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說到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其實大家也應該多多少少知道的一些的,當時的諸侯國實在是太多了,也是沒有太好的辦法了,那么有的網(wǎng)友要問了,這一次的叛亂最后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呢?話說好像七王的下場都非常的慘烈啊,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
七國之亂是西漢景帝期間發(fā)生的一次諸侯國的聯(lián)合叛亂,起因是漢景帝采納御史大夫晁錯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建議,先后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時吳王劉濞趁機聯(lián)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等七王,以“清君側(cè)”為名發(fā)動叛亂。最后在梁王劉武的堅守和周亞夫,欒布,酈寄等將領的迎擊之下,叛亂僅持續(xù)了三個月便被平定。七國大部分也都被漢景帝順勢廢除,諸侯王的勢力由此受到極大削弱,中央集權(quán)得到極大加強,從此諸侯國不再具備對抗中央的實力,為日后漢武帝推行“推恩令”打下了基礎。
七國之亂大體介紹一下后,下面我們便來看看參加叛亂的這七國國王其結(jié)果都是如何。
1,吳王劉濞。劉濞是劉邦二哥劉仲之子,劉邦的侄子。性情剽悍勇猛,早期跟隨劉邦破英布,立下戰(zhàn)功。后來封其為吳王,鎮(zhèn)守江東,也是七國之亂的發(fā)起者。公元前154年,劉濞起兵后,率軍攻打梁國,結(jié)果梁王劉武憑借堅城防守不出,無奈只好撤軍,決定與周亞夫決戰(zhàn),但是周亞夫避其鋒芒,堅壁清野也不肯應戰(zhàn),并派部隊截斷吳,楚兩國糧道,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吳軍因糧食不足而士氣大落后,周亞夫全軍出擊,一戰(zhàn)便擊潰吳軍,劉濞逃走后,在東越被設計斬殺,首級被送往長安。
2,楚王劉戊。劉戊是劉邦四弟劉交之孫,當年漢景帝因劉戊在薄太后喪期間飲酒作樂,淫亂后宮而下旨削其封地,引起劉戊的不滿,而聯(lián)合劉濞等起兵,七國之亂就屬他和吳王劉濞鬧的動靜最大,后來兩國聯(lián)軍被周亞夫所敗,吳王被殺后,他也被迫自殺。
3,趙王劉遂。劉遂是劉邦六子劉友之子,劉邦之孫。起兵后,朝廷派酈寄攻打劉遂,而劉遂固守都城邯鄲,等待吳楚聯(lián)軍,與吳楚聯(lián)軍合兵解邯鄲之圍,并向長安進發(fā),當吳楚聯(lián)軍兵敗梁國,不能西進后,負責平定齊地的欒布勝利回師先與酈寄合兵水淹邯鄲,邯鄲城破,劉遂自殺。
4,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之所以把他們寫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劉邦的孫子,封地都在齊地。俗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連造反這種事情也是兄弟同上,看來他們一定是勝券在握,信心滿滿。可是叛亂發(fā)生后,四王合兵圍攻齊都臨淄,三月而不下,更可笑的是他們圍攻的是他們的另一個親兄弟,齊王劉將閭,一邊是兄弟同心另一邊又是兄弟相殘,真是諷刺。而劉將閭也不是真心為大漢守城,他一面守城一面又派人和圍城的兄弟聯(lián)絡,隨時準備反水。幸虧朝廷及時派欒布率軍入齊地平叛,四王因此而退兵,否則齊地形勢不容樂觀。最后劉辟光,劉賢,劉雄渠兵敗被殺,劉卬自殺。
