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如此縱容荒唐王爺弘晝
這主要是因為雍正的孩子并不是很多活下來的,活下來的只有三阿哥,五阿哥,還有六阿哥,因此乾隆的親兄弟并不是很多的。弘曕年齡非常的小,和乾隆根本就不是同一個年齡階段,這次是必然也不會選擇多加計較。
弘晝是一個特別喜歡吃和玩樂的人,兩人在一起非常的開心,而且這一個王爺會有一個愛好,就是一天到晚喜歡置辦喪禮,總會覺得人都會死,沒有什么好避諱的。自己也曾經(jīng)指揮過很多的喪禮,直接就坐在中央,然后讓家人不停的哭泣,自己就在邊上笑著。
一直都會橫行霸道,作為一個皇爺,就會做出一些搶銀行的事情。有一次因為沒錢,直接就帶著家丁去搶銀子,然后把所有的銀子都搶到自己的家中被人告到乾隆那邊,乾隆也沒有多說什么,只不過是指責了一番,還說這可能是沒錢花了,接著又自己選擇還賬。
為什么要選擇這么做?除了是因為兩人之間沒有什么太多的利益牽扯之外,也是因為乾隆皇帝認為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會給自己留下太多的影響。
弘晝種種行為看上去很荒唐,會讓大家覺得如果江山到了這樣的一個人手中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子,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也就意味著非常安全呢?最起碼根本就不可能會被大家放在眼中吧。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弘晝得寵后更加嬌狂,乾隆為何既不怪罪,也不阻止
乾隆的弟弟弘晝?yōu)槭裁床挥酶拿直芮∶M 1、首先跟乾隆與雍正的執(zhí)政觀不同。雍正的執(zhí)政觀相對嚴苛,而乾隆一上臺就宣布要“以寬為政”,而名字避諱就是此執(zhí)政觀的一個體現(xiàn)。
2、其次,乾隆認為,因為皇帝一個人而要求所有皇子改名字是不符合“孝悌”觀念的?!靶ⅰ敝傅男㈨樃改福质歉赣H所賜,強迫兄弟改名是對父親的不敬;“悌”是友愛手足,強迫兄弟們改名同樣是對手足不夠親善的表現(xiàn)。而這兩點恰恰是儒學道義中最受推崇的德行。
3、基于以上原因,清朝自乾隆皇帝開始形成了皇帝名諱自行回避的策略,就是不改其他人的名字,只改皇帝的名字。
4、在雍正帝胤禛繼位后,即下令兄弟們把“胤”改成“允”,以避諱。當十三爺怡親王去世后,特殊表彰,由“允祥”恢復“胤祥”。
乾隆帝即位后,沒有要求兄弟們改名字。在禪位后,將嘉慶帝永琰改名為颙琰,以避免其他兄弟們改名。道光帝也是類似,以綿寧改為旻寧。后來的幾位皇帝自己或兄弟們都不再改名了,直到大清亡了。
擴展資料:
清人人關以前是不避諱的。努爾哈赤、皇太極都是后來根據(jù)滿文音譯的,當時既沒有避諱習俗,也沒有漢名,所以不避諱。至今滿文研究者仍常把努爾哈赤譯為努爾哈齊,認為這才與滿語相符。
順治帝名福臨,是人關后第一位皇帝,入關時才6歲,但名字早就有了“福臨”二字,雖說如同他的年號“順治”一樣,用漢語解釋很有開國吉祥的寓意,但實際是滿文名字的音譯。
傳說順治帝曾說朕有福,不能因此就令天下人無福,所以不避諱。筆者未見出處。
查清代檔案,直到清朝滅亡,福、臨二字經(jīng)常出現(xiàn),順治帝給他的第二個兒子取名福全,順治帝的孫子雍正帝給他的第七、八、九這三個兒子取名福宜、?;?、福沛(可惜這三個孩子沒福,都夭折了),可見順治帝的諱是不避的。
清之避諱,自康熙帝之漢名玄燁始,康熙以前不避也。
康熙帝大量接觸了漢文化,取了漢文名字,在文化管制方面也更加嚴格。涉及皇帝名字的時候,就要回避。例如康熙帝的御名叫玄燁,凡寫字刻書,都要以元代玄,以煜代燁。
例如《道德經(jīng)》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就要改為“元之又元,眾妙之門”,紫禁城北的玄武門改為神武門,《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黃”改“天地元黃”,等等。但康熙時期有關避諱的案件很少,雍正乾隆時期最為嚴格。
乾隆帝名弘歷(歷),即位后,大學士鄂爾泰等奏請避御名。乾隆帝認為:“避名之典,雖歷代相沿,而實乃文字末節(jié),無關于大義也”,此建議“不必行”,以后“凡遇朕御名之處,不必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避諱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歷
求關于愛新覺羅·弘晝(雍正第五子)的史實 “荒唐王爺”弘晝
