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殺了呂伯奢一家嗎?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xì)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三國演義》廣為人知,其中如“桃園三結(jié)義”、“三英戰(zhàn)呂布”、“火燒博望坡”等等情節(jié),大家都耳熟能詳。此外,作者羅貫中還塑造了許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劉備的“仁”,關(guān)羽的“義”,諸葛亮的“智”……而其中曹操,則被塑造成了“大奸大惡”之人,其中他殺呂伯奢,更是為他的“奸”奠定了基礎(chǔ)。
那么,在歷史上,曹操到底有沒有殺過呂伯奢呢?如果有,是不是如小說里寫的那樣呢?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xiàn)刀”里寫道: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處,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jié)義弟兄;就往問家中消息,覓一宿,如何?”宮曰:“最好?!倍酥燎f前下馬,入見伯奢。奢曰:“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陳縣令,已粉骨碎身矣?!辈莅蓐悓m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滅門矣。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說罷,即起身入內(nèi)。良久乃出,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言訖,匆匆上驢而去。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后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dāng)竊聽之?!倍藵摬饺氩萏煤螅勅苏Z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彼炫c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奔背銮f上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鞒懸酒二瓶,手?jǐn)y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辈菰唬骸拔嵋逊指都胰嗽滓回i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zhuǎn)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shù)步,忽拔劍復(fù)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于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睂m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辈僭唬骸皩幗涛邑?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标悓m默然。
這段文字,便是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全過程了。
要想知道曹操究竟有沒有殺呂伯奢一家,小說是不足為據(jù)的,我們還需從正史里尋找答案。
《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jì)第一》是這樣寫的:
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guān),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zhí)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這一段文字里,陳壽只字未提曹操殺呂伯奢之事,我以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殺呂伯奢之事真?zhèn)尾槐妗?/p>
記載曹操殺呂伯奢一事的是裴松之的注。裴松之在“間行東歸”注解道:
《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xiāng)里。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妒勒Z》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fù)人,毋人負(fù)我!”遂行。
版本一說的是曹操在逃命的過程中,路過呂伯奢家,于是去拜訪。結(jié)果呂伯奢不在家,他兒子糾合一些人去打劫曹操,最后肯定是不自量力,被殺了。
在這里,曹操本是去拜訪故人,卻造劫持,殺了呂伯奢兒子一行,屬于“正當(dāng)防衛(wèi)”。但《魏書》不可全信,可能有所粉飾。
版本二說曹操拜訪呂伯奢,呂伯奢一家好生款待他,結(jié)果曹操卻因為有“迫害妄想癥”,懷疑被人會殺自己而殺了呂伯奢家人,有點說不過去。既然懷疑別人會“圖己”,又為什么會去拜訪呂伯奢呢?
《世說新語》由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其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曹操出逃是在189年,而劉義慶寫《世說新語》的時間,大約在公元439年至440年,距離曹操那個時代,也有個250年的時間了。想必劉義慶也是從各種口耳相傳的故事里,搜集到這個故事的,其可信程度,也有待考慮。而且《世說新語》是我國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文學(xué)色彩大于史學(xué)價值。
版本三就是《三國演義》所依據(jù)的版本了。孫盛是東晉中期史學(xué)家,高祖又是三國時曹魏重臣孫資,按理說應(yīng)該對曹魏歷史是比較熟悉的,且作有《魏氏春秋》等書。但這一段里,故事并不詳備。
而《三國演義》則更加荒唐了,盡是小說家之言了。其中有幾處疑點,值得思考:
疑點一:呂伯奢說家無好酒,要去買酒,為什么要自己親自去,而不排個晚輩去,卻把曹操和陳宮留在家中,無人陪伴,這不合乎禮儀。
疑點二:曹操聽到“縛而殺之,何如”后,馬上就沖進(jìn)去把一家八口殺了,然后搜到廚房發(fā)現(xiàn)一頭被縛的豬。豬已經(jīng)被捆住了,為什么還要說什么“縛而殺之”呢?從說“縛而殺之”到曹操“皆殺之”之間的時間是極短的,不可能在這期間把豬綁住的。
疑點三:曹操能聽到磨刀聲,為什么聽不到綁豬的聲音呢?
