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正史和演義中的諸葛亮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實際上,大多數(shù)人所熟知的諸葛亮都是通過三國演義了解到的。但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小說,里面的故事不能當做正史來看,所以很多人會選擇讀讀三國志。三國志能讓你了解到最真實的諸葛亮,只是褪去光環(huán)以后,諸葛亮也同常人沒了區(qū)別。歷史上,各個不同的朝代,他們對于諸葛亮的評價也會不同,但總體來說還是推崇的心里占多數(shù)。那諸葛亮形象的演變,在古代心里究竟是如何發(fā)生的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諸葛亮的形象演變,是不同時代思想風潮的一面鏡子。諸葛亮在一個時代的形象設(shè)定,往往體現(xiàn)了當時人群的文化素質(zhì)和精神面貌。
受到推崇的原因
魏晉時期的人便開始對諸葛亮的推崇
諸葛亮受到后人的推崇,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從政權(quán)性質(zhì)上看,三國里曹魏和蜀漢都屬于庶族地主,寒門知識分子與士族勢力爭奪政權(quán)中崛起的勢力。根據(jù)諸葛亮的建議,蜀漢在崛起中占據(jù)的益州和荊州,本來屬于信奉儒學的宗室州牧劉表,劉璋的地盤。而同為宗室后裔的劉備出身貧寒,劉備與諸葛亮的合作,可以視作沒落宗室與寒門知識分子合作奪取權(quán)力的過程。而日后統(tǒng)一的西晉政權(quán)依舊被高等士族把持,南渡后的東晉更是出現(xiàn)了王馬共天下,高等士族和君主一起統(tǒng)治的局面。所以諸葛亮三顧茅廬的經(jīng)歷,自然成為了次等士族和底層寒士的理想,也成了所有渴望改變命運之人的心理寄托。
其次,諸葛亮對抗曹魏是以弱抗強的北伐戰(zhàn)爭。忙里偷閑之間,還有征服南中蠻族的遠征。這些都有了更直接的時代隱喻:興復王室,抵抗戎狄是南朝維系人心,對抗北方外族的政治正確。
經(jīng)歷了永嘉之亂的文人 自然需要一個精神依靠
雖然晉朝是逼迫魏主禪讓取得的政權(quán),所以自認為繼承了漢-曹魏-晉的禪讓次序。但到了東晉,參與過桓溫北伐,十分仰慕諸葛亮的史學家習鑿齒,甚至寫了一部政治極其不正確,以蜀漢為正統(tǒng)的史書《漢晉春秋》。這體現(xiàn)了當時知識分子對于北伐的期待。日后被《三國演義》添油加醋,大肆演繹的“七擒孟獲”的故事,最早就是出自這部史書,體現(xiàn)了漢族文人希望擊敗蠻夷,讓外族歸心的理想。
不僅民間漢人非常推崇蜀漢,令人咋舌的是,“尊漢尊劉” 的思想甚至影響到當時的外族政權(quán)。最先起兵反晉的是中國北方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匈奴族。因漢高祖的公主曾與冒頓聯(lián)姻,與西漢王朝約為兄弟,故而改為劉姓。內(nèi)遷匈奴后裔劉氏,為了籠絡漢民支持自己,論證晉朝的不合法性,便宣告自己是兩漢劉氏的外甥??梢娒耖g對于劉家的推崇十分廣泛。
劉淵的政治宣傳在當時還是有著一定作用
最后,底層平民在任何時代都不可能過的太好,渴望明君賢相拯救自己。諸葛亮為了集中力量北伐,不授政敵以把柄,節(jié)約開支,去世時家無余財,自然是受到了底層百姓的好感。在嚴謹?shù)膽?zhàn)時體制運作下,諸葛亮領(lǐng)導下的蜀漢一度民風整肅,道不拾遺,軍民吏士遵紀守法。這當然是保守兵亂的民眾所期待的。
