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竇憲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記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記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勛。亦稱為“燕然勒石”。
《后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竇憲〉
憲懼誅,自求擊匈奴以贖死。會南單于請兵北伐,乃拜憲車騎將軍,金印紫綬,官屬依司空,以執(zhí)金吾耿秉為副,發(fā)北軍五校、黎陽、雍營、緣邊十二郡騎士,及羌胡兵出塞。次年,憲與秉各將四千騎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萬騎出朔方雞鹿塞,南單于屯屠河,將萬余騎出滿夷谷,度遼將軍鄧鴻及緣邊義從羌胡八千騎,與左賢王安國萬騎出陽塞,皆會涿邪山。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余,與北單于戰(zhàn)于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余萬頭。于是溫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后二十余萬人。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jì)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曰:……
翻譯:
竇憲自知忤怒太后,恐難保全,于是請求出擊匈奴,以贖死罪。當(dāng)時匈奴分南北兩部,南匈奴親漢,北匈奴反漢。正好南匈奴請求漢朝出兵討伐北匈奴。 第二年,竇憲與耿秉各率四千騎、南匈奴左谷蠡王師子率萬騎從朔方雞鹿塞(今內(nèi)蒙古磴口縣西北哈薩格峽谷口)出兵;南單于屯屠河率領(lǐng)萬余騎從滿夷谷(今內(nèi)蒙占固陽縣)出兵;度遼將軍鄧鴻和邊境地區(qū)歸附朝廷的羌胡八干騎、左賢王安國萬騎從翩陽塞(固陽縣境)出兵。三路大軍在涿邪山(今蒙占西部、阿爾泰山東脈)會師。 竇憲命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等率精兵一萬多,與北單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內(nèi)杭愛山)作戰(zhàn),大破敵軍。敵眾潰散,單于逃走。竇憲整軍追擊,直到私渠比鞮海(烏布蘇諾爾湖)。此役,共斬殺名王以下將士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余萬頭,來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萬人。竇憲、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jì)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nèi)之杭愛山。勒功,刻石記功。東漢大將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記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勛。亦稱為“燕然勒石”。
同源典故
刻燕然石 刻銘天山 勒功 勒勛燕石 勒燕山石 勒燕然 勒燕然石 勒燕然銘 勒石 勒銘 燕山碑 燕山銘 燕然功 燕然勒石 燕然石 銘功 銘功燕然 銘勒燕山 銘勛燕山 銘燕然 銘燕石 銘石
運用示例
唐薛存誠《東都父老望幸》詩:“眾愿其難阻,明君早勒功?!?/p>
明徐熥《送李太守擢憲滇南》詩:“他日勒功留片碣, 點蒼如黛石嵯峨。”
宋范仲淹《漁家傲 秋思》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04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彭寵之死三大原因:家奴為何殺害彭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