可見,發(fā)動七國之亂的這七個國王無一例外全部身亡。
這位漢朝宗室,謀反未成,最后因為不甘心,得病死了,這個人就是劉武,漢景帝的弟弟。漢景帝之所以能夠平定?七國之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劉武的英勇作戰(zhàn),要是沒有他的巨大功勞,漢景帝要想快速平定這場戰(zhàn)亂,可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只可惜這位功勞大的漢室宗親,最后想當皇帝不成,被皇帝訓斥,最后病死在自己的封地上。
先來說說?七國之亂?,史料記載這場戰(zhàn)亂規(guī)模巨大,參與人數(shù)也是比較多的,但平定的時間卻是很短,僅僅用了三個月,簡直是不可思議。縱觀整個漢朝,自從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以來,諸侯國越來越多,權(quán)力越來越小,但是漢景帝時期,卻有幾個實力比較雄厚的諸侯王決定聯(lián)合起來造反。
六位諸侯王,與漢景帝政府的爭斗,史稱?七國之亂?。戰(zhàn)亂爆發(fā)后,有兩個人參與了這場戰(zhàn)亂的平定,一個是劉武,功勞最大,另一個就是周亞夫,他在歷史上也是比較有名的。周亞夫很有帶兵的才能,但要是沒有劉武帶兵拖住那些諸侯王的軍隊,為周亞夫贏得寶貴的時間,周亞夫根本就不可能消滅那些叛軍。
劉武在平定?七國之亂?中,有了功勞,漢景帝就重重的賞了他,但他為什么要造反呢?因為漢景帝在醉酒后答應將來把皇位傳位劉武,但是漢景帝酒醒后又不認賬,這就令劉武很失望。但是劉武深受竇太后的寵愛,于是在竇太后的支持下,劉武很想當皇帝,但是最后謀反未成,被漢景帝下令,永遠不得回京城,于是劉武徹底與帝位無緣,就很傷心了。后來這位漢室宗親,在自己的諸侯國內(nèi),悶悶不樂,生了一場大病就死掉了。
人物生平
英布反叛時,劉邦親自率兵前去討伐。年僅二十的劉濞以騎將身份隨從劉邦,擊破英布軍,當時,荊王劉賈為英布所殺,且無后嗣。劉邦擔心吳地會稽人輕佻強悍,沒有勇猛雄壯的王來鎮(zhèn)服他們不行。而自己的兒子還年幼,因此就立劉濞為吳王,統(tǒng)轄三郡五十三城。劉濞拜官授印后,劉邦召見他。
劉邦看著劉濞的相貌說:“你的相貌有造反的氣色?!眲钚睦锖芎蠡?,但已拜官授印,就撫著他的背說:“漢朝建立后五十年,東南方向?qū)l(fā)生叛亂,難道是你嗎?天下同姓皆為一家,希望你謹慎一點,不要造反。”劉濞叩頭說:“不敢?!痹诨莸?、高后時,天下剛剛平定,各郡國的諸侯都在各自安撫轄地的百姓。
漢文帝時,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得以陪伴皇太子劉啟喝酒博弈。劉賢的師傅都是楚人,從而使他養(yǎng)成輕佻、剽悍的個性,平時又很驕矜,與劉啟博弈時,為棋路相爭,態(tài)度不恭敬,劉啟就拿起棋盤子打劉賢,不料把他打死了,就派人將其遺體送回吳國去埋葬。
劉濞很生氣,說:“天下同一家,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何必送到吳國來葬?!眲㈠ㄓ峙扇税褎①t的尸體送回長安安葬。
劉濞從此產(chǎn)生怨恨,逐漸失去藩臣所應盡的禮節(jié),稱病不來朝見漢文帝。朝廷知道他是因為兒子被打死,才稱病不入朝的。經(jīng)細問查證,劉濞果真沒有病。因此所有吳國的使者,都被拘留治罪。劉濞對此恐懼了,便加緊謀反的計劃。到后來劉濞又派人代行秋請朝聘的禮節(jié)時,漢文帝又責問他的使者。使者說:“察見深水中的魚是不吉祥的。今吳王開始裝病,被發(fā)覺后,見皇上逼得很急,只得更加封閉自己,害怕被皇上所殺,出于無奈才進一步裝病不出的。希望皇上舍棄前嫌,給他重新做人的機會。”于是漢文帝便釋放了那些被抓的吳國使者,讓他們回吳國去,并賜予吳王倚幾與手杖,使他直至老死都可以不來朝見天子。劉濞得以脫罪,他的謀反計劃暫時取消了。