愛新覺羅*弘晝,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時生。 雍正即位不久,就將弘時過繼,此時他的兒子也只有四子弘歷和五子弘晝。弘歷自幼得康熙帝看重,雖然雍正建立了秘密建儲制度,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下任皇帝會是誰了。幼時不顯的弘晝也就是在此時突顯出其堪稱荒唐的行為。據(jù)說這個行為一出來,差點沒把他老子氣的馬上追隨先帝而去。這個行為是什么呢?它就是鼎鼎有名的“活人葬禮”。 史書上記載,弘晝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嘗手訂喪儀,坐庭際,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飲啖以為樂。作明器象鼎彝盤盂,置幾榻側。換成白話文就是說,弘晝特別喜歡給自己舉行葬禮,他每次都坐在放棺材的地方,讓家人祭奠他,哀悼他,哭的聲音越大他越高興,還吃著給自己準備的祭品,以此為樂。據(jù)說,弘晝愛財,他的做法是為了光明正大的斂財。你想啊,一個親王死了,你王公大臣是不是要備上重禮啊,等禮一收完,他馬上復活。在現(xiàn)代,一個下蛋的公雞都能成為“母雞中的戰(zhàn)斗機”,更何況是皇室中人的“死人復活”,如此大的一件事一定要好好慶祝一下,你不送禮不行,你送的禮不重更不行,于是又能堂而皇之的大收一筆。這樣的事情愛新覺羅*弘晝不止做了一次,不光氣的他父親七竅生煙,連他的哥哥后來的乾隆皇帝也很是沒轍。 有歷史學家認為他其實是為免卷入弘時和弘歷對皇位的爭奪而以“荒唐”為名韜光養(yǎng)晦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月初八,和親王薨,謚恭,是為和恭親王。 愛新覺羅·弘晝的軼事典故 乾隆帝即位后,乾隆把父皇的雍親王舊邸及財物全賜給了弘晝。驕矜狂妄的弘晝,倚著兄長的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為。
有一次上朝,弘晝因事與軍機大臣、獲封一等公的訥親有了小爭執(zhí),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毆打訥親,乾隆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jīng)過,既不怪罪,也不出聲阻止。文武百官見狀,從此無人敢惹弘晝。乾隆年間,命弘晝參與議政。
擴展資料:
個人作品
弘晝存世作品很少,精品更少?!督痖滓鳌肥瞧浯碜鳎@首詩表述了自己無意皇權帝位、只想把酒言歡及時行樂的心跡,被歷史學家譽為“救命詩”。
全詩如下:
世事無常耽金樽,杯杯臺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推杯換盞話古今。
譯文如下:
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難預料、很難說得清的,不如沉溺美酒、及時行樂更好,我一杯杯地喝著心愛的臺郎酒,直至喝得酩酊大醉,醉得看不見人世間的紛紛擾擾。我們一生難以遇到幾個情投意合的朋友,來一起把酒言歡,一起談古論今、談天說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晝
愛新覺羅·弘晝的王妃是誰? 愛新覺羅·弘晝的王妃是吳扎庫氏,副都統(tǒng)五什圖之女,有六子,一女。
和親王弘晝,是清世宗雍正帝的第五子??滴跷迨晷撩辉露呷瘴磿r,生于雍正潛邸雍親王府。生母是純懿皇貴妃耿氏,時為王府格格。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晝被封為和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弘歷與弘晝、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 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內(nèi)侍取出諭旨,宣布弘歷即位。十月,乾隆命弘晝管理內(nèi)務府、御書處的事務。
擴展資料: 愛新覺羅·弘晝家族成員:
1、妻妾
嫡福晉吳扎庫氏,副都統(tǒng)五什圖之女。
側福晉章佳氏,護軍參領雄保之女。
側福晉崔佳氏,崔奇哲之女。
2、兄弟
愛新覺羅·弘昐,未序齒,幼殤。
次兄:愛新覺羅·弘昀,皇次子,幼殤。
三兄:愛新覺羅·弘時,皇三子,稱三阿哥,削宗籍。
四兄:愛新覺羅·弘歷,皇四子,即乾隆帝,生母為孝圣憲皇后。
愛新覺羅·福宜,未序齒,幼殤。
愛新覺羅·福惠,未序齒,稱八阿哥,幼殤。
愛新覺羅·福沛,未序齒,幼殤。
六弟:愛新覺羅·弘曕,稱圓明園阿哥。
3、姐妹
