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統(tǒng)六國后,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在這時候,封建王朝正式出現(xiàn)在了歷史上。不可否認(rèn)的是,秦始皇的功績是后世皇帝無法相比的。話說回來,秦朝建立后,問題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說秦始皇沒有確立皇位的接班人。
這就給秦朝的滅亡埋下了隱患?;实鄣腔?,首先要做的就是確立太子。不過在歷史上,隨著朝代的不斷發(fā)展,每一個朝代確立太子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太子一旦確立,就相當(dāng)于未來的皇帝,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太子一詞,最早的時候,指的是大兒子,并沒有其它含義。根據(jù)《周易》記載“太子,太者,大也,至大無極,太上貴德?!?,正因如此,太子才沒有其它特殊含義。到了商周時期,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被明確稱為太子或世子。
此后太子一詞就代表了君主或者皇帝的接班人。漢朝的時候,皇帝的繼承人稱為“皇太子”,諸侯王的繼承人則稱為“王太子”。從漢朝之后,太子一詞就成為了皇帝繼承人的專用稱謂,諸侯王的繼承人稱為“世子”,這樣的規(guī)矩一直持續(xù)到了清朝滅亡。
封建王朝兩千多年,除非特殊情況,只要是皇帝就會有太子,那么皇帝的位置就是太子的。皇帝必須在自己的直系男親屬里尋找繼承人,自己的兒子自然而然是首選??墒瞧婀值膯栴}出現(xiàn)了,就是太子是皇位的接班人,為何還會出現(xiàn)謀反的情況?
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就是按照西周時期延續(xù)下來的嫡長子繼承制,皇帝的嫡長子一般會是太子。這一點是西周時期的規(guī)矩,但是在每一個朝代來說,都是不固定的。隨著朝代的更替,這個制度是會發(fā)生變化的。
皇帝的兒子實在太多,而為了穩(wěn)固朝局,太子又往往冊立得很早??蓡栴}是隨著太子長大后,問題就會不斷出現(xiàn)。太子年齡越大,缺點越多,皇帝看太子越來越不順眼,想要換其他兒子的現(xiàn)象。比如說隋文帝得太子楊勇不夠節(jié)儉穩(wěn)重而廢掉了他,改立了楊廣。
太子作為儲君,在封建社會其權(quán)力只會受到皇帝一個人的制約,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子本人也經(jīng)常會成為違法亂紀(jì)的源頭,如果搞的太過頭也會令皇帝失望。于是太子就會鋌而走險。第二個原因就是太子作為朝局的重要力量,會被政敵算計。
遇到膽大包天的政敵,甚至?xí)榱吮苊馓尤蘸蟮腔鶗锖笏阗~,想盡各種辦法整垮太子。太子如果被政敵逼迫到走投無路,忍無可忍,起兵造反自然就是他唯一的選擇。這種例子的代表就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jù)。這就是漢武帝晚年時期的巫蠱之禍。
《資治通鑒》記載:“江充自以與太子及衛(wèi)氏有隙,見上年老,恐晏駕后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言上疾祟在巫蠱。于是上以充為使者,治巫蠱獄?!备鶕?jù)這樣的記載來看,江充因為之前跟太子劉據(jù)有矛盾,害怕太子即位以后清算自己,便將巫蠱的禍水故意引到太子身上。
最后一個就是太子與皇帝既是父子,又是天敵。古代真正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實在是鳳毛麟角,太子即位時如果不能壓制住朝堂上的那些舊貴族和官僚集團就極有可能被篡權(quán)奪位。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是數(shù)不勝數(shù)。
皇帝在位時間越長,太子越危險。這是一個無論皇帝與太子父子關(guān)系有多親密,都無法解決和避免的問題。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康熙皇帝與其太子胤礽??滴醯墼谖粫r間達(dá)到了61年,這讓太子的缺點暴露無疑,更為重要的是,太子對皇位產(chǎn)生了“著急”的情緒。
