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鄭板橋與“難得糊涂”
清代大書畫家鄭板橋,詩、書、畫三絕。善畫蘭、竹、石,尤愛畫竹。他的題面詩之多,古今少見,幾乎有畫必題詩。那些詩有的悲壯蒼涼,感人心·肺。有的妙語如珠,詼諧機智。有的寥寥數(shù)句,余味無窮。鄭板橋愛面蘭、竹、石,是他的人生態(tài)度在藝術上的體現(xiàn)。為什么愛畫竹?他說:“蓋竹之體,痰勁孤高,枝枝傲雪,節(jié)節(jié)干甘。有似乎君子豪氣凌云,不為俗屈?!绷硪辉娊柙佒癖磉_自己高傲不屈的氣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干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彼臅嬚孥E流傳下來的不多,最常見的是一幅翻印的“難得栩涂”。小字注粉:“聰明難,栩涂難,由聰明而轉入栩涂更難?!边@翻印的鄭板橋手跡,解放前偶見于知識分子書齋,當時大家心里明白,世道艱難,言路堵塞,苦悶無處發(fā)泄,掛幅“難得栩徐”,無非自我解嘲,不栩涂,裝栩涂,求個心理平衡。
二:鄭板橋“察顏觀色”話扶貧
古書上記載著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說的是鄭板橋在當縣令時,經(jīng)常微服私訪。有一年春節(jié),他看到一戶人家貼了一副奇怪的對聯(lián):“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鄭板橋看后微微一笑,令差役取來白米和衣物送去。主人叩頭謝恩。有人問其緣由。鄭板橋說:“這戶人家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只有南北)過年啊”。對于鄭板橋這種關心群眾疾苦的作法’固然值得贊賞,但更為收得借集的,卻又是他善于摸透貧苦農民的心理意識。
三:鄭板橋“吟詩退賊”
清代著名學者鄭板橋辭官匆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只是牽了黃狗一只,捧了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大雨密。鄭板橋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這時,有一個小偷摸進門來,板橋聽了之后想道:‘如果高喊,恐怕小偷行兇,自己無力對付,反遭禍殃?!庇谑撬闼伎剂艘幌拢吐曇鞯罃U,細雨蒙蒙夜沉爾深上君子進我門?!毙⊥德犃?,大吃一驚,急忙閃在床后,躲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小偷剛要伸手的時候,又聽到了一陣詩聲:“腹內詩書傳萬卷,床頭金銀無半文?!毙⊥祫傄镒叩臅r候,猛地聽得又一句詩聲:“出門休驚黃尾犬?!毙⊥禍蕚溆鈮Χ觯斝⊥瞪蠅r,猛地聽得又一句詩聲:“越墻莫損蘭花盆?!备墒切⊥涤謬樍艘惶?。小偷上墻一看,墻頭上果然擺有蘭花一盆,于是便小心避開。正當小偷的腳剛剛著地時,屋內又傳出了“天寒不及披衣送,請趁月黑趕豪門”的一陣吟聲。小偷心寒膽法,拔腳就跑。
四:鄭板橋的“愛鳥之道”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愛鳥有方。何以見得了請看他在乾隆十四年給堂弟鄭墨的家信,特別是信后附言。在這封家信中鄭板橋觀點明確地說他“平生最不喜籠中養(yǎng)鳥”。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特地補掇了一段精彩的文字,專論養(yǎng)烏之道。所云不得籠中養(yǎng)鳥,而予又未嘗不愛鳥,但養(yǎng)之有道耳。欲養(yǎng)鳥莫如多種樹,使繞星數(shù)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國鳥家。將旦時,睡夢初醒,尚展轉在被,聽一片調啾,如《云門》《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抓面漱口唆茗,見其揚策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固非一籠一羽之樂而己。大率平生樂趣,欲以天地為囿,江漢為池,各適其天,斯為大快。比之盆魚籠烏,其巨細仁忍何如也1 “聽一片咽啾,如《云門》《咸池》之奏”,“見其揚艱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鄭板橋筆下的鳥國多么令人神往,顯然,他業(yè)未以房前星后的幾百棵樹為滿足,進而直抒已志,“以天地為囿,江漢為池,各適其天”,才是一生的理想。
