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上下5000年歷史悠久
,大部分人在上學(xué)時期只能在課本中獲得有限的歷史知識,實際上
,歷史是一個廣闊無邊的海洋,里面蘊含著無限的故事和奇聞異事
。今天,我為大家準(zhǔn)備了一些關(guān)于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
,當(dāng)上皇帝后卻燒掉140000卷圖書的歷史內(nèi)容,來探索這個海洋中的一部分歷史
。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古人對讀書向來是很看重的。今天講的是古代的一位大才子
,此人可謂學(xué)富五車,才高八斗
,他讀書極為勤奮,簡直嗜書如命
,他即便是瞎了一只眼還要讀書,而且藏書頗豐
。但就是這樣一個愛書之人,為何在當(dāng)了兩年皇帝之后
,卻燒掉了140000卷圖書?辦了一件堪比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樣的壞事呢?那么此皇帝是誰?既然如此愛書,為何還要燒書?欲知詳情
,本期分解。

(一)堪比“三曹”的“四蕭”
這位大才子叫蕭繹
。這人似乎不夠出名
,咱們先來看看此人的背景
,你就不得不服
。在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帝王文學(xué)家族的
,僅有兩家。一是號稱“三曹”的曹家
,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
,是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而另一家就是“四蕭”。由于演義等的原因
,使“三曹”的名聲更大,其實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四蕭”的地位并不比“三曹”低
。四蕭就是南北朝時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父子四人,即蕭衍
、蕭統(tǒng)、蕭綱和咱們的主人公蕭繹
。
先說父親梁武帝蕭衍。既然是開國皇帝
,他當(dāng)然不是尋常之輩。著名學(xué)者錢穆對其評價很高:獨有一蕭衍老翁
,儉過漢文,勤如王莽
,可謂南朝一令主。錢穆把他比作漢文帝
、王莽,可見此人有多牛
。但這也只是說他的政治功績
,這里咱們撇開政治,只說文化
。蕭衍雖被稱為“武帝”,但他可不是一介武夫
,史載他自小就喜歡讀書,文才出眾
。他年輕時就跟南朝文壇領(lǐng)袖沈約,大詩人謝朓
,大文學(xué)家王融等齊名的人物
,他與當(dāng)時的七位著名文人(包括謝朓
、沈約等)并稱為“竟陵八友”。
四蕭的第二位即蕭繹的長兄
,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大名鼎鼎的蕭統(tǒng)
,他就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漢族詩文總集《文選》的編撰者,其歷史文化地位是很高的;四蕭的第三位是蕭繹的三哥
,即梁朝的第二代皇帝簡文帝蕭綱
,此人也是個大才子
,他是當(dāng)時的著名文學(xué)體裁“宮體”的創(chuàng)造者,有文集100卷問世
。有這樣的父兄,蕭繹想不成材(這里指文才)都難
。
(二)冠絕一時,才高八斗
蕭繹(508—555)
,字世誠,自號金樓子
,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個兒子
,他天賦異稟,5歲能背誦《曲禮》
,6歲能詩。史載他“既長好學(xué)
,博綜群書,下筆成章
,出言為論,才辯敏速
,冠絕一時”
,絕對是個才高八斗的人物
。他不僅天賦極高,而且讀書極為勤奮
。他少年時曾因病導(dǎo)致一目失明,但仍嗜書如命
,即便在自己不能捧書閱讀時,仍令書童讀給他聽
,甚至可以徹夜聽書。
才華橫溢的蕭繹不僅讀書多
