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歷史除了課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
,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和歷史小知識是鮮為人知,所以接下來小編就為廣大喜愛歷史的小伙伴們講講關于歷史上康熙妃嬪安嬪是什么出身
?她最后是什么結局。
這個女人
,出身高貴
,依仗家族的榮譽初入宮
,即被封為七大主位之首
,但三四年后,她突然消失在歷史中
,不管是生,還是死都沒有她的任何蹤跡
,她成了大清謎案之一
,她就是康熙帝的安嬪李氏。

歷史上的安嬪李氏
,以尊貴身份入宮,漢軍正藍旗,總兵官剛阿泰之女
,康熙帝早期妃嬪之一
。同時她也是漢將撫西額駙李永芳的孫女
。大概是因為她家族的顯赫
,李氏入宮初期即被封為除皇后
、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后宮主位
。
康熙十六年八月
,康熙帝封李氏為安嬪
、王佳氏為敬嬪
、董氏為端嬪
、馬佳氏為榮嬪、納喇氏為惠嬪
、郭絡羅氏為宜嬪、赫舍里氏為僖嬪。當時冊封為嬪的七人中
,只有端嬪董氏(生皇二女
,早殤未序齒)
、榮嬪馬佳氏、惠嬪納喇氏3人已經生育
。安嬪李氏沒有生育,卻排在七大主位的首位
,可見她是沾了家族的光。
按照這個勢頭,安嬪李氏應該比后來的康熙四妃獲得更高的恩寵才對
,但這個女人卻在三四年后突然消失了,再也沒有了她的記載,不管是生
,還是死,都再也找不到她的蹤跡
。
據史料記載:康熙十六年八月,與惠妃
、榮妃
、宜妃、端嬪
、僖嬪
、敬嬪一同冊封為嬪,為當時冊封的眾嬪之首
。然后李氏就在清史的記載中消失了
,沒有任何后續(xù)記載
,連死亡時間也無法考證,不僅景陵妃園寢中沒有她的寶頂
,史書都沒有任何有關她的身后事記載
,《陵寢易知》及《昌瑞山萬年統(tǒng)志》都沒有其奉安、祭祀等記錄
。
那么安嬪為何突然失蹤呢?
結合歷史和其他,得出以下三個結論
,如下:
一
,受家族牽連說。和雍正帝的年妃一樣
,受哥哥年羹堯的牽連
,但與年妃不同的是雍正特別寵愛年妃
,所以年羹堯的罪過并沒有累計年妃
,但年妃還是死了。如果安嬪也是受家族牽連
,估計就沒有年妃那么幸運了
,她沒有年妃那么受皇帝的寵愛
,即便是受封也是沾了家族的光
,所以受家族牽連
,很有可能就突然消失了
,唯一不能解釋的是沒有進入冷宮,也沒有死的記載
,總之無緣無故的消失在歷史中。
二
、個人丑聞
。和乾隆的繼后一樣
,因為激怒皇帝而失寵
,進而失去了一切
,但安嬪的地位無法與乾隆的繼后相比
,起碼乾隆還是愛過繼后的
,只是后來繼后以斷發(fā)激怒了乾隆
,才導致失寵
。而安嬪在短短的三四年時間突然失蹤,不像是繼后那樣的激怒皇帝
,應該是個人丑聞
,被皇帝發(fā)現
,最后被秘密處死,所以才失蹤了
。
三,受政治事件牽連
。安嬪個人應該不會直接參與
,應該是間接的參與
,惹怒康熙
,失寵被殺
,不然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失蹤
。除非是受像九子奪嫡那樣大的政治事件
,不然也不會突然失蹤
,死沒有記載
,死后也沒有記載
,很讓人疑惑
。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給出答案
,只是把這些謎案留給了后人去猜測,至于具體什么原因導致安嬪失寵
,安嬪死后又去了哪里
,只有歷史知道了
。
以上就是有關歷史上康熙妃嬪安嬪是什么出身
?她最后是什么結局內容的全部了
,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的歷史趣聞故事
、歷史人物和歷史文化相關文章的話
,就請持續(xù)關注。
康熙的皇后的資料?
