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為木蘭科落葉喬木植物厚樸凹葉厚樸的干皮、根皮及枝皮
。主產(chǎn)于四川
、湖北
、浙江
、福建
、湖南
、江西
、廣西
、甘肅和陜西等地
。野生與栽培均有。厚樸在仲景書中
,《傷寒論》入6方次
,《金匱要略》入11方次
。
別名:厚皮、重皮
、赤樸
、烈樸、川樸
、紫油厚樸
。
【藥性特點】厚樸辛、苦
,溫
。入脾、胃
、肺
、大腸經(jīng)。功能行氣
,燥濕
,消積、平喘
。主治太陽病
,陽明病,少陰病
,痙病
,瘧病,咳嗽上氣病
,胸痹病
,腹?jié)M病,宿食病
,下利病
,痰飲病,金瘡病
,婦人雜病
。
【厚樸的臨床應用】
(一)治太陽病
1.太陽病本證
中風表虛證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見桂枝條)。
厚樸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中
,化濕導滯
,降氣平喘。
2.太陽病變證
(1)熱證
梔子厚樸湯證
見證
、證質(zhì)
、證治、證方(見梔子條)。
厚樸在梔子厚樸湯中
,性味苦溫
,行氣除滿。
(2)脾虛證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證
證見:腹脹滿
,午后為甚
,食入增劇,食消則減
,舌淡苔白膩(66)
。證質(zhì)為脾氣虛弱,運化失健
,氣機阻滯
。治用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方中厚樸苦溫
,善消腹脹
,燥濕溫運;生姜辛溫宣散,走而不守
,擅宣陽行陰
;半夏燥濕開結(jié),降氣化濁
;三藥合用
,辛開苦降,寬中除滿
。人參
、甘草健脾益氣以復運化之職。本方為消補兼施
,標本同治之劑
,方中消滯之厚樸、生姜
、半夏的用量遠大于培補之人參
、甘草的用量,實寓治標宜急
,治本宜緩之義
。
(二)治陽明病
陽明病本證
陽明病實證
1.小承氣湯證
見證、證質(zhì)
、證治
,證方(見大黃條)。
厚樸在小承氣湯中
,苦辛而溫
,行氣除滿。
小承氣湯證,亦見于《金匱要略》中的下利病之熱結(jié)旁流證
,屬異病同治例
。
2.大承氣湯證
見證、證質(zhì)
、證治
、證方(見大黃條)。
厚樸在大承氣湯中
,性味苦辛而溫
,利氣消滿。
大承氣湯證還見于《傷寒論》少陰病之急下存陰證
,《金匱要略》痙病之陽明熱實證
、腹?jié)M病之熱實積脹證、宿食病之宿食在腸證
、下利病之實積證
、婦人產(chǎn)后病之瘀熱腑實證等,皆屬異病同治例
。
3.麻子仁丸證
見證
、證質(zhì)、證治
、證方(見大黃條)
。
厚樸在麻子仁丸中,合枳實
、大黃
,瀉熱去實,行氣導滯
。麻子仁還見于《金匱要略》中的五臟病之脾約證
,亦異病同治之例。
(三)治瘧病
瘧母證
鱉甲煎丸證
見證
、證質(zhì)
、證治、證方(見鱉甲條)
。
厚樸在鱉甲煎丸中
,合半夏、射干
、葶藶子等化痰散結(jié)行氣
。
(四)咳嗽上氣病
飲熱迫肺證
厚樸麻黃湯證
證見:咳嗽喘逆,胸中滿悶
,喉中痰鳴
,難以平臥
,惡寒發(fā)熱,脈浮(七-8)
。證質(zhì)為風寒束表
,寒飲挾熱,上迫于肺
。治用厚樸麻黃湯
。方用厚樸宣肺降氣,平喘咳;麻黃
、杏仁
、細辛,宣肺降氣
,兼疏表邪
;干姜、半夏溫化水飲
,降逆氣
;石膏清熱除煩,五味子斂肺止咳
,小麥安中扶正
,養(yǎng)心除煩。諸藥同用
,共奏化飲清熱
,止咳平喘,疏解表邪之效
。
(五)治胸痹病
氣滯證
枳實薤白桂枝湯證
見證
、證質(zhì)、證治
、證方(見桂枝條)
。
厚樸在枳實薤白桂枝湯中,行氣寬胸
,消脹除滿
,則祛痰下氣、散結(jié)除滿之力更佳
。
(六)治腹?jié)M病
1.熱實兼表證
厚樸七物湯證
證見:發(fā)熱十日
,脈浮而數(shù),腹部脹滿
,大便干燥
,飲食如故
,伴心煩口渴
,舌紅苔黃(十-9)。證質(zhì)為太陽表證未解,陽明熱實已成
