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yùn)筆圓轉(zhuǎn),渾然天成。褚遂良雖變通筆畫,仍能采納熔鑄古人用筆的氣質(zhì)、意緒,筆筆透露出書為心畫的性靈。褚遂良因之書法與敢于進(jìn)諫深得唐太宗李世民信任,然而武則天卻對其深惡痛絕,這又是為何呢?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嘆息無人與他談?wù)摃?,宰相魏徵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 逸少體。”當(dāng)天太宗就召褚遂良作他的侍書。后來,褚遂良更以敢于進(jìn)諫深得太宗信任。太宗死后,他與長孫無忌成為“顧命大臣”。在高宗皇帝要廢掉皇后,想立 武則天為皇后時,褚遂良叩頭流血勸阻高宗,帳幕后偷聽的武則天氣得喊叫:“何不打殺此蠻子!”就是這位褚遂良,他的書法也是“巖巖若奇峰之峻”,《雁塔圣 教序》、《倪寬贊》、《陰符經(jīng)》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筆法獨(dú)特,饒有情趣。他把王羲之書法中那些偶然使用,并不為人注意的筆法,進(jìn)一步發(fā) 揮明顯,臻于精熟。例如,落筆即轉(zhuǎn)鋒,飄若行云。他在寫豎畫、撇畫,甚至點畫時,常用這種筆法。如“業(yè)”字的一豎,“六”字的第一點,“以”字的一撇。這 種筆法創(chuàng)造一種筆勢翩翩、跌宕靈動的美。同時,他又獨(dú)創(chuàng)自己的家法。例如,他寫的鉤法就十分獨(dú)特,這種鉤腳的形狀就像人的腳后跟,故人稱之為“踵腳”。 “窮”“外”二字的豎鉤和“砂”字的撇鉤就是如此。寫此畫時,他引筆向下,漸行漸按,最后稍稍停蓄,筆墨自然化開,圓若水滴,再提鋒微微鉤出。這種“踵 腳”鉤法頓挫有度、提按分明,同時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特殊的情趣。
此外,褚書的橫、捺和戈畫作為主筆時,大多加以藝術(shù)夸張,引寫伸長。如 “真”字的一橫,明顯向左右兩邊拉開和夸張,橫畫的彎度變化強(qiáng)烈,中間提鋒而過,若斷若續(xù);正像“大”字一樣,褚書的捺畫都明顯比其他筆畫粗重,而且盡量 伸展,并含有隸書筆意;戈畫一般平臥的程度較大,如“威”字,而且向右下方延伸,整個字顯得既疏散又均衡。
運(yùn)筆圓轉(zhuǎn),渾然天成。褚遂良雖變通筆畫,仍能采納熔鑄古人用筆的氣質(zhì)、意緒,筆筆透露出書為心畫的性靈。褚書的出鋒并不是銳利長出,而是大多比較粗短成三角形,穩(wěn)重敦實。如“化”字 的豎彎鉤的結(jié)筆就是這樣。他一改虞書的“縮鋒”,如春雨潤枝、花苞綻放。如“東”字豎鉤“踵腳”的出鋒僅微露端倪、若隱若現(xiàn)。褚遂良運(yùn)筆圓轉(zhuǎn),渾然天成, 能意轉(zhuǎn)而筆至,因勢而生形,并沒有斷筆之狀,顯示出駿爽風(fēng)骨。褚遂良大字和小字都寫得好,在用筆上是大字用方,小字用圓,這也是王羲之書法所沒有的。他的 書風(fēng)和用筆的發(fā)展趨勢是由方到圓,這與王書截然不同。特別是他被魏徵引薦給唐太宗以后,書風(fēng)大變;到了高宗時代,書風(fēng)變得更加圓轉(zhuǎn)華美。
清麗剛健,雖瘦實腴。書法要有筆力,不過并非筆畫粗重才叫有力,筆畫線條細(xì)而有力者才更見筆力。褚書清麗剛健、瘦硬通神,而其關(guān)鍵是“得筆”即中鋒行筆,細(xì) 圓如髭發(fā),雖瘦實腴,富有立體感,故得筆力。這正是褚體瘦勁不同于歐體瘦勁(方剛)之處。褚遂良晚年筆力愈沉而筆畫愈細(xì),表現(xiàn)在書體風(fēng)貌上則是姿態(tài)更加流 美,字形寬綽多變,章法布白也更接近于隸書的格調(diào),字與字的間距寬,而行與行的間距窄,饒有新意,與眾不同。
褚遂良比歐陽詢、虞世南小40歲,米芾曾大贊褚書“如熟馭戰(zhàn)馬,舉動從人,別有一種驕色”。褚體獨(dú)樹一幟,成為唐代書壇上的一朵奇葩,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
(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
神龍元年,武則天駕崩。她死的那一天,又寫了一封遺書,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她后人的親屬,如王、小二、褚遂良、韓原等,當(dāng)時都累了,命他們復(fù)業(yè)?!斑@相當(dāng)于為褚遂良等人平反,他們是因為反對自己而被迫害的。你知道嗎,朱穗良是武則天最怨恨的人,為什么這個時候還懷念他,甚至為他平反?隋亮,楊宅人,出身名門,學(xué)識淵博,酷似耿介,尤其受到唐太宗和李世民的器重。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遂召孫昌無極、楚良至其寢宮,曰:“漢武獨(dú)在霍光,劉備獨(dú)在諸葛亮。從現(xiàn)在起,我將把一切托付給你。李贄說:“有了孫昌無極和褚良,我們國家的大事就可以解決了?!?。"