皇長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皇二女和碩懷恪公主,母齊妃李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皇三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皇四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十二生,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五月殤,母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吳扎庫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晝
雍正五子 弘晝在甄嬛傳的母親是誰 弘晝在甄嬛傳的母親是純愨皇貴妃,耿氏,但在劇中并未出現(xiàn)。管領耿德金女,康熙二十八年乙巳十一月生。初入侍世宗藩邸為格格。五十年生皇五子和恭親王弘晝。
世宗登極雍正元年二月冊封裕嬪、后晉裕妃。乾隆二年九月,高宗晉尊為皇考裕貴太妃。四十三年十月以年屆九旬尊封為皇貴妃。四十九年甲辰十二月十七日卒,年九十有六。謚曰純愨皇貴妃。尋葬妃園寢,位列諸妃之上。
擴展資料:
一、愛新覺羅·弘晝簡介:
愛新覺羅·弘晝(1712~1770年),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歷之弟,母為純愨皇貴妃耿氏。
雍正十一年(1733年),晉封為和碩和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設辦理苗疆事務處,協(xié)同弘歷、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
乾隆帝登基之后,弘晝倚仗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為。歷任正白旗滿洲都統(tǒng),遷鑲黃旗滿洲都統(tǒng)的職務,充玉碟館總裁,升為議政大臣,管理正黃旗覺羅學事務。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晝逝世,予謚為恭。
二、純懿皇貴妃生平:
純懿皇貴妃耿氏,為清世宗,也就是雍正帝的后宮,生于康熙二十八年。其子和恭親王弘晝,生于康熙五十一年,為世宗第五子,母子二人深得世宗之喜愛。
耿氏在世宗死后,于乾隆二年九月,被高宗尊為皇考裕貴妃,平平安安地活到乾隆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又以年屆九旬再尊為皇考?;寿F太妃。
乾隆四十九年,薨于甲辰十二月十七日,享年九十六歲。次年二月,冊謚曰純懿皇貴妃,葬泰陵妃園寢,位列諸妃之上。
耿氏出生于中等官吏家庭,健美多姿,聰慧過人,早在康熙四十二年入侍世宗龍邸為格格。世宗即位后,在雍正元年(1723年)封其為裕嬪,雍正八年八月進裕妃。
世宗是一個精明的皇帝。他沒有聲色犬馬之好,其高位后宮總共只有八位,這在清代皇帝中都是少的。他勤政好學,即位后放掉了宮內(nèi)所養(yǎng)的全部珍離異獸,他不事游獵,但卻喜歡園林。
常年辦公的地點就在圓明園,閑下來時他喜歡在園中山水之間游步.其它生活用具也不太講究,在吃喝方面只喜歡喝點酒,也有節(jié)制。
他對耿氏比較喜歡.耿氏由于身體健壯,頗有酒量,在世宗處理公務繁忙閑暇的時候,她也能適量地陪世宗喝些酒。
她為世宗生了五皇子弘晝,此子長得虎頭虎腦,聰明伶俐,應變快,動作靈敏,這與耿氏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熏陶是分不開的,所以深得世宗的喜愛,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弘晝?yōu)楹陀H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設置辦理苗疆事務處,雍正讓弘歷(即乾隆帝)和弘晝一起主持,可見他在世宗心目中是有一定位置的。父親對兒子的喜愛重用,自然使耿氏非常的高興。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晝
百度百科-純愨皇貴妃
愛新覺羅·弘晝是怎么死的 乾隆怎么評價弘晝 1、自然疾病死亡。
據(jù)《清史稿》記載:"和親王弘晝以儀節(jié)僭妄,罰俸三年"也只是說罰俸祿三年,并沒有太大的懲罰。另外,還有“上臨和親王弘晝第視疾?!?/p>
說明當時弘晝病了,并且皇上特意去他府上探病,而之后沒有幾天弘晝就死了。另外據(jù)記載:"三十年,薨,予謚。子永璧,襲。”因此,弘晝是自然疾病死亡。
2、評價:朕弟和碩和親王、秉性純誠。持躬端恪。髫年共學。友愛實深。自備位親藩。懋昭敬慎。方冀六旬同慶。棣萼言歡。意思是弘晝生性誠實,我們兩從小就一起學習,關系非常親密。
擴展資料:
弘晝年少的時候就被嬌慣,乾隆帝多次縱容他的行為。乾隆曾經(jīng)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殿監(jiān)試八旗子弟,到了上午膳的時候,弘晝請乾隆帝退朝就食,乾隆帝沒有準許。弘晝急促地說:“皇上難道以為臣給了這些士子錢財,請托他們辦事嗎?”
