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六國其實被楚國滅了,原因是在秦朝一統(tǒng)六國之后僅僅十余年,楚國就將秦國給消滅了,這就相當于楚國把其余的六國都給消滅了,楚國和秦國是戰(zhàn)國七雄里兩位實力較強的國家,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紛爭之后,秦皇朝順利地消滅楚國,但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最終靈驗了。
一、秦朝被楚國消滅的原因
秦朝能夠如此的興旺發(fā)達,離不開指揮人員的機智靈敏,早在秦朝初年,商鞅變法使得秦朝徹底地煥然一新,秦朝在農(nóng)業(yè)、軍事、法律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因此秦朝能順利地消滅六國。而秦始皇是世界史上公認十大帝王之一,也是相當厲害的。可惜秦始皇去世后二兒子胡亥謀權(quán)篡位,殺死了兄長扶蘇,但是胡亥沒有任何領(lǐng)導(dǎo)能力,政府腐敗無能,各地揭竿而起,陳勝、吳廣起義,項羽也結(jié)合相關(guān)勢力和秦朝決一死戰(zhàn),最終消滅的秦國殺死秦三世子嬰。
二、楚國為什么如此的痛恨秦國
楚國是六國當中最痛恨秦國的國家,秦國不僅軍事兵力方面超過其他六國,在謀略方面,也在六國之上,楚國作為當時能夠和秦國抗衡的國家,秦朝采取合縱連橫的方式,打破了楚國和齊國的聯(lián)盟,然后秦國自己跟齊國聯(lián)盟,使楚國處在孤立的位置,當楚國和秦國開戰(zhàn)時,趙國和韓國又來偷襲楚國,導(dǎo)致楚國元氣大傷,不得不割地退讓,到戰(zhàn)國末期的楚國已經(jīng)支離破碎,被秦國一舉拿下。
三、楚國消滅秦國的意義
?秦朝末年,秦朝雖然一統(tǒng)六國,但是政府腐朽無能,沒有絲毫的統(tǒng)治能力,政府極度的剝削壓迫人民,導(dǎo)致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接著又毫無人性的征求勇士修筑秦長城,修筑豪華的阿房宮,導(dǎo)致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楚國消滅秦國,能使人民能夠獲得暫時的安定,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促進了社會穩(wěn)定的發(fā)展。
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
滅韓是前230年、滅趙是前229——前228年、滅魏是前225年、滅楚是前226——前223年、滅燕是前226——前222年、滅齊是前221年。
秦國滅六國的具體措施是:籠絡(luò)燕齊,穩(wěn)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擴展資料:
原因
1、韓國弱小,申不害變法圖強,但是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沒有發(fā)展的空間,以至于被其他國家軍事攻擊后國力炸的一干二凈,變法失敗后,國君昏庸,又流失法家人才韓非,距離秦國最近,秦的“遠交近攻”政策正好試用,韓國最先被秦所滅。
2、趙國在戰(zhàn)國時期可謂是個很能打的國家,軍事實力很強,戰(zhàn)國四大名將趙國占了兩個,李牧與廉頗,只可惜君主昏庸,秦國打不過趙國,就用反間計,可惜兩位老將軍都被秦國的反間計害了,被罷了軍權(quán)。
3、魏國自李悝變法后,國強民富,只可惜,也是君主昏庸,魏國流失了很多個頂尖級人才,令秦國翻天覆地的法圣商鞅,曾經(jīng)被老丞相公叔痤引薦給魏王,而魏王棄之;吳起曾經(jīng)也在魏國,被棄后來去了楚國;這么多的頂尖級人才魏國都流失了,而被他國所重用了,魏國豈能不滅。
4、楚國政治上被訛詐,還疏遠忠臣;軍事上又拋棄楚國“尚武”的傳統(tǒng),不斷兵敗。楚國的意識形態(tài)及政治制度逐漸落后于時勢,且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其他國家大大小小都變法,而楚國變法時間最短,影響最小,舊勢力強勢,國力衰弱,而楚國地大物博,山河廣袤,楚人好戰(zhàn),秦國一戰(zhàn)未能滅,秦國二十萬大軍一去不返,秦國二戰(zhàn)出傾國之兵才得以滅楚。