無論哪個版本,這個故事到底如何,都是值得商榷的,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此時的曹操是在逃命,他去拜訪呂伯奢,可以想見他家和呂伯奢一家應(yīng)該是知交故友,感情至深,曹操才敢冒著生命危險前去,這時的曹操對呂伯奢一家絕對是非常信任的。但版本二和版本三都說“疑圖己”,這合理嗎?既然懷疑,為什么又要去呢?所以,這倆版本不可信。
至于版本一,我們可以考慮是不是曹操本是十分信任呂伯奢的,卻沒想到呂伯奢不在家,而他的兒子見財起了壞心,以致被殺,似乎還有點說得通。
既然陳壽在《三國志》里只字未提這段故事,可知它并不重要,甚至它可能都不存在。如果真的存在,我寧愿相信《魏書》里的那個版本。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它講述了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quán)三人爭奪天下的故事,書中的我大部分故事都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曹操是書中的主角之一,生性多疑,同時極為自負(fù),他一直信奉的一條準(zhǔn)則就是“寧使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為了將曹操的形象刻畫深刻,在一些事情是使用了夸張的手法,比如“誤殺呂伯奢”一事中作者用“誤殺”就是為了突出曹操“寧使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的形象。
起因
在《三國演義》中,對這件事是這樣寫的:曹操一行人刺殺董卓失敗,逃亡奔波許久,偶然路過呂伯奢家,想向他討杯水喝,呂伯奢熱情地將他們進(jìn)到家中,并邀請他們一行人留宿。不僅如此,呂伯奢還去內(nèi)視查看有沒有酒,過了許久出來說家中沒有酒了,要出去買酒,并表示要殺豬款待曹操等人。
呂伯奢被殺
要在古代,豬可是稀罕物,一般人只有過年時才會殺豬,而呂伯奢一家是剛剛認(rèn)識曹操一行人,怎么可能大方到會殺豬招待他們,這本就可疑的事在生性多疑的曹操眼中就更是疑點重重了,但他還是觀察了一會兒,知到聽到他們口中蹦出“殺”、“死”等字眼時才忍不住動手將他們殺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中,呂伯奢并不是被誤殺的。
真實原因
但是魏國的史書魏書中對這件事的記載卻是這樣的
“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xiāng)里。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p>
這段話大意是說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后逃亡,途中經(jīng)過故人呂伯奢的家,呂伯奢當(dāng)時不在,只有他的兒子和幾個賓客在。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見曹操等人帶著財務(wù),見財起意,想要把他們殺了,曹操這才出手將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都?xì)⒘恕?梢姴懿偈菤⑷耸菫榱俗孕l(wèi),并非誤殺。
小結(jié)
雖然《三國演義》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但它終究是一本傳記,作者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必然會進(jìn)行一些改動和杜撰,這也無可厚非,也正是這些改動讓小說認(rèn)為形象更加鮮明突出,這也是這部巨作的魅力所在。
得益于《三國演義》的影響,以及一些野史及其他典籍的記載。人們都知道曹操誤殺呂伯奢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曹操被人們當(dāng)作一個奸詐之人。按照演義里的描述,呂伯奢在與曹操、陳宮見面之后,談了幾句朝廷正在通緝曹操的情況后,就起身入內(nèi),過了很久才出來,然后就說要前往西村沽酒。曹操和陳宮坐了很久都不見有動靜,忽然聽見莊后有磨刀的聲音,曹操與陳宮偷偷來到草堂后,只聽見有人商量:?捆住再殺?,曹操認(rèn)為呂家要謀害自己,本著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的原則,搞了呂家。
先不看史實,單看演義的記載,按照《三國演義》中?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的描述,曹操與陳宮進(jìn)入廚房時,豬已經(jīng)是被綁上了的。而曹操與陳宮在偷聽時,聽見的是呂家的人正在商量是否先捆后殺,這就說明豬在那個時候應(yīng)該還沒有被捆,可為什么當(dāng)二人聽到?捆住再殺?后,直接沖了進(jìn)去殺人,當(dāng)搜至廚下時,卻發(fā)現(xiàn)一口豬已經(jīng)被捆在那里了呢?
令外,就算曹操與陳宮沒有立刻動手。那么,在豬被捆時,按理也應(yīng)該會發(fā)出嚎叫聲。曹操和陳宮沒偷聽時就能聽見磨刀聲,難道去偷聽卻聽不到嚎叫聲嗎?如果要是聽見了豬叫聲,那么心中的懷疑必然頓時消失。如果聽不見豬嚎,那么就只有兩種可能:不是曹操、陳宮耳聾,就是呂家的豬啞巴了。但這可能嗎,也太荒唐了。
不過,這件事也并非演義杜撰,在史書中也有記載。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幾本書,但是每本書都有不同的說法。
王沈的《魏書》是這樣記載的:(曹)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xiāng)里。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
第二種說法是出自郭頒《世語》的記載:太祖過伯奢。伯奢出門,五子皆在,備賓客之禮。太祖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還有就是孫盛在《雜記》中的記載: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fù)人,毋人負(fù)我!?遂行。
后面的兩種說法與《演義》中的描寫十分相似,而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卻并沒有關(guān)于曹操過呂伯奢家的記載,有可能是真沒有這個事情,要么就是忌諱,無法寫上去。而上面談到的幾本書,雖然都記載了這件事,但說法又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這上面的每種說法雖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在字面上表明了曹操沒有殺呂伯奢。
很顯然,演義采納了后兩種說法,并以此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通過文學(xué)加工來突出曹操的性格,在開頭前幾章就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曹操是個壞人。
當(dāng)然,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王沈《魏書》中的說法是正確的。并且,在河南信陽一帶的民間傳說中,還流傳著《該殺呂伯奢》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呂伯奢騎著一頭驢去打酒后,立刻就引起了曹操的懷疑,他對陳宮說:?呂伯奢家大業(yè)大,終年窖藏老酒,你我二人再能喝也不至于去打酒吧,而且這種事情還要親自去?況且西村抬腿就到,何必騎驢??
