪酒宴請親友幫工,筵席散,禁忌言謝,不予挽留。
參加完喪事儀式忌徑直回家,須到其它場所兜個圈子;忌邀同去吊唁者到家中。忌死者尸體不僵,尸軟后代不發(fā)。棺材下喪時,忌墓坑中有水,有垃圾污物。
有喪事、火災之家,7日內忌串門。挖墳井忌動土后又換往他處。棺木一落入墓穴就不準再移動;下葬時,忌諱送葬者的人影投入墓穴,就等于殉葬。喪時忌流淚在尸上,否則該人將發(fā)瘋。孕婦忌看喜喪事,切勿手觸棺木,否則嬰兒會夭折。忌流淚于夭折之嬰兒尸上,否則再生者亦將夭折。
葬期忌“重葬日”: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戌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十二月己日。不許寡婦,產婦參加喪葬;女人不能上碑。再婚夫妻不同葬;結發(fā)夫妻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fengshui/766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