五:鄭板橋“治學官”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在教材第n冊,有《竹石》詩一首,表現(xiàn)了鄭板橋剛烈、堅韌、不畏任何艱險的硬骨頭精神。本期刊發(fā)一篇鄭板橋少年時的故事,希望讀者小朋友喜歡。鄭板橋少年時在一家私塾學堂讀書,功課雖然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常常遭到學官(教書先生)的白眼學官是個勢利小人。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弟,見到他這個老師,可以免禮;而窮人家的孩子見到他,都必須打躬作揖、恭敬備至,否則,就要找茬挨板子,或者無中生有被罰站。鄭板橋非常討厭這個處事不公的學官,聰明的他想出了個懲治學官的好辦法。學官為了擺闊雖然家離可是每天都要招搖過了學堂就拴在板橋就從他的巍鮮喊毛驢打主意:他先到毛驢的前再走到毛驢的后邊對準驢屁股踢一腳鄭板橋躲,閃到二夏旁。如此這樣連續(xù)多次,毛驢便產(chǎn)生了條件反射:只要鄭板橋走到它面前作個揖,它的后蹄自然就會踢起來。一天早上,學官照例騎著毛驢上學堂。鄭板橋見了,很有禮貌地走到毛驢面前恭敬地作揖,向學官問好。那毛驢見狀,條件反射后蹄踢起,一下子把學官摔了個嘴啃泥。第二天,鄭板橋又到毛驢前作揖,學官又一次被摔了個四腳朝天。
六:鄭板橋的“打得好”
鄭板橋辭官后回到故鄉(xiāng)興化,在白駒場坐館教書,生活清苦,倒也樂在其中。有一天,朋友約他去小海場吃酒吟詩,路上正巧碰上一戶人家夫妻吵嘴。許多人圍著看熱鬧,其中有個不正經(jīng)的人,乘人之危假裝拉勸排解,不懷好意地動手動腳調戲那婦女。夫妻雙方看出這人的不良動機,就狠狠教訓了他一頓,打得他鼻青臉腫。這一來,他干脆死賴活扯,糾纏不休,路人也無法勸解。當鄭板橋路過時,這人聽說鄭老爺是當過縣太爺?shù)?,哭鬧著要求鄭板橋“秉公而斷”,周圍看熱鬧的人也想看看鄭老爺怎樣斷這樁糊涂案的。鄭板橋聽了緣由后,便隨口念了四句話:“瓜州的剪子,鎮(zhèn)江的刀,如皋的釘耙,海安的鍬。”這四句各講了一件當時非常出名的鐵器,與案情毫不相關。那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既不好向鄭老爺問個明白,又不便再與夫妻倆糾纏,只得自認晦氣,嘴里不停的嘮叨著“瓜州的剪子,鎮(zhèn)江的刀……”直到日落西山還在那里叨叨著。這時一個農民走過來聽了,覺得好笑,就對他說:“你還在這叨叨什么呀,這四樣鐵器不是‘打得好’嘛!”。
七·鄭板橋“自題壽聯(lián)”
壽聯(lián)是為他人祝壽、賀壽時而撰寫的對聯(lián)。一般來講,壽聯(lián)多是由他人執(zhí)筆,而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卻是自己親自“操刀”,自己為自己賀壽?!肮秩恕惫峙e,成為中國文壇一大佳話。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于世的書畫家、文學家和文學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歲。鄭板橋一生艱辛,歷盡滄桑:3歲喪嫡母,14歲失繼母,30歲喪父,33歲喪子。人倫慘變,沒有使他消沉,生活窮苦,沒有使他頹廢。他邊耕邊讀,手不釋卷,19歲時中秀才,40歲時中舉人,44歲時中進士,50歲時做了縣令。一人之身,跨越三朝,故鄭板橋自謂“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鄭板橋為官清正,剛直不阿,體恤下情,關注民生,因替百姓仗義執(zhí)言、賑濟災民,而獲罪于上司,“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罷官歸鄉(xiāng),賣畫為生。鄭板橋60壽辰時,自己為自己寫了一副別有情趣的“壽聯(lián)”:“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取數(shù)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憂少?!薄岸ㄓ上桑丈鸁?。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八:鄭板橋“留口飯”
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在未到揚州之前,先住在蘇州。他在蘇州城桃花巷東頭開了一家畫寓,以賣畫為生。在桃花巷的西頭,也有一家畫寓,畫寓的主人名叫呂子敬。呂子敬擅長畫梅花,他標榜自己畫的梅花是“遠看花影動,近聞有花香”。那意思是說,他畫得如同真梅花一樣。
鄭板橋自從來到蘇州,畫些竹子,也畫些花羽鱗介和山水,就是不畫梅花。這梅花是呂子敬善畫的,鄭板橋自謂不如,所以藏拙。平時,若有人要鄭板橋畫幅梅花,鄭板橋總是謙虛地笑道:“我畫的梅花比呂先生差遠了。走吧,我領你找呂先生求畫去!”
