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黻愑颜彽墓适?,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元末明初,最大的一場曠世之戰(zhàn)便是鄱陽湖大戰(zhàn),這一戰(zhàn)奠定了朱元璋最終奪得天下的基礎(chǔ),而洪都保衛(wèi)戰(zhàn)作為鄱陽湖大戰(zhàn)的第一戰(zhàn),正是其奠定了朱元璋最終取得勝利的基礎(chǔ),洪都保衛(wèi)戰(zhàn)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洪都保衛(wèi)戰(zhàn)被歷史上述為“守城奇跡”。
洪都保衛(wèi)戰(zhàn)的進(jìn)程
我們先對比一下雙方基本信息:
軍隊數(shù)量:
陳友諒部:傾巢出動,60萬大軍(可能沒有陳友諒說的那么多,但不會少于40萬)
朱元璋部:2萬人(加上百姓的加入,可能還要多幾千)
攻守城時間:
85天,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7月
雙方人員:
陳友諒部:所有精銳文臣武將謀士
朱元璋部:朱文正、鄧愈、趙德勝、薛顯、朱海龍等
朱元璋部
我們在看一下雙方戰(zhàn)前動員:
陳友諒部
對于陳友諒部來說,攻打洪都城只是戰(zhàn)前熱身而已,60萬大軍陳列在僅有2萬人的洪都小城前,氣勢鋪天卷地,無可抵擋,但沒想到洪都城卻去一顆釘子,牢牢的釘在了那里,乾立不倒。
朱元璋部:
朱元璋部也可以說是朱文正部,見陳友諒氣勢洶洶率60大軍而來,朱文正自然知道這是一場生死存亡的硬仗,定然要精心準(zhǔn)備一番。
在這里我們還要介紹一下洪都城的情況,洪都城雖不大,但卻很堅固,尤其是先前有太平城被陳友諒攻破的經(jīng)驗,洪都城針對陳友諒的攻城“手段”,采取了相對應(yīng)的防御建設(shè),如洪都城靠江的一面城墻向里縮了三十步,避免陳友諒的大船船頭能夠與城墻相接(太平城就是這么被攻破的)。
洪都陳有八個門:
撫州門、宮步門、士步門、橋步門、章江門、新城門、琉璃門、澹臺門
守門情況如下:
鄧愈:撫州門
趙德勝:宮步士步、橋步三門
薛顯:章江、新城二門
牛海龍等:守琉璃、澹臺二門
朱文正親率2千精兵為機(jī)動隊員,以防不時之需。
八個門,一門大約有2~3千人,加之朱文正的2千人,共計2萬多人左右。
公元1363年4月23日,大戰(zhàn)開始……
第一戰(zhàn):針鋒相對
雙方準(zhǔn)備完畢,陳友諒第一波進(jìn)攻開始,這第一波進(jìn)攻也是最兇猛的一次進(jìn)攻,畢竟60萬對2萬,陳家軍氣勢如虹。
在武器裝備上,陳家軍還有一特殊武器“撞墻機(jī)”,此機(jī)器勇猛無敵,行是給洪都城的城墻撞開了一個三十丈的大口子。
一時間陳家軍如餓虎撲食,紛紛向缺口沖去,雙方白刃戰(zhàn)一觸即發(fā),陳家軍拼命的向缺口里沖,朱文正部則拼命的將敵人往出趕,并且在城墻缺口處搭建木欄桿修補(bǔ)城墻。
雙方你來我往殺了一天一夜,是名副其實的拉鋸戰(zhàn),直到第二天的天明大戰(zhàn)方才平息片刻。
這一戰(zhàn),朱文正部牛海龍、李繼先等人,相繼戰(zhàn)死。
此后,雙方將士浴血奮戰(zhàn),誰也不服誰,陳友諒部仗著自己兵多將廣,瘋狂的攻城,朱文正部仗著自己守城,占著“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地利,迎頭痛擊敵人。
值得一說的是朱文正部不僅僅是“守城”,還出其不意,在敵人放松警惕之時,率軍突襲,直搗黃龍,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延緩敵人攻勢。
第二戰(zhàn):拉鋸戰(zhàn)
敵人瘋狂進(jìn)攻了近一個月,朱文正部實在有些吃不消,為了暫緩敵人的攻勢,朱文正使用了一招“假投降”。
朱文正派遣了一名使者,前去陳友諒陣營商討投降之事,陳友諒見此自然樂于接受,但是到了雙方約定之日期,朱文正卻遲遲沒有動靜,陳友諒知道自己被騙了,大怒殺了使者,繼續(xù)攻城。
朱文正部得以這幾天的休息,恢復(fù)了一些元?dú)?,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痛哉!就這樣又打了一個月。
第三戰(zhàn):堅守待援
兩個月過去了,援軍遙遙無期,朱文正也確實有些堅持不下去了,雖然朱文正以及守城將士們均以報了必死之決心,但是雖也不愿意就這么死了。
于是,朱文正便安排了一撥人趁敵人不備,突圍出去,尋找救援。張子明僥幸突圍出去,找到朱元璋,為其講述了城里的情況,并請求救兵,得到了朱元璋一個月后援兵必到的承諾。
不幸的是在張子明趕往洪都城時被敵人所截獲,但是他假裝勸降,而在城墻下大喊:
“堅守待援,援兵馬上就到”
城中士氣大漲,就這樣憑借著堅強(qiáng)的毅力又堅持了近一個月,直到朱元璋大軍的到來,陳友諒被迫率軍前往迎戰(zhàn),此時,洪都城守軍,朱文正終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時刻錄品歷史
陳友諒率60萬大軍,攻打85天,竟拿不下僅2萬人的小城,我們以陳友諒的角度分析一二: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本就是下下策,陳友諒雖然軍隊多,但是朱文正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堅城作為依靠。
此為陳友諒失敗的原因之一!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攻城本就是下策,而若沒有使守城之人放下守城之心,反而激起他“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的必死之心,想要攻破他也是很難的。
此為陳友諒失敗的原因之二!
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
陳友諒起初存在輕敵之心,攻城準(zhǔn)備不夠充分,導(dǎo)致沒能以絕對性的優(yōu)勢一鼓作氣拿下堅城,“再而竭,三而衰”,陳家軍氣勢已弱,反而使朱文正不因一次一次的成功,氣勢達(dá)到了最高峰。
此為陳友諒失敗的原因之三!
兵在精而不在多
兵在精而不在多,陳友諒一向空有其表,軍隊動則幾十萬,實則多為烏合之眾,朱元璋軍隊雖少,但多為精兵強(qiáng)將。在軍隊的質(zhì)量上,陳家軍人不如朱家軍的。
此為陳友諒失敗的原因之四!
陳友諒有此四敗,軍隊雖多,而拿不下洪都城也算正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4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