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汴京被金軍包圍,金軍大軍壓境,國家社稷岌岌可危時,北宋朝堂上的一群文臣不去想怎么破敵良策,而是忙著罵王安石變法,鬧出了“不管炮石卻管安石”的荒唐說法。這種說法就是一種嚴重的本末倒置,套用老百姓的一句俗話:變不出戲法怨觀眾眼神好。
等到靖康之恥事件,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南宋文臣開始“甩鍋”,痛罵王安石變法的浪潮達到頂峰。諸如“流毒四海”,“禍國殃民”之類的惡評,一番史書就數不勝數,偏安南方的南宋君臣,將半壁江河淪陷的過錯,一股腦的往王安石的腦袋上扣,甚至南宋的學者羅大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國家一統(tǒng)之業(yè),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復合者,秦檜之罪也?!?/p>
在這群南宋文臣以及學者眼中,強大的北宋之所以只能在南方偏安,建立南宋朝廷,主要是王安石的變法導致。但是既然是王安石變法使北宋滅亡,那么為什么認真吸取王安石變法教訓的南宋,不但不能收復河山,反而國家腐敗叢生,最后被強大的蒙古,即后來的元朝所滅掉呢?
如果我們從客觀的角度分析,我們就能得知,或許王安石的變法并不完美,也許在實施過程中有過很多的錯誤和偏差,但是它的結果卻是奠定了國富強兵的大宋王朝。雖然北宋出現過一代仁君宋仁宗執(zhí)政時期的北宋盛世,但是這其中還是出現了土地兼并加劇,農民賦役愈發(fā)沉重,差役更是繁多。照著北宋名臣韓琦的哀嘆,為了躲避差役,北宋農民“孀母改嫁,親族分居,或棄田與人?!?/p>
北宋如果還這么發(fā)展下去,亡國只是分分鐘的事,只有變法才能自救。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的。而它的宗旨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觸及到的正是朝廷上那些利益集團,即大地主官僚階層的蛋糕。所以當支持王安石變法的宋神宗曾質問文彥博時,他大言不慚的說“大宋王朝是和我們士大夫一起治天下,不是和老百姓一起治天下?!迸f黨的丑陋嘴臉暴露無遺。
就是在頂著這樣的無恥論調中,王安石這位倔強的名臣,不顧朝堂中所謂的文臣名士的反對,去推廣變法。從而在變法的十五年后,北宋王朝一度幡然振興,國富兵強,有了國泰民安的新氣象。而至于后來北宋的滅亡,南宋的悲劇,并不是王安石變法造成,其實是他背后的宋朝君臣的昏庸和腐敗,白白葬送了王安石的心血,樣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4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康熙寫下一“墨”字,弘歷巧妙對出下聯
下一篇: 慈禧一生從不喝水那她平時喝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