,而且創(chuàng)作頗豐,有400余卷作品問世
。他的詩成就很高,現(xiàn)存119首
。其中的邊塞詩,上承古代征戍詩
,下開唐代岑參、高適之先河
,很有水準(zhǔn);他的閨怨艷情詩,對后來婉約派詩詞有很大影響;他的寫景詠物詩
,對唐代近體詩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有《采蓮賦》《春日》等傳世之作
,被后世評價為:“詩筆之麗,罕與為匹”
。他的代表作《金樓子》一書,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有一席之位
。
蕭繹是“四蕭”之中的佼佼者
,文學(xué)成就堪稱翹楚,是中國歷史上數(shù)百個帝王之中留下著作最豐富者
,遠(yuǎn)比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博學(xué)
,他還是唯一進入諸子百家的皇帝
。
他不僅在文學(xué)上頗有建樹
,還有其他大量學(xué)術(shù)著作
,如《孝德傳》《忠臣傳》《注漢書》《周易講疏》《
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等。蕭繹是個全才
,他的學(xué)問簡直包羅萬象。不僅是文學(xué)家
、詩人
,還是書法家
、畫家、音樂家
、玄學(xué)家等。他的繪畫水平絕對一流
,比如傳世作品《職貢圖》,記錄了當(dāng)時前來南梁的各國使節(jié)的長相
,上面有金發(fā)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渾身只披一塊白布的黑人等
,這不但是藝術(shù)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朝貢史極為珍貴的資料
。
蕭繹的圍棋水平也很高,還寫了好幾本棋譜;他還是姓氏學(xué)家
,也是玄學(xué)研究高手,著名的周易研究專家;他甚至還寫了一本兵書《玉韜》;更令人吃驚的是
,南朝士大夫們對騎馬十分反感
,蕭繹卻不辭辛苦花費大量時間研究養(yǎng)馬
,還寫了部專著《相馬經(jīng)》
,究成果據(jù)說超出許多相馬伯樂的水準(zhǔn)
。
蕭繹還酷愛藏書
,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
,搜羅天下名書,到四十六歲時
,已經(jīng)“聚書四十年,得書八萬卷”
,簡直就一書蟲。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博學(xué)之士
,一個書蟲,卻辦了一件堪比焚書坑儒的破壞文化的事情
,就是燒掉了14萬卷圖書。究竟為何?
(三)為爭皇位
,無所不做
如果蕭繹不當(dāng)皇帝,只做一個學(xué)者的話
,他可能成為一位文豪甚至文化大家。他在40歲之前
,就是一個讀書人,一個學(xué)者
,但到了40歲,他的人生開始發(fā)生巨變
。因為
,做為一個男人
,他終究未能免俗
,他沒有滿足于研究學(xué)問,而是選擇了權(quán)力
。
本來,做為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
,蕭繹是沒有覬覦皇位之心的。蕭衍立的太子是長子蕭統(tǒng)
。蕭統(tǒng)不僅才學(xué)出眾,能編著傳世經(jīng)典《文選》
,而且具有很強的管理能力,曾經(jīng)代父監(jiān)理朝政
,干得相當(dāng)出色,眼看一代明君就要誕生
,可惜天妒英才,他因病早逝
,僅活了31歲
。而其父蕭衍卻長壽至86歲,古代罕見
,他雖不失明君風(fēng)范,但晚年也陷入昏聵之中
,一心向佛,不理朝政
。蕭衍在太子蕭統(tǒng)去世之后,立“四蕭”之一的三子蕭綱為太子
。當(dāng)年他雖已68歲,但依然硬朗
,當(dāng)然沒有禪位之意
。于是過了17年后,當(dāng)蕭衍已到85歲高齡時
,仍沒有禪位,所以就有人等不及了
。
首先不是宮斗爭權(quán),而是叛亂
