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行是清朝大臣
康熙二十年,參加鄉(xiāng)試
,考中舉人,二十四年參加會試,高中三甲八十名,賜進士出身。張伯行并沒有立刻入仕,一直到等到康熙三十一年的時候康熙三十八年
康熙四十二年,張伯行擔任山東濟寧道
。當時山東遭遇災荒,百姓吃不飽飯,流離失所,災民流浪四地。張伯行見此慘狀,自費從家鄉(xiāng)運來糧食,又讓人縫制棉衣,救濟災民。朝堂聽聞災情之后
,康熙帝下令各道拿出款項救濟災民。于是張伯行開倉,拿谷二萬二千六百石有余賑濟所屬漢上、陽谷二縣。這事兒沒有得到山東布政使的同意,于是遭到斥責,并且布政使還表示要上書彈劾他。面對布政使的責問
,張伯行絲毫不亂。他據(jù)理力爭,言皇帝既然下令讓各道救濟災民,那么久表示在倉谷和人命之中,人命更重要。雖然明確表示,但是其話里意思,大概就是說如果真上書彈劾我,那么便是不聽從皇帝的命令了。布政使聽后,只能停止彈劾,但是也因此記恨上了張伯行。康熙四十五年
,張伯行升任江蘇按察使。按照當時官場不成文的規(guī)矩,新官上任張伯行為官清廉
,并不收受賄賂,所以根本拿不出這么多的錢。就算能拿的出,他本人也極其厭惡這種巴結(jié)上司、貪污成風的事情。他表示:“我為官,誓不取民一錢,安能辦此!”于是就沒有給上司送禮,同時還在任上大力整頓吏治,這樣就更是得罪了總督和巡撫。所以在江蘇任職之時,張伯行的日子并不好過,經(jīng)常受到上司的排擠和打壓。康熙四十六年
,康熙帝南巡到江蘇,總督和巡撫奉命舉薦賢能的官員。當時張伯行清廉剛正之風,已經(jīng)傳遍朝野,康熙帝自然也是知道的。但是在那份名單中,卻沒有看到張伯行的名字,于是康熙帝十分生氣。他斥責了總督和巡撫,召來張伯行,對張伯行表示稱贊。到最后的時候,他還將張伯行提拔為福建巡撫,賜予“廉惠宣猷”的匾額。此后張伯行在任上
,一直清廉為官,為民請命康熙五十年,出了一場科舉舞弊案
科舉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這場重要的考試
雍正元年,張伯行為禮部尚書
,雍正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五歲。朝廷得到此消息后,追贈太子太保,謚清恪。張伯行簡介(操守為天下第一清官)
張伯行(1651年—1725年)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
清初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學術(shù)氛圍,對張伯行有很大的塑造作用
在為學方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00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康熙四大輔政大臣結(jié)局有何不同,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