。治用厚樸七物湯
。方用厚樸、枳實
、大黃三味瀉熱通下
,行氣除滿以治里實;桂枝、生姜疏解太陽之表邪
;大棗
、甘草,和中顧胃
,且調(diào)和諸藥
。共奏瀉熱除滿,解表散邪之功
。
2.熱實脹重于積證
厚樸三物湯證
證見:腹部脹滿較重
,腹部疼痛拒按,大便閉結(jié)不通
,伴心煩口渴
,舌紅苔黃,脈實(十-11)
。證質(zhì)為熱實內(nèi)積
,氣滯不行,氣滯重于積滯
。治用厚樸三物湯
。方中重用厚樸行氣泄?jié)M,枳實破氣消痞
,大黃瀉熱去積
。全方以行氣破氣為主,故適用于熱實而氣滯偏重者
。
(七)治痰飲病
支飲腹?jié)M證
厚樸大黃湯證
證見:咳逆倚息
,不得平臥,痰黃而稠
,脘腹脹滿
,大便干秘,伴身熱心煩
,舌紅苔黃厚膩
,脈滑數(shù)(十二-26)。證質(zhì)為支飲迫肺
,胃腸熱實
,腑氣壅滯
。治用厚樸大黃湯。方以厚樸行氣消脹
,下氣平喘
,燥濕化飲;大黃通腑泄熱,蕩滌實邪
;枳實破氣消積而導痰
,協(xié)厚樸降氣除滿,助大黃蕩實通腑
。合用則共奏通下蕩實
,降氣除滿之效。
(八)治金瘡病
留滯成瘀證
王不留行散證
見證
、證質(zhì)
、證治、證方(見王不留行條)
。
厚樸在王不留行散中
,燥濕行氣.,以防膿瘡之浸淫
。
(九)治婦人雜病
梅核氣證
半夏厚樸湯證
見證
、證質(zhì)、證治
、證方(見半夏條)
。
厚樸在半夏厚樸湯中,行氣開郁
,下氣除煩
;與半夏合用可使氣行痰消,郁結(jié)開散
。
厚樸的配伍應用
1
、厚樸治腹?jié)M痛大便閉者:厚樸八兩,大黃四兩
,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二味
,取五升,內(nèi)大黃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以利為度。(《金匱要略》厚樸三物湯)
2
、厚樸治思慮過當 致便濁遺精者:厚樸(去粗皮 姜制研末)100克 羊脛炭(再煅紅 窨過)50克.各研如粉 虛冷甚者 入煉熟朱砂25克水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丸至二百丸 空心米飲下.(《寶慶本草折衷》引 《劉信父方》秘真丹)
3
、厚樸治久患氣脹心悶
,飲食不得,因食不調(diào)
,冷熱相擊,致令心腹脹滿:厚樸火上炙令干
,又蘸姜汁炙
,直待焦黑為度,搗篩如面
。以陳米飲調(diào)下二錢匕
,日三服。亦治反胃
,止瀉
。( 《斗門方》)
4、厚樸治胃虛泄瀉 老人臟泄尤效:烏頭(炮)1.5克 厚樸(姜炙)
、甘草(炙)
、干姜(炮)各0.5克.每服5克 水三合 生姜二片 煎至二合 熱服.并二服止.(《蘇沈良方》健睥散)
5、厚樸治脾胃氣不和
,不思飲食:厚樸(去粗皮
,姜汁涂,炙令香凈)二兩半
,甘草(炙)一兩半
,蒼術(shù)(米泔水浸二日,刮去皮)四兩
,陳皮(去白)二兩半
,上四味,為末
。每服一錢
,水一盞,入生姜
、棗子同煎七分
,去滓溫服,空心服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蜩萍毮蹫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鹽湯嚼下
,空心服
。(《博濟方》平胃散)
6
、厚樸治咳而脈浮者:厚樸5兩(15克) 麻黃4兩(12克) 石膏如雞子大(12克) 杏仁半升(9克) 半夏半升(9克) 干姜2兩(6克) 細辛6克 生小麥一升(20克) 五味子半升(5克).上九味 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小麥熟 納諸藥 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 日三服.(《金匱要略》厚樸麻黃湯)
7、厚樸治因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