所以,魏晉時代是蜀漢英雄崇拜初步形成,諸葛亮經(jīng)典形象定型的時代。道家文化的興起和時代政治的因素都促成了對諸葛亮的推崇。比如《襄陽記》記載,諸葛亮死后民間百姓不顧朝廷禁止,私自祭祀諸葛孔明。
魏晉時期的文人士族
西晉--經(jīng)典扮相的定型
諸葛亮的經(jīng)典形象 就是魏晉時期定型的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風尚。魏晉時代復興的道家在諸葛亮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他們成為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特性的源頭,影響了日后的一千多年。
諸葛亮本人博覽諸子百家的著作,讀書觀其大略,不拘小節(jié)。但在治國統(tǒng)兵上更傾向于法家和儒家,道家只是他研習的學派之一。只是因為他在給張魯?shù)臅胖性鴮懙溃耗銉H僅沉迷于感官享樂,怎么能得道?這就給魏晉小說的創(chuàng)作發(fā)揮提供了基礎(chǔ)。
東晉時期的風氣很大程度也影響了諸葛亮的造型
諸葛亮乘坐素輿、戴著葛巾、手持白毛扇的經(jīng)典形象,出自東晉小說家裴啟的《語林》。諸葛亮的經(jīng)典造型就此定格,體現(xiàn)了晉代對于風雅俊逸,坐而論道的士人形象的推崇。
西晉人郭沖記載的諸葛亮軼事《條亮五事》里,出現(xiàn)了著名的空城計場面。諸葛亮鎮(zhèn)定自若嚇退司馬懿的場面,成為了神化諸葛亮的開端之一。
東晉孫盛創(chuàng)作的《晉陽秋》里,出現(xiàn)了五丈原上,彗星落入諸葛亮營壘,不久之后諸葛亮去世的記載。以此隱喻諸葛亮是星宿下凡,星落而命殞。這一記載成為了孔明“點星燈續(xù)命”的原型之一。
諸葛亮很快就成為了揮一揮羽扇就大破敵軍的神人
最后,神怪小說《搜神記》記載:孔明在漢中建造了巨石構(gòu)建的八卦形壁壘。這就是后世民間戲劇,通俗文學和電腦游戲里頻繁登場的“八陣圖”技能的出處。
同時,與諸葛亮和劉備的偉光正形象相比,曹魏雖然依舊是官方認可的正統(tǒng),但是在民間傳奇和文人筆記小說里的形象已經(jīng)偏向于負面?!妒勒f新語》里有30多處關(guān)于曹操、曹丕父子的條目。其中多數(shù)是反映父子二人兇狠狡詐的小細節(jié)。比如曹操夢中殺人,曹操騙士兵望梅止渴等等。
望梅止渴其實是諷刺曹操的奸詐
唐代--馳騁邊疆的智將
唐朝人眼里的諸葛亮更多了一些軍事因素
在民風昂揚向上的唐代,諸葛亮被民間文人演繹成了“智將”,擺脫了魏晉時代飄逸的文士形象。
唐代的詩歌注釋《詠史詩-五丈原注》和唐代僧侶的講史變文,記載了唐代民間故事里的諸葛亮形象:在五丈原上,劉家的"智將孔明"深得皇帝信任。但他自知時不我與,即將離世,而魏強漢弱。所以用道術(shù)欺騙司馬懿??吹綖男请E落后,他意識到自己將不久人世,司馬懿也看到這一征兆。于是囑托部將在他死后,往他口中放七顆米、一些水,胸口放一面明鏡,床頭點一盞明燈,手中放上兵書和筆,表示自己雖死猶生,欺騙司馬懿。司馬懿派人占卜孔明的生死,司馬懿占卜的結(jié)果是孔明還有陽壽,所以魏軍不敢發(fā)動攻擊,而蜀軍得以從容退兵。
隨著時代的演變 諸葛亮身上的神奇越來越多
這一故事是對《漢晉春秋》里“死諸葛嚇走了生仲達”情節(jié)的生動演繹。體現(xiàn)了唐代民間對于人生死觀念的理解,和當時流行的方術(shù)。