康熙后妃一覽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wèi)內大臣咯布拉之女
,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
,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后
,時年13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醢四晟识樱磸U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后因難產去世
,享年22歲
。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
?——1678)
,滿洲鑲黃旗人
,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跏臧嗽聝苑鉃榛屎?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僅半年
,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
,謚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圣仁皇后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 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wèi)內大臣佟國維之女
,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
,是康熙的表姐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跏臧嗽聝苑鉃橘F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
。二十二年生皇八女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醵四昶咴鲁蹙湃諆詾榛屎?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次日即去世
。謚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
,1660——1723)
,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
,即雍正帝
。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
;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
。二十一年生皇七女
,二十二年生皇九女
,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
,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
。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為皇太后
,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
,享年64歲
。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
,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醵迥晟适釉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襯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
,下嫁倉津
,多爾濟
。
定妃(1661——1757)
,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
,郎中拖爾弼之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踉跁r為嬪
,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
,后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
,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
,但再未進尊封
,薨時九十七歲。
通嬪
,納喇氏(?——1744)
,監(jiān)生常保素之女
。侍奉圣祖康熙時為貴人
。雍正二年
,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
。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
,享年在80歲以上
。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
,一女。
敦怡皇貴妃(1683——1768)
,三品協領祜滿之女
。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
,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
,乾隆三十三年薨
,年八十六
。生一女
,殤。她也時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
愨惠皇貴妃(1668——1743)
,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
,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
,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
。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后,謚為愨惠皇貴妃
。
順懿密太妃
,王氏
。初為密嬪
,后尊封為密妃
。三子,允禑
、允祿、允衸
,允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太妃
,陳氏。初為勤嬪
,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
,允禮
。
襄嬪(?——1746)
,高氏
,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
,享年在40歲以上
。一子
,允禝
,一女
,未成年即夭折
。
謹嬪
,色赫圖氏(1698——1739)
,員外郎多爾濟之女
。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
,享年在41歲。一子
,允祜。
靜嬪
,石氏(
?——1758)
。一子
,允祁。
熙嬪
,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
,乾隆二年正月處二日薨(劉心武認為她是《紅樓夢》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歲以上
。一子,允禧
。
穆嬪,陳氏(
?——1727前),陳歧山之女
,享年在30歲以上。一子
,允禰
。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1694)
, 滿洲鑲黃旗人
,孝昭皇后的妹妹
,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
,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
。一子,允礻我
,一女,夭折
。
惠妃
,納喇氏(
?——1732)
,郎中索爾和之女
,初為庶妃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跏陜詾榛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二十年為惠妃
。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
。二子,承慶
、允褆
。
宜妃
,郭絡羅氏(
?——1733),滿洲鑲黃旗人
,佐領三官保之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跏陜詾橐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二十年為宜妃
。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
。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
,允祺
、允禟
、允禌
。
榮妃
,馬佳氏(?——1727)
,員外郎蓋山之女?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跏陜詾闃s嬪
;二十年為榮妃
。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
。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
,一女下嫁烏爾袞。
貴人郭絡羅氏
,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
,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
。卒年不詳。
慧妃
,博爾錦吉特氏(?——1670)
,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
,幼年被選進宮
,尚未冊封
,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
。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
平妃
,赫舍里氏(
?——1696)
,孝誠仁皇后的妹妹
,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wèi)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
,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璣(示字旁)
,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
,當月追封為平妃
。
良妃
,衛(wèi)氏(
?——1711)
,滿洲正黃旗包衣人
,內管領阿布鼐之女
。一廢太子之時
,皇八子曾被眾大臣保舉為皇太子,深受父皇厭惡
。康熙曾說:“(皇八子)系辛者庫賤婦所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肚迨プ鎸嶄洝返?61卷)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下食口糧人”
,也就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員獲罪后
,本人以及家屬被編入辛者庫
,成為戴罪奴仆
,以示懲戒。衛(wèi)氏本人的祖先當有類似經歷
,才成為辛者庫罪籍
。她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
。以此條件
,她只能充當宮女,從事一些粗活
、重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宮女
。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
,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yōu)越
,是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
。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美艷冠一宮
,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
,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
。這些傳說并不可信,但是起碼反映出衛(wèi)氏的確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
,不僅在宮中聞名
,在民間也有所耳聞