到了第二天,弘晝進宮向乾隆帝請罪,乾隆帝待之如初。弘晝的性情比起之前還要奢侈,由于乾隆帝的優(yōu)待,所以他比其他的藩王更加富裕。
清朝的貪腐弊案并非始于乾隆,其實,早在康熙晚年,官場的貪腐之風就已經(jīng)愈演愈烈了,及至雍正即位后,不僅對貪污舞弊現(xiàn)象深惡痛絕,還接連出重手懲治了一批民憤極大的貪官污吏,一時間朝野上下為之一肅,貪腐之風有所減弱。由于雍正帝對貪腐之事懲處嚴厲,所以整個雍正時期,官場之上的貪腐之風明顯收斂。 乾隆帝在即位之初,在其父雍正反腐的基礎上更加強力度反腐,因此在乾隆前期盡管清朝還存在腐敗官員,但也都是鳳毛麟角而且很快便被乾隆查獲。然而到了乾隆晚年,經(jīng)過勵精圖治的乾隆王朝國力達到頂峰志得意滿的乾隆開始走向腐化,他的腐化最終導致整個大清王朝的腐化。 乾隆后期的貪腐弊案之所以屢禁不止究其根源其實就是皇帝。
愈演愈烈的賣官鬻爵:
賣官鬻爵古來有之,縱覽整個清朝 歷史 ,也是各個時期都存在的現(xiàn)象,這并非源于乾隆,當然也不會終于乾隆。賣官鬻爵最早在康熙雍正時期即存在。雍正皇帝的的寵臣李衛(wèi)也是捐官出身。然而到了 乾隆后期,賣官鬻爵開始成為腐敗的根源,各級別的官員都明碼標價,一個縣令多少銀子,一個巡撫花費多少,一個總督所用幾何,都是明碼實價的,一些有錢的富紳或是下級官員為了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官微,不惜出重金購買,上任之后,為了能撈回自己之前買官所花的銀子,這些人便加緊盤剝百姓,但是之后為了獲得更高職位的官,他們依舊繼續(xù)盤剝百姓,當然掌握權力之后,他們也會賣官來獲取更多的銀錢。 對于各地的這種現(xiàn)象,乾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乾隆中期以后,由于頻繁的對外用兵以及各地災荒不斷,以至于朝廷經(jīng)常出現(xiàn)銀錢短缺的情況,所以乾隆帝對此一直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既不過問更不阻止。 賣官鬻爵雖然導致腐敗但這只是最表層的腐敗,最深層的腐敗在于皇帝本身 。
名目繁多的各地進貢:
乾隆早年對于納貢送禮這樣的事情是非常抵觸的,他曾一度認為進攻這種事情只要心意到就行了 。然而乾隆到了晚年卻因為好大喜功而熱衷于精致器物,對于貢品的要求可以說是精益求精,對于自己的物質享受達到極點,乾隆晚年時的一些大臣,如國泰、李侍堯、王亶望等都是進貢的能手。 而這些進貢能手都無一意外地卷入貪腐弊案,這些辦貢的官員都無不打著為皇帝辦貢的旗號借機搜刮民脂民膏,最終受害的還是老百姓 。乾隆皇帝不僅要官員納貢,還經(jīng)常借機向官員索要貢品。 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每次都是空手而去滿載而歸。各地官員為了討好皇帝不惜使出渾身解數(shù)為皇帝搜刮各種奇巧珍寶。這種風氣在乾隆中期之后呈現(xiàn)出了愈演愈烈的趨勢,吏治廢弛,綱紀敗壞,日甚一日。
臭名昭著的議罪銀制:
乾隆時期另一個飽受詬病的制度就是議罪銀制度。提出這個臭名昭著制度的不是別人,就是 歷史 上赫赫有名的大貪官和珅。所謂的議罪銀制度本身就是以權謀私的做法 。國家法令權力本來屬于國家并不屬于皇帝個人,但是和珅的議罪銀制度就是公然將國家法律作為出售,而且出售后的錢并不屬于國家而屬于皇帝個人, 這實際上將貪官收錢辦事的個人行為上升成了國家行為。國家機器成為和珅機器幕后支持者乾隆的個人發(fā)財?shù)墓ぞ撸罱K受益者還是乾隆皇帝。 議罪銀制度最終演變成了官員公開行賄制度。根據(jù)清朝史料的記載, 所謂的議罪中的“罪行”往往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失誤,絕大多數(shù)根本夠不上罪行,很多都是官員“自首”的目的無非就是變相的送錢給皇帝,比如說奏折中有錯別字自行交上十萬兩銀子,奏折中字跡不清楚自行交上二十萬兩,其實都是變相向皇帝行賄,因此所謂的議罪銀議罪目的并非議罪,而是交錢。
乾隆罰來的錢并沒有歸入國庫,而是全部放進了皇宮的小金庫,可見乾隆本身也是一個貪婪的人,官員難免上行下效。在被乾隆的反復盤剝之后,官員們?yōu)榱艘琅f維持體面的生活,貪污腐化、敲詐勒索,也就逐漸成了官場風氣了。