。公元548年,中國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亂
,把一個占據(jù)江南富庶之地的梁朝攪了個天翻地覆。
蕭繹似乎明白亂世出英雄的道理
,他趁侯景叛亂之時,放棄學(xué)問
,開始了對皇位的角逐,踏上了一條通向地獄的不歸之路
。
蕭繹曾被封為湘東郡王,后任侍中
、丹陽尹。他526年出任荊州刺史
,都督荊、湘
、郢、益
、寧、南梁六州諸軍事
,控制長江中上游,也是頗有勢力。548年
,侯景叛梁兵圍都城建康,梁武帝命梁朝各路人馬前來勤王
,蕭繹也親率3萬大軍由他的駐地江陵(即荊州)趕來救亡。當(dāng)時各路援軍集結(jié)于建康城外
,有二三十萬之眾,其勢力遠(yuǎn)遠(yuǎn)高于侯景叛軍
。但由于各路人馬缺乏統(tǒng)一指揮
,大家都處在觀望之中
,蕭繹更是如此
。
于是侯景抓住機會水罐臺城(都城核心區(qū)
,皇宮所在處)
,并囚禁了梁武帝蕭衍
,老邁的蕭衍很快在饑餓和困頓中去世
。于是侯景立蕭綱為帝,自己控制朝廷
,蕭綱成了傀儡皇帝。不久
,侯景干脆殺死蕭綱
,自立為帝
。
這期間蕭繹在干什么呢?這時人性的復(fù)雜在蕭繹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國家危亡之際,他不是前來救援
,不是來救助自己的父皇
,而是忙著為自己尋找稱帝的機會。這當(dāng)然要消滅掉自己的競爭對手,而競爭對手當(dāng)然很多
。因為他只是皇帝的第七子而已。
于是蕭繹開始行動
。他不顧親情道義,將對他稱帝構(gòu)成威脅的兄弟子侄逐個消滅
,等到所有潛在競爭對手基本被鏟除之后才發(fā)兵平叛
。
蕭繹以討伐叛賊侯景為借口出兵
,卻先把槍口對準(zhǔn)了自己的兄弟和親人們
。他先是聽信讒言殺掉了弟弟桂陽王蕭慥
,接著派部將王僧辯發(fā)兵攻滅了侄子河?xùn)|王蕭譽
,并襲擊了哥哥邵陵王蕭綸。然后殺害孫子輩的蕭棟;又囚禁了侄子蕭圓
。
幸虧蕭繹手下的得力干將王僧辯英勇善戰(zhàn)
,還有另一梟雄陳霸先(此君正是梁朝的取代者
、陳朝的開國者)也率軍前來協(xié)助平叛
,才平定了侯景之亂
。于是
,蕭繹看看對手也解決的差不多了
,于552年11月在江陵即位稱帝,后稱梁元帝
。
當(dāng)然蕭繹的兄弟子侄眾多
,他也不可能解決完。就在他稱帝之前
,武陵王蕭紀(jì)(蕭繹的八弟)已在成都稱帝。國無二君
,蕭繹當(dāng)然又與蕭紀(jì)開戰(zhàn)
。最終蕭繹在西魏宇文泰出兵相助下
,又攻滅了蕭紀(jì)。但霸道的西魏也乘機占有了益州等地
。
(四)夢斷江陵,焚書陪葬
此時蕭繹顯出了他在政治上的弱智的一面
。本來爭奪皇位,古來有之
,他盡管為稱帝大開殺戒
,但成王敗寇
,似乎也可以理解。然此時他卻又陷入了書生意氣之中
,認(rèn)為天下已定
,在封賞了王僧辯和陳霸先之后
,以為從此天下太平了。殊不知幫助他的宇文泰
、陳霸先可都是天下梟雄,覬覦天下之心早已有之
,他卻不加防范。而且他不聽群臣建議
,沒有把都城遷回國家的中心建康
,而是在自己的根據(jù)地江陵直接進入溫柔之鄉(xiāng)
,做起了皇帝的千秋大夢。
果然
,蕭繹的皇帝夢沒有做多久
,剛剛兩年
,554年10月,曾幫助他稱帝的西魏宇文泰便率5萬大軍氣勢洶洶地來了
。而蕭繹竟渾然不覺,他聽信黃羅漢等無知之人的建議
,認(rèn)為西魏是友軍不加防備。結(jié)果宇文泰大軍一路順風(fēng)順?biāo)?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直逼江?千里江陵一日還,那速度
,李白都知道)。直到敵人兵臨城下
,蕭繹才派王僧辯抵抗,然為時已晚
。
宇文泰數(shù)萬大軍圍困江陵,城破已在眼前!你猜蕭繹此時在干什么?他這時不是組織軍士抵抗
,堅決守城,而是與群臣舉辦了一場講座
,講什么?《老子》。
這邊大軍壓境
,這邊他卻賣弄學(xué)問,氣定神閑地講國學(xué)!若是碰上狐性多疑的司馬懿
,指不定還認(rèn)為蕭繹在玩什么空城計
,或許會被嚇走;而偏偏宇文泰是一介武夫
,不信這個把戲
,裝什么裝
,給我打!