由于吳國所轄地擁有銅山和鹽的緣故,吳地的百姓沒有賦稅。兵卒按規(guī)定去衛(wèi)戍時,還給予相等的金錢代價。還每年時常去慰問轄區(qū)那些有才能的人,在鄉(xiāng)里賞賜他們。其他郡國官吏想要追捕逃犯,吳王總是收容他們而不交給別的郡國。如此做法有三十多年,因此劉濞能夠指揮他的部眾。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后元七年)六月,漢文帝駕崩,同年六月九日,太子劉啟繼承帝位,是為漢景帝,晁錯被封為御史大夫。晁錯勸諫漢景帝說:“從前高帝剛剛平定天下,兄弟少,兒子們又年幼,就大封同姓的人為王。因此高祖的庶子悼惠王被封為齊王,統(tǒng)轄七十二城。他的弟弟元王被封為楚王,統(tǒng)轄四十城。他哥哥的兒子劉濞被封為吳王,統(tǒng)轄五十多城。分封的這三個庶孽,就已分了天下的一半。如今吳王由于以前有太子被殺的隙嫌,假裝生病不來朝拜,按古法罪當處斬。文帝不忍,便賜他倚幾、手杖,對他算是仁至義盡。但吳王不思改過自新,反而更加驕奢,到銅山鑄錢,煮海水成鹽,引誘天下亡命之徒,計劃叛亂?,F(xiàn)在削弱他,他也造反,不削弱他,他也造反。削弱他,他造反快,所造成的禍害?。徊幌魅跛?,他造反慢,所造成的禍害大?!?/p>
公元前154(景帝三年)冬,楚王劉戊、膠西王劉n等先后被削地,劉濞也正擔心削地不止,因此想借機發(fā)難舉事。念及諸侯之中沒有可與自己籌劃謀反的人,聽說劉n勇猛強壯,且好戰(zhàn),諸侯們都畏懼他,于是吳王派中大夫應高去游說劉n。
應高說:“吳王不才,因有舊日的仇怨,不敢離開本國到外地去,因此派我來告知他的心事?!眲說“:有何指教?”應高說“:現(xiàn)在皇上任用奸臣,聽信讒言,變更律令,侵削諸侯土地,且征求逐漸增多,誅殺處罰善良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厲害。俗話說:‘吃完了米糠,就會吃到米粒?!瘏桥c膠西都是有名的諸侯國,同時被驗查,恐怕不得安寧了。吳王身患內(nèi)疾,不能上朝拜見天子已二十多年,常擔心被人猜疑,沒法自辯事實真相?,F(xiàn)在即使斂起臂,綁上腳,向朝廷屈膝請罪,恐怕也不能被諒解。我私下聽說大王因賣爵而獲罪,現(xiàn)今諸侯們被削去土地,其罪還不至于有賣爵那么大,我想大王此事恐怕不僅僅是削地就可以了結(jié)?!?/p>
劉n說:“是有此事。你說該怎么辦?”應高說“:憎惡相同的人互相幫助,興趣相同的人相互留止,情感相同的人互相完善,欲望相同的人互相趨赴,利益相同的人互相死難。現(xiàn)在吳王認為與大王有同樣的憂患,希望借此時機,順乎天理,犧牲自身,為天下除去禍患。不知您的意見如何呢?”膠西王一副很惶恐的樣子,說:“我怎敢如此呢?現(xiàn)在皇上雖然逼得很急,使我只有死路一條,但我怎么可以不擁戴他呢?”應高說:“御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塞忠賢,朝廷之臣對他都有痛恨之心,諸侯也有反叛之意,人事已到了困極的地步。流星的出現(xiàn),蝗蟲的涌起,這些災異表明這是萬世難逢的好時機。因為憂愁勞苦的時候,正是圣人誕生之機。所以吳王想對內(nèi)以討伐晁錯為名,在外追隨大王車乘之后,走遍天下。所到之處都要投降,所占土地誰敢不順從?大王若真能一句話答應下來,那么吳王就率楚王攻下函谷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米粟來抗拒漢兵,修治軍隊的房舍以等待大王的到來。大王果真能降臨的話,那么天下就可以統(tǒng)一,兩位君主平分天下不也可以嗎?”劉n同意舉兵,于是應高回去報告了劉濞。劉濞仍擔心劉n不守諾言,就親自跑到膠西,與劉n訂下盟約。
