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羅鍋智告貪官
劉羅鍋智告貪官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來到午門散步。抬頭一望,只見午門至正陽門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處已磨損得坑坑洼洼,覺得有失皇家體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辦此事,讓他造出預算,限兩月之內竣工。和坤得皇上寵信,但貪婪成性,是個雁過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興,覺得又得了個發(fā)財的良機。
三天后早朝時,和坤就帶本奏道:“皇上,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必須全部換新。由于所需石料要從數百里外的房山采辦,石匠精雕細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從緊開支,至少也需白銀十萬兩?!鼻』实鄱挍]說,立即照準。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將御道兩旁用草苫遮住,數百匠人叮叮當當地日夜干了起來。結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見御道平坦,煥然一新,不由龍心大喜,連聲贊好。
次日早朝時,乾隆皇帝就當眾宣旨:“和愛卿這次主修御道,夜以繼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勞苦功高,朕賞你白銀一萬兩,再升官一等?!?/p>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雙收,連忙謝恩。
誰知過了沒幾天,此事的底細被劉墉無意中發(fā)現了:原來和坤根本沒有去房山采辦石料,只是將原來的石塊撬起來,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鋪上便跟新的一樣。因此,工期縮短,成本又省,總共只花了一萬兩銀子。
劉墉便決心將它揭露出來,讓和坤當眾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時,劉墉待大家進太和殿后,飛快地將身上的朝服脫下,反過來套上,然后悄悄跟了進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龍椅上,居高臨下,抬頭一看,忽見群臣后面站著個衣著與眾不同的人,覺得奇怪,再細一看,卻是協(xié)辦大學士劉墉。心想:他向來十分注重儀表,辦事小心謹慎。今天怎么昏頭昏腦地將朝服也穿反了,這是怎么一回事?
這一細節(jié)很快被向來看著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發(fā)現了。因當時明文規(guī)定:上朝時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劉羅鍋,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災樂禍地說:“劉大人,你今天怎么啦??和坤這么一咋呼,群臣見了都為劉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劉墉卻低著頭置若罔聞。
要是換個大臣,乾隆皇帝早就發(fā)火降罪了,但念及劉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責備的語氣問:“劉愛卿,你怎么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劉墉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進來,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發(fā)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覺了吧?”
劉墉話音一落,剛才正趾高氣揚的和坤,頓時像矮了一截,臉色大變。
“什么?你說這御道是翻個面鋪的?!鼻』实垡宦?,連忙追問,“劉愛卿,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細細奏來。”
劉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萬歲,此事為臣偶然聽說,并已去現場查勘。不過,還是請皇上先問和大人為妙?!?/p>
乾隆皇帝暗吃一驚,便問和坤:“你還不實說?”
和坤見東窗事發(fā),再也無法隱瞞,忙跪倒在地,說:“為臣該死,確實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將原有的石塊翻轉過來雕刻了一下,重新鋪上?!?/p>
乾隆皇帝頓時怒形于色:“你好大的膽,那么你總共花了多少銀子?”
“一萬兩?!?/p>
“那其余的九萬兩呢”
“這——”和坤光是拚命叩頭,再也答不出話來。
劉墉奏道:“皇上,這還用問,其余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這么一項小工程,和大人竟能變出大戲法。望皇上明斷?!?/p>
直到這時,群臣才知道劉墉反穿朝服的用意。乾隆皇帝早已怒氣滿胸,可和坤與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離不開他,只得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大膽和坤,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將貪污和賞賜給你的銀兩退回國庫,并免去你的官職一級。而這段御道須按你原來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銀兩則罰你出。下不為例,否則嚴懲不貸?!?/p>
和坤只得自認倒霉,表示認罰,并連連謝罪。紀曉嵐奏道:“皇上,劉大人參奏有功,理該有賞?!?/p>
乾隆皇帝朝劉墉笑道:“好,朕賞劉愛卿朝服三件。不過,下次你切勿將它再穿反了?!?/p>
劉墉忙道:“謝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為臣豈會再將朝服反穿!”(張繼舜中國民間故事網)