于是眨眼城破。蕭繹在城破之際
,對著自己的14萬卷藏書
,感慨不已:“不想朕讀書萬卷,卻遭今日之禍
,讀書何用!”于是一把大火燒光了他傾盡一生心血收藏的14萬卷圖書!
在文化意義上,蕭繹是犯了一個天滔天大罪
,這是繼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破壞文化事件
。因為在古時印書可沒那么容易,一方面紙張很貴
,另一方面活字印刷書還沒有出現(xiàn),甚至雕版印刷也不常有
,大多書籍都是手抄的,許多文化典籍都是孤本
。他這一炬,某種意義上不次于項羽的火燒阿房宮
,簡直不可原諒。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對之有這樣的評論:“江陵陷
,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
,答曰,讀書萬卷
,猶有今日,故焚之
。未有不惡其不悔不仁,而歸咎于讀書者
,曰書何負(fù)于元帝哉
。”
說蕭衍亡國不但不反思自己的過錯
,不檢討自己的不仁不義
,卻歸罪于讀書,真是活該他亡
。他的下場確實很慘
,他被俘后
,監(jiān)斬官命士兵用土袋將他活活地壓死了。
一代文化“大師”就這樣成了一個“亡國之君”(因為他死后
,梁朝表面上還沒有亡,還堅持了兩年
,蕭繹的小兒子,當(dāng)時才11歲的蕭方智被部下?lián)砹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但只是個傀儡,不久大臣陳霸先就廢梁建陳了)
。
蕭繹就像后來的陳后主陳叔寶、唐后主李煜
、宋徽宗趙佶一樣,都是很有天賦的藝術(shù)家
,搞學(xué)問可以,但不幸的是
,他們都當(dāng)了皇帝
,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悲哉。不過相對于陳叔寶
、李煜
、趙佶
,蕭繹顯得更加可恨,因為人家三個的帝位是繼承的
,是不得已而為之,而蕭繹的帝位純粹是搶來的
,所以他也是找死。自己死了吧
,還拿14萬卷圖書陪葬,真乃歷史罪人也!
關(guān)于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
,當(dāng)上皇帝后卻燒掉140000卷圖書的內(nèi)容就是這些了,致力于為讀者提供高質(zhì)量
、全面的歷史資訊和故事。我們的內(nèi)容不限于歷史人物
、歷史事件、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
,喜歡的話就請關(guān)注我們吧。
中國歷史上的幾次焚書事件
1
、秦孝公焚書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
。商鞅提出:“燔《詩》
、《書》
。”主張
,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焚書的人
。然而這一主張并沒有得以認(rèn)真執(zhí)行
,因此對古代文化并沒有什么大的破壞性。
2、秦始皇焚書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行政體制
,不滿于儒生、游士針對時政引證《詩》
、《書》和百家語,以古非今
。采納丞相李斯提出的“焚書”建議。這起焚書事件
,令無數(shù)文化典籍化為灰燼
。
3、梁元帝焚書
公元554年10月
,西魏派兵攻破江陵(今湖北江陵)
,梁元帝認(rèn)為自己讀書破萬卷
,仍免不了亡國,讀書還有何用
?遂將書籍14萬冊燒掉。由此觀之
,梁元帝是在個人陷入絕望地而作出的非理智之舉,與秦
、清等朝代為愚民而強令焚書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4
、乾隆皇帝焚書
乾隆從公元1773——1782年,歷時十年時間組織了360多位著名的文人學(xué)者編纂了《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對于保存中國古代文化典籍
、傳播古代學(xué)術(shù)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乾隆皇帝編書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行文化專制主義,鞏固自己的皇權(quán)