膠西的群臣中有人聽到劉n謀反的事,勸諫說:“諸侯的土地不到漢朝的十分之二,且做出叛逆的事會使太后憂心,不是好主意?,F(xiàn)今承奉一個帝王,尚且還說不容易,假使您與吳王反叛漢朝成功,兩主為瓜分土地必有爭端,禍患就更多了?!钡珓不聽勸諫,派使者去聯(lián)絡齊王、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他們都答應了。諸侯對以削地來處罰他們的過錯,大為震驚惶恐,大多怨恨晁錯。等到削除吳國會稽、豫章兩郡的文書一到,劉n率先起兵反漢,誅殺了所有食祿在兩千石以下的漢朝官吏。膠西、膠東、濟南、楚、趙等國都是如此,發(fā)兵向西反漢。但齊王后悔了,違背了當初的盟約而一意加強城池的防備。濟北王的城墻壞了,尚未修筑竣工,他的郎中便劫持了他,使他不能發(fā)兵反漢。膠西、膠東兩王為大統(tǒng)帥,同淄川、濟南等王共同攻擊臨淄。趙王遂也在暗中同匈奴勾結(jié),密謀聯(lián)合反漢。
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正月甲子那一天,劉濞率先在廣陵起兵反漢,然后西渡淮水,與楚軍相合。劉濞派使臣送信給各諸侯說:“吳王劉濞恭敬地向膠西、膠東、淄川、濟南、趙、楚、淮南、衡山、廬江等王和已故的長沙王的兒子請教,聽說奸臣晁錯,對天下沒有什么功勞,反而要侵奪諸侯的土地,各地諸侯派往朝廷的使者都被拘留問罪。由此看來,晃錯專以侮辱諸侯為能事,不以諸侯王的禮來對待劉氏的同胞骨肉,是想滅絕先帝的功臣,進而任用作亂的小人來惑亂天下,使國家陷于危機,而現(xiàn)在的陛 *** 弱多病,志氣消沉,不能深深體察到這點。所以我想起兵誅殺賊臣,不知可否,本人謹聽大家指教。敝國雖然狹小,但也有土地三千里;人口雖少,但可募得精兵五十萬。本人一向善待南越三十余年,他們的酋長都將派他們的兵卒跟隨本人,這樣又可得到三十萬兵力。本人雖不才,愿親身追隨各位王侯。南越臨近長沙,因長沙王已平定長沙以北地區(qū),所以他們可以向西到蜀、漢去。派人告訴南越王、楚王和淮南的三個王,同本人一同向西進擊。齊地各諸侯王,同趙王一道平定河間、河內(nèi)后,有的可以進入臨晉關;有的可以同本人在洛陽會合。燕王、趙王以往跟胡人有約。燕王在北平定代、云中后,統(tǒng)領胡人進入蕭關,而往長安進發(fā),以匡正天下,安定高皇帝宗廟。希望大家共同勉勵而為之。楚元王之子、淮南的三個王有的不被重視已經(jīng)很久了,痛恨得深入了骨髓,想尋機出這口氣很久了。但本人沒有得到各位諸侯王的心意,不敢聽命?,F(xiàn)在各位若能夠使將要滅絕覆亡的國家繼續(xù)生存下去,扶弱鋤強,來安定劉氏,這是我們國家所希望的。敝國雖然貧窮,但本人節(jié)衣縮食,累積金錢,修治兵器甲胄,聚積糧食,如此夜以繼日地努力,已有三十多年了。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此次起事,希望各位好好地去應用它。凡能斬獲敵大將的人,賞黃金五千斤,封萬戶食邑;斬敵列將者,賞黃金三千斤,封五千戶食邑;斬敵裨將者,賞黃金一千斤,封兩千戶食邑;斬敵食祿為二千石的官吏者,賞黃金一千,封一千戶食邑;統(tǒng)統(tǒng)都封為侯。那些率軍隊或城邑來投降的人,兵卒一萬或城邑一萬戶者,如同得到敵大將一樣獎賞;人戶五千的,如獲敵列將一樣的獎賞;人戶三千的,如獲敵裨將的一樣的獎賞;人戶一千戶的,如得食祿為二千石之敵的同樣的封賞。那些小吏則從官位的差別接受封爵賞金。這種獎賞,所封所賜都成倍超過漢朝的常法。那些已有爵位城邑的人,只會另外增加封邑,而不會因襲舊封而酌予增加。希望各位明白地向士大夫們宣布,不要欺騙他們,本人的金錢在天下到處都有,并不一定要到吳來取,各位日夜來用是用不完的。有應當賞賜的人,只要告訴本人,本人將會親自送給他的。很誠懇地希望大家都能知曉這些。”