楚良成為孤兒,是因為他是李治最強(qiáng)的后衛(wèi)。當(dāng)時太子李承干被罪廢,朝臣都認(rèn)為王錦的九子李治很優(yōu)秀,應(yīng)該是太子的最佳人選,但唐太宗更喜歡他的四子李泰。一天,他對他最親近的大臣說:“昨天,青雀撲進(jìn)我的懷里,說:‘我直到今天才成為你最親近的兒子。今天是我重生的日子。我只有一個兒子。百年后,我替陛下殺了他,把皇位傳給晉王。父子的倫理應(yīng)該是自然的。當(dāng)我看到他這樣的時候,我為他感到難過。聽到這里,大家面面相覷,一言不發(fā)。只有褚遂良站出來說:“魏,王如何能稱帝,殺死他的兒子,并在百年后把王位傳給晉王?唐太宗恍然大悟,當(dāng)日立李治為太子。李治即位后,非常感激褚遂良,封他為河南知府。次年升任河南知府。永輝四年,褚遂良被拜為右仆《尚書》,掌管政務(wù)。但李治皇帝做夢也沒想到,因為立皇后的問題,褚遂良成了他最大的絆腳石。
永輝六年,皇帝受武則天趙翼蠱惑廢王,立武氏。一天,他把孫昌、無極、褚遂良、李記和郁之寧叫到內(nèi)堂開會。這些人之前得到消息,商量著怎么說服他們,但是誰也不想放棄第一槍。隋良自告奮勇說:“我奉先帝之命,奉陛下之命。不忠臣,無臉見先帝?!备咦诼暶鞯睦碛墒牵骸斑@是十惡不赦的罪行?;屎笪瓷鄷r,吳有太子。”我要吳做皇后。你怎么看待清朝的家庭?”誰也沒來得及說話,褚遂良第一個站出來說:“皇后是名門望族,始皇帝嫁給了國王?;实巯缺懒?,拉著大臣的手說:“我現(xiàn)在就把賈二、賈府托付給清朝?!北菹略趫?,所以我一定聽得很清楚。沒聽說過女王的錯誤,就應(yīng)該亂放棄嗎?大臣絕不會為了奉承陛下而違抗前朝皇帝的命令。'
不管皇帝怎么解釋,褚遂良都不同意,當(dāng)天見面就以淚洗面告終。第二天,皇帝又召集會議,褚遂良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陛下必須改姓皇后,但請選一個貴姓。眾所周知,吳曾經(jīng)擔(dān)任過開國皇帝。你怎么能藏起來?如果她成為女王,世界會怎么想?”這句話讓皇帝很痛苦,他不好意思說出來。然而褚遂良卻越來越激動:“愚蠢的大臣侵犯了圣家的尊嚴(yán),罪有應(yīng)得。他只是想實現(xiàn)先朝的大恩大德,他還在乎他的死活?!比缓?,他脫下帽子,把他在法庭上舉著的手板放在臺階上,說:“還陛下的手板,我要回老家去!”皇帝大怒,命令衛(wèi)兵把他帶出去。一直躲在幕后偷聽的武則天非常生氣,并
最后,皇帝不顧褚遂良等人的反對,強(qiáng)行讓武則天做了皇后。楚良因違反圣旨,被貶為潭州巡撫。咸清二年,貶為貴州巡撫。武則天還不是日本人,不久被貶愛知。咸清四年,邵穗良在流放中孤獨(dú)終老,享年62歲。武則天畢竟不是小女人。當(dāng)了皇帝之后,她拜讀了所有的大臣。雖然她討厭迂腐的人,但她不得不佩服他的正直和忠誠。最后,她和自己的內(nèi)心達(dá)成了和解,不想帶著悔恨去另一個世界。這才有了給褚遂良平反的詔書。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可能贏得所有人的好感,但只要你不支持道德,堅持原則,即使是敵人也會咬牙切齒地為你出頭。今天,褚遂良被我們記住,不僅僅是因為他精湛的書法,更是因為他的筋骨。武則天,與她講和,讓我們見證偉大。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學(xué)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后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后,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轉(zhuǎn)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xué)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軼事典故太宗死后,傳位高宗李治,在李治冊封武曌皇后之前,大臣們有很多是堅決反對的,其中就以河南公兼大書法家褚遂良、趙公長孫無忌、英公徐世勣等反應(yīng)最為強(qiáng)烈。
他們想力諫高宗,長孫無忌想第一個進(jìn)去勸諫,因為李治決心已下,這個時候誰去阻擋他,無異于去送死。
褚遂良攔住了他道:長孫太尉是國舅,如果事情不順利,就會讓皇上背上一個向舅舅發(fā)怒的名聲,這不好!
徐世勣說:請讓我李勣先進(jìn)去吧!
褚遂良說:李司空,你是國家的重臣,一旦事情難辦,就會讓皇上背上一個治罪大臣的壞名聲,這樣不好。褚遂良我出自布衣,沒有立下一點功勛,只不過受太宗寵遇,這才有了今天,況且今天正是我報答太宗的恩情之時,如果我不去,何以面對先帝的在天之靈啊!
生平 出身名門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褚遂良出身于名門貴族,陽翟人。父親褚亮?xí)r任散騎常侍一職,與虞世南、歐陽詢等人為好友。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建立了唐王朝。褚遂良父親褚亮?xí)r任仕隋朝東宮學(xué)士。因與楊玄感有舊,被貶為西??に緫?。薛舉在蘭州稱帝,褚亮被任命為黃門侍郎,褚遂良則做了薛舉的通事舍人,掌管詔命及呈奏案章。