而在唐詩中,諸葛亮繼續(xù)在詩歌中以忠臣--賢相的形象,反復出現(xiàn)。值得一提的是,《三國志》里劉備將自己與諸葛亮關(guān)系比作魚水的比喻,成為了唐詩中反復出現(xiàn)的典故。魚本來是古代漢族生殖崇拜的圖騰,魚水之歡用來形容男女酣暢淋漓的性愛。陳壽這樣形容劉備和諸葛亮的關(guān)系,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君主對臣子的專一信任,和男女感情關(guān)系的排他性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一主題成為了唐代文人反復吟詠的典故。主要是為了體現(xiàn)臣子希望得到君主無條件的完全信任,得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獨一無二的地位。這本質(zhì)上是中國文人的臣妾心態(tài)體現(xiàn)。
理想的君臣關(guān)系 永遠只是理想
宋代--知識分子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
表明繁華的宋朝 對諸葛亮的認可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官方和高層文人的層面,北宋與南宋對蜀漢和諸葛亮的評價略有不同。司馬光在承認曹魏為正統(tǒng)的同時,又如實記載了諸葛亮治理蜀地,領(lǐng)軍北伐的成就。還參考了偏向蜀漢的史書《漢晉春秋》,整體非??陀^。
由于曹魏和北宋都是通過強制禪讓的方式奪取政權(quán),所以歐陽修的《正統(tǒng)論》認為曹魏是正道。
外戰(zhàn)不力讓宋朝更需要精神層面的支持
隨著民族矛盾的加深,和東晉時代一樣,蜀漢英雄逐漸成為了漢人抵抗外族侵略的精神支柱。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迫于遼金的壓力組織文化宣傳活動,給李廣、吳起、周瑜、孫武、諸葛亮等不屬于曹魏政權(quán)的古代漢族名將追封伯爵和侯爵。封諸葛亮為順興侯,希望他的在天之靈能保佑宋軍將士。然而還是沒人能救的了文恬武嬉的宋朝君臣。
到了南宋,主戰(zhàn)派文人臣子和學者大都推崇諸葛亮,尊奉和南宋處境類似的蜀漢為三國正統(tǒng)。所以對同一歷史事件,兩宋文人評價不同。
蜀漢的尷尬位置讓南宋很有惻隱之心
比如北宋時,蘇軾認為諸葛亮建議劉備奪取同宗的荊州和益州,屬于奸詐行為,和奸雄曹操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到了南宋,朱熹卻認為劉備的蜀漢才是正統(tǒng),曹魏是賊寇。諸葛亮輔佐劉備奪取荊州益州雖然是同宗相殘,但是最終目的是光復漢室。即使德性有虧,也可以理解。
雖然兩種評價有差異,但都是從不同語境出發(fā),維護專制皇權(quán)的大義名分。
諸葛亮每個形象背后 都有現(xiàn)實因素
民間推崇
諸葛亮同樣也是民間小說的???/p>
在宋元時代的民間文學中,歷史題材的“小說”與“講史”等口頭文學深受市民的歡迎。
五代十國以來的胡漢矛盾激化,尊劉尊蜀漢的傾向再次加強。諸葛亮征討南中被賦予了隱射現(xiàn)實的內(nèi)涵。孔明成為了不易察覺的漢民主義代言人。與此同時,作為被神化的諸葛亮的對立面的周瑜,開始被負面化和平庸化。
仙術(shù)的引入讓諸葛亮的事跡愈發(fā)傳奇
最能體現(xiàn)宋元時代民間三國故事形態(tài)的,是口頭文學的說唱底本《三國志平話》。這本書直接說諸葛亮是精通道術(shù)的神仙,可以揮劍成河,撒豆成兵。為了體現(xiàn)神通廣大,諸葛亮算出了劉備三兄弟的上山日期。到了時間還故意裝睡在床,讓小童告訴他們改期再來,顯得孔明是在自抬身價。
不僅如此,他們開始將周瑜的功績加到諸葛亮的頭上,最典型的就是赤壁之戰(zhàn)。按《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所做的主要是說服吳主孫權(quán),實現(xiàn)孫、劉兩者的聯(lián)合。整個戰(zhàn)役都是名將周瑜一手策劃、指揮的,軍隊也以孫吳為主力。
