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七天,跟陽間的情緣還未完全斷絕,所以在這一天,他會重返人間與親人相見,這就是頭七需要守夜的原因。頭七又被稱為回魂夜,在這一天家中往往會備上豐盛貢品,等著親人重返家中,那么在頭七回魂夜有哪些風(fēng)水禁忌需要特別留心呢?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貢品要避免牛肉、馬肉、狗肉
在頭七這天,人們都會準(zhǔn)備豐富的貢品菜肴等著親人回魂享用,但因為這個時候親人已經(jīng)去世,是由牛頭馬面陪伴而來的,所做的飯菜同時也是犒勞他們,因此要避免會觸怒他們的飯菜。另外狗肉的陽氣太重,也不適合在這種時候擺出。
要避免過度的悲痛
頭七這天很多人都還沉浸在親人逝去的傷痛中,很可能會悲傷難以自控,但是守夜的時候最好避免痛哭流涕和過于憂傷,會讓死去的親人無法安心離開。這種時候可以在心中與親人溝通,訴說自己的思念,但不可毫不掩飾的表現(xiàn)出痛苦和失態(tài)。
要避免與家人發(fā)生口角
頭七這天要避免與家人的矛盾和沖突,不然死去的親人看到這樣的局面會非常失望,并且留戀紅塵,這一天大家應(yīng)該共聚一起緬懷死者,可以交流曾經(jīng)的生活,互相體貼關(guān)心,讓親人能夠放心,這樣才能心情愉快的離去并且放下一切,開始新的輪回。
坐月子的產(chǎn)婦和來月經(jīng)的女性不可參加
參加頭七守夜的一般是死者的親人,但坐月子的產(chǎn)婦以及來月經(jīng)的女性是要避免參加的,就算跟死者的關(guān)系非常親近,也該為了避免邪祟而不參加。一方面這些人本來就不該到陰氣太重的場合,另一方面也會沖撞死者和護送死者前來的陰兵。
家門口擺放清水和五谷
除了豐富的貢品和菜肴外,這天還該在家門口擺放另外的東西,一碗清水和一碗五谷。這樣的習(xí)俗延續(xù)至今,認(rèn)為可以讓逝者洗清一生的情緣,更加放心的離去。另一方面,也可以凈化其所帶來的陰氣,避免邪祟入門,保護家人的安全。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頭七這天家中需要作出很多準(zhǔn)備,菜肴貢品以及保持平和而冷靜的懷念氛圍,這樣可以讓逝去的親人更加安心,能夠無牽無掛的離開。
相關(guān)文章:
老人去世的注意事項:1、守孝、守靈期間,親人死后萬不可大聲哭泣,真心哭泣者讓死者心生留戀,心生悲傷。2、七天內(nèi)不能洗澡,三天內(nèi)不能洗臉。親人、親屬守靈時,先人尸身若散發(fā)出異味,應(yīng)馬上處理,不可說出嫌棄之語。3、親人去世頭七內(nèi),男女不能同房。比較常見的說法是,男女之間的房事屬于不潔凈之事。
老人去世后子孫要注意
4、人死后,親人、親屬在親人去世16小時之內(nèi)不要馬上準(zhǔn)備后事,而是整個房間保持安靜,由眾親友或最親的人對死者說,“你走了,世間的事就不用再留戀,我們每一個人都將走你現(xiàn)在走的路”類似的話,讓死者放下、釋懷。
5、老人去世第一個大年三十,一家人要帶上去世長輩喜歡吃的水果、菜肴和飯等供品到墓地祭奠去世長輩,點上香燭,燃放鞭炮。告知去世的長輩新年到了,請他回家過年,因為是第一年怕去世長輩不認(rèn)得回家的路,所以要引其回家過年,一家人吃團圓飯。