鄭板橋真的領著買畫者,到桃花巷西頭找到呂子敬,讓他賣張梅花圖,得些散碎銀子來養(yǎng)家糊口。呂子敬是個落第秀才,拖著多病的身子,上有爹娘,下有老婆孩子,生活頗為艱難。他畫梅遵循寫實的手法,畫得栩栩如生,每個花瓣都活靈活現(xiàn)。鄭板橋總是當著眾人高度評價呂子敬的畫,贊揚道:“呂先生畫的梅花,我再學十年八年,也未必能畫到這個程度?!薄?/p>
有個回家養(yǎng)老的吏部尚書,精通翰墨,鑒賞力很強,看到鄭板橋的書法和畫都是極致之品,便出了一個《梅花幽谷獨自香》的畫題,出五十兩銀子的高價,親自來到鄭板橋的畫寓,求鄭板橋畫。鄭板橋推辭說:“尚書大人呀,說到畫梅,還是呂子敬先生畫得好。這么說吧,他畫的梅花能值五十兩銀子,我畫的充其量值五兩銀子!”
老尚書聽了以后,就拿著銀子去求呂子敬了。
日子是一天天打著飛腳過去的。鄭板橋在蘇州住了三年,要遷移到揚州去了。臨行時,呂子敬前來為他送行。文人送別,都要作詞寫詩相贈。畫友分別,當然是要以丹青相送了。這次鄭板橋贈給呂子敬的,卻是一幅梅花?!?/p>
鄭板橋展紙揮筆,筆走側鋒,由深入淺,畫出了蒼蒼點點帶有飛白的梅花主干。畫花朵時,用墨濃淡相宜,有輕有重,花瓣用淡墨直接點出,等水分未干時又在花瓣下端以焦墨滲化。這樣畫出來的梅花酣暢淋漓,筆法流動,神采飛揚。再看整個畫面的結構,只有三四朵梅花畫得清晰,余者皆涂涂抹抹,真有“觸目橫斜千萬樹,賞心只有三五朵”的意境。
呂子敬看了鄭板橋畫的梅花,驚得張開的嘴好一陣子沒有合上。他愣了半天,才囁嚅著說:“鄭兄有如此高超的畫梅技藝,何不早早教我?”