,痰涎郁結(jié)
,狀如破絮,或如梅核
,在咽喉之間
,咯不出,咽不下
,或中脘痞滿
,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
,上氣喘急
,或因痰飲中結(jié),嘔逆惡心:紫蘇葉二兩
,厚樸三兩
,茯苓四兩,半夏五兩
。上細切
。每服四錢,水盞半
,生姜七片
,棗一個,煎至六分
,去滓
,熱服,不拘時候
,(《易簡方》四七湯即《金匱要略》半夏厚樸湯)
8
、厚樸治水谷痢久不瘥:厚樸三兩,黃連三兩
。銼
,水三升,煎取一升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招募毞?《梅師集驗方》)
9
、厚樸治中寒洞泄:干姜
、厚樸等分。上為末,蜜丸梧子大
。任下三十丸
。(《鮑氏小兒方》)
10、厚樸治蟲積:厚樸
、檳榔各二錢
,烏梅二個。水煎服
。( 《保赤全書》)
厚樸治七情郁結(jié)
,痰氣互阻,咽中如有物阻
,咽之不下
,吐之不出的梅核氣證
,亦可取厚樸燥濕消痰
,下氣寬中之效,厚樸配伍半夏
、茯苓
、蘇葉、生姜等藥
,如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
厚樸治濕阻中焦,脘腹脹滿:厚樸苦燥辛散
,能燥濕
,又下氣除脹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
。厚樸常與蒼術(shù)
、陳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劑局方》)
厚樸治痰飲喘咳:厚樸能燥濕消痰
,下氣平喘
。若痰飲阻肺,肺氣不降
,咳喘胸悶者
,厚樸可與蘇子、陳皮
、半夏等同用
,如蘇子降氣湯(《和劑局方》)。若寒飲化熱
,胸悶氣喘
,喉間痰聲漉漉,煩躁不安者
,厚樸與麻黃
、石膏
、杏仁等同用,如厚樸麻黃湯(《金匱要略》)
。若宿有喘病
,因外感風寒而發(fā)者,厚樸可與桂枝
、杏仁等同用
,如桂枝和厚樸杏子湯(《傷寒論》)。
厚樸治食積氣滯
,腹脹便秘:厚樸可下氣寬中
,消積導滯。厚樸常與大黃
、枳實同用
,如厚樸三物湯(《金匱要略》)。若熱結(jié)便秘者
,厚樸配大黃
、芒硝、枳實
,以達峻下熱結(jié)
,消積導滯之效,即大承氣湯(《傷寒論》)
厚樸
、蒼術(shù)均為化濕藥
,性能辛苦溫,具有燥濕之功
,常相須為用
,治療濕阻中焦之證。但厚樸以苦味為重
,苦降下氣消積除脹滿
,又下氣消痰平喘,既可除無形之濕藥
,又可消有形之實滿
,為消除脹滿的要藥;而蒼術(shù)辛散溫燥為主
,為治濕阻中焦之要藥
,又可祛風濕。
【厚樸的用量用法】
1.用量 用量3~24克
。
最小量2兩(6克)
,如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最大量1尺(約30克),如厚樸大黃湯
。
2.用法 湯劑
,丸劑,散劑
。
按:厚樸苦辛而溫
,其氣芳香,味辛能行氣而消脹
,味苦能下氣以平喘
,氣香能化濕以散滿,性溫能散寒而止痛
。善除胃腸之氣滯
,而燥脾濕之濕濁,為行氣
、導滯
、燥濕常用藥。既能下有形之積(食
、濕
、痰)
,又能散無形之滯(氣
、寒)故不論痰、濕
、食積
,寒凝氣滯所致諸證,均可使用
。如濕滯配蒼術(shù)
,則行氣燥濕健脾;氣滯配木香,則行氣止痛;食滯配枳實,則消痞除脹;痰滯配半夏
,則理氣燥濕化痰;寒滯配干姜
,則溫中行氣;熱滯配大黃
,則瀉熱導滯;肺氣壅滯之咳喘
,配麻黃、杏仁
,則下氣平喘
。但內(nèi)熱津枯者不宜用。
厚樸的炮制方法
厚樸:用水浸泡撈出
,潤透后刮去粗皮
,洗凈,切絲,晾干
。
姜厚樸:取生姜切片煎湯
,加凈厚樸,與姜湯共煮透
,待湯吸盡
,取出,及時切片
,晾干
。(每厚樸100斤,用生姜10斤)
《雷公炮炙論》:凡使厚樸
,要用紫色味辛為好
,或丸散,便去粗皮
,用酥炙過
。每修一斤,用酥四兩
,炙了細銼用
;若湯飲中使,用自然姜汁八兩炙
,一升為度
。
