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唐朝不良人。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的火爆,不良人這個組織又一次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中,但是單從名字上來看,不良人的意思應該是,有過一些劣跡的人,這樣的人其實是很難贏得人們的信任和尊重的,但是為什么還是要用他們來擔任官職,為官府辦事呢?官府難道不擔心他們會借機擾亂社會秩序嗎?不良人到底有什么來歷?
大型3D動畫《畫江湖之不良人》中,有個角色叫“不良帥”,還是大唐國師,原型為真實的歷史人物袁天罡。
袁天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星象學家、相士、道士、風水大師、預言家,隋朝的時候當過資官令,唐武德年間當過火井縣縣令。
傳說他精通面相和陰陽五行,可憑風聲風向斷吉兇,一斷一個準,著有不少有關面相、天文、風水方面的書,比如《九天玄女六壬課》、《五行相書》、《易鏡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綱稱骨歌》等,只不過大多已亡佚不見。
袁天罡最著名的事跡有兩件,一件是武則天很小很小,還在保姆懷里抱著的時候,他就預測武則天將來會當皇帝,后來果然如此,一件是和弟子李淳風合著《推背圖》,號稱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他們?yōu)樘铺谕扑愦筇茋\,他們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李淳風推上了癮,不想住手,一推就推到了唐以后兩千多年中國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叫他回去休息,別累死了,他才住手,所以書名叫《推背圖》。
在民間傳說中,袁天罡不但是神一般的存在,一眼就能看破別人一輩子,還有傳說說他是隋文帝楊堅的兒子,生于開皇三年,他母親被獨孤皇后殺了,他被抱給姓袁的人家撫養(yǎng),所以姓袁。
還有傳說,說李淳風不是他的弟子,他們是親哥倆,一說同母異父,一說是雙胞胎,只不過是由袁、李兩家養(yǎng)大的,袁家養(yǎng)的叫袁天罡,李家養(yǎng)的叫李淳風。
然而,查閱主要記載袁天罡生平事跡的《舊唐書》、《新唐書》和《太平廣記》,甚至記錄他早期經歷的《隋綱赟拓》,都沒有查到袁天罡擔任過“不良帥”的任何記錄。
他也不是什么國師,只不過當唐太宗得知他是蜀地著名的算命先生,下詔要他到長安見他,一見之下“對其術數之精奇深奧大為稱贊”,然后就叫他別走了,“以備垂詢”,從此給唐太宗出出主意而已,身份與國師差遠了。
而他擔任過的官職,最大也就是火井縣縣令,是因為他算準繼續(xù)呆在皇帝身邊會倒霉,便請?zhí)铺谠试S他回老家四川,唐太宗便讓他回蜀郡擔任火井縣(位于今天的邛崍)縣令,但不久就死于任上。
既然不是國師,也沒當過什么不良帥,那么“不良帥”這個官職,是不是也是虛構的呢?
這個倒不是,在唐朝,還真有這么一個官職,是“不良人”的管理人員。
中國人喜歡“顧名思義”,從字面上理解,所謂不良,意思是不善,不好,所謂不良人,指的是不干好事的人,比如“不良少年”,“不良之輩”,“不良老板”等等。
然而,唐朝的“不良人”,卻是官府一種“工作人員”的統(tǒng)稱,是官府征用而來,用來偵緝、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小吏。
在被官府征用之前,這些人還真的是不良人,也就是所謂“有惡跡者”,包括地痞流氓,以及坑蒙拐騙者等等,他們之前做過壞事,但罪行不大,屬于“可以團結的對象”。
《唐五代語言詞典》的詞條里,就有一條叫“不良”,是這樣解釋的:“唐代官府征用有惡跡者充任偵緝逮捕的小吏,稱為‘不良’,俗又稱之為‘不良脊爛’,其統(tǒng)管者稱‘不良帥’?!?/p>
《稱謂錄》引《說鈴續(xù)》:“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p>
《朝野僉載》則講了個不良人破案的故事,講的是上面命令長安、萬年兩地命不良人“求賊”,“鼎沸三日不獲”,結果還是不良主帥魏昶想了個辦法,才完成任務。
《劉賓客嘉話錄》里面講的不良人的故事,就更有趣了,說的是唐德宗時宰相、宗室李勉為開封縣尉時,抓了不少盜賊,有不良人想試試他為人是寬還是猛,便接受盜賊的賄賂,還故意讓李勉知道。
李勉把那些人召集攏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有人受賄,我都知道,希望受賄者主動來交代問題,給你們三天時間,過了三天還不來,就抬著棺材來見我吧。