5、燕國國力弱小,荊軻刺秦王惹怒了秦國,進而讓秦國找到了理由,加速了滅亡。
6、秦國滅了五國之后,齊國孤立無援,根本不是其對手,齊國朝無賢臣,野無精兵,人心渙散,不戰(zhàn)而降。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是在楚國滅亡之時,楚南公說的一句話,后來范增也引用過。
此句中比較難以理解的就是“三戶”,學(xué)術(shù)界對此有三種解釋,一指的是地名,楚人的宗廟,歷史上楚國有個“三戶城”,二指楚國的三大姓:“屈、景、昭”,三是以“三戶”比喻楚國力量小,這里明顯第三種解釋最為合適,然而秦國滅了六國,為何楚國對它的怨恨這么突出?了解兩國之間的恩怨或許就能明白了。
說到楚國,就不得不提“楚懷王”這個人,同樣也是一位歷史名人,他在當楚國君主的時候,楚國本有機會像后來的秦國一般統(tǒng)一六國,當時楚國不僅是六國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同樣也是物產(chǎn)最豐富,人口最多的國家,還有向屈原、田忌這樣的能臣。
著名的縱橫家蘇秦曾說:“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而楚懷王偏偏在這種關(guān)鍵時刻走了步臭棋,或許是是操之過急,張儀代表秦國出使楚國,承諾之要齊楚斷交,秦國便會獻上六百里土地,這種話明明不足為信,可楚懷王的耳旁邊總有些無能的寵臣吹耳旁風,結(jié)果齊楚斷交,屈原也被貶。
事實上與齊國斷交后的楚國并沒有得到秦國的土地,這個時候楚懷王卻認為自己和齊國斷交的還不徹底,所以秦國才不給土地,又特地派人去將齊王罵了一頓,秦國仍然沒有給出允諾的土地。楚懷王一氣之下又與秦國斷交,果斷去攻打秦國,結(jié)果人家秦國早就做好了準備,失去了昔日的盟友齊國,楚國兩戰(zhàn)兩敗,楚國從此元氣大傷,開始走下坡路。
公元前309年,齊楚再次結(jié)盟,這聯(lián)盟的墨跡還未干,秦昭王的聯(lián)姻使者就來了,結(jié)果楚懷王又和秦國結(jié)盟,而他的兒子在秦國做人質(zhì)的死后,把人家秦國的大臣給打死了,逃回了楚國,秦昭王自然不能忍,派兵攻打楚國邊境,同時派出使者向楚懷王提出簽訂合約的事情。
楚懷王正為這事發(fā)愁,見秦國突然來議和,于是私下里耍了點小聰明,將犯事的兒子送到齊國做人質(zhì),親自去和秦昭王議和,這一去可謂是“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秦國丟了楚懷王兒子這個人質(zhì),卻得到了一個更大的人質(zhì),索性將前來議和的楚懷王給囚禁起來,逼著對方割地賠款,好在楚懷王有些骨氣寧死不從。國不可一日無君,楚國將在齊國當人質(zhì)的太子救了回來,當了楚王,而楚懷王的這個兒子似乎對他老子的遭遇并不傷心,楚懷王似乎已經(jīng)被全世界給遺忘,逃跑被捉之后,郁郁而終。
此時的楚人終于想到楚懷王的好,紛紛憐之,自從楚懷王死后,楚國完全走進了屈辱的歷史,完全看秦國臉色行事,就差俯首稱臣了??梢钥闯龅氖乔爻g的戰(zhàn)爭其實并不多,導(dǎo)致楚國滅亡的最主要原因還是縱橫上的決策問題,而且站在楚國的角度來看,秦國幾乎沒有遵守過什么承諾,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太不要臉,可在這種國家大事上面,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臉面的問題。
所以楚國憋屈,明明原來那么強大的國家,卻被各種侮辱欺騙,楚國人不恨秦國才怪?這其中楚懷王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拋開他做的那些蠢事不說,作為一國之君他還是合格的,楚人憐之也不為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fengshui/880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六星紅旗是哪個國:曼尼普爾邦
下一篇: 出柜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