竇嬰向漢景帝引見曾擔任過吳國丞相的袁盎。漢景帝召袁盎進宮相見,就吳楚造反一事向袁盎請教對策。袁盎:說“吳、楚相互往來的書信說:‘奸臣晁錯,擅自懲罰諸侯,削奪諸侯的土地?!运麄円旆矗菫榱寺?lián)兵向西誅殺晁錯,恢復被削的土地。目的達到就會罷兵。因此,現(xiàn)在只有一計,就是誅殺晁錯,然后派使臣赦免吳、楚七國造反的罪名,恢復他們被削的原有土地。如此,不流血就可以平息此次兵變。”漢景帝采納了他的計策,便殺了晁錯。
漢景帝拜袁盎為太常,讓他出使吳國。劉濞的同宗弟之子德侯為宗正,輔助袁盎。袁盎來到吳國時,吳楚的軍隊已攻到梁地的壁壘。因為宗正是劉濞的親戚,先進去見了劉濞,諭告劉濞要跪下接受漢景帝的詔令。劉濞聽說袁盎來了,知道他將游說自己,笑著回答說:“我已是東帝,還須向誰跪拜呢?”劉濞不肯接見袁盎而把他留在軍中,想要脅迫他成為自己手下的將領。因袁盎不愿意,吳王就派人來困守他,并想把他殺掉。袁盎利用夜晚掩護逃出,徒步逃到梁地,才得以返回報告漢景帝。
周亞夫乘六匹馬的傳車,到滎陽與兵士會合。到洛陽時,看到了劇孟,周亞夫非常高興,說:“七國已造反,我乘車到此,沒想到如此安全,還以為諸侯們早已占領了。劇孟現(xiàn)在沒有動搖,我據(jù)守滎陽,滎陽以東就無足憂心了?!钡交搓枙r,周亞夫他問門客鄧都尉:“有什么好計策?!?/p>
門客說:“吳楚的軍隊氣勢很盛,現(xiàn)在一時還難以與他們正面交鋒。但楚兵輕佻,因此他們銳利的兵鋒,不能持久。現(xiàn)在我替將軍想一計,您不如帶兵往東北留駐昌邑,把梁地放棄給吳軍。吳軍必定盡遣精銳之師進攻梁。將軍就深挖溝、高筑壘,一意防守,然后派精銳的兵士斷絕淮、泗的交口處,阻塞吳國的糧道,這樣,使吳軍在梁地不僅疲敝,而且糧食被吃盡。然后將用全部的兵力攻擊又饑又疲的吳軍,一定能夠把他們打敗?!敝軄喎虿杉{了這個計策。于是,周亞夫一面堅守在昌邑的南邊,一面派精銳的士兵去斷絕吳的糧道。 劉濞剛發(fā)兵時,其臣子田祿伯為大將軍。田祿伯說:“軍隊結(jié)集在一起開往西邊,若沒有其他特殊路線,是很難成功的。我愿意帶五萬人,另外順著長江、淮水往西走,收下淮南、長沙的軍隊,然后進入武關同大王會合。這也是一條特殊路線。”但吳太子劉駒勸諫劉濞說:“父王是以造反為名,這種軍隊是難以假托別人的。如果假托之人造大王的反,那怎么辦?而且專自帶兵,又另走一條路,今后會有許多其他的禍害產(chǎn)生,只有害而無益。”于是劉濞不聽田祿伯的計策。
吳少將桓將軍勸說吳王說:“吳國大多是步兵,步兵較利于在險要之地作戰(zhàn)。漢多為車騎,車騎較利于在平地作戰(zhàn),希望大王所經(jīng)城邑不必一一攻下,要長驅(qū)直入,趕緊向西占據(jù)洛陽的武庫,據(jù)有敖倉的米粟,依仗山河的險要來號令諸侯,這樣雖還沒有入關,但天下已經(jīng)平定了。若是大王慢慢開進,并留軍一一攻取所經(jīng)之城邑,那么漢軍車騎一到,馳入梁楚的平坦郊野,此事就會失敗?!眲㈠ㄏ蚶蠈冋埥?,老將們說:“這不過是少年顯露鋒芒的計策而已,他怎知天下大勢之所在呢?”于是劉濞便不采用桓將軍的計謀。
劉濞親率所集中的軍隊出征了,但還沒渡過淮河,他的所有賓客都被封為將軍、校尉、侯、司馬等官職,唯獨周丘沒被任用。
