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清朝寧古塔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很多有關(guān)清朝的電視劇中,經(jīng)常會看到官員犯下重罪后,皇帝大怒之下都會說:“發(fā)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倍@些官員們聽后都會恐懼得膽顫心驚,不少官員和文人知道要被流放寧古塔之后,甚至寧愿選擇殺死妻女,然后自殺,也不愿前往寧古塔。那么,寧古塔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會成為清朝人最害怕去的地方。
中國古代的刑罰往往比較殘忍,像車裂、腰斬、凌遲等,都是令人死不如死的刑罰,到了清朝已經(jīng)文明了許多,死刑一般都是開刀問斬、一杯毒酒、三尺白綾,而那些罪行沒有到死刑的犯人,很多人會被流放到邊境苦寒之地,這是歷朝歷代的慣例。
以前的朝廷喜歡將犯人流放到東南、西南的一些不毛之地,而清朝時南方不少地方已經(jīng)開發(fā)得很好了,于是清朝皇帝只得另外選一個地方,就是寧古塔,這才有了清宮戲中的那句“發(fā)配寧古塔,永世不得入關(guān)!”這并非是電視劇杜撰。
寧古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個地名,位于今天的黑龍江牡丹江下轄市寧安,寧安的滿語就叫寧古塔,是清朝統(tǒng)治東北邊疆的重鎮(zhèn),也是滿洲人先祖的故鄉(xiāng),算是滿人的關(guān)外龍興之地,這里冰封雪地,寸草不生,豺狼橫行,是一個真正的不毛之地,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就成了清廷流放犯人的接受地。
清廷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作為流放之地,我想有兩個原因:一是流放犯人就是為了讓他們吃苦,必須受盡折磨,寧古塔環(huán)境惡劣,氣候酷寒,一般人根本受不了,是流放之地的最佳選擇;其二,這里作為滿人先祖的龍興之地,自然需要有人去建設(shè),而這些犯人是免費的勞動力,死了也不可惜。
而清朝皇帝所說的“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是說犯人舉家流放到寧古塔后,全部給鎮(zhèn)守邊疆的軍人當(dāng)奴隸。男的日夜耕作,女的則難免被披甲人侵占侮辱,而且她們生育的后代,生子代代為奴,生女世世為娼,基本是再無出頭之日。所以,當(dāng)時的官員和文人,聽到“發(fā)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后,往往選擇殺死妻子兒女,然后自殺,來結(jié)束這悲慘的命運。
當(dāng)然,也有堅強活下來的,比如抗清名將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文人金圣嘆家屬,著名詩人吳兆騫,思想家呂留良家屬等,這些人在躲過豺狼威脅,完成苦役之余,還傳播了中原文化,使得這里的農(nóng)業(yè)耕作、商業(yè)文化都得到了發(fā)展,留下不少歷史文化。
發(fā)配寧古塔這樣的事情幾乎貫穿了整個清朝,直到清朝滅亡還有人被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承載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成為流人斷魂的墓志和思歸的夢鄉(xiāng),是很多清朝罪犯妻離子散、痛苦呻吟的見證之地,也是清朝人最害怕去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3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