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公主住所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看很多電視劇的時候,劇中會有不少公主出現(xiàn),而她們大多數(shù)也都有自己的府邸名為公主府,不過出嫁之后的公主,還是住在駙馬家的,那么在出嫁之前呢?還沒出嫁的公主是住在什么地方的?她們身為皇帝的女兒,會不會都是住在宮里的?還是說會給她們修建公主府,讓她們搬出去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秘看看吧。
1.古代公主已經(jīng)長大但未嫁時住在哪里
還要看公主的地位。要是得寵的就有自己的寢宮,一般的就和母親住在一個地方。像太平公主,她是公主中的至尊,不僅有封地還有自己的府邸,但是沒有地位不得寵的公主一般是沒有自己的府宅的,要和駙馬住在一起,駙馬家是什么她就住什么,一般出嫁的時候就給嫁妝。至于一些特別可憐的公主就更慘了。
以清朝為例,公主未大婚的或者得到皇帝恩準的都居住于宮中,待公主大婚或者獲得皇帝恩準(即成年后)方可搬出宮中,,出宮開府,平日里未婚男子不得擅入。
從秦漢到元明,一般,公主和皇子都是住在宮外的(太子也不例外),在他們行過冠禮之后,就必須離開母親,到自己的封地開始自己的生活,但是,他們有自由出入宮闈的權利,如果被封為王,每年也必須進宮朝拜,但是,這些王爺就失去了自由進入宮闈的權利,如果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他們是不允許離開自己的封地的。
清朝之后,皇帝的兒女全部是居住在皇宮之內(nèi),而皇帝的兄弟姐妹,卻是住在宮外。從秦漢到明清,歷朝的皇子在成年之后,一般情況下是可以參與國事討論的,當然也有例外,而公主的日常生活,和正常百姓一樣,除了錦衣玉食以外,并沒有什么需要自己動手的。
2.古代公主指的是哪些人
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號,簡稱為主,與公主對應的男性稱號為王。
起源,《公羊傳》曰‘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蔽髦艽呵锞舴Q,可大致分為王、公、侯、伯、子、男六級。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兒嫁給諸侯時,不親自主持婚禮,讓同為姬姓公爵級別的諸侯主婚,這便是“公主”的由來。并且因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兒也稱“王姬”,《詩經(jīng)·召南·何彼襛矣》就寫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此后“王姬”也成為帝王的女兒的代稱。諸侯之女也稱為公主,《史記·吳起列傳》記載“公叔為相,尚魏公主。”
公主并不等同于皇女,未出嫁即早夭的皇女在大多數(shù)朝代不會被授予公主稱號。反之也有宗室女會被授予公主身份。迎娶公主稱“尚公主”,公主下嫁稱“將嬪”。
3.公主的婚姻制度
下嫁
公主如未年幼夭折而是順利活到成年,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下嫁臣子。在漢代及三國時期,公主或直接下嫁列侯,或下嫁臣子的同時臣子被給予列侯的爵位,如陸景就因尚公主而獲封毗陵侯。由于公主的丈夫基本是列侯出身,公主也可以丈夫的爵位改稱。如漢景帝女陽信公主,下嫁平陽侯曹時后又稱平陽公主。
晉代以后,因爵位改制,公主丈夫不再封侯爵而是多拜為駙馬都尉。駙馬都尉在漢代本是指掌副車之馬的官職,多授予功臣或皇帝的外戚一族,后來逐漸成為迎娶公主者的專屬官職。后世因此多稱公主之夫為駙馬(清朝稱額駙)。
自駙馬成為公主之夫?qū)俜Q謂以后,對公主及婿家干政防范日嚴。唐代開始,駙馬成婚后大多給予閑職不會被授予重要職務。在明朝為防止公主及婿家干政,多將公主嫁予一般平民而非在朝為官者。但有時會因為選擇不慎造成騙婚事件,如永淳公主事件。
和親
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公主會被嫁予外邦為妃為后,這種婚姻會稱為和親。嫁予外族的公主也稱和親公主。和親在漢代和唐代最為常見。和親公主大多為宗室女出身,以皇帝養(yǎng)女的身份和親外族,最為有名的是文成公主和親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后。皇帝親女和親的案例很少,僅有唐肅宗女寧國公嫁給回紇可汗,唐德宗女咸安公主嫁回紇長壽天親可汗等少數(shù)幾個案例而已。
唯清一朝,因滿蒙聯(lián)姻習俗公主嫁予蒙古貴族為妻的案例很多,一般不稱作和親。
出家
公主選擇終生不婚而出家為道士或尼姑,在唐朝中后期較為常見,如唐睿宗女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出家為道士。也有先出家再還俗者,如太平公主年幼出家為女道士,后還俗并下嫁薛紹。
再婚
秦漢時代,婦女改嫁是極為平常的事,對于公主也不例外,有的公主甚至三度結婚,如平陽公主先嫁曹參曾孫曹壽,后改嫁汝陰侯夏侯頗。夏侯頗死后,又改嫁長平烈侯衛(wèi)青。
隋朝首次出現(xiàn)了禁止寡婦改嫁的詔命,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年)“詔九品已上妻、五品已上妾夫亡不得改嫁。唐太宗下詔任憑婦女改嫁、寡婦改嫁,不禁止寡婦改嫁。唐太宗下詔“妻喪達制之后,孀居服紀已除,并須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其鰥夫年六十,寡婦年五十已上,及婦雖尚少,而有男女,及守志貞潔,并任其情,無勞抑以嫁娶”。