乾隆25歲登基,經(jīng)過他父皇雍正13年的勵精圖治,國庫充盈,可以說是國泰民安了。
而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學他祖父康熙六下江南,花錢極度鋪張。到晚年為何貪官眾多,這里不得不提一個人,和珅。和珅是乾隆一朝的重臣,深受乾隆寵信,不僅大權在握,和珅的兒子還取了乾隆的女兒十公主,名副其實的皇親國戚。和珅還當過朝廷的眾多關鍵要職,內(nèi)閣首席大學士,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刑部尚書,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步軍統(tǒng)領等等數(shù)十個重要職務,隨著權力的增加,和珅私欲日益膨脹,貪污受賄,結黨營私。而乾隆卻不加阻止,任其發(fā)展。乾隆晚年,和珅已經(jīng)權傾朝野,可以說朝廷的官員都是和珅的部下,那以下的官員自然是上行下效了。
乾隆一死,和珅被抄家所得的財物是清朝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可見當時的官員貪污到什么程度。
很多古裝電視劇一旦牽扯到官府,肯定少不了抄家大戲,即使是看戲的,對這樣的戲份也看得暢快淋漓,大呼過癮,一隊人捧著圣旨或者拿著令牌就能三下五除二將某人家抄個底朝天。
這一些被抄家的基本上不出兩類,一是謀反,一旦查出來就是滅族之罪,不論輕重都是一網(wǎng)打盡。一是貪污,這個根據(jù)貪污數(shù)量而決定,但是能混到抄家的份上肯定不會少。沒有能力和魄力詳作反賊或者貪官是不可能的,而被查出難度肯定更大。
先說貪污,平庸、膽小之人肯定沒有能力做到被抄家的份上,他們勢力也小,小打小鬧基本上追回臟銀,罰款罷官免職完事,甚至優(yōu)勢充其量罰俸了事。真正的禍害是那一些大貪巨貪。
這一些人盤根錯節(jié),根基非常穩(wěn)固,朝廷的法令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存在,即使皇帝三令五申的禁貪,依然都屢禁不絕,隨著明清皇權制度的加強,對貪腐之人動輒處以極刑,但是一樣因為皇權的集中,使得地方上對皇室宗族權力的制約非常有限,這一些人都目無法令,肆意妄為。
官員就代表皇權,或者說是皇權的具體執(zhí)行者,官官相護,形成保護傘,在平民眼中這一些都是一樣頭面的人,只好一個個敬而遠之,官員們都自然有恃無恐,如同癌細胞一樣慢慢蔓延開來,逐漸形成風氣。
長久以往,上行下效,整個帝國開始自上而下的形成系統(tǒng)性的貪腐紐帶,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一個個通過門宦、親族、同鄉(xiāng)等關系結成貪腐者聯(lián)盟,對御史言官監(jiān)察系統(tǒng)具有天生的免疫能力。
當成了氣候,即使是皇權也不得不考慮動這一些貪官的后果,譬如乾隆時候甘肅監(jiān)糧案,整個衙門系統(tǒng)都壞得一塌糊涂,乾隆不得不考慮追責的界限,畢竟他還需要有人替他收稅、監(jiān)管萬民。
即使那一些實在窮兇極惡、無可容忍的大貪,往往落得抄家滅族之災,但是執(zhí)行起來依然要考慮各種亂七八糟的因素,祖上功勞,本人功勞,門生鼓勵的關系這一些都是影響最后決定的因素。
至于最后執(zhí)行抄家,依然不會是那個令牌或是圣旨就能完成,畢竟官場有一些不倒翁,今天犯事明天又被重任,后天發(fā)現(xiàn)前天的圣旨下錯了是個冤案,被人冤枉的,這一些就會陷入尷尬境地。
于是,這一些重案往往會嚴謹細微、好多衙門一起會審,六部軍機處等均無異議才可能執(zhí)行,當這一些走完,最后還要看皇帝個人喜好,犯事的大臣是不是還有用處,家人是不是有功,是不是皇親國戚等。
排除這一切,終于得到圣旨去給某人抄家,這已經(jīng)過了好久。甚至很多人活得時候都沒事,自然給其他人一種僥幸的心理。
而謀反呢,一旦坐實基本上沒人會姑息,自皇帝一下都會嚴懲不貸,而且速度會非???,不需要多麻煩就定案,然后一道圣旨抄家株連九族,官員執(zhí)行也迅速,不然真的反了,受到的危害更大。