薛舉占據(jù)了甘肅的大部分地區(qū),企圖奪取京城長安,進(jìn)軍途中病死,薛舉兒子薛仁杲繼承了他的事業(yè)。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陰歷十一月,李世民包圍了薛仁杲駐扎在涇州的營寨。薛仁杲投降,被押往長安處決,而他手下的人被收服在李世民的麾下,褚遂良就這樣進(jìn)入了李家王朝,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鎧曹參軍
最初,褚遂良在秦王李世民那里做鎧曹參軍。李世民對褚遂良懷有好感,李世民曾對長孫無忌說:“褚遂良耿直,有學(xué)術(shù),竭盡所能忠誠于朕,若飛鳥依人,自加憐愛?!?/p>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命李世民掌握東部平原文、武兩方面的大權(quán),并且允許他在洛陽開府—天策府。同年,李世民成立了自己的文學(xué)館,其中有十八名學(xué)士在做他的國事顧問。褚遂良的父親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員,主管文學(xué)。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褚遂良的學(xué)識與日俱進(jìn)。尤其是書藝,在歐陽詢與虞世南的指導(dǎo)下,更是出類拔萃,且具備了歐、虞二人所不具備的政治地位與社會名望?!短茣肪砹摹妒佛^下》記載,弘文館的日常事務(wù),就是由褚遂良來管理的,人們稱他作“館主”。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陰歷六月,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隨后被立為太子。陰歷八月,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號為“貞觀”。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下詔把隋未戰(zhàn)亂時期的戰(zhàn)場改修為廟宇,褚遂良負(fù)責(zé)其事。唐太宗立慈云寺,由褚遂良書碑。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褚遂良出任起居郎,專門記載皇帝的一言一行。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虞世南逝世,魏徵將褚遂良推薦給李世民,太宗命他為“侍書”。
黃門侍郎
李世民曾廣泛收集王羲之的法帖,褚遂良可以鑒別出王羲之書法的真?zhèn)?,使得沒有人再敢將贗品送來邀功。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褚遂良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議大夫。李世民每有大事,幾乎都要向褚遂良咨詢。李世民想親自去征討遼東,此事遭到了褚遂良的反對,但是李世民強(qiáng)硬的態(tài)度卻使褚遂良感到恐懼。他沒有再堅持,并跟隨唐太宗遠(yuǎn)征遼東。但是后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證實了褚遂良的話是對的。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承干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
唐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作為黃門侍郎的褚遂良開始參預(yù)朝政。隨后,他被皇帝派往全國各地,巡察四方,直接可以黜涉官吏。此時,他父親褚亮死了,他不得不暫時辭去黃門侍郎之職。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褚遂良又被起用為黃門侍郎。同年陰歷九月,被提升為中書令,成為繼魏微之后,與劉洎、岑文本、馬周、長孫無忌一樣在唐代政壇上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大臣。
輔佐大臣
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在彌留之際,將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召入臥室,對二人說:“卿等忠烈,簡在朕心。昔漢武寄霍光,劉備托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須盡誠輔佐,永保宗社。”對太子李治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國家之事,我就放心了。”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詔書。
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陰歷六月,李治繼皇帝位,封褚遂良為河南縣公,次年,又升為河南郡公,后借故把他貶為同州刺史。三年后,高宗又把他召回身邊,征拜為吏部尚書,同時監(jiān)修國史,加光祿大夫,又兼為太子賓客。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又升為尚書右仆射,執(zhí)掌朝政大權(quán),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頂峰。