劉墉生平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代書畫家、政治家。祖籍江蘇省豐縣歡口鎮(zhèn)劉大營村,后至山東諸城(現高密),出身于山東諸城劉氏家族。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為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曾擔任過四川布政使,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親劉統(tǒng)勛更是一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說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復剛勁,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
乾隆十六年(1751),33歲的劉墉才因為父親的關系,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了當年的會試和殿試,并獲進士出身,旋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是翰林的預備資格,一般從科考成績優(yōu)異的進士中選拔,然后在庶常館學習深造,期滿考試合格者,授翰林院編修。清代以科舉仕進者尤重翰林出身,劉墉在仕途上開局良好。
從乾隆二十一年(1756)開始,劉墉被外放作地方官,此后20余年的絕大部分時間里,他主要做地方官,由學政、知府,直至一方面的督撫大員。在做地方官期間,他基本上還是秉承了乃父劉統(tǒng)勛的正直干練、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對科場積弊、官場惡習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頓,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吨T城縣志》稱贊他:“砥礪風節(jié),正身率屬,自為學政知府時,即謝絕饋賄,一介不取,遇事敢為,無所顧忌,所至官吏望風畏之。”同時,他也不遺余力地貫徹乾隆皇帝的意旨,查禁書,興文字獄,捉拿會黨,積極推行文化高壓政策。
乾隆三十四年(1769),51歲的劉墉獲授江寧知府。從乾隆十六年(1751)中進士時算起,到此時劉墉浮沉宦海已經整整18年。劉墉的仕途并不平坦,早在做翰林院編修時,其父劉統(tǒng)勛因事獲罪,劉墉遭株連被革職,與諸兄弟一起下獄;后外放劉墉作安徽和江蘇學政,因表現卓異得到乾隆皇帝賞識,擢山西太原府知府。劉墉之父劉統(tǒng)勛,曾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山西查辦布政使蔣洲侵帑案,乾隆二十四年(1759)到山西查辦過將軍保德侵帑案,聲譽頗佳。劉墉同樣是不負重托,到任后不幾天便將前任遺留下的疑難案件審理一清,受到官民的一致稱贊。正當劉墉以政績遷冀寧道時,前任山西陽曲縣知縣段成功虧空案發(fā),劉墉以失察罪差一點丟了性命,后來朝廷加恩命他赴軍臺效力贖罪長達一年,回北京后又在一個叫作“修書處”的閑散機構里蹉跎兩年。
劉墉能夠在重罪之后出任江寧知府,說來還是沾了父親的光。此時劉統(tǒng)勛圣眷正隆,先后以大學士之職兼管兵部和刑部,被乾隆皇帝倚為股肱之臣。因此,在乾隆三十三年劉統(tǒng)勛七十壽辰之時,乾隆皇帝不僅親書匾額志賀,還加恩劉墉以知府候補。第二年,劉墉獲授江寧府知府。劉墉十分珍視這次機會,“頗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內,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包孝肅比之”。此后,劉墉歷遷江西、陜西、江蘇,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劉墉被授湖南巡撫,其官職全稱是巡撫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jié)制各鎮(zhèn),兼理糧餉,駐長沙,兼理軍民事務,成為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乾隆四十七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命在南書房行走。當時和珅炙手可熱,劉墉遂“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這又表現了劉墉為人和為官的另一面。劉墉是有社會責任感的士大夫,同時也是官場中人,他也要按照官場的規(guī)則做事,包括應付上級和同僚的圓滑趨避之術。大體說來,他任地方官、能夠獨當一面的時期,主要表現了清勤剛正的一面,“一時有閻羅包老之稱”;入京以后,正好碰上和珅專寵于乾隆,擅弄威權,排斥異己,劉墉只好以靜默自守,以滑稽模棱取容。
劉墉剛入京的幾年仕途還算順利,做到協(xié)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其間還處理了一件棘手的案子。這個案子的當事人國泰是山東巡撫,其父四川總督文綬是劉墉的老上級,更關鍵的是,國泰的后臺就是乾隆皇帝的紅人和珅。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御史錢灃參劾山東巡撫國泰專橫,以向皇上納貢的名義大肆搜刮錢財,下屬歷城、益都等幾十個州縣倉庫虧空嚴重。乾隆皇帝對此事十分重視,責成和珅、劉墉等同錢灃一起前往核查。在這件事上,劉墉自始至終支持錢灃,他的態(tài)度對于案情最終水落石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顯然,劉墉支持錢灃,同時也就得罪了和珅。從這件事我們看到,劉墉仍不失其“剛正”。
此后的幾年里,劉墉似乎總是在犯錯誤,受指責,乾隆對他顯然并不滿意。乾隆五十二年初,劉墉因為漏泄他和乾隆帝關于嵇璜、曹文埴的談話內容,不僅受到申飭,而且失去了本應獲授的大學士一職。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委托劉墉主持祭拜文廟。因他沒有行規(guī)定的一揖之禮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參劾。
乾隆五十三年夏天,劉墉兼理國子監(jiān),發(fā)生鄉(xiāng)試預選考試中諸生饋送堂官的事,被御史祝德麟彈劾,結果劉墉受到處分。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負責皇子教育的上書房諸師傅因為連天陰雨沒有入值,乾隆皇帝得知這個情況十分惱怒,時任協(xié)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的劉墉被責處得尤其嚴厲,降為侍郎銜,不再兼職南書房。乾隆五十八年,劉墉為當年會試主考官。因為安排失當,閱卷草率,違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規(guī)定,劉墉等至少要罰俸10余年。乾隆皇帝雖然作了寬大處理,劉墉還是被“嚴行申飭”。