呵呵,嚇唬誰呀,咱又不是廈門大學畢業(yè)的(嚇大的),受賄者不但故意逾期不交代問題,還欣然自掏腰包買來棺材,抬著來見李勉。
李勉冷笑一聲,命人取來石灰和棘刺,撒在棺材里,把受賄的不良人裝進棺材,然后命人用釘子把棺材蓋釘上,送到汴河邊,請見觀察使,觀察使“嘆賞久之”。
看來是那些家伙橫行霸道慣了,之前欺負上司的事情,估計也沒少干,被他們欺負過的上司,最終都被他們收拾得服服帖帖,于是便以為這一位也好打整,便想如法炮制,誰知這一回,碰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以至于自取其辱,沒把小命玩兒完,就算燒了高香了。
至于官府為何要征用這些有惡跡者,有關史料未予說明,大概基于這些方面的考慮:
一是官府缺乏人手,而這個人群為數不少;
二是這些人由于混在社會,人脈廣,消息靈通,搞偵緝具有天然優(yōu)勢;
三是這些人雖然不是罪大惡極之徒,但也是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把他們弄到政府碗里,便可以由危害社會的負能量,轉變?yōu)闉楣俑盏恼芰俊?/p>
由此看來,官府的初衷是好的,效果也不錯,這項“政策”出臺后,確實有不少不良人化消極為積極,成了有用之人。
但官府卻有點不厚道,不但直接把這些小吏稱為“不良人”,還給了一個“不良脊爛”的俗名,更是相當難聽,自尊心強的,也不知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不過,有人指出,《唐五代語言詞典》里面那個“不良脊爛”的錯誤的,是收錄了“破詞”。
扯了半天,“不良人”這個群體,現(xiàn)在有沒有與之對應的呢?有人認為,由于他們專門整治犯罪,捉拿毛賊,維持街坊秩序,有點像如今的城管。
這個說法,比說他們是錦衣衛(wèi)、粘桿處那樣的特務組織靠譜。
唐朝的“不良人”究竟是一個什么神秘組織?在真實歷史中其實是這樣
最近,由不能說出名字的馬伯庸馬親王所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改編的同名網劇,在上線之后好評如潮。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男主角雷佳音扮演的張小敬,曾經是不良帥出身,后來犯罪入獄,又被人重新啟用負責偵緝棘手案件。
這就涉及了我國唐代曾經真實存在過的一個組織——不良人。在如今的網絡語言中,“不良人”這個組織充滿了神秘感,是一支活躍在幕后、游弋于黑白之間的神秘組織。那么歷史上真實的“不良人”是什么樣呢?
唐朝之盛世,“盛”在疆域大;人民生活水平高;唐制度特別完善,而其中的三省六部制更是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的典范。唐行政機構的核心三省六部制承襲隋朝,在此基礎上依據歷史慣例與經驗,再衍生出一些具有執(zhí)行、監(jiān)察、侍從或其他功能的機構,這些機構只對皇帝負責,他們就是“”不良人”,他們的職能與明朝時的“錦衣衛(wèi)”類似。
根據唐朝的歷史記載,唐朝會任用做過壞事的人做一些小吏,也就是說沒有正式編入正規(guī)的衙門,等于不是國家正規(guī)管理的一個職務,只不過也就是在里面混口飯吃而已,所以給他們的名字也就不那么好聽,就叫他們不良人,這也就相當于以毒攻毒的方式,他們本身就是壞人,以壞治壞他們最擅長,能力都還特別突出。
皇帝要捕快有什么用呢?自然是用來監(jiān)視百官眾臣,看看誰的政績不錯,誰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之類的。但是他們沒有所謂的詔獄,他們只是把證據之類的交給皇上,剩下的一切由皇上定奪。關鍵時刻,他們還負責保護皇室的安危,可見皇帝對他們是信任的,但是他們沒有實權,只是親近皇帝而已。
而歷史上著名的“不良帥”,也正是大名鼎鼎的袁天罡。袁天罡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精通星象,會算卦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而且袁天罡還寫了不少的書流傳后世,所以讓袁天罡來擔當不良帥管理“不良”,也是不讓大家失望的一種結果。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不良人其實是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官差,跟現(xiàn)代警察叔叔的工作是一個性質。其頭領被稱為“不良帥”或者“不良脊爛”,也就是普通的官差首領。