乾隆一朝,為大清之鼎盛時期,大抵王朝過于盛旺之時經(jīng)濟民生就會走出一個倒V字形。這就是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的道理。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xiàn)權臣,寵臣當?shù)溃糁位燔?。如大漢之王莽,大唐之李林甫,楊國忠。大宋之元佑黨爭后出現(xiàn)的蔡京,童貫。大明之導致土木堡之變的權臣王振,嘉靖朝之嚴嵩父子,大清之王亶望,和珅。
屢禁不止的原因還在人為,乾隆太愛面子,十全老人,對自己的自我批評不到位。
一:兩淮鹽引案:
鹽自古暴利,與陶朱公范蠡同名的漪頓就是靠煮鹽發(fā)家。管仲通過制鐵煮鹽之策把齊桓公推到了春秋五霸。
清鹽政方面有規(guī)定,鹽商可以預提下一年的鹽引。這個政策和現(xiàn)在的承兌匯票貼息差不多。
正常市價一兩每引,如果預提就得加二兩的利息,中間產(chǎn)生的差價沒有上交,這個政策就為貪官提供了存在空間。
在乾隆三十三年兩淮鹽引案發(fā),新任鹽政把上兩任告了個遍。高恒等官員秋決,此案牽涉資金千萬兩之巨。
二:甘肅冒賑災
王亶(dan)望,進士出身,后來捐官買了個知縣,一路升官從知縣到甘肅布政使,之后調(diào)任浙江巡撫。1781年,甘肅回民作亂,在連番失利的情況下朝廷派出阿桂征剿,戰(zhàn)報中描繪了甘肅大雨,此情況與王亶望任上所報旱災情況不符,引起朝廷懷疑。經(jīng)查后,王亶望貪沒虛報賑災銀兩,虛改捐銀。抄王亶望家后竟有百萬輛之巨另有珠寶玉器不計其數(shù),王亶望被斬。其他涉案官員一百余人,涉案資金千萬兩。之后的大貪官和珅是此案的舉報者。
三:山東巡撫案
涉案人員:國泰及三十余名,涉案資金二百萬輛,國泰自己就涉案七八萬兩。在此案背后牽扯到的就有和珅。查辦此案的有錢灃和劉墉,之后和珅被查的二十四條罪狀就出自錢灃生前遺稿。
四:乾隆未查之案巨貪和珅
和珅滿中堂,備受乾隆帝寵愛。被查之時是 歷史 上最大的貪官,嘉公元1779年,乾隆駕崩,和珅被抄家查辦,賜死獄中。
抄沒銀兩據(jù)傳為八億兩相當于清政府十多年財政收入但無正史可考。
隨著政權的延續(xù),利益集團的錯綜復雜、龐大,執(zhí)政的不透明,權力的濫用,沒有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問題,只能防不勝防。自然就走向了必然。
我看見很多人分析乾隆晚期的貪腐,有的說體制問題的,有的說是吏治問題的,還有說意識層面問題的,這里我就不說這些了,我就單說乾隆本身,乾隆晚年自己就貪腐,上行下效,大臣哪有不貪的道理。
乾隆剛繼位的時候其實反貪力度非常大,比康熙雍正都嚴厲,乾隆六年(1741年),皇帝處死了納賄銀千兩的兵部尚書兼九門提督鄂善,從乾隆二十年(1755年)開始到四十年代,還處死了十余名職位很高的巨貪,如云貴總督恒文、云南布政使錢度、山東巡撫國泰、陜甘總督勒爾謹、浙江巡撫王亶望都被賜死、正法。
不過乾隆這個皇帝從繼位到晚年過得太順利了,也沒有皇子爭儲位的問題,也沒有大的叛亂和災禍,而對蒙古用兵也取得了勝利,內(nèi)部的蘇四十三也好,苗民起義也好都很快被平定了,乾隆還讓人編纂了《四庫全書》覺得自己是個“十全老人”了,很有一些資格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
作為中央集權的頂點,乾隆朝的大臣和魏征之類的名臣是不同的,他們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隨時可能被皇帝遷怒,所以大多數(shù)很會揣測圣意,皇帝的想法一變,大家自然很快就知道了。比如和珅,
皇帝想要南巡,可是又不想動用國庫的錢,因為名聲不好,所以和珅就想出了議罪銀的主意,官員們犯法可以用銀子買自由,買無罪。乾隆不但不阻止,還覺得辦法很好。
到了乾隆后期,甚至出現(xiàn)了和官員們爭奪財物的事件,“甘肅冒賑案”中的主犯王亶望被抄家,東西送到京城后,乾隆看了好幾遍,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對玉瓶和一座玉山子不見了,乾隆之所以知道是因為王亶望進貢的時候曾經(jīng)送過這兩樣東西,乾隆雖然愛不釋手,可是本著進九回三的慣例把這兩樣又還給了王亶望。
這次抄家乾隆覺得心心念念的寶物必定到手了,可是居然沒有,一查之下居然是被負責抄家的閩浙總督陳輝祖給掉包私藏了,乾隆怒不可遏,陳輝祖自然也是抄家砍頭的下場。