廢后之爭
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在是否立武昭儀為皇后的斗爭中,褚遂良與長孫無忌強(qiáng)烈反對任何廢黜王皇后的企圖。高宗召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績、尚書左仆射于志寧以及褚遂良進(jìn)官商議廢后立后之事。褚遂良發(fā)了一通議論,給皇帝潑了一瓢冷水。而他的那種不要命的態(tài)度——將官笏放在臺階上,同時也把官帽摘下,叩頭以致于流血——更使皇帝大為惱火,讓士兵把他強(qiáng)行拉了出去。而坐在皇帝后邊的武氏則恨不得立刻將他處死。在關(guān)鍵的時候,善于迎合旨意的李績卻說了一句話:“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边@一來既改變了唐王朝的命運(yùn),也將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悲劇的深淵。
凄涼晚年
武則天在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陰歷十月被冊封為皇后,褚遂良也被新皇后趕出朝廷,到潭州任都督。唐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元旦,武后的兒子李弘(公元652年—公元675年)被立為太子。
唐顯慶二年(公元657年)春天,褚遂良調(diào)到離京師極遠(yuǎn)的今廣西的一個州去任都督。同年晚些時候,武則天則與許敬宗、李義府一起,誣告中書令來濟(jì)、門下侍中韓緩與在廣西的褚遂良共謀反叛。
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被貶—這一次是被貶到中國本土以外的越南河內(nèi)西南一帶,褚遂良在絕望之中,寫了一封信給高宗,向他求情訴說自己曾長期為高祖與太宗效勞,最堅決地支持高宗繼位等等,結(jié)果仍是無濟(jì)于事。
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禇遂良在流放之中孤獨(dú)地死去,時年六十三歲;在他死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武則天等人還沒有放過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孫后代也流放到他死的地方。
褚遂良的詩文伏櫪丹霞外,遮園煥景舒。行云泛層阜,蔽月下清渠。亭中奏趙瑟,席上舞燕裾?;浯胡L晚,風(fēng)光夏葉初。良朋比蘭蕙,雕藻邁瓊琚。獨(dú)有狂歌客,來承歡宴余。——唐代·褚遂良《安德山池宴集》安德山池宴集
伏櫪丹霞外,遮園煥景舒。行云泛層阜,蔽月下清渠。
亭中奏趙瑟,席上舞燕裾?;浯胡L晚,風(fēng)光夏葉初。
良朋比蘭蕙,雕藻邁瓊琚。獨(dú)有狂歌客,來承歡宴余。
?褚遂良是唐朝時杰出的政治家、書法家。褚遂良博學(xué)多才,精通書法,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書法家褚遂良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書法家褚遂良的簡介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陽翟人,褚遂良出身名門貴族,他的父親褚亮曾任隋散騎常侍、東宮學(xué)士,李淵建立唐王朝后,他因與楊玄感有舊而被貶,后薛舉在蘭州稱帝,褚亮任黃門侍郎,而褚遂良則成了事舍人,薛舉死后,其子薛仁杲繼承他的事業(yè),后投降李世民,手下人均被李世民收到麾下,褚遂良自此進(jìn)入李家王朝。在唐王朝,褚遂良先后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公元649年,唐太宗遺詔令他與長孫無忌一起輔政。后因堅決反對武則天被立為皇后而被貶為潭州都督,武則天即位之后,轉(zhuǎn)桂州都督,又被貶為愛州刺史。公元前659年,褚遂良在流放中孤獨(dú)去世,而他直到死后四十六年才得到 *** ,得以作為功臣配祀于高宗廟中。
褚遂良作為書法家,初學(xué)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薛稷、虞世南、歐陽詢并稱為初唐四大家。褚遂良傳世的作品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書法家褚遂良的生平簡介