《長安十二時辰》雖然集數少了三分之二,但能播總比不播要好?!堕L安十二時辰》是一部制作水平很高的劇,從臺詞就看得出來很用心,而且代入感很強。不過劇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專業(yè)的詞,很多觀眾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例如不良人。那這次就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看劇的同時也能學習一點小知識,是最好不過了。
不良人是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官差,其官稱為“不良”或“不良人”。清·梁章鉅《稱謂錄》引《說鈴續(xù)》:“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
不良人釋義: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官差
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官差就叫做“不良”或者“不良人”。之所以不為人所知,那是因為他們不是一般的捕快,他們是特務捕快,他們只對一個人負責,這個人就是皇帝本人。聽起來有點像是錦衣衛(wèi),但是又完全不同。錦衣衛(wèi)太過招搖,而不良人則十分的低調。
皇帝要捕快有什么用呢?自然是用來監(jiān)視百官眾臣,看看誰的政績不錯,誰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之類的。但是他們沒有所謂的詔獄,他們只是把證據之類的交給皇上,剩下的一切由皇上定奪。
關鍵時刻,他們還負責保護皇室的安危,可見皇帝對他們是信任的,但是他們沒有實權,只是親近皇帝而已。
《長安十二時辰》的播出才讓大家了解到這個特殊的職位,看來歷朝歷代,特務機關是必須的啊。
溯源:
江藍生、曹廣順《唐五代語言詞典》“不良”條:“唐代官府征用有惡跡者充任偵緝逮捕的小吏,稱為‘不良’,俗又稱之為‘不良脊爛’,其統(tǒng)管者稱‘不良帥’?!?/p>
韋絢《劉賓客嘉話錄》:‘相國李司徒勉為開封知縣尉捕賊。時有不良試公之寬猛,乃潛納人賄,俾公知之?!?/p>
張鷟《朝野僉載》卷五:“錄奏,敕令長安、萬年捉不良脊爛求賊,鼎沸三日不獲。不良主帥魏昶有策略,取舍人家奴,選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籠頭至衛(wèi)?!?/p>
清·梁章鉅《稱謂錄》引《說鈴續(xù)》:“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由此可知,唐代的這類主管偵緝逮捕的小吏其官稱應是“不良”或“不良人”。
《舊唐書·楊慎矜?zhèn)鳌罚骸跋攘畋R鉉收太府少卿張瑄于會昌驛,系而推之,瑄不肯答辯。鉉百端拷訊不得,乃令不良枷瑄,以手力絆其足,以木按其足間?!?/p>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倘是個不良人,這樣神力,如何敵得?”
《漢語大詞典》收錄“捉不良”、《唐五代語言研究》收錄“不良脊爛”都是錯誤的,是收錄了破詞。而《唐五代語言研究》認為“不良”乃是“征用有惡跡者充任”,應是望文生義,實際上并無文獻的佐證。
存在。
“據史料記載,唐朝歷史上的確存在一支叫做“不良人”隊伍,只不過這支隊伍遠沒有劇中刻畫的那么神秘。
不良人是唐代主管偵緝逮捕的差使,其稱謂為“不良”或“不良人”。清梁章鉅《稱謂錄》引《說鈴續(xù)》:“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苯{生、曹廣順《唐五代語言詞典》“不良”條:“唐代官府征用有惡跡者充任偵緝逮捕的小吏,稱為‘不良’,俗又稱之為‘不良脊爛’,其統(tǒng)管者稱‘不良帥’。韋絢《劉賓客嘉話錄》:“相國李司徒勉為開封知縣尉捕賊。時有不良試公之寬猛,乃潛納人賄,俾公知之。”張_《朝野僉載》卷五:“錄奏,敕令長安、萬年捉不良脊爛求賊,鼎沸三日不獲。不良主帥魏昶有策略,取舍人家奴,選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籠頭至衛(wèi)。”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4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