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晉國強大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趙魏韓三家分晉在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上意義巨大,它直接改寫了今后歷史的發(fā)展。認真的說,晉國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大國,而且晉國正好堵在了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上。如果晉國沒有解體,秦國根本沒有東出的機會。即使齊國選擇了東出,面對強大的晉國也沒有勝算。那么,晉國解體之后,對各國有什么影響。
一、晉國的解體是必然的,這是制度的問題
認真的說,晉國的解體是必然的,因為晉國的制度結構有很大問題。誰要為這件事負責呢?第一負責人是晉文公重耳。當年,晉國王族都擁有一定的權力。這些王族相互內斗,以至于重耳只能出逃。重耳回到晉國成為國君之后,他更改了晉國原有的統(tǒng)治結構。那些王族不再掌握實際權力,重耳設立了六卿制度。六卿直接向國君負責,這就相當于六位輔政大臣。其實這樣的統(tǒng)治結構也有自己的問題,王族權力的喪失,勢必會造成大臣權力的全面擴大。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難題,此后在中國歷史中也一再出現。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六卿的權力越來越大,而國君的權力越來越小。再加上晉國連續(xù)出了幾個不爭氣的國君,造成了國君幾乎形同虛設。
三家分晉
起初,六卿還可以和和氣氣的商量。但既然大家都有實力,自然要較量一番。所以到了晉國的末期,六卿之間的內斗不斷。最后有兩家成為了犧牲品,晉國4位卿大夫幾乎控制了所有的實際權力。問題是這四家也不打算一起過,最終趙魏韓三家聯合滅掉了另一家。趙魏韓三家的局面基本形成,起初,他們還給晉國國君留了那么一點面子。但最后,他們直接要求周天子冊封他們?yōu)橹T侯。周天子的公章基本上形同虛設,就這樣,趙魏韓三家分晉的情況出現。在齊國,老田家取代了老姜家,齊國成了田氏齊國。戰(zhàn)國七雄的局面正式形成,再加上宋國、魯國、中山國這些二流國家,大家上演了一場你方唱罷我登臺的好戲。
二、如果晉國沒有解體,秦國根本沒有機會
我們說一下西邊的秦國,在春秋時期,秦國就希望東進爭霸中原。但是晉國正好堵在秦國東出的必經之路上,秦國也曾經與晉國爆發(fā)了戰(zhàn)爭,但總是被晉國一頓暴打。這個東方大國不是秦國能招惹的,在實在無法東出的情況下,秦國只能暫時向西發(fā)展。按照秦國自己的說法是大秦獨霸西方,其實由于西方游牧民族很多,所以秦國一直被東方各國所嫌棄。至于晉國則是一個巨無霸型的國家,這個國家十分龐大,人力物流資源充足。為了對付晉國,齊國和楚國經常聯合。作為一個整體,秦國對晉國奈何不得。但是當三家分晉之后,這樣的情況立刻發(fā)生了改變。原來的一家變?yōu)榱巳遥m然三家是盟友,可畢竟不如一家時期那么休戚與共。秦國的態(tài)度就是各個擊破,然后逐步征服。
我們根據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發(fā)展,便能看出秦國東進戰(zhàn)略的大體方向。面對趙魏韓三國,秦國一直是拉一個打一個的態(tài)度,從來不給三家聯合的機會。利用這樣的方式,秦國將趙魏韓三國各個擊破。即使是秦始皇征服東方六國,也是先征服三晉,然后再對付燕國、楚國等國家。其實晉國有點像20世紀的蘇聯,任何國家也無法從外部把它怎么樣,所有的問題都是內部爆發(fā)的。在戰(zhàn)國的初期,魏國一家獨大。魏國曾經有再次統(tǒng)一三晉的幾乎。這對各國都造成了很大的陰影,齊國和秦國聯合破壞了魏國的統(tǒng)一計劃。所以得國家都不希望一個強大的敵國出現,對于它們來說,力量越分散對它們越有利。
公元前636年繼位,在公元前628年去世,在位九年
春秋人物-晉文公篇-這樣寫到“他一共在位九年,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逝世。作為杰出的政治家,晉文公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對中國春秋時期的歷史發(fā)展卻產生了巨大影響?!?br>秦晉戰(zhàn)爭-1,公元前627年(周襄王二十五年)-秦、晉崤之戰(zhàn) 2,公元前620年(周襄王三十二年 )-秦、晉令狐之戰(zhàn) 3,公元前594年(周定王十三年) -秦攻晉輔氏之戰(zhàn) 4,公元前578年(周簡王八年)-秦、晉麻隧之戰(zhàn)
秦晉之好-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春秋時代,晉國和秦國是相鄰的大國,晉獻公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秦穆公,稱“穆姬”,以加強同秦國的關系。獻公死后,公子夷吾即位。夷吾因長期在外,于是請秦穆公派兵護送,答應割讓河外五城給秦國作報酬。哪知夷吾(晉惠公)即位后,并沒有信守諾言。