嘉慶元年,因為大學士一職空缺多時,破格增補戶部尚書董誥為大學士,而資歷更深的劉墉被排斥在外。而且在上諭中又一次批評劉墉“向來不肯實心任事”,并舉例說,皇帝曾向劉墉詢問新選知府戴世儀可否勝任,結果劉墉對以“尚可”。而戴本來十分庸劣,斷難勝任??梢妱④饺绽飳τ阢屵x用人全未留心,只是以模棱兩可之詞敷衍塞責。要他“捫心內省,益加愧勵”。嘉慶二年,授劉墉體仁閣大學士,但仍舊指責他“向來不肯實心任事,行走頗懶”,并說“茲以無人,擢升此任”,可見其評價。當然,以上兩條嘉慶初年的上諭,代表的仍然是乾隆帝的意見。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劉墉于北京驢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歲。去世的當天,他還曾到南書房當值,晚上還開宴會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秶[亭雜錄》記載,劉墉死時,說他“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語中的善于解脫之意。不管怎樣,劉墉可算得上是無疾而終,壽終正寢,功德圓滿。
希望能夠幫到您!
宰相劉墉為人民做過哪些事情?
1,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授湖南巡撫。時值湖南多處受災,哀鴻遍野,無災州縣也盜案迭起,貪官污吏猖獗,百姓怨聲載道。劉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據實彈劾貪官污吏,建議嚴辦;一面稽查庫存,修筑城郭,建倉儲谷,賑濟災民,井準許民間開采硝石。僅一年余,庫銀充實,民糧豐足,劉墉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2,嘉慶二年(1797年)四月,授劉墉為體仁閣大學士。五月,奉旨偕同尚書慶桂到山東辦案,并察看黃河決口的情況。察看黃河之后,他上疏請求于秋后在決口處“堵筑”,下游“寬浚”。朝廷采納了他的意見。
3,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授湖南巡撫。時值湖南多處受災,哀鴻遍野,無災州縣也盜案迭起,貪官污吏猖獗,百姓怨聲載道。劉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據實彈劾貪官污吏,建議嚴辦;一面稽查庫存,修筑城郭,建倉儲谷,賑濟災民,井準許民間開采硝石。僅一年余,庫銀充實,民糧豐足,劉墉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嘉慶四年底,劉墉上疏陳述漕政,對漕運中的漏洞體察至深,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嘉慶皇帝看后,深以為然。
4,一生廉潔奉公,處處從人民利益著想,深受百姓愛戴,沒貪過國家一分銀兩,一件器物。修壩建橋時,自己帶領百姓及工作人員努力奮干在第一線。衣著簡陋,粗糧雜飯。他最愛的食物是煎餅卷大蔥,可以看出為官的他生活是相當艱苦。
5,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遷劉墉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書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館總裁。此時,御史錢灃彈劾山東巡撫國泰結黨營私等。劉墉奉旨偕同和?|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劉墉至山東,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訪,查明山東連續(xù)三年受災,而國泰邀功請賞,以荒報豐。征稅時,對無力繳納者,一律拿辦;并殘殺進省為民請命的進士、舉人9人。及至濟南,經審問,查清國泰已知貪贓案發(fā),遂湊集銀兩妄圖掩飾罪行。劉墉如實報奏朝廷,奉旨開倉賑濟百姓,
有沒有關于宰相劉羅鍋~~劉墉的相關資料
劉墉,清朝書畫家、政治家(1719~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諸城縣逄戈莊(今屬山東省高密市)人,大學士劉統(tǒng)勛之子。 一生廉潔奉公,處處從人民利益著想,深受百姓愛戴,沒貪過國家一分銀兩,一件器物。修壩建橋時,自己帶領百姓及工作人員努力奮干在第一線。衣著簡陋,粗糧雜飯。他最愛的食物是煎餅卷大蔥,可以看出為官的他生活是相當艱苦。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 【生平】 劉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一年后散館,授編修,進入仕途,再遷侍講。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其父劉統(tǒng)勛(時任陜甘總督)因辦理軍務失宜下獄,劉墉受株連而遭逮治,旋得寬釋,降為編修。次年六月,充廣西鄉(xiāng)試正考官。十月,提為安徽學政。任職期間,針對當時貢生、監(jiān)生管理的混亂狀況,上疏“請州縣約束貢監(jiān),責令察優(yōu)劣”,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補救辦法,“部議準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調任江蘇學政。在任期間,他又上疏:“生監(jiān)中滋事妄為者,府州縣官多所瞻顧,不加創(chuàng)艾。(行政官員)既畏刁民,又畏生監(jiān),兼畏胥役,以致遇事遲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應責革者,并不責革,實屬阘茸怠玩,訟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時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賞識,稱贊其“知政體”,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命他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任冀寧道臺。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間,失察所屬陽曲縣令段成功貪侵國庫銀兩,坐罪革職,判死刑。乾隆帝因愛其才,特加恩詔免,發(fā)軍臺(清代西北兩路傳達軍報及官文書的機構,即郵驛)效力贖罪。次年赦回,命在修書處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授江寧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遷江西鹽驛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擢陜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劉統(tǒng)勛病故,回家服喪。