赤壁之戰(zhàn)的功勞被完全算到了諸葛亮頭上
但是說唱藝人們卻迎合百姓的口味,在魏晉以降孔明善用道術(shù)的經(jīng)典形象基礎(chǔ)上,編出“借東風”。制造了一個神通廣大的活神仙諸葛亮,給人們造成了是他決定了戰(zhàn)役的勝局的印象。并且他還料定了曹操被打敗后的逃跑路線,部署人馬把曹操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險些成為階下囚。只因曹操有五帝之尊,在華容道與關(guān)羽對陣時忽起大霧才得以逃生。這一張冠李戴,成為了后世貶低化周瑜的開端。
歷史上的諸葛亮和周瑜身材高大,形象偉岸。史書中沒有直接提及二人心胸狹隘,報復他人的陰暗面。二人的矛盾僅停留在戰(zhàn)略層面。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占據(jù)荊州并攻取益州。而周瑜也建議孫權(quán)獻上了沿江而上,占據(jù)益州地區(qū),和馬超結(jié)盟北伐曹魏。類似的戰(zhàn)略部署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北宋官方也一并追封周瑜和孔明,可見官方對周瑜的認可。
但在一向尊劉的民間,民間文人將周瑜的功績安到諸葛亮身上,可以視作瑜亮之爭的起點。此后的小說和戲曲里,諸葛亮和周瑜將輪番使用各種光明正大的策略和下三濫招數(shù)斗法。不僅抹黑了形象十分完美的周瑜,而且三氣周瑜得手的諸葛亮本身也像一個奸詐的得志小人,而不是史書中不拘小節(jié)的大丈夫。由于受眾的品味和創(chuàng)作者的眼界限制,給武侯的貼金之舉反而成了敗筆。
諸葛亮與周瑜在歷史上其實并無私人恩怨和歧視
對平定南中的夸大
時代的需要也讓諸葛亮在南中的戰(zhàn)爭變得離奇
由于宋朝在戰(zhàn)場上對北方外敵屢戰(zhàn)屢敗,民間文人們開始寄希望于諸葛孔明能施展法術(shù),收降蠻夷。
在《三國志平話》里,諸葛亮成為了降伏蠻夷,伸張大漢天威的神奇法師。蜀漢軍隊到達滬水邊,諸葛亮一彈琴,沸騰的江水就冷卻下來。南蠻巫師順風放毒,諸葛亮馬上跳下馬背,披頭散發(fā)地跳大神,改變了風向,把毒藥吹向敵陣。第五次和蠻族交戰(zhàn),諸葛亮大喝三聲,蠻王就嚇得落馬跪拜,魂飛魄散。最后一次,諸葛亮六月?lián)崆?,天降大雪。蠻王孟獲終于意識到諸葛亮是大神下凡,于是表示死心塌地,永不背叛蜀漢。這一段描寫借鑒了張飛喝死夏侯杰,還有六月飛雪等民間文學的母題,展現(xiàn)諸葛亮的非人神性。
如果演義成真 那么南孟獲可能不是在與一般的人類為敵
諸葛亮發(fā)明饅頭的傳說,也是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妒挛锛o原》中說饅頭是諸葛亮發(fā)明的。在治理南中時,為了制止野蠻的人祭習俗,諸葛亮用包有牛羊肉的面團人頭取代真人頭,讓蠻族人做祭品。結(jié)合時代語境,這一傳說本質(zhì)上體現(xiàn)了漢人在武力不如北族的情況下,希望在南北對立中確立文化制高點,表現(xiàn)文化優(yōu)越性的心態(tài)。
當然,作為供文化層次低的聽眾消費的文化產(chǎn)品,三國說書故事對歷史做了平面化處理。聽眾們不會知道南中的蠻族為蜀漢提供了精銳的步騎,作為北伐的馬前卒。更不會知道直到蜀漢滅亡前夕,南中都叛亂不斷,使得蜀漢君臣放棄了流亡南中建國的企圖。這些關(guān)于諸葛亮的說書故事,只能培養(yǎng)虛妄的自豪感。
時至今日 諸葛亮依然被很多人當做饅頭的發(fā)明者
元明時期--諸葛亮形象的基本穩(wěn)定
元曲又將諸葛亮的地位推高