漢武帝和李世民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們都給中國留下了寶貴的遺產(chǎn),但他們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所立的太子最終都選擇了謀反。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他自幼深受李淵和李世民的寵愛,八歲時就被立為太子,但是卻在太宗末年選擇了造反,失敗后被廢,流放黔州,抑郁早亡。一個皇太子不老老實實等著接班,卻選擇了造反,到底是為了啥??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即李唐開國的第二年,李世民與長孫氏的嫡長子李承乾出生于太極宮承乾殿,有人說他的名字是李淵給取的,意思是?繼承皇業(yè)?,其實這種說法有點不符實際,畢竟當(dāng)時李淵并沒有傳位給李世民的意思。但是李承乾確實非常受李淵與李世民的寵愛,他出生的第二年就被封為恒山王。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接受李淵的禪讓,稱為李唐第二任皇帝,八歲的李承乾被立為太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李世民下令:自今以后,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此時李承乾才十二歲!此后,李世民每次外出都會讓?太子監(jiān)國?,可見李世民的確是對李承乾寄予厚望。而李承乾在大臣中也非常有威望,張玄素、房玄齡、魏征等老臣都是他的恩師。
李承乾貴為皇位繼承人,他的壓力也真是不小,尤其是那些以?帝王師?自居的老臣們。比如有一個叫于志寧的,見李承乾蓋新房了,就給李世民打報告,說太子太奢侈;見李承乾和太監(jiān)玩耍,又給李世民打報告,說李承乾簡直就是秦二世。孔穎達(dá)也經(jīng)常當(dāng)面批評李承乾,連李承乾的乳母都看不過去了,說人家又不是小孩了,別老是這么不留情面,孔穎達(dá)的回答是?死無所恨!?所謂?三人成虎?,李世民漸漸地也對李承乾有點意見了。有一次得知李承乾有一位?同臥起?的男寵,李世民直接把他給殺了李承乾非常痛心,一連幾個月都稱病不朝。 ?
按照我國古代來看只要有皇帝就會有太子畢竟大好江山也是需要人繼承的,但從記載來看很多太子卻等不及皇帝禪位就舉兵謀反,這是因為太子之位非常誘人只要太子一天未繼承大統(tǒng)就有被廢黜的風(fēng)險,再加上太子雖然和皇帝是父子但兩人之間卻一直猜忌屬于敵人,所以避免夜長夢多太子便想提前行使皇帝的權(quán)力(謀反)。
一、太子之位太誘人誰都想坐一坐。
太子是儲君也就是未來的皇帝,雖然皇帝的兒子很多但他只能選擇一人來繼承這大好河山所以他一般會選擇賢能之人先坐鎮(zhèn)東宮,待皇帝教會他治國平天下的方法自然就會退位,但龍椅+皇權(quán)太誘人了,誰都想要萬人之上的權(quán)力所以太子之位競爭非常激烈,就算皇帝已經(jīng)選定太子但其他皇子還是在一旁蠢蠢欲動想要伺機成為太子。
你想太子白天不僅要學(xué)習(xí)朝政還要應(yīng)付朝臣,日常還必須與皇子們周旋,沒有個七巧玲瓏心還真當(dāng)不好這太子,所以一旦他發(fā)現(xiàn)皇帝態(tài)度有變化或者有更換太子人選的流言,為了穩(wěn)定自己的位置太子一般都會有所行動,比如謀反……
估計太子當(dāng)時心里的OS:我也不想,誰讓他們總惦記,我也是沒得辦法~
二、朝臣算計不得不反。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執(zhí)掌政權(quán)這么多年在朝中肯定有對他忠心之人,而太子在輔助皇帝管理朝政時必定會扶持自己的勢力以備來日,兩派相爭必有利益沖突就算太子是皇帝的兒子但只要威脅到皇帝黨的利益太子就是他們這些老臣的敵人,這些忠臣一定會抱起團向皇帝建議更換太子人選以此來保證自己為利益。
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皇帝最是多疑而皇家又是出了名的無情之地所以在這些大臣的危言聳聽下皇帝一般都會選擇有備無患,也就是說廢黜太子或處死太子,這時候太子為了謀得生路就只能謀反了,所以有時候看到太子謀反的記載先別開罵沒準(zhǔn)是皇帝對不住太子呢!