我們現(xiàn)在想想這個荒唐的情況簡直哭笑不得,皇帝和大臣因為一些涉案贓物鬧到雞飛狗跳,乾隆晚年的官場黑暗可見一斑。
清中期官員貪腐十分嚴重,之所以如此。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
首先,是整個 社會 大環(huán)境。清代處于中國傳統(tǒng) 社會 的末期。這個時候,傳統(tǒng) 社會 已經(jīng)進入了衰亡階段,制度上出現(xiàn)了嚴重的衰敗跡象,腐敗正是其具體表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已經(jīng)不可能進行一些簡單的修修補補,就能使 社會 風氣徹底扭轉。雍正時期通過皇帝本人的努力做了一些反腐工作,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短時期內(nèi)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過隨著雍正去世,情況就迅速惡化。
其次,清代是中國 歷史 上貪腐情況較為嚴重的一個王朝,這和清代特殊的 歷史 發(fā)展過程有關。一般來說,大一統(tǒng)王朝早期的吏治情況都是比較好的,貪腐情況不會特別嚴重。但清代較為特殊。滿清入關以后,為了盡快平定南方地區(qū),所以推行了一個特殊的政策。凡是明代官員只要向清政府投降,就可以繼續(xù)擔任原有的官職。這就使得明代晚期的官員,搖身一變,成為了清代的官員。這些官員大部分都有貪腐的問題。也就是從清代一開始,就存在嚴重的吏治問題。順治時期一直沒有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康熙時期,為了穩(wěn)定局勢,對于當時的貪腐現(xiàn)象,采取了較為包容的政策。直到雍正時期情況才有所收斂。從整個 歷史 發(fā)展過程來看,清王朝的吏治一直不是很好。
最后,是乾隆本人的問題。乾隆是一個個人能力平庸,但是又特別好大喜功的人。這就使得乾隆朝財政赤字非常嚴重。乾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出了議罪銀制度。也就是允許官員以罰金代替懲罰。這就刺激了官員貪腐。此外,乾隆還經(jīng)營個人產(chǎn)業(yè),在北京開設皇家當鋪等之類的商業(yè)性機構。利用這類機構公開接受官員的間接賄賂。因為皇帝本人自己也成了貪腐的一員,所以自然對大臣的貪腐,就非常放縱。于是就自然導致了中國 歷史 上最大的貪官和珅的產(chǎn)生。
又不是幾世紀,前幾天中國的一切是幾毛錢一斤,并不遙遠,大家都勞作,賣給誰,前幾天的魚蝦成災,多少人哭瞎了眼,稱作大爺也沒買,就是誰人都有了,只好拿回喂豬狗,豬狗吃這么昂貴,從前的豬肉幾十公里都聞到香氣,應該是現(xiàn)在的幾十倍,乾隆王朝更加不用貨幣,就是有人收集,不能讓貨幣泛濫成災,巴望別人能應付的幾時,討食大家做,像地主不是費人,從前乾隆王朝吃山珍海味幾乎是吃不完,應該許多年人類那有山珍海味,現(xiàn)在一切是飼料人類也不例外。吃飼料生育幾乎渺茫。
眾所周知,在古代,最高統(tǒng)治者是皇帝,作為皇帝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掌管整個天下,權力和財富都是無人可比擬的,所以皇帝這個位置就成為人人艷羨的,作為皇子們是最有機會成為繼位之人,所以在古代為了這權勢,作為皇室之人就很難擁有像普通人的父子,兄弟之間的令人艷羨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而是出現(xiàn)過很多殺兄弒父的事情。
在清朝大家都知道,比較有名的皇位競爭的事是“九子奪嫡”在這場兄弟競爭中,最終是四阿哥雍正帝勝出。而雍正帝的兒子乾隆繼位時期就沒有出現(xiàn)這么大的斗爭了,畢竟雍正帝子經(jīng)歷過一次,所以他不希望在看到自己的兒子步入后塵,而乾隆自幼能力超群,才華橫溢,康熙和雍正都非??春?,所以乾隆就這樣一路順順利利的繼位了。而其實乾隆有一位兄弟,和自己年紀相當,而且也非常受雍正帝寵愛的弘晝,他被載入史冊不是因為他的豐功偉績或是博才多學,而是因為倚仗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為。那么他是有多倚仗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為呢?他又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是真的性格如此嗎?下面我們將來一起來看看。