到了元代,雜劇成為了市民了解三國歷史文化的主要方式。眾多三國人物中,諸葛亮作為法力高強的道士形象繼續(xù)存在。同時,瑜亮矛盾也被雜劇作家進一步演繹。
除了廣為流傳的三顧茅廬、白帝托孤、空城計等情節(jié),元代雜劇開始把劉備取得的博望坡之戰(zhàn)的勝利歸于諸葛亮。將劉備設(shè)下計謀伏擊夏侯惇的勝利,演義為諸葛亮用揚塵干擾曹軍視野,然后放火攻擊之。這一改動后來被羅貫中采納。這里的用意是為了諸葛亮發(fā)揮更大作用做鋪墊,否則很難相信46歲的梟雄劉備會對一個27歲的年輕人言聽計從。
空城計就是元曲時代的偉大創(chuàng)作
除此之外,周瑜的形象被進一步貶低?!秳⑿伦砭泣S鶴樓》寫到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后,在黃鶴樓擺下鴻門宴陷害劉備。結(jié)果被能掐會算的諸葛亮算出,指揮關(guān)平,姜維等人幫助劉備躲過一劫。
另一有趣的劇目《玉清殿諸葛論功》,則講述了宋太祖修建武廟,供奉十二位古代名將。在分配貢品時,前漢的開國元勛韓信和季漢的丞相諸葛亮爭功論座位,結(jié)果諸葛亮在辯論中完勝韓信。這體現(xiàn)了在民間,蜀漢人物比漢代人物的知名度和認可度更高一些。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各種怪力神論的中心
到了元末明初,曾經(jīng)是張士誠幕僚且有實際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羅貫中開始創(chuàng)作著名的《三國演義》。他結(jié)合史書《三國志》以及之前的元雜劇和《三國志平話》。在保留了諸葛亮道士色彩,能呼風喚雨的同時,將很多過于離奇的七擒孟獲合理化。比如將諸葛亮的法術(shù)換成了火燒藤甲兵等更加合理的情節(jié),減少了怪力亂神的因素。
除此之外,雖然整部三國演義是三分虛--七分實,但是具體到諸葛亮身上都是演義成分遠大于真實歷史成分。羅貫中結(jié)合元末農(nóng)民起義的戰(zhàn)術(shù),將歷史上一筆帶過的很多重大戰(zhàn)役進行了具體的想象和模擬。
這當中孔明的謀略十分重要,蜀漢一旦不用孔明就會失敗。而在歷史上,諸葛亮一手擎天的全能形象是在劉備去世之后才出現(xiàn)的。而且羅貫中考慮到受眾的認知水平,幾乎沒有提及戰(zhàn)場背后的經(jīng)濟因素和復雜的派系斗爭,給人以蜀漢贏著贏著就亡國的認知偏差。但不論如何,全知全能的諸葛亮已經(jīng)深入很多人的心里,對諸葛亮的集體記憶基本穩(wěn)定下來。
劉備不死 哪里輪得到諸葛亮出來指揮全局
總結(jié)
子虛烏有的八陣圖在后來居然出現(xiàn)在一些正規(guī)兵書中
在從歷史人物到民間形象的演變中,諸葛亮由腳踏實地、行事謹慎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變成了法力無邊的術(shù)士。原本頗有心機和知人之明的劉備,對諸葛亮并非專任。但在文學作品中,也被平庸化為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至于和孔明沒有太多瓜葛,歷史形象近乎完美的周瑜,則被黑化為心胸狹窄的代名詞。
為北伐中原而進行的南中治安戰(zhàn),由于后來的胡漢戰(zhàn)爭,而被后代寄予了太多的希望。這些關(guān)注度和南中戰(zhàn)役的歷史作用其實是不成比例的??酌骱褪駶h政權(quán),隱隱約約成為了中原主義的寄托,這都是諸葛亮始料未及的。
可以說在經(jīng)過人們的世代傳播后,一個歷史人物越是出名,人們對他的集體記憶,就越發(fā)遠離他的真實形象。