遂良博通文史,貞觀十年***636***,由秘書郎遷起居郎。精于書法,以善書由魏徵推薦給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他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議大夫。貞觀中,太宗寵愛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諸王的待遇應(yīng)有一定規(guī)格。十七年太子承干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為黃門侍郎,參預(yù)朝政。太宗策劃東征高句麗時,他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為中書令,二十三年,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為顧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價強(qiáng)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為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史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復(fù)為宰相。四年,為尚書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皇后。他認(rèn)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為潭州都督,轉(zhuǎn)桂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死于任所。
書法家褚遂良的書法特色
其書處學(xué)歐陽詢等,繼學(xué)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會漢隸。其特點是:正書豐艷,自成一家,行草婉暢多姿,變化多端。當(dāng)時與歐、虞齊名,學(xué)者甚多。顏真卿亦受其影響?!短迫藭u》稱褚書“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眰魇辣逃小锻萑厥ソ绦虮贰ⅰ兑灵牱瘕愑洝?、《孟法師碑》等。
書法家褚遂良的代表作
倪寬贊:
《倪寬贊》墨跡,傳為褚遂良書***亦有人認(rèn)為是歐陽詢書***,真?zhèn)?尚無定論。然此書頗得褚書三昧??瑫?0行,共340 字。宋趙孟堅評論此帖 說:“容夷婉暢是河南晚年書?!泵鳁钍科嬖u云:“評者認(rèn)為字里金生,行 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倍簿傍P則謂:“燥而不潤,覓貶天趣。” 此帖原跡現(xiàn)在臺灣。
雁塔圣教序:
亦稱《慈恩寺圣教序》。凡二石,均在陜西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下。前石為序,全稱《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 ,18行,行42字。后石為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記》,唐高宗李治撰 文,褚遂良書,20行,行40字,文右行。
在運(yùn)筆上則采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 起伏頓挫,提按使轉(zhuǎn)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guī)矩。唐張懷瑾評此書云: “美女嬋娟似不輕于羅綺,鉛華綽約甚有余態(tài)?!鼻匚腻\亦評曰:“褚登善 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tài)銅柯鐵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絲。能將轉(zhuǎn) 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
陰符經(jīng):
大字墨跡,傳為褚遂良書。紙本,楷書96行,共461字。傳為褚 遂良所書的《陰符經(jīng)》尚有小楷和行書兩種刻本流傳于世,字跡皆很小,難 窺廬山面目。此帖大盈寸,末題:“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書”。很有可能是 唐代學(xué)褚書的偽作。即便如此,大字《陰符經(jīng)》也不失為書法精品。此帖不 但具備了褚體楷書的特點,還與“唐人寫經(jīng)”極其相似行筆起落多參以寫經(jīng) 史,寫得自然古樸。元楊無咎云:“草書之法千變?nèi)f化,妙理無窮。今 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之云,筆力雄瞻,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笔詾?楷書,萬文韶刻?,F(xiàn)所選為前石拓本?!堆闼ソ绦颉肥亲钅艽眈宜炝伎?書風(fēng)格的作品,字型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jìn)入 了老年,至此他已為新型?a href='' target='_blank'>奶瓶?闖雋艘徽?墜娣丁T謐值慕崽逕細(xì)謀淞伺罰?虞的長形字,創(chuàng)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05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