接下來的故事就和演義差不多了,只不過當(dāng)他們發(fā)現(xiàn)有一口豬被捆在那里時,陳宮埋怨曹操殺錯人,曹操說:?他家一共八口人,加上你我也才有十人。而這只豬卻好幾百斤,連吃幾天都不一定吃完,難道專門等著發(fā)臭嗎。分明是打算在官兵捉了我們之后,設(shè)宴慶功。?
當(dāng)曹操與陳宮剛剛出村時,看見呂伯奢騎著毛驢,背著酒葫蘆回來。曹操果斷拔刀將呂伯奢斬于驢下。陳宮大罵曹操恩將仇報,不仁不義,隨即揚長而去。曹操大聲喊叫,想告訴陳宮,步行去西村都用不了這么久,呂伯奢往返半天,卻只打了一小葫蘆酒,這恰好說明里邊有問題??墒顷悓m已走進(jìn)一片樹林。同時又見從縣城來的大路上黃土飛揚,一支人馬正朝這邊疾馳。曹操一邊慶幸自己料事準(zhǔn)確,得免大難,一邊惋惜失散了陳宮,無法解除他的誤解,以后以訛傳訛,自己會招人唾罵受屈,但也無可奈何。眼見官兵越來越近,他只好落荒而逃了。
在這個故事中,曹操不是奸詐多疑,而是機警過人。呂伯奢則是咎由自取。這說明,上至學(xué)術(shù)研究,下至民間傳說,對曹操殺呂伯奢一事,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使得這件事更加撲朔迷離,真假難分了。
曹操是罪人還是好人我們無法評定,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觀點,這樣的一個傳奇人物我們不可以單單的評價他的好與壞。但是歷史上曹操的確沒有殺他伯父。曹操真的殺了呂伯奢嗎,沒有的,陳壽的《三國志》里沒有記載,裴松之的注里也沒有記載,裴注關(guān)于這件事,有三處記載,一處是援引《魏略》的,一處是援引《世語》的,一處是援引孫盛的雜記。《魏略》和《世語》只提到曹操誤殺了呂伯奢的家人,沒有提到曹操殺了呂伯奢。原因是,曹操路過呂伯奢家時,正巧呂伯奢不在家。孫盛的雜記里,沒有提到曹操殺呂伯奢的事,只記載曹操弄清楚誤殺了人,很凄愴地說了這樣的話,寧我負(fù)人,毋人負(fù)我。從描述曹操說這句話時的表情看,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是我對不起人家,人家并沒有對不起我。而在《三國演義》里,卻演變成 “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fù)我?!背闪瞬懿偌樾坌蜗蟮拇~。
一、《魏書》的記載:
太祖(曹操)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xiāng)里。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
意思是說,曹操為了躲避董卓的追殺,與隨從路過呂伯奢家,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伙同賓客盜取曹操的馬和物品,曹操才下手殺了人。 二、《世語》的記載: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三、孫盛《雜記》的記載: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fù)人,毋人負(fù)我!”遂行。
?。ā妒勒Z》和《雜記》的記述已經(jīng)很直白,易于理解,無需注解) 綜合以上三種史書的記載可以概括為兩種說法:一是曹操在呂家殺人是因為呂伯奢的兒子劫奪了他的馬匹和財物,曹操正當(dāng)防衛(wèi)并無過錯。但此說難以成立,因為,曹操路過呂伯奢家的時候,有很多隨從,呂伯奢即使有五個兒子加上賓客,也不敢輕易對曹操一群人動手。二是呂家對曹操待以上賓,好酒好菜相待,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而殺人。此說也難以服眾,曹操在亡命之中,呂伯奢又是他父親的結(jié)義兄弟,曹操沒有任何理由濫殺無辜。如果是怕呂伯奢“報警”,就沒有必要投宿呂家,再說,那個時候又沒有“網(wǎng)上追逃”,殺人不是更留下蹤跡嗎。所以,無論哪種說法正確,都絕沒有殺呂伯奢一說,因為呂伯奢不在家。 三國志》根本就沒有相關(guān)記載,而且,曹操與陳宮投宿呂伯奢家純粹是子虛烏有,是小說的虛構(gòu)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三國演義》中曹操殺呂伯奢是采用《世語》和《雜記》的資料改編而成,再加上作者尊劉抑曹思想作祟,便導(dǎo)演了曹操殘忍的殺害善良好客的呂伯奢及其一家八口的情節(jié),從而塑造了曹操奸惡的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5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司馬師是個怎樣的人為了權(quán)勢不惜毒死妻···
下一篇: 周亞夫犯了什么罪漢景帝為何要逼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