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蜀漢集團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有著極強的個人能力,同時對蜀漢集團鞠躬盡瘁,讓人十分佩服。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就連漢獻帝也要尊稱為皇叔,但是劉備的家族中落,已經(jīng)淪落到賣草鞋為生,雖然后來劉備得到了關(guān)羽和張飛的幫助開始起兵,但是依舊屢戰(zhàn)屢敗;一直到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后,劉備集團才開始走向正規(guī),諸葛亮還為劉備制定了一個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構(gòu)想,而劉備集團也在諸葛亮的指揮下占據(jù)了荊州,益州和漢中地區(qū),成為了雄踞一方的諸侯,可見諸葛亮的能力十分出眾。
諸葛亮真實的能力沒有三國演義中的強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稱為智多而近妖,因為在小說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門八卦無一不通,甚至還有借東風的能力,這些只是一些藝術(shù)描寫,真實的諸葛亮能力并沒有如此逆天;真實的諸葛亮是一個全面性的人才,對內(nèi)能夠治理蜀漢集團,增強國家力量;對外能夠領(lǐng)兵北伐,指揮戰(zhàn)爭,同時還提出了聯(lián)合東吳抵抗曹魏的外交策略,也是一個大才。
諸葛亮鞠躬盡瘁付出一生
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蜀漢集團后,因為鎮(zhèn)守荊州的關(guān)羽遭遇東吳集團偷襲戰(zhàn)敗去世,而劉備領(lǐng)兵復仇在夷陵之戰(zhàn)被擊敗,劉備把年幼的劉禪托付給諸葛亮輔佐;而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面對平庸的劉禪依舊盡心盡力的輔佐,積極處理政務,提高了蜀漢集團的國力;同時整軍備戰(zhàn),進行了五次北伐戰(zhàn)爭,雖然最終因為各種原因都失敗了,但是諸葛亮為蜀漢集團付出了一生,最終在五丈原去世,結(jié)束了傳奇的一生。
1.火燒博望
演義:孔明神機妙算,用火攻將夏侯惇打的落花流水。
實史:其實是出自劉備之計,此事發(fā)生在建安七年,而孔明再建安十二年才出 山助劉備。
2.舌戰(zhàn)群儒
演義:孔明在會見孫權(quán)前,東吳欲投降之儒士層組織群英會與孔明辯斗,企圖 想把孔明勸回,孔明已過人之膽識與智慧,舌戰(zhàn)群儒,智激周瑜,眾人 無不佩服。
實史:孔明到東吳之後,直接會見孫權(quán),并無群英會、舌戰(zhàn)群如等事。
3.借東風︰
演義:孔明神機妙算,會施展巫術(shù)與老天對話,赤壁之戰(zhàn)時,施展巫術(shù)與老天 借了三天三夜之東南風,以助周瑜打敗曹操百萬大軍。
實史:孔明僅會觀察天氣之變化,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孔明借觀察得知。
至於為何在南陽山上建祭壇,只因方便潛逃,他知周瑜器量狹小,受騙 之後定因忌妒暗派殺手,東吳已不安全,才命趙云乘一葉扁舟接他回蜀 國。
4.草船借箭
演義:孔明三氣周瑜之第二,敘孔明命人在濃霧之際開著十艘草船,船上插滿 著稻草人,聲勢浩大的開往曹營,曹軍誤以為是敵軍偷襲,拼命射箭, 孔明就這樣賺了數(shù)十萬只箭,等曹操發(fā)現(xiàn)已晚,還聽到孔明指揮士兵大 喊:『謝 曹丞相賜箭!」