晉惠公不守信用,引起秦穆公的不滿。公元前641年,晉國發(fā)生饑荒,秦穆公仍送去大批糧食,幫助晉國度過困難。第二年冬天,秦國遇到了同樣的饑荒,晉惠公卻一點糧食也不支援。秦穆公非常生氣,親自率軍討伐晉國,活捉了晉惠公。
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喪服,帶著四個兒女登上一座堆滿干柴的樓臺,并派人對秦穆公說:“上天降災,使秦、晉兩君以刀兵相見?,F在晉君被您俘虜,他什么時候來到京城,我就什么時候死去,請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聽著了慌,決定寬恕晉惠公,把他安置在靈臺,待以上賓之禮,兩國國君還締結了盟約。
以后,秦、晉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晉惠公把太子子圉(yǔ)派到秦國去當人質,秦穆公將宗女懷嬴嫁給子圉。但子圉擔心當不上晉國的國君,就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晉國。第二年,晉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稱晉懷公,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不安。
這時,晉公子重耳來到了秦國。穆公決定幫助他回國奪取政權。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國軍隊的護送和國內群臣的擁戴下,回到都城曲沃,派人殺死懷公,即位為君,史稱晉文公。
晉文公才華出眾,忠厚謙遜,深得穆公的歡心。從此,秦晉兩國在整整六年的時間里一直友好相處,沒有發(fā)生過嚴重的沖突。“秦晉之好”由此而來。
文公死后晉國
文公死后晉國發(fā)生了哪些大事:
晉文公去世后,公元前627年,晉襄公繼承了父親開創(chuàng)的霸業(yè),崤之戰(zhàn)中,晉軍大敗秦軍,俘獲秦軍三將,
公元前627年 周襄王二十六年 晉、楚汦水之戰(zhàn)
公元前626年 周襄王二十六年 晉、衛(wèi)戚之戰(zhàn)
公元前625年 周襄王二十七年 秦、晉彭衙之戰(zhàn)
公元前625年 周襄王二十七年 晉聯合諸侯攻秦
個人認為,如果晉國沒有被一分為三,秦國不能統(tǒng)一天下。
一
針對?沒有晉三支,秦國仍有統(tǒng)一全國的可能?的問題,筆者認為,如果沒有魏、趙、漢的劃分,秦國最終統(tǒng)一全國不僅困難,但也可能繼續(xù)被晉國鎮(zhèn)壓甚至被晉國消滅。究其原因,一方面,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雖有?秦晉關系良好?,但在大多數時間里,秦國與晉國多次交戰(zhàn)。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雙方都有勝負,但總的來說,晉國占了上風。更重要的是,由于晉國的存在,加上守潼關到漢沽關,秦國很難進入中原。
二
在此基礎上,秦不能進入富庶的中原,因而很難獲得先進的技術、人才和文化,國力也無法迅速提高。春秋時期,由于晉國的重心在中原,也就是說,主要的兵力是用來對付楚國的,所以沒有全力進攻秦國。但是,如果晉國足夠完整,能夠堅持到戰(zhàn)國時期,它就能夠消滅秦國。更重要的是,即使晉被分為三個部分,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可以壓制秦。戰(zhàn)國初期,晉被分為魏、朝、趙。其中,魏國繼承了晉國的衣缽,成為三晉時期最強大的政黨。
三
在魏國與秦國的較量中,秦國可以說是屢戰(zhàn)屢敗。例如,公元前408年,魏國軍隊攻打秦國,占領河西土地,然后修建羅音、嘉陽。至于以吳起為首的魏軍,幾乎每次都要打敗秦軍,甚至揚言秦國只能遷都,遠離其邊緣。三晉魏國除了打敗秦國之外,還摧毀了中山國和齊國。也就是說,金國一旦一分為三,魏國就能夠在戰(zhàn)國初期鎮(zhèn)壓所有的英雄人物,成為繼續(xù)鎮(zhèn)壓秦國的霸主。那么,很明顯,晉國是魏、趙、漢的結合體,顯然更強大。戰(zhàn)國中期,魏國失去了霸主地位,部分原因是三晉之間的互相攻擊,即缺乏統(tǒng)一。
四
最后,戰(zhàn)國中后期,魏國雖衰落,但趙國卻成了秦國的對手。昌平戰(zhàn)役前,趙舍等趙氏將領也打敗了秦國。即使在昌平戰(zhàn)爭失敗后,秦也被李牧等趙國將領打敗。在一定程度上,占據山西、河南、河北中原的晉國,原本人才最多。如果不把這些人才分為魏、趙、漢,而是被一個沒有被肢解的晉國使用,其作用將是難以想象的。綜上所述,春秋時期,也就是說,在晉國三大割據之前,除了楚國之外,晉國還能夠鎮(zhèn)壓秦國,甚至在晉國分裂成三個之后,魏國和趙國都可以與秦國的對手抗衡甚至鎮(zhèn)壓。因此,在筆者看來,如果沒有?晉三支?,秦國很難統(tǒng)一全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0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