三、皇帝留戀皇權(quán),太子為繼承帝位只能硬搶。
人對于權(quán)力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尤其是感受過那種萬人之上的快感就再也不想失去了,皇帝享受著百官朝拜萬民敬仰如果退位這一切就都不屬于他了,所以為了能夠享受這種感覺他們在立太子后就不希望交出手中的權(quán)力,但太子也是人并不想做一個牽線木偶所以為了能夠?qū)Φ闷饍拿柧蜁x擇謀反。
當(dāng)然也有例外,比如皇帝太長壽太子等不及這也是有可能的,畢竟古時候長壽的人很少,皇帝這般長壽等到他想退位的時候太子不一定還在世上,所以為了能夠成為真正的君王也就只有謀反一條路了。
因為冒充朱三太子的人想要推翻清朝的統(tǒng)治,借助朱三太子的名號能夠更好地籠絡(luò)人心。朱三太子雖然已經(jīng)死了,但是百姓卻不知道,仍舊以朱三太子的名義發(fā)動起義。
朱三太子其實是朱慈炤,因為戰(zhàn)亂,崇禎的兒子一直下落不明,所以民間才能以朱三太子的名義造反。崇禎的第二個兒子很早就去世了,所以第四子朱慈炤也順理成章排行第三,也就是朱三太子??滴醯臅r候反清的勢力一直活躍在全國各地,大多人都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造反,然而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滴跻婚_始不知道,后來抓到了一個首領(lǐng),那個人叫楊起隆。康熙這時候才意識到這些反賊是為了哄騙別人加入他們,才會利用朱三太子的名號。
康熙一直在尋找真正的朱三太子,他認(rèn)為斬草要除根,把真正的朱三太子殺了,大清才能千秋萬代。朱慈炤被找到的時候已經(jīng)七十幾歲了,他并沒有要造反的意思,然而康熙怎么可能放過他呢??滴醪荒苤苯託⒘酥齑葹?,他想了一個辦法,對外稱朱慈炤冒充已故的朱慈煥,這樣他處死朱慈炤就不會落人口實了。
真正的朱三太子已被康熙處死,然而眾人并不知情,仍舊以朱三太子的名義謀反。康熙在位的六十年,“朱三太子”就謀反了七十多次,后來康熙采取了一些措施,民間造反才越來越少,“朱三太子”也慢慢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周易》記載:?太子,太者,大也,至大無極,太上貴德。?
所以?太子?最早的時候,僅僅是指最大的兒子。到了商周時期,天子和諸侯需要確立自己的繼承人,這時繼承人才被稱為?太子?或?世子?。
漢朝時進一步劃分,這時候皇帝的繼承人稱為?皇太子?,諸侯的繼承人只能稱為?王太子?。再之后,就只有皇帝的繼承人,才能夠叫?太子?,諸侯王的繼承人就只能叫?世子?了。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一般都會在生前確立繼承人,除非特殊情況,比如皇帝暴死、皇子篡位等等。而一旦確立了太子,就代表他就是未來的皇帝,遲早會繼承皇位??墒强v觀歷朝歷代的太子,卻出現(xiàn)很多謀反的,比如劉宋文帝的太子劉劭、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等等,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
他們作為一國儲君,本來就能繼承皇位,為何還會謀反呢?其實很多太子這樣做,并不是因為自己想反,而是逼不得已。畢竟自己注定是皇帝,又何苦去冒險呢,他們謀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手太多
太子就是將來的皇帝,所以每位皇子都會覬覦這個位子。就算在一些只立嫡立長的朝代,儲君也可能隨時發(fā)生變化,這時候?qū)τ诿课换首觼碚f,都是一個機會。
有時候皇帝可能因為寵愛某位妃子,就會將妃子的兒子立為太子,后來妃子失寵,太子也就跟著被廢了,就好比漢景帝的太子劉榮。有時候會因為時間的原因,導(dǎo)致太子的缺點漸漸暴露出來,從而令皇帝對其失去信心,最終導(dǎo)致被廢,就好比隋文帝的太子楊勇。