“怕呂兄謙讓,再不肯作梅花圖,畫酬就會少收許多?!编嵃鍢蚱届o地說。
到了這時候,呂子敬才恍然大悟,感激地說:“鄭兄之所以不畫梅花,為的是給小弟留口飯吃
鄭板橋任職范縣期間,為官清正,執(zhí)法嚴明,懲惡揚善,鼓勵生產(chǎn),僅用了兩三年時間,就把縣境內治理成一派安居樂業(yè)的太平景象。這一天,東鄉(xiāng)大集,鄭板橋一身秀才打扮,帶了筆墨紙硯,騎上小毛驢,由一名衙役陪伴,去重操舊業(yè)——賣字畫。當然,賣字畫是個幌子,私訪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鄭板橋來到集市上,鋪好地攤,展紙潑墨,立時,圍上來不少人觀看。畢竟是窮鄉(xiāng)僻壤,看的多,買的少。卻見一位老漢,拿起一幅牛畫,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了半天,看得眼角都濕潤了。鄭板橋以為碰到了知音,便問:“老兄,你喜歡這幅嗎?給個價吧,多少都行。”
老漢說:“畫得真像,像我家的那頭牛??粗@牛畫,我想到了我的賣牛錢。秋后,我核計著把牛賣掉,換點活錢,趁農閑季節(jié)做點小買賣,明春再買一頭牛。那天賣牛賣了五貫錢,回到村頭遇到了‘雁拔毛’,他說兒子結婚用錢,非借我那五貫錢不可,等兒子辦完喜事收了禮賬就還我。待他兒子婚事辦完,我去要錢,他卻翻臉不認賬,向我要證人,要借條,兩樣都沒有啊,我只好打掉門牙往肚里咽,自認倒霉了。”說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淚。
旁邊一位青年對鄭板橋說:這老伯姓王,為人老實厚道,人稱“王老實”。訛他錢的那人姓顏,為人*滑,好占便宜,是個雁過拔毛的主,所以外號叫作“雁拔毛”。
其他人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起了雁拔毛占小便宜的一些傳聞。
鄭板橋聽了眾人的話,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對王老實說:“把我這牛畫買了吧。別看現(xiàn)在是張畫,這頭牛會長,長到這張紙放不下它的時候,它就會從紙上跑下來變成活牛,而紙上又有了一頭小牛,還會繼續(xù)長,還會變成活牛,如此反復,不知會衍生多少頭牛。我只要你一頭牛錢。你若不信,我可以賒給你,待十天后牛變活了,再給我錢,如果牛不變活,我情愿白送你一頭牛錢?!?br>王老實對賣畫秀才的話并不真信,但是人家情愿賒給自己,變不成牛還倒貼錢,這樣的好事哪里找去啊!所以,他就痛快地把牛畫拿走了。
王老實買了一幅牛畫的事傳遍了三村五里,好熱鬧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賣畫秀才所講的,這畫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撐破紙邊了。第十一天,天剛蒙蒙亮,人們便來到了王老實家,一進院門,就見王老實正給一頭又肥又大的黃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貼著的那張畫,上面又有了一頭小牛。正當人們紛紛稱奇的時候,雁拔毛擠出人群,對王老實說:“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畫賣給我吧?!?br>王老實到底老實,他說:“行。賣畫秀才賒給俺的,說是牛變活后給他送錢去,我還沒去哩,你直接送去吧,讓秀才給你寫個收據(jù),回來便給你那幅牛畫。你到城里找那座的府門,門口有兩只獅子,秀才姓傅叫謀關。”
雁拔毛來到縣城,找到了縣衙門——這是縣城里的府門,向把門的問“傅謀關”,把門的聽說找“父母官”,就領他去見鄭板橋。鄭板橋收了他的牛錢——五貫錢,給他寫了收據(jù),把他打發(fā)走了。雁拔毛還尋思:這秀才八成是個大官哩。
雁拔毛跟王老實要了那幅牛畫,恭恭敬敬掛在了正堂。每天燒香上供,偏偏不見牛兒長。他去找王老實,王老實說:“你還是去找傅謀關吧,因為我沒收你的錢?!毖惆蚊珕枺骸案抵\關八成是個大官吧?”“父母官,就是咱的縣太爺啊?!?br>雁拔毛驚得出了一身虛汗,他哪敢去找縣太爺算賬啊。他嘴里喃喃道:“怪我沒福,我沒福,畫中的牛在你家長,在我家不長,怪不得縣太爺?!?br>原來,鄭板橋那天從東鄉(xiāng)趕集回來,又畫了九張牛畫,畫面上的牛兒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派衙役送到了王老實家里,囑咐他每天在三更半夜更換一幅。第十天,鄭板橋又拿出五貫錢讓衙役去集上買了一頭牛,趁夜黑人靜送到了王老實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引誘財迷心竅的雁拔毛上套。果然不出鄭板橋所料,雁拔毛乖乖地送來了五貫錢,王老實被訛去的一頭牛錢被討了回來。
鄭板橋是清代箸名的書畫家、詩人。他的書畫書法皆享有很高的聲望,被人稱為三絕。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晚年署作板橋老人,江蘇興化人。三歲喪母,生活貧困。五十歲以前,讀書、教書、賣畫;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考中進士。在山東濰縣、范縣(今屬河南)作了十二年知縣。勤于政事,政績顯著。后因荒年主張賑濟饑民而得罪官紳,六十一歲,辭官回到家鄉(xiāng),以賣畫為生。