。康熙三十九年
,她和瓜爾佳氏(敦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跷迨晔辉露杖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享年當在40歲以上
。
宣妃
,博爾錦吉特氏(?——1736)
,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
,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醯谋斫忝谩
?滴跷迨吣晔聝苑鉃樾?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
,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
成妃,戴佳氏(
?——1740),滿洲鑲黃旗人
,司庫卓奇之女,處進宮為嬪
。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跷迨吣晔聝苑鉃槌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
。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势咦釉视樱ㄊ咀峙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
,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
,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
,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
,謚曰“度”。
順懿密妃
,王氏(
?——1744)
,知縣王國正之女
,母黃氏(1640——1709),為蘇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女子
。康熙二十余年進宮
,時年大約十六七歲,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
,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
,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歲夭折)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跷迨吣晔聝苑鉃槊軏澹赫炅伦馂榛士继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
,享年70多歲
。次年同日奉安。
純裕勤妃
,陳氏(?——1754)
,滿洲鑲黃旗人
,二等侍衛(wèi)陳希閔之女
。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
。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
。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
,享年當在60歲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纓緯
,祭酒行禮
;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
僖嬪
,赫舍里氏 (
?——1702),來貝(一個字
,上面是來,下面是貝)山之女
。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享年當在40以上。
端嬪
,董氏
,員外郎董達齊女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跏晟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
。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
。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
靜嬪,石氏(
?——1758),石懷玉之女
。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
,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
,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
,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
安嬪
,李氏
,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
。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
敬嬪
,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
。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
,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
,兆佳氏(即布貴人
,
?——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
貴人,袁氏
,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
,卒年不詳
。
貴人
,那拉氏
。
貴人,陳氏
,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詳
。
貴人,易氏(
?——1728)
,雍正六年四月卒
,享年約70多歲
。
庶妃
,鈕祜祿氏
,滿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跛氖吣晔辉率湃丈识W淠瓴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庶妃,張氏
,漢族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跗吣晔辉露丈书L女
,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
。卒年不詳
。
庶妃
,王氏
,漢族
。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
。卒年不詳
。
庶妃
,劉氏,漢族
。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
,卒年不詳。
子女
兒子(按出生順序)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允禶
以上各子幼殤
,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
,固山貝子
,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
,(廢)皇太子,后封理密親王(是在雍正時期封的
,跟康熙皇帝沒關),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
,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
,恒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
,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
,后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
,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歿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
,幼殤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
,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
,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
,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
,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后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
,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
,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祎,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
,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
,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
,誠恪親王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后為避諱
,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
,改為“允”字
。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
,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
;十年十月殤
,時年三歲
。母庶妃張氏
。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
;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
。母庶妃董氏
。
皇三女
,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
皇四女(1674年—1678年)
,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
,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
皇五女
,和碩端靜公主
,母貴人兆佳氏
。
皇六女
,固倫恪靖公主
,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
,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
。母德妃烏雅氏
。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
,閏六月殤
。母皇貴妃佟佳氏
。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
,母德妃烏雅氏
。
皇十女
,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
,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
。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
,時年十二歲
。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
,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
,母貴人袁氏
。
皇十五女
,和碩敦恪公主
,母敬嬪章佳氏
。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
,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
,時年十三歲
。母庶妃王氏
。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
;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
。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