。乾隆曾兩次提出對古籍該“毀棄”的就“毀棄”
,該“刪改”的就“刪改”。編書10年間
,僅浙江省就焚書24次,就全國而言焚書數(shù)量可謂是數(shù)量浩繁
,實則是中國文化的大災(zāi)難。乾隆焚書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焚書
。
5、1976年的一次浩劫
。你懂的
,。
超越秦始皇的皇帝燒掉了14萬卷珍貴古籍
梁元帝蕭藝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皇帝
。蕭藝?yán)^位前是湘東的國王。早年
,他因病導(dǎo)致一只眼睛失明。后歷任荊州刺史
、節(jié)度使、鎮(zhèn)西將軍
。侯景之亂時,梁武帝密詔封蕭藝為侍中
、偽黃閱
、大都督等職
。他掌握著權(quán)力,卻無視國內(nèi)的內(nèi)亂
,隱藏著他的自私。故意縱容侯景作亂
,導(dǎo)致梁武帝被侯景逼死,然后把對他即位構(gòu)成威脅的兄弟侄子都一一消滅,等到所有潛在的競爭對手基本鏟除后
,再發(fā)兵給他。
武陵王蕭基在蕭藝登基后在益州稱帝
,于是蕭藝出兵四川滅弟蕭基,同時要求西魏出兵
,結(jié)果益州淪落到西魏手里。蕭藝狂言之后
,上書西魏宇文泰,要照老圖重劃疆界
。很不滿意
,命令常山金和將軍楊忠?guī)ьI(lǐng)五萬軍隊進攻江陵
。梁元帝打敗太子
,投降西魏
。
梁元帝蕭藝也是眾多亡國的皇帝之一
。與楊迪、南唐后主等名人相比
,他的一生被歷史遺忘在一個鮮為人知的角落
。梁元帝蕭藝是一個極其復(fù)雜的人物。他的一生并不曲折
。前40年
,作為一個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太子
,除了在華宅高墻里看書
、寫詩
、畫畫
,并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太多痕跡
。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借助“侯景之亂”,登上了歷史的前臺
,然后做出了被后人詬病的舉動。
公元555年初
,成圣三年十二月,西魏宇文泰大軍圍城
,統(tǒng)帥在混亂中死去。宣誓效忠過去的將軍們也向敵人投降了
。正在吟詩的梁見大勢已去。他趕緊躲進內(nèi)城
,下令把所有的書都燒掉,準(zhǔn)備自焚
。勸阻之后
,他想投降求和
。謝一任等人勸他乘夜突圍。只要他渡過長江
,就能得到駐扎在江南碼頭的阿良軍的救援。然而
,元帝不習(xí)慣騎馬,并認(rèn)為不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這只是給他的耳朵增添了侮辱
。
在王豹的挑唆下
,元帝仍然懷疑謝阿仁的忠誠,于是在他建議召集內(nèi)城五千多人后
,拒絕與他見面。他氣得謝阿仁吐血
。元帝騎著白馬
,穿著便衣在東門投降
,被羞辱和殺害
。在魏瑩被俘后,當(dāng)被問及為什么要燒書時
,蕭藝說:“我讀過成千上萬的書,但它仍然在今天
,所以我燒了它們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绷涸圩苑俣亍K了蓝疾恢酪膊怀姓J(rèn)自己亡國的真正原因
,但這也證明了他一生愛書,從極度的愛到極度的恨
,想讓這些心愛的書陪葬?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v觀歷史
,這樣的行為是前所未有的
。
他刻苦讀書
,收集了半輩子的書籍
,收藏了14萬卷珍貴古籍
,卻在登基后
,給北方西魏之?dāng)澈徒昶瞥侵箮砹舜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他下令一把火燒了來之不易?4萬卷古今圖書,這是自秦始皇焚書以來文化史上最大的浩劫
。梁焚書是漢魏以來歷代藏書的巨大損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哉f
,梁朝皇帝是一個給中華文明帶來巨大傷害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