6、農(nóng)村比較講究,人家有的人認(rèn)為在大喜日子碰到帶重孝的人是不吉利的,而且過年也不要到街坊鄰居家拜年,更不能走親戚,特別是別人家有老人生病,帶重孝人一定不要去看望,有人家是很在意的。
當(dāng)然,中國各地風(fēng)俗不一樣,各地的習(xí)俗禁忌各有不同。但大部分地方是相同的,家里老人、親人去世頭七內(nèi),其子孫晚輩應(yīng)按照著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辦喪事,尊重他的信仰,算對逝者的尊重。
喪葬習(xí)俗縣內(nèi)喪葬習(xí)俗在建國之后,雖有所革新,但舉辦喪事,農(nóng)民家庭一般仍按歷史相沿的傳統(tǒng)習(xí)俗進(jìn)行。(1)準(zhǔn)備“后事” 人生百歲總有一死。當(dāng)人老年邁以后,本人或家屬其他成員則要為其準(zhǔn)備身后用物。最主要的一是棺材,二是壽衣。當(dāng)?shù)亓?xí)俗,這兩樣?xùn)|西一般都在老人生前準(zhǔn)備好。過去備棺材,木材以柏木為最好,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壽衣要備衣、褲(裙)、鞋、襪、帽,衣褲應(yīng)有棉有單,壽衣顏色多為紅、藍(lán),忌黑、忌花。這些備用物品看似不吉利,但誰都不忌諱。有些人家準(zhǔn)備的早,結(jié)果多年死亡不至,到另一世界的衣物、“房子”只好仍處在備用中。(2)老人病重期間的禮俗 病人病重期間,兒女一定要陪護身邊,否則為不孝。親戚一定要攜禮物看望,否則若病人死后無法面對死者及其家屬(不知者除外)。凡重要的親戚應(yīng)當(dāng)多次探望病人。病人病危時,不在病人身邊的重要親屬,病家應(yīng)通知前來,以防事后落“埋怨”。(3)彌留之際與初亡時的處置 咽氣前,兒女要守護身邊,并為其理發(fā)(女人梳頭)、凈面、洗腳、看壽衣。氣斷,全家舉哀。入斂時,死者臉蒙黃表紙,曰“蒙臉紙”;口含一銅錢或硬幣,曰“噙口錢”,背墊銅錢或硬幣,曰“墊背錢”;手持線串小面餅,曰“打狗餅”,小餅個數(shù)與死者年歲相等。棺頭點一黑瓷燈,曰“引魂燈”,放一陶盆,供停靈期間焚紙用,曰“老盆”靈房門口搭棚,曰“靈棚”,棚內(nèi)設(shè)供桌,供舉行吊祭儀式用;院門外放“指魂紙”,白紙條之條數(shù)與死者年歲相等。(4)著孝 孝布白色,。兒子剃頭,戴斜角孝帽,帽訂麻匹,謂之“披麻”;腰束茼繩拖地,謂之“攔腰繩”;赤足穿草鞋,手執(zhí)柳木哀杖,哀杖裹以指魂紙。兒媳披發(fā),頂褡頭,束腰繩,穿草鞋。女兒戴孝同兒媳。侄輩戴平角孝帽,孫輩戴“柿花”孝帽。吊客中閨女婿、侄婿束孝帶,戴平角孝帽;孫婿、外孫婿束孝帶,戴“柿花”帽;其余一律戴平角孝帽。(5)送湯 當(dāng)?shù)亟小皾姕?。臨沭地方人死之后,一般三日而葬。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湯。初次送湯之前,要為死者舉行“報廟”、“指路”儀式,到土地廟向凈王爺報到,并予以指引路線。送湯時,孝男孝女分開進(jìn)行。男由長子帶領(lǐng);女由長媳帶領(lǐng),并由長媳提湯壺。孝男孝女送湯時必須痛哭,哭的越痛越顯孝道;不哭則顯對死者無感情,不孝。每次送湯,除喪家男女跪拜致哀外,吊客也要行跪禮吊祭,喪家兒女們陪祭。(6)報喪 此地叫“對信”。