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劉墉服喪期滿還京,清廷念劉統(tǒng)勛多年功績,且察劉墉器識可用,詔授內閣學士,人直南書房。十月,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并派辦《西域圖志》及《日下舊聞考》,任總裁。次年七月,充江南鄉(xiāng)試正考官,不久,復任江蘇學政。在任期間,曾劾舉秦州舉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懲辦。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劉墉以劾舉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學政績顯著,遷戶部右侍郎,后又調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授湖南巡撫。時值湖南多處受災,哀鴻遍野,無災州縣也盜案迭起,貪官污吏猖獗,百姓怨聲載道。劉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據實彈劾貪官污吏,建議嚴辦;一面稽查庫存,修筑城郭,建倉儲谷,賑濟災民,井準許民間開采硝石。僅一年余,庫銀充實,民糧豐足,劉墉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遷劉墉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書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館總裁。此時,御史錢灃彈劾山東巡撫國泰結黨營私等。劉墉奉旨偕同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劉墉至山東,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訪,查明山東連續(xù)三年受災,而國泰邀功請賞,以荒報豐。征稅時,對無力繳納者,一律拿辦;并殘殺進省為民請命的進士、舉人9人。及至濟南,經審問,查清國泰已知貪贓案發(fā),遂湊集銀兩妄圖掩飾罪行。劉墉如實報奏朝廷,奉旨開倉賑濟百姓,捉拿國泰回京。此時皇妃已為國泰說情,有的御史也從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護國泰。劉墉遂以民間查訪所獲證據,歷數國泰罪行,據理力爭,終使國泰伏法。在處理國泰一案上,劉墉不畏權要,剛正無私,足智多謀,與錢灃一起挫敗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撓而成功地執(zhí)行了大清律法,為民除了害。后來,民間曾據此事寫成通俗小說《劉公案》,對這位“包公式”的劉大人大加頌揚。 國泰案結,劉墉被命署吏部尚書,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不久授工部尚書,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書房總師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命署直隸總督。八月,又調吏部尚書,不久,充順天鄉(xiāng)試正考。是年底,充經筵講官。次年五月,復兼理國子監(jiān)事務。六月,授協(xié)辦大學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充玉牒館(修帝王族譜之處)副總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以上書房阿哥師傅們久不到書房,劉墉身為總師傅而不予糾正,被降職為侍郎。不久,授內閣學士,提督順天學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初,遷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禮部尚書,并再次兼管國子監(jiān)事務。五月,又署吏部尚書。嘉慶二年(1797年)四月,授劉墉為體仁閣大學士。五月,奉旨偕同尚書慶桂到山東辦案,并察看黃河決口的情況。察看黃河之后,他上疏請求于秋后在決口處“堵筑”,下游“寬浚”。朝廷采納了他的意見。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加太子少保。后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不畏權勢,很快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征暴斂、搜刮民脂、貪污自肥等罪行20條,奏朝廷。皇上處死了和珅,沒收了他的家產。 嘉慶四年底,劉墉上疏陳述漕政,對漕運中的漏洞體察至深,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嘉慶皇帝看后,深以為然。嘉慶六年(1801年),劉墉充任會典館正總裁。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書家之一(其余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徐珂在其《清稗類鈔》中稱贊劉墉道:“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眲④且晃簧茖W前賢而又有創(chuàng)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后人稱贊他的小楷,不僅有鐘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的風致。劉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著有《石庵詩集》刊行于世。 嘉慶七年(1802年),皇上駕幸熱河,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時,他八十有余,卻輕健如故,雙眸炯然,寒光懾人。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劉墉卒于官,享年85歲。卒后贈太子太保,謚號文清,入祀賢良祠,諭祭葬。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杜康美酒醉劉伶
下一篇: 趙飛燕姊妹花擅專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