【厚樸的文獻摘要】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
,驚悸
,氣血痹死肌,去三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本草綱目》引《名醫(yī)別錄》:“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湯液本草》:“主肺氣脹滿,膨而喘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厚樸的藥理作用】
1.據(jù)化學分析 樹皮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含笑花醇及三種結(jié)晶性物質(zhì):厚樸酚
、四氫厚樸酸
、異厚樸酚;并含少量生物堿
、厚樸箭毒堿以及鞣質(zhì)和微量煙酸
。
2.據(jù)藥理研究
(1)厚樸箭毒能使運動神經(jīng)末梢麻痹
,而引起全身松弛性運動麻痹現(xiàn)象,故可緩解肌肉僵直
,但對感覺神經(jīng)并無顯著影響
。
(2)厚樸煎劑能使動物離體腸管的緊張度下降。
(3)能刺激消化道黏膜
,引起反射性興奮
,故可健胃。
(4)有鎮(zhèn)痛
、鎮(zhèn)靜
、平喘作用。
3.據(jù)抗菌試驗 厚樸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其抗菌性質(zhì)較穩(wěn)定
,不易受熱、酸
、堿的破壞
。其抗菌譜較廣,主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肺炎雙球菌
、痢疾桿菌和炭疽桿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并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
,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4.據(jù)現(xiàn)代臨床 本品主治支氣管炎,肺氣腫
,肺源性心臟病
,呼吸窘迫綜合征
,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結(jié)腸炎
,慢性胰腺炎
,急性腸梗阻,急性腸扭轉(zhuǎn)
,病毒性肝炎等
。
厚樸的副作用與禁忌
氣虛津虧者及孕婦當慎用厚樸,干姜為之使
,厚樸惡澤瀉
、寒水石、消石
。
凡嘔吐不因寒痰冷積
,而由于胃虛火氣炎上
;腹痛因子血虛脾陰不足,而非停滯所致
;泄瀉因于火熱暴注
,而非積寒傷冷;腹?jié)M因于中氣不足
、氣不歸元
,而非氣實壅滯;中風由于陰虛火炎
、猝致僵仆
,而非西北真中寒邪;傷寒發(fā)熱頭疼
,而無痞塞脹滿之候
;小兒吐瀉乳食,將成慢驚
;大人氣虛血槁
,見發(fā)膈證;老人脾虛不能運化
,偶有停積
;妊婦惡阻,水谷不入
;娠婦胎升眩暈
、娠婦傷食停冷;娠婦腹痛瀉利
;娠婦傷寒傷風
;產(chǎn)后血虛腹痛;產(chǎn)后中滿作喘
;產(chǎn)后泄瀉反胃
,以上諸證,法所咸忌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侗静萁?jīng)疏》
相關(guān)文章如下:
厚樸七物湯方歌方解厚樸三物湯(厚樸大黃湯)方歌方解厚樸麻黃湯方歌方解半夏厚樸湯方歌方解,加減運用醫(yī)案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的臨床運用醫(yī)案厚樸在大承氣湯中的配伍作用分析桂枝加厚樸杏仁湯組成
,主治
,醫(yī)案,加減運用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推薦文章

?根治過敏性鼻炎土偏方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