出殯前一日早,主事人把應(yīng)前來參加吊喪親戚的名單,分路排好,由數(shù)人分頭通知各地親戚,對信的人手持白布條,向每一親戚說明死者姓名、接待吊客的時間,出殯的日期。親戚按通知前往吊喪,俗稱“吊紙”. (7)請靈與送靈 夫婦二人如有一人已死亡,出殯的前一日晚應(yīng)對先死者舉行請靈儀式。事先寫好所請靈魂的牌位,再寫一張請靈文,孝子們到巷口或郊外,主事人念完請靈文,焚燒了,行禮畢返家。即將死者之靈請回家。先死者便與后死者在家共席享祭。這也是喪家孝子賢孫們對先逝父或母的一種紀(jì)念方式。殯日早天明時,再將先逝者的靈魂送走,曰“送靈”。因為后死者隨之也要歸塋。(8)辭靈 殯日午后,將死者靈魂自家中送走的一道儀式。由喪家孝男孝女同吊客一同進(jìn)行。(9)送盤纏 這是活人為死人即將歸于另一個世界的時候,送上吃、穿、花、用等物。這些用物除了燒紙之外,就是紙扎的牛、馬、轎、車及金庫、銀庫、童男童女等。隨同祭奠儀式一并燒之,禮即告成。(10)出殯 辭完靈,送完盤纏之后,緊接著就是出殯,當(dāng)?shù)赜纸小袄住?。拉棺儀式與辭靈、送盤纏儀式相比反倒簡單。接棺前,孝子們先要跪拜放棺材的木架或拉棺材的車輛,叫做“拜架子”或“拜車”,以祈求死者歸塋的路上平安。此后即將棺材抬出院外的路上,孝男孝女泣跪于棺前,在棺材起行的一霎那,主事者將“老盆”放在長子頭上繞一圈摔碎,謂之“摔老盆”。然后由莊鄰們組成的杠子隊抬棺入墓,或由汽車、拖拉機拉棺入墓。這時幫忙的莊鄰則分別拿著镢、锨、小車等用具,去墳地為死者添土埋墳。出殯時,孝男們及主要男性親屬應(yīng)送到墓地,直到棺材入土儀式完成方回。(11)守靈 據(jù)傳說,人死后,雖出殯,五七之內(nèi)靈魂不離靈屋,因而應(yīng)當(dāng)守靈。守靈者是死者的兒孫及侄子們。他們在靈屋睡草鋪,與亡者共眠,以免亡者寂寞。守靈一月零五天。(12)瞧墳 新葬后,頭三日,每晚兒孫們要到墳上看望,謂之“瞧墳”。瞧墳是生者安慰死者,也隱含護墳防盜防破壞之意。(13)上墳 葬后三日上“三日墳”,七日上“頭七墳”,逢第二個七日上“二七墳”。此地風(fēng)俗,逢七上墳至五七而止。在逢七必上的五次上墳中,如果死者有幾個男孩,幾七墳就可不上。因為據(jù)說死者兒子的數(shù)目與逢七上墳的次數(shù)犯忌。這其中,五七墳最被看重。出殯之日,喪主要出五七祭日告示,說明五七祭日的具體日期,誠邀親戚朋友光臨。五七墳祭日,凡重要親戚朋友都要前來參加祭吊儀式。儀式放在午后,中午要盛宴接待參與吊祭的賓客。對一個死者,上完五七墳后,逢百日上百日墳,逢一年整上“周年墳”,逢三年上“三年周”,滿十年前在第九個年頭上“十年周”。民間的喪葬習(xí)俗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的,內(nèi)中有封建迷信的一面,但深深寓含了人類后生者對先逝者的親情、友情、關(guān)愛和追念。死者已矣,萬事不知,生者難忘,便以自己的心靈之路對待死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fengshui/821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風(fēng)水中衛(wèi)生間有哪些東西不能放
下一篇: 遇見送葬隊伍有哪些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