五代十國時期,后梁太祖下詔令守寡的女兒金華公主出家為尼。被認為是太祖為推恩公主夫家,令公主守住婦節(jié)。
宋朝公主改嫁的極少。隨著貞操觀念日漸嚴格,明朝和清朝入關后亦無公主改嫁的記錄。
宮: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前者如:故宮,后者如:雍和宮。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寶殿,后者如:太和殿。
皇帝住乾清宮或養(yǎng)心殿,皇后住坤寧宮,公主一般是住在后宮,由皇帝賞賜,出嫁后就不住在皇宮了,太后住慈寧宮,朝會在太和殿(金鑾殿),藏書的地方是文淵閣,皇帝批閱奏章的地方是養(yǎng)心殿或御書房 古代皇子教書的地方是欽天監(jiān),老師是有學識的大臣或是太傅。
后寢是皇帝和皇后、殯、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皇后居住在中軸線上的宮室中,左右各有六處宮院稱東六宮和西六宮,供姨、妃居住。嬪以上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專房,貴人以下則住在一塊。
前朝后寢,分工明確,不得隨便逾越,體現(xiàn)了中國自古以來等級分明、內(nèi)外有別的倫理觀念后妃設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shù),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咸福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
【故宮】
太和殿
俗稱“金鑾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布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
皇后,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jié)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中和殿
中和,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痹诿髑鍍纱e行大朝禮的時候,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
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員朝賀。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時候,還要在前一日閱覽祝文或者檢查種子農(nóng)具。清朝規(guī)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譜,
也就是玉牒,在修訂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內(nèi)讓皇帝閱覽,并舉行存放儀式。
保和殿
名稱來源與太和殿相同,都是取自《周易》“保合大和”。明朝的時候,在舉行冊立大典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內(nèi)更衣。在年底,還要在此
宴請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時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舉行宴會。而且這里還是清朝舉行殿試的地方。
乾清宮
乾清,取自唐代韓愈《六合圣德詩》中的詩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寢宮一直都是這里,
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養(yǎng)心殿,從此,乾清宮九成了皇帝聽政的地方。在每年過節(jié)的時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宮舉行慶典活動,清朝康熙乾
隆年間,還在宮內(nèi)舉行了“千叟宴”。而且皇帝死后,必須要在這里停靈,祭奠15日,表示壽終正寢,之后才可以轉(zhuǎn)移到其他地方。
交泰殿
交泰,取自《易經(jīng)》中的天地交泰,象征著帝后生活和諧。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節(jié)日接受大臣朝賀的地方。在每年皇后到
先蠶壇舉行儀式的前一天都要在這里檢閱采桑工具。
坤寧宮
在明代,坤寧宮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滿族的習俗,將其改為祭神的場所,把東曖閣作為皇帝大婚的洞房。
東西六宮
這是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三宮六院”。
東六宮
鐘粹宮
明代為妃嬪所居,曾一度為皇太子宮。清代為后妃居所。恭親王奕昕的生母靜貴妃、咸豐帝慈安皇后、光緒帝的隆?;屎蠖荚诖司幼 ?