他到五十二歲時才有兒子,起名小寶。他對小寶十分喜歡。為了把兒子培養(yǎng)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
鄭板橋被派到山東濰縣去做知縣,將小寶留在家里,讓妻子及弟弟鄭墨照管。鄭板橋看到當時富貴人家子弟,又擔心自己的兒子被嬌慣變壞,所以他身在山東,而心念在家的兒子。他總想把兒子小寶委托堂弟鄭墨幫助照管,會比自己更嬌慣。所以,他從山東不斷寫詩寄回家中讓小寶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小寶在母親的帶領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記著這些詩句,從而明白了許多人生的哲理。
?嬌子如殺子?,這是多少人用血淚換取的經(jīng)驗教訓。
當鄭板橋聽說在家的小寶常常對孩子們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時還欺侮傭人家的孩子。鄭板橋立即寫信給弟弟鄭墨說:?我五十二歲才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必定要有愛子的辦法。?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溺愛不是真正的愛。所以,他要弟弟和家人對小寶嚴加管教,注意?長其中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弟弟和家人按照鄭板橋的意愿對孩子進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給鄭板橋寫了封信,講了孩子的長進,并說,照此下去,長大之后準是個有出息的人,能像你一樣,當個官兒。鄭板橋看了這封信后,覺得弟弟對小寶太姑息了,這樣做對孩子并沒有什么好處。于是,立即給弟弟鄭墨復信說:我們這些人,?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產(chǎn)。起手便走錯了路,越來越作壞,總沒個好結果?。他還說:?讀書中舉、中進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好人。?這里所說的好人,是品德修養(yǎng)高尚的人,是有益于社會的人。
小寶長到六歲以后,鄭板橋就把小寶帶在自己身邊,他親自教導兒子讀書,要求每天必須背誦一定的詩文,并且經(jīng)常給小寶講述吃飯穿衣的艱險,并讓他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洗碗,必須洗干凈。到小寶十二歲時,他又叫兒子用小桶挑水,天熱天冷都要挑滿,不能間斷。由于父親言傳身教,小寶的進步很快。當時濰縣災荒十分嚴重。鄭板橋一向清貧,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著說:?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里說:?這是你爹中午節(jié)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蹦跤著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著窩頭。這時,一個光著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著他吃。小寶發(fā)現(xiàn)這個用饑餓眼光看的小女孩,立刻將手中的窩頭分一半給了小女孩。鄭板橋知道后,非常高興,就對小寶說:?孩子,你做得對,爹爹真喜歡你!?
鄭板橋對于女兒也非常關心。在他的影響和熏陶下,女兒在詩畫方面也達到了相當水平。眼看女兒就到出嫁年齡了,還未找到合適的對象。他主動為女兒選擇了對象,并且一反婚事大操大辦的傳統(tǒng),自己親自將女兒送到男方家里,讓男方家人做了幾個小菜,以示慶賀。當他要返回時,才告訴女兒說:?這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在這里過吧!?他為了表示自己對女兒婚事的祝賀,特意作畫一幅做為嫁妝送給女兒,在這幅畫上,他題寫了一首小詩說:?官罷囊空兩袖寒,聊憑賣畫佐朝餐;最慚吳隱奩妝薄,贈爾春風幾筆蘭。?鄭板橋非常注意對子女進行自立教育。
直到臨終前,他還要讓兒子親手做幾個饅頭端到床前。當小寶把做好的饅頭端到床前時,他放心地點了點頭,遂即合上了眼睛,與世長辭了。臨終前,他給兒子留下的遺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漢。?這則遺言,是對子女的囑咐,也是他對子女教育經(jīng)驗的總結和概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00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鄭板橋的詩句名言鄭板橋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