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硭抉R懿和諸葛亮家風(fēng),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關(guān)于司馬家族和諸葛家族的家風(fēng),還真不好說,如果以成王敗寇的理論來說的話,的確是司馬家族取得了成功,而諸葛家族最后失敗。
但是在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孩子成才與否,家風(fēng)不是主要的,門閥才是最重要的,謹慎一點說的話,在擁有門閥的基礎(chǔ)上,如果還有學(xué)識,想要成功自然是錦上添花。而那些不是大門閥家族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學(xué)識,想要出人頭地,也是很苦難的。
對不起大家,別人以為這個題目是用來教育孩子的,但是縱橫自己都沒有孩子,自然不懂育兒那一些,作為一個歷史發(fā)燒友,那個時代,真是一個看爹的時代.
三國之爭,說到底也是門閥之爭,在魏蜀吳三方政權(quán)你爭我奪的背后,是各自地盤上的門閥家族之爭,之所以會產(chǎn)生這樣的現(xiàn)象,就是因為東漢末年,實行察舉制,官員幾乎被大家族所壟斷,最終形成了甚至決定各自政權(quán)的家族勢力。
當時出現(xiàn)很多有影響力的家族,其實力遠比今天我們所理解的那種家族,比如王首富、馬首富那些家族厲害的多,比如袁紹的袁家就是大家族,東漢末年軍閥割據(jù),老袁家自己就出了兩個,假如袁紹與袁術(shù)兩兄弟能夠聯(lián)合起來,早就吊打曹操,統(tǒng)一中國了。
司馬家族雖然不是當時最頂尖的門閥,但是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司馬家族在河內(nèi)郡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曹操任司空的時候,聽說了司馬懿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就想請司馬懿出來做官,司馬懿不想去,結(jié)果曹操就強行征召司馬懿,甚至到了司馬懿不出山,就派人去抓捕他的地步。
其實,司馬懿才華肯定是有的,但是絕對不是到了缺司馬懿不可的地步,曹操此舉其實就是為了拉攏在河內(nèi)的司馬家族。
后來曹操覺察司馬懿“有雄豪志”,又有“狼顧之相”,很早就提醒曹丕,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讓曹丕提防司馬懿。
其實司馬家族相對楊修家族還是差了那么點意思,楊修家族是號稱中國第一大傳奇性家族的弘農(nóng)楊氏,楊修祖上楊震就已經(jīng)官居太尉,到楊修這一代也很厲害。
以前很多人都認為楊修情商低,其實是楊修的門閥背景強悍,有和曹操叫囂的資本,正因為如此,楊修才敢三番五次的給曹操難堪。
曹操最后殺楊修,也并不是因為楊修情商低,而是因為楊修幫助曹植,讓曹操感到自己在百年之后,曹氏可能出現(xiàn)分裂,為給曹丕掃平道路而搬倒楊修,也不是不可能。
曹操死后,曹丕在面對內(nèi)外交困的情況下一改曹操扶持寒門的做法,直接與這些門閥士族合作,曹魏政權(quán)也得以快速發(fā)展。
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后,促進豪門士族形成了更大的門閥壟斷,司馬家族是曹丕改革中獲益最大的家族,最后逐漸將曹氏政權(quán)取代。
相對于司馬懿來說,諸葛亮在三國時期的名聲更響,熟讀三國的人,也都知道,諸葛家族成員遍布三國政權(quán),諸葛亮在蜀漢擔任丞相這個大家都清楚的。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政權(quán)當中也是具有重大的影響力的,后來擔任南郡太守,在孫權(quán)稱帝后,擔任東吳大將軍,領(lǐng)豫州牧。
諸葛家族還有一個小兄弟諸葛誕在曹魏政權(quán)當中靠著自己的努力逐漸打拼,最后官至御史中丞兼任尚書,也是諸葛家族排得上數(shù)的人物之一。
但是諸葛家族的實力是無法與其他門閥相提并論的,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是講諸葛亮在出山之前的狀況,很多人傾向于認為諸葛亮是一個世外高人,其實,當時諸葛亮的處境可能也并不好。
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是逃難到了荊州地界,也有學(xué)者考證,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曾經(jīng)到劉表處獻“隆中對”,結(jié)果沒有得到認可。
整體來說,諸葛家族的根基,跟當時的門閥幽州公孫家、潁川荀氏子弟、荊州蔡黃龐蒯、揚州顧陸朱張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才會出現(xiàn),一個家族扶持三個政權(quán)的局面。
按理來說,諸葛家族不論三國誰勝,都會有一個好的結(jié)局,不幸的是,諸葛亮死后(死得太早),其子諸葛瞻還未長大,蜀國滅亡后,只有諸葛瞻的幼子諸葛京幸存下來。
諸葛瑾在東吳時期雖然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到其下一代就被滿門抄斬,幸存的只有過繼給諸葛亮的次子。
諸葛誕因為反對司馬家族篡位,也被滿門抄斬,下場十分凄慘。
論門閥,諸葛家族不如司馬家族,論勝負,諸葛家族三筆投資全部失敗,又被各種滿門抄斬,想要跟司馬家族相比,自然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至于說家風(fēng),在那個時代真的沒啥太大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1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