暴打朝臣。愛新覺羅·弘晝(1711~1770年),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歷之弟,母為純懿皇貴妃耿氏。雍正十一年(1733年),晉封為和碩和親王。乾隆對這位弟弟的確是很好,乾隆帝即位后,乾隆就把雍正帝的雍親王舊邸及財物全賜給了弘晝。弘晝也倚著兄長的威勢,傲慢任性,肆意妄為。 有一次上朝,弘晝因事與軍機大臣、獲封一等公的訥親有了小爭執(zhí),竟然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毆打訥親,當時乾隆目睹了整個事情的經(jīng)過,既不怪罪,也不出聲阻止。
按理來說,雖然是皇親國戚,但是也不能太過任性,這公然毆打訥親,肯定也是不被允許要受到處罰的,但是乾隆并沒有怪罪他,或許是他真的很愛惜這個弟弟,又或許是弘晝這一行為更合他意,一個肆意妄為的人,與文武百官都處不好關系的自然也威脅不到自己。所以因為乾隆對弘晝的寵愛,包庇,文武百官看到,也不敢惹弘晝。
頂撞乾隆。弘晝作為一皇子,自然是自小就受到眾人追捧,所以年少的時候就被嬌慣,而乾隆帝也多次縱容他的行為。有一次,乾隆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殿監(jiān)試八旗子弟,到了上午膳的時候,弘晝請乾隆帝退朝就食,乾隆帝沒有準許。弘晝急促地說:"皇上難道以為臣給了這些士子錢財,請托他們辦事嗎?"而乾隆帝對他說的也沒有責怪,到了第二天,弘晝進宮向乾隆帝請罪,乾隆帝仍然待之如初。
假死出殯??催^清劇的都知道,弘晝在劇中做過非常荒唐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給自己辦葬禮。人都沒死,還辦葬禮,這事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是一件很荒唐不可思議的事。而弘晝就辦了。這事情在歷史也有記載,他的確是做過這樣的事情。史書記載:弘晝?yōu)槿私蚪驑返赖幕奶剖戮褪窍矚g辦葬禮,不是給別人,而是為自己辦葬禮。他還親自給自己制定喪儀,讓家人擺好祭品祭奠自己,而他自己則坐在棺材里,別人哭的越傷心他越高興,餓了就吃擺放在身邊的貢品。而且,他身為親王,既然自己為自己辦喪禮,王公大臣們總要送上禮金,這樣弘晝既滿足了自己的獨特趣味,又能收獲一大筆錢財。對于他這樣的行為,真是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劫掠庫銀。有一次運送國庫銀兩的車從弘晝府前路過,他竟然直接將車輛截至家中。這在當時可是殺頭之罪??汕÷牭竭@件事后卻一笑了之。
看到弘晝做的這些荒唐事,可以看出他的確是很頑劣,按理說這樣的弘晝,就算乾隆不管,任由他如此,那么應該不會受到雍正的待見吧。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雍正對弘晝也是極為喜愛。可見其實弘晝還是聰明,很有才能的。那么弘晝?yōu)槭裁匆@樣自己往自己身上潑臟水不惜背負罵名呢?我想也是因為他看事情可以看出本質,善于隱忍。弘晝自小親身經(jīng)歷了康熙朝“九龍奪嫡”事件,也深知雍正的帝位的來之不易。
而自己和乾隆年紀相當,都很受雍正寵愛,所以他也是有很大希望繼位的,最后乾隆繼位,如果他表現(xiàn)出自己的才能,不是這樣肆意妄為,很有可能會被乾隆當成對手而除之。而他這樣肆意妄為,故意惹是生非,放浪形骸,瘋瘋癲癲,也就是在跟乾隆示意自己無意皇位,而乾隆也是對他的行為縱容,可見自己到處惹是生非,肆意妄為也是他想要的。而弘晝的代表作《金樽吟》,更是表述了自己無意皇權帝位、只想把酒言歡及時行樂的心跡,被歷史學家譽為“救命詩”。
所以說在我看來,弘晝這這些荒唐行為,其實都不是他本來的面貌,而是他為了生存,故意瘋瘋癲癲不露鋒芒,可謂是大智若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