景陽宮
明代為嬪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后改作收貯圖書之所。
承乾宮
明代為貴妃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貴妃、佳貴人,咸豐帝云嬪、婉貴人都曾在此居
住。
永和宮
一直為妃嬪所居。雍正帝的生母德妃、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光緒帝的瑾貴人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宮 一直是歷代貴妃的居住地,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乾隆的生母禧貴妃、咸豐帝的琬貴妃、光緒帝的珍妃等曾居住
于此。延禧宮 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西六宮
太極殿(啟祥宮)
明萬歷年間,乾清、坤寧兩宮火災,神宗朱翊鈞曾暫居啟祥宮。遜帝溥儀出宮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極殿。
長春宮 明清兩代后妃居住的宮殿。明代天啟皇帝的妃子李氏,清代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后曾在這里住過。晚清時,同治皇帝親政后,西太后也曾在
這里居住。
咸福宮
為后妃所居,前殿為行禮升座之處,后殿為寢宮,乾隆年間改為皇帝偶爾起居之處。道光帝琳貴人(莊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
妃等都曾在此居住。嘉慶和咸豐年間還曾一度作為皇帝為先帝守孝之地。
永壽宮 為歷代后妃所居之處。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恪妃,嘉慶帝如妃、乾隆帝生母禧貴妃都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間和恪、和孝兩位公主下嫁還
曾在此設宴。道光中晚期,外侮內(nèi)患日盛,而朝廷內(nèi)部一味諱飾,將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壽宮。光緒以后,此宮前后殿均設為大庫,收貯御用物
件。
翊坤宮
是明清兩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后住儲秀宮時,每逢重大節(jié)日,都要在這里接受妃嬪們的朝拜。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
儲秀宮
意思是“內(nèi)藏后妃秀美如花”,是慈禧太后初入宮居住的地方。
此外故宮里還有一些別的宮殿:
奉先殿(現(xiàn)為故宮鐘表館),顧名思義就是皇宮里的小太廟,是供奉帝王祖先牌位的地方。
養(yǎng)心殿 乾清門內(nèi)的養(yǎng)心殿,從雍正清末近200年間,清朝皇帝大多住在這里。在同治、光緒兩朝,養(yǎng)
心殿東曖閣是慈禧與慈安“垂簾聽政”之地。
慈寧宮 按照封建禮儀,皇帝不能與前朝妃嬪同居東西六宮。為了安置業(yè)已歸天的老皇帝的妃嬪,特
地建造了慈寧宮供她們居住。明朝慈寧宮為前代皇貴妃所居。清代慈寧宮主要是為太后舉行重大典禮
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壽節(jié)、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均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特別是太后壽辰
時,皇帝親自率眾行禮,并與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禮節(jié)十分隆重?;侍筠?,梓宮奉安于慈寧宮
中,皇帝至此行祭奠禮。
頤和軒 為乾隆皇帝歸政后憩息之所。“頤和”,即頤養(yǎng)精神。
外東路---寧壽宮景區(qū)(現(xiàn)為故宮珍寶館)
養(yǎng)性殿 乾隆做太上皇帝的寢宮;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居樂壽堂時,曾在養(yǎng)性殿東暖閣進早、晚膳。
寧壽宮 寧壽,出自《尚書》中的“五?!?,有 健康 長壽之意。乾隆皇帝準備當太上皇時在此宮祭
神。乾隆帝八十壽典、嘉慶帝五十壽典,曾在
此賜宴皇子、王公大臣。
皇極殿 是乾隆皇帝第二次興辦千叟宴的地方;西太后也曾在皇極殿接見外國使臣。西太后死后,在
這里為她停靈治喪。
在清朝的公主一般住在后宮,但不和嬪妃一起,有單獨的住所,公主出嫁了的話有可賜府第的,也有住進男方家的。嫁蒙古的話,對方要為皇族,就住進男方家,但公主也有很多陪嫁的。
除了公主之外,還有格格,格格一般都是皇孫女,而這些皇孫女的父親都是皇帝的兒子,他們15歲成年時一般都會受封爵位,而他們一但成家了就要搬出宮外由皇帝賜的府第住,這也就是說格格是住在府第里的。格格雖說住在府第里,但也是可以進宮的,而且每個格格何時出世都會記入宗人府的。格格出嫁的話,也有些是賜府第的,嫁蒙古的話跟公主差不多,但到了乾隆時就差很遠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5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