實史:草船藉箭者并不是孔明,乃孫堅、孫權(quán)父子所為,分別發(fā)生在孫間跨江 擊劉表和濡須之戰(zhàn)。而演義中的靈感可能來自於唐代安始之亂時,張巡 曾在夜間用草人垂下城墻騙了令狐潮數(shù)十萬之箭。
5.後出師表:
演義:諸葛亮七次伐魏時感觸而寫的《後出師表》
實史:乃後人傳,并非諸葛亮所作。
6.孔明伐魏
演義:孔明伐魏七次,每一次均是因?qū)賴鍪谦@糧食不足而撤退。
實史:實并無七次,僅只五次,且是因用兵不當而狼狽撤退。
7.火燒上方谷
演義:孔明以誘敵之計江司馬懿誘入長如蛇狀的上方谷,并以大石堵住兩出 口,放火欲燒死司馬懿,就在快要成功之際,卻下起傾盆大雨,司馬懿 因此逃過一劫。
實史:并無此事,出自作者虛構(gòu)。
8.用兵如神
演義:孔明用兵如神,智計良多,無不在他掌控之下,多次替劉備逼的敵人撤 退或大獲全勝。
實史:孔明擅長的是內(nèi)政,并不是用兵。
9.死豬葛下走活司馬
演義:孔明觀察星相得知自己已活不久,留下一尊木像與遺計,命署國士兵在 己死後悄悄撤退,并推出生前雕刻的木像。司馬懿觀察星相發(fā)現(xiàn)紅星殞 落,得知孔明以死,欲一舉消滅署國,緊追不舍,遠遠望見木像,大驚 失色,落荒而逃,諸葛亮遺計使蜀軍能安穩(wěn)撤退。
實史: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fā)喪悄然撤退,司馬懿有所發(fā)覺,驅(qū)軍追趕。兩 車相近時,蜀軍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欲向魏軍”,司馬懿心 虛不敢追擊,只好退兵。
10.空城計
演義:司馬懿逼近蜀軍糧倉西城,當時西城只??酌饕约叭Ю先鯕埍?,孔明 智計過人,故布疑陣,活活一座空城嚇走司馬懿十萬大軍,司馬懿得知 後,後悔不已,撤退之路又被孔明埋伏趙云等將軍打得落花流水。
實史:并無此事,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當時諸葛亮駐今陜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11.木牛流馬
演義:孔明由妻子得知木牛流馬之技術(shù),并加以運用載運糧上,效果奇佳,司 馬懿甚至還想用兵奪取。
實史: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
北宋王安石在《諸葛武侯》中這樣寫道:“慟哭楊顒為一言,余風今日更誰傳。區(qū)區(qū)庸蜀支吳魏,不是虛心豈得賢”。
這首詩對諸葛亮給予高度的評價,特別是他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后世效仿。王安石直言點明實力最小的蜀漢之所以能夠與東吳和曹魏相抗衡,完全取決于諸葛亮的功勞。
那么,拋開小說神化的色彩,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童年時期,痛失雙親大人物都是生而不凡,命都非常硬,往往會傷及自己的至親。雖然這是一種非科學的說法,但諸葛亮確實命夠硬。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出生,諸葛家族在當?shù)貙儆诘胤洁l(xiāng)紳,家境非常寬裕,祖上幾代人都做過朝廷的命官。
可是好景不長,諸葛亮出生后3年其母親病逝,又過去5年,諸葛亮8歲的時候,父親又病逝。無奈之際,諸葛亮只能和幼小的兄弟諸葛均來到自己叔叔諸葛玄的家中。