皇帝之所以敢隨意廢太子,就是因為還有其他的人選,而其他人也都對儲君之位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太子就不得已要謀反,這樣做比等著被廢要好,至少有機會可以登上皇位。
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他在八歲時就被立為太子,被唐太宗寄予厚望??墒请S著長孫皇后去世,李承乾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唐太宗開始寵愛另一個兒子李泰,而李泰也一直覬覦太子之位。李承乾沒有辦法,只好選擇謀反,雖然失敗了,但唐太宗最終沒有舍得殺他,甚至為了保他和李泰的性命,才立了性格溫順的李治為太子。
第二、政敵太多
很多皇帝立了太子以后,就要開始培養(yǎng)他們治國的能力,讓他們參與到政事中來。可涉及到政事,就必定會出現(xiàn)政見不同的情況。有的大臣害怕太子將來繼位,會找他秋后算賬,或是影響到自身利益,所以就想方設(shè)法謀害太子。
太子被政敵逼得走投無路,就只好起兵謀反,就像漢武帝的太子劉據(jù)。漢武帝晚年疑心十分重,他常常夢到有人行巫蠱之術(shù)害自己,于是就讓寵臣江充去調(diào)查。
這個江充就和太子劉據(jù)不和,史書記載:?江充自以與太子及衛(wèi)氏有隙,見上年老,恐晏駕后為太子所誅,因是為奸,言上疾祟在巫蠱。?
因此江充就陷害太子,說是他行巫蠱之術(shù)詛咒漢武帝。
漢武帝雖然寵愛這個兒子,但與自身皇權(quán)比起來,親情就顯得不值一提。最終劉據(jù)起兵誅殺江充,卻被漢武帝視為謀反,劉據(jù)被逼得無路可退,最終自盡。
第三、矛盾太多
歷史上最和諧的父子,可能就屬朱元璋與他的太子朱標(biāo)了,可惜朱標(biāo)早逝,讓朱元璋十分痛心。但誰都不能保證,如果朱標(biāo)不死,將來他不會和父親產(chǎn)生嫌隙。
太子就算貴為儲君,可他畢竟不是皇帝,大權(quán)還是要掌握在皇帝手上。但皇帝為了要培養(yǎng)兒子,就不得不讓其學(xué)習(xí)處理政事。如此一來,就出現(xiàn)一個矛盾的現(xiàn)象,就是太子漸漸有了自己的勢力,甚至朝中已經(jīng)有大臣站隊。太子擁有自己的勢力集團,對皇帝來說肯定是寢食難安,此時就算再和諧的父子,也會產(chǎn)生嫌隙。
如果皇帝去世早還好說,太子將一切接手也就是了。就怕出現(xiàn)皇帝特別長壽的情況,這樣時間一長,太子及其集團的勢力,就會成為皇帝的心腹之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與他的太子胤礽。
康熙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一直都很寵愛嫡子胤礽,在其周歲就立為皇太子。到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他已經(jīng)當(dāng)了三十多年太子,這三十多年的時間,足以令父子之間的嫌隙無限放大。
早年康熙為了培養(yǎng)胤礽,沒少花費心血,但隨著?太子黨?勢力漸增,康熙也不得不提防起來。在他第一次廢掉胤礽時,就曾說他:
?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雖然后來胤礽被復(fù)立為太子,但他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徹底令康熙失望。為了避免自己再無繼位的可能,胤礽便決定策劃謀反逼宮,結(jié)果失敗后再次被廢,且真正徹底失去了繼位的可能。
綜上所述,古代太子選擇謀反,往往都不是自愿的,大多都為形勢所逼。所以說太子是?高危職業(yè)?,一點都沒錯。不僅被自己兄弟計算著,還時刻要防止政敵謀害,甚至皇帝為了鞏固權(quán)力,都不得不提防太子。在這種情況下,太子不依靠謀反拼一把,還能指望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2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