周丘前往拜見劉濞,說:“臣因為無能,不能在軍隊中任職,因此,我不敢要求大王讓我去帶兵,但希望大王給我一個漢的符節(jié),臣必定報答大王?!眲㈠ū憬o了他一個符節(jié)。周丘便連夜持節(jié)跑到下邳。下邳當時聽說劉濞造反,都固守城門。周丘到傳舍后,召來下邳縣令,讓隨從捏造罪名將他殺掉。之后便召來他們兄弟所熟識的富豪官吏,告訴他們說:“吳國造反的軍隊將要到來,他們要屠殺下邳人所用不過一頓飯的時間?,F(xiàn)在先投降,家室必能保全,能力強的人,甚至還可以被封侯?!彼麄兂鋈ズ蠡ハ嘁晦D(zhuǎn)告,下邳就整個投降了。
周丘一夜之間得到三萬人,派人告訴劉濞,就帶著這些軍隊往北攻略城邑。等周丘到城陽時,軍隊已增加到十多萬人,一舉攻破了城陽中尉的軍隊。后來聽說劉濞敗逃,自己度量無法同吳王共同成就事業(yè),就率部折回下邳,但還未到達,就因背部疸發(fā)作而死。
剛開始時,劉濞渡過淮水,與劉戊一同向西,敗漢軍于棘壁,接著乘勝前進,鋒芒銳利。梁孝王劉武非??謶?,派遣將軍率兵去攻打劉濞,又被劉濞先后兩次擊敗,士兵都逃回梁地。劉武屢次派使者向條侯請求援助,但周亞夫就是不答應。劉武只好派人到漢景帝面前數(shù)落周亞夫。漢景帝派人告訴周亞夫,要他去救梁國。但周亞夫一意堅持原有的作戰(zhàn)計劃而不派兵救梁。梁國派韓安國和張羽為將軍,才得以稍微擊敗吳軍。
吳軍想往西去,但梁軍憑借城墻,防守非常堅固。因此不能西去,于是跑到周亞夫軍隊駐扎的地方來了。在下邑兩軍相遇,吳軍想同漢軍作戰(zhàn),但周亞夫深溝壁壘不肯應戰(zhàn)。吳軍的糧食斷絕了,兵卒很饑餓。屢次向周亞夫挑戰(zhàn),周亞夫都不應戰(zhàn),便在夜晚奔到條侯壁壘的東南面騷擾。周亞夫派人在西北面防備。吳軍果然從西北面攻進來,結(jié)果吳軍大敗,士兵大多餓死或反叛逃散。
此時,劉濞和他手下壯士一千多人連夜逃走,渡過淮水逃到丹徒,以保住東越。東越的兵士大約有一萬多人,劉濞便派人去收聚逃兵。漢朝派人以利誘惑東越。東越誘騙劉濞,劉濞出去勞軍時,東越派人將他刺殺,并將他的頭裝起來,派一傳車飛快地送給漢景帝。
歷史評價 劉邦:“若狀有反相?!?/p>
劉啟:“吳王濞背德反義,誘受天下亡命罪人,亂天下幣,稱疾不朝二十余年?!?/p>
司馬遷:“吳王之王,由父省也。能薄賦斂,使其眾,以擅山海利。逆亂之萌,自其子興。爭技發(fā)難,卒亡其本;親越謀宗,竟以夷隕。晁錯為國遠慮,禍反近身。袁盎權(quán)說,初寵后辱。故古者諸侯地不過百里,山海不以封?!阌H夷狄,以疏其屬’,蓋謂吳邪?‘毋為權(quán)首,反受其咎’,豈盎、錯邪?”
班固:“吳王擅山海之利,能薄斂以使其眾,逆亂之萌,自其子興。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山海不以封,蓋防此矣。晁錯為國遠慮,禍反及身。‘毋為權(quán)首,將受其咎’,豈謂錯哉!”
陳琳:“及吳王濞驕恣屈強,猖猾始亂,自以兵強國富,勢陵京城。太尉帥師,甫下滎陽,則七國之軍,瓦解冰耄濞之罵言未絕于口,而丹徒之刃以陷其胸?!?/p>
房彥謙:“故蚩尤、項籍之驍勇,伊尹、霍光之權(quán)勢,李老、孔丘之才智,呂望、孫武之兵術(shù),吳、楚連盤石之據(jù),產(chǎn)、祿承母弟之基,不應歷運之兆,終無帝主之位?!?/p>
司馬貞:“吳楚輕悍,王濞倍德。富因采山,釁成提局。x矜貳志,連結(jié)七國。嬰命始監(jiān),錯誅未塞。天之悔禍,卒取奔北?!?/p>
家族成員 祖父:太上皇劉太公
祖母:昭靈夫人劉媼
父親:合陽侯劉喜(一名劉仲,初封代王,后因棄國逃跑,被貶為合陽侯,死后謚號為頃王)
弟弟:德侯劉廣
子女:劉賢、劉子華、劉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1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