建安二年(197),此時諸葛亮已經(jīng)16歲,哪成想一直撫養(yǎng)自己,視為己出,教自己讀書習字的叔叔諸葛玄也病故。諸葛玄的病故使得諸葛氏一門的生活開始變得拮據(jù),畢竟家里重要的生活來源沒有了。諸葛亮又承受不了雙親和叔叔接連病逝的現(xiàn)實,索性歸隱山林,整天與崔州平、徐庶等一群人來往。
隱居苦讀,名揚四海諸葛亮一直以來都是內(nèi)心極其狂熱的一個人,不像崔州平等人,真正喜歡縱情于市井山水之間。諸葛亮一心一意想要入世為官,想通過自己的一番才干,創(chuàng)造一番作為。
隱居期間,他廣泛地結(jié)交天下名士,與他們共同討論天下大事。而且得到業(yè)界一致好評。這一點從《三國志》中一些人物的話語中可以得知,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說過,世上的那些儒生們豈能洞悉時局走向,真正是洞悉左右時局的只有伏龍鳳雛。
包括徐庶走馬薦諸葛,也能夠看出,徐庶離開劉備后,思來想去想到諸葛亮,便告訴劉備,諸葛亮是個大才,必須要盡到禮數(shù),才能請動。照常理說,徐庶是個非常樸素耿直的人,既然要特意囑咐劉備,說明諸葛亮應該是有真才實學的人。
隨后,劉備按照徐庶的建議,往返周折終于如愿以償見到諸葛亮,兩人促膝而談,相見恨晚,進而引出名垂青史的《隆中對》?!堵≈袑Α窞槭裁慈绱顺雒?,因為它為蜀漢開創(chuàng)基業(yè)制定出基本思路,可以說《隆中對》完完全全是為劉備量身定做的,包括蜀漢政權(quán)建立后,仍然都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出色的游說家不得不說,諸葛亮是個出色的演講家或是游說家。赤壁大戰(zhàn)開戰(zhàn)前夕,劉備孤掌難鳴、勢單力薄。諸葛亮主動請求去東吳游說,結(jié)果東吳孫權(quán)搖擺不定,只是采取按兵觀望的態(tài)度。
諸葛亮為了幫助孫權(quán)下定決心,開始了自己精彩的演講。諸葛亮先是故意激怒孫權(quán)說,既然東吳沒有信心打贏曹魏,干脆繳械稱臣。
孫權(quán)聽完此話,不動聲色地說,劉備為什么不投降曹操。
諸葛亮慢慢說道,劉備是皇族后裔,生而有骨氣,是絕對不會投降曹操。
孫權(quán)一聽,區(qū)區(qū)劉備都敢與曹操抗衡,自己富有江東怎么能掉價,便答應孫劉聯(lián)合共抗曹魏。劉備也接著此次赤壁之戰(zhàn)的機會,開始大肆擴充自己的地盤,為三足鼎立之勢奠定根本的基礎(chǔ)。
事無巨細,事必躬親諸葛亮雖為人臣之典范,但方法實在不可取。且看史書記載有關(guān)司馬懿提及諸葛亮的話。司馬懿問使者:"諸葛公起居飲食怎樣,一頓能吃幾米?"使者說:"三四升。"然后對問政事,使者說:"打二十軍棍以上的處分,都是諸葛公本人閱批。"
諸葛亮謹慎細致到什么程度?連打二十軍棍的處罰都要自己親自過問。大家可以想想一下,生活中如此謹小慎微的一個人是多么可怕。一個丞相如果連二十軍棍的奏章都要批閱,這一天當中他將要有多少工作量去完成。
既要帶兵打仗,按時上朝,又要過問此等細小的事情,諸葛亮一生最大的敗筆也正是如此,最終精力耗盡,活活累死自己。
最后我們以《出師表》中的一段話回顧諸葛亮的前半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每當捧起《前后出師表》拜讀時,不覺間有一種潸然淚下的感覺,一位風燭殘年的老臣情真意切地吐露著自己的心聲,字字句句都擲地有聲,振聾發(fā)聵。只可惜諸葛亮生不逢時,若是太平盛世,中國歷史必然多出一對"主名臣賢"的佳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6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