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磉|國和遼寧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遼寧省,作為現在我國的一個省份,同時也是東北地區(qū)的一個省份,而說到東北,很多人都會會心一笑,畢竟東北地區(qū)最有名的就是他們那一口極具感染力的方言了。而“遼”這個字,在古代還有一個遼國,屬于宋朝時期的外族,既然同樣都帶有一個“遼”字,遼國和遼寧之間是不是會有什么關系呢?遼國和遼寧究竟有何關聯?
遼朝、遼寧、遼東中的遼都是指遼河遼是契丹南下中原而改的國號。遼、契丹都在不同時期成為契丹人的國號。重視草原傳統(tǒng),就稱呼為大契丹國;有意染指中原,就稱呼為遼。
947年,契丹軍攻占后晉都城汴梁,滅后晉,耶律德光于是改國號為遼。需要注意的是: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時的疆域包括了契丹國和后晉的疆域。即占據中原。
契丹為什么用遼作為國號呢?原因很簡單,契丹初期是在遼河一帶發(fā)展壯大的,以遼河的名稱作為國號,符合中國歷史歷朝歷代建國的傳統(tǒng)。
1、劉邦被封漢中,因此以漢為國號;
2、曹操被封魏王,因此曹丕以魏為國號;孫權占據江東吳地,因此以吳為國號;
3、司馬昭被封晉王,因此司馬炎以晉為國號;
4、五胡時的劉淵漢趙、張蹇前涼、石勒后趙、慕容皝前燕、苻健前秦等都是以所在地傳統(tǒng)名稱為國號;
5、北魏原國名代國——以所在地名稱為國名,北魏的國名拓跋鮮卑以黃帝后裔自居、黃帝發(fā)源地在魏地,因此以魏為國名;北齊以高歡被封齊王作為國名;
6、李淵被封所在封地為唐為國號;朱溫后梁、石敬瑭后晉、趙匡胤宋等都是以興起地名稱為國號。
遼是以遼河名稱為國號,金同樣是河流名稱。金的國號,是以完顏部所在地出虎水的名稱。出虎,是女真語金的發(fā)音。
遼寧省的由來
遼寧省,在秦始皇一統(tǒng)六國后,就分為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遼東、遼西的稱呼在歷史上存在了很久的時間。在渤海國建立后,遼寧省一度被稱呼為渤海。
元朝時為遼陽路、沈陽路。明朝時屬于遼東都司。清朝時先后為奉天將軍、盛京將軍、奉天省。1929年東北易幟后,改奉天名稱,其中有五個候選名稱:遼東省、沈陽省、安奉省、關東省、遼寧省。最后以”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改名為遼寧省。
歷史上的遼國和現在的遼寧省還真有關系,而且關系還不小呢!那它們是什么關系?跟隨本人的文字往下看。
首先,土地管轄。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遼宋對峙時期,宋朝是被稱之為“南蠻”的,因為宋人都在南方居住,北方基本都是遼人、金人和蒙古人的活動區(qū)域?,F在的遼寧省整個版圖都在當時遼國的管轄范圍之內。
遼國歷史上最興盛的時候,北邊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邊直達河北南部的白溝河,西至阿爾泰山,東到日本海。版圖領域比現在的遼寧省要大很多,甚至東三省地區(qū)加一塊也未必能趕得上。
其次,國名來源。
剛才本人也說了,難道都有“遼”字就有關系了么?答案是肯定的?!哆|史》里并沒有記載遼國為什么稱之為“遼”的原因,但是大部分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猜測,可能與遼國境內和遼寧省內都共同擁有一條河有關,就是遼河(本人前不久路過遼河的時候,發(fā)現河水都快干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要保護啊)。
遼寧省最早的名號叫“奉天省”,取自圣旨的開頭“奉天承運”之意,主要是為了紀念大清奪得天下,鴻運降臨此根基之地。后來軍閥時期,東三省的統(tǒng)領換成了張作霖,其子張學良少帥將“奉天”改為“遼寧”。
遼寧的基本寓意是:遼闊又安寧,因為當時的年代動蕩不安,東三省是一片廣闊的沃土,資源豐富,外敵(尤其是日本)對東北這塊土地虎視眈眈,所以經常發(fā)生戰(zhàn)亂,少帥可能也是希望安寧的日子早一些到來吧。
第三,歷史由來。
宋遼時期,遼國又稱遼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各位看官可還記得天龍八部?就是那段時期,順便祭奠一下金庸大師),從建立到滅亡共經歷了9個皇帝,持續(xù)210年。
公元916年,遼國成立,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成為遼國的創(chuàng)始人,當時的國號為:契丹,定都臨潢府。后來又過了31年,公元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滅后晉,耶律德光稱帝,將國號正式改為:遼。公元983年,遼國曾經恢復原名“契丹”,1066年又改回“遼”。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不同時期屬于不同國家,按照時間依次為:夏、孤竹國、燕國、秦、隋、唐、遼、金、明朝、清朝。
夏,禹分九州時,遼寧屬于幽州。
商代時,屬于北方大國--孤竹國。
商亡后,箕子東遷,建立箕子朝鮮。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紂,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對孤竹、朝鮮和東胡、山戎進行統(tǒng)治。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燕國成為七雄之一;遼寧屬遼東群、遼西郡。
秦并天下,分天下為36郡,其中在遼寧地區(qū)設置有遼東郡、遼西郡。
秦末漢初,項羽分封諸將為王,遼寧地區(qū)大部屬遼東王,小部屬燕王。
漢武帝元封五年(106年),劃分天下為十三州,其中遼寧地區(qū)屬幽州。
東漢時期又增設玄菟郡和遼東屬國,郡國下設24個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為州郡縣時代。遼寧地區(qū)設置有平州,州下設有遼東郡、昌黎郡、玄菟郡、遼西郡等,郡下置縣。南北朝時期,地方政權更替頻繁,遼寧的行政建置變遷十分繁雜,但基本上仍為州郡縣三級制,州郡縣數目越來越多,區(qū)劃越來越小。至北齊時期,遼寧地區(qū)除高句麗設置的30個城外,北齊在此共設置了1州、2郡、7縣。
隋、唐、遼、金時期,為道、路時代。在該時期,遼寧地區(qū)行政建置的一級機構基本綏中九門口長城上是道和路。
明朝,在遼寧地區(qū)設置了遼東都司,都司下設25衛(wèi)和2州。這種都司衛(wèi)所體制雖為軍事機構,但兼理民政,其職能類似行省,是元代行省制的繼續(xù)。
清朝,在遼寧地區(qū)實行旗民分治制度,以盛京(奉天)將軍系統(tǒng)轄治旗人,以府州縣管理民人。